文化产业生态发展方式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产业生态发展方式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文化产业生态发展方式探索

作者:徐贵耀 单位:中共盐城市委党校

文化产业不仅为公众提供实物形态文化产品,而且还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活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1]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是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的成功实践,为如何制定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确立“文化立镇”战略,制定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2]文化作为人类交流的社会化积淀,催生了多种文化产品和艺术形式,并产生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种互相依存的业态。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位于苏北平原的中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起于距今1298年的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安丰初名东淘,地濒沧海,常遭海涛侵袭,致使地方不宁,民不聊生。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至天圣十年(1033年),西溪盐仓监范仲淹率民夫,修海堤,以挡海潮,为盐民创造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产生活环境,方改名安丰。“明代安丰成为闻名天下的‘淮南中十场’盐场之一。安丰镇建成了南北七华里的古街,形成‘九坝十三巷七十二庙堂’的格局。”[3]2006年12月安丰成功申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6月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切实保护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充分做好资源整合利用,进而推进文化产业的生态化发展,该镇认真贯彻执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建立了保护工作的专门机构,编制保护规划,出台古镇保护区管理办法,并投入大量资金,修缮古街,修复古建筑,重建古北极殿弥陀寺,同时搜集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启动建设古镇安丰首条旅游线路,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理工作以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下是他们采取的一些措施。

第一,统一理念,明确保护思路。思想是先行者,有了明确的思路之后事情才会显得有章可循。东台市安丰镇十分珍惜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品牌,及时提出“文化立镇、项目强镇、创业兴镇”的发展方略,号召全镇上下“立足苏北唯一,打造苏北第一”,发挥中国历史名镇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并将这一思路写进了东台市安丰镇第十四届党代会和人代会的《党委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同时,加强宣传,使全镇上下统一理念和思想,凝心聚力,全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整合力量,建立保护机构。一个优秀的组织建设团队对于事物的管理和开展是必不可少的。东台市安丰镇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班子的建设。专门成立了安丰镇古镇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宣传组、规划建设组、社区管理组,配备了保护管理人员,形成了政府牵头、多部门参与的保护协调机构。同时成立了居民自治性质的民间保护组织—古镇保护研究会,不断总结和探索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路径。

第三,彰显特色,编制保护规划。2008年5月,东台市安丰镇委托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依据《城乡规划法》、《文物保护法》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在《东台市安丰镇总体规划》(2006)的原则基础上编制了《东台市安丰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形成了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录。2010年7月,启动盐城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示范工作,按照“一规带五规”的要求,委托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编制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完善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古镇安丰旅游发展规划》,涵盖“新镇区、新园区、新社区、古镇保护区”建设,既体现现代风格和品位,又彰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特色,为该镇以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指明了可靠的路径。

第四,优化推进,制定保护办法。对于历史文化资源,最应该采取的措施就是保护。早在2005年6月,申报省和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之初,该镇就依据《文物保护法》、《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1)等法律法规,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镇实际,研究制定出台《安丰镇古镇保护区保护管理办法》,并公布实施。2007年2月,安丰镇人代会作出了启动第三期旧城改造的决议,但在项目实施准备阶段,发现改造区内有几处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古建筑,面对眼前局部利益与名镇保护长远大计,该镇权衡利弊得失,果断选择放弃了三期城改,保存了历史建筑,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了范式。

二、创新基础管理模式,落实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任何一件事物要被认可,要具有价值性;任何一项事业的长久就要依靠在最基层人民的支持与拥护。由于历史文化与遗产的不可再生性,所以在管理方面应注重基础性、持续性和实效性。只有在基础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才能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东台市安丰镇从2005年6月起开展文化专项摸底排查,全面推进历史文化资源普查登记。该镇组织专门班子,着手对古镇区古街古巷古建筑等文物价值特色进行调查,并邀请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古建筑专家汪永平教授等前来考察、评价、鉴定,对历史建筑进行测绘和建档,为下一步编制保护规划、实施保护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专家们首次发现,这里有从宋末到清代中期共跨越4个朝代的古民居建筑遗存近20处,除了已有550多年历史的当代著名汉语言学家周法高的故居之外,沿街的汪氏建筑群、曹家大院、陈氏大院等的历史都在二三百年以上。令人惊讶的是,这批古民居不仅规模庞大,而且保存基本完好,且都有人居住。“专家不由惊呼:这样原汁原味的古民居,在全省、全国十分罕见!”[4]为了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资源的各项工作,清楚的掌握有关历史为文化资源的相关数据,他们认真做好文化普查工作。200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该镇组织人力对古镇区所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拉网式的普查登记,全镇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6个,其中新发现4个。积极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努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和等级,该镇于2009年6月将新发现的周法高故居和袁承业宅申报为第三批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使县市级文保单位从4个增加到6个。#p#分页标题#e#

2010年7月又将东岳宫、周法高故居、吴氏宗祠、王艮画像等4个市县级文保单位申报第七批省级文保单位,并将省级文保单位鲍氏大院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该镇组织人力搜集、整理、挖掘、编辑反映安丰历史文化的传统风俗、工艺、文艺节目以及源于本地并广为流传的诗词、传说,形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丰》画册、《安丰文史资料》、《东淘流韵》(影像资料)、《安丰历史文化丛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安丰历史文化丛书》囊括《安丰风情》、《安丰风韵》、《安丰风雅》、《安丰风流》、《安丰风物》以及《安丰风采》,被盐城市社科联评为一等奖。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为该镇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内涵。大力扩展资金筹集渠道,落实文化资源保护经费。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我们必须落实好经费的来源和支配方式,让其真正的为其服务。东台市安丰镇在财政预算中专门编制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经费,可靠的经费保障,推动了该镇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增加对基础工作的投入,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一项伟大民心工程、教育工程。

三、树立文化品牌意识,着力名镇文化产业开发

随着文化商品市场的成熟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西方对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逐渐形成,一类是侧重研究文化产业的内容、意识形态和符号生产机制,一类是和各国文化产业实践、政策相结合的应用理论研究,侧重对文化产业的生产、流通、传播等社会经济运转实际问题的探讨。这其实也是文化产业内容和形式的两个方面,其中文化品牌是贯穿内容和形式的动脉,突出了人的知识创造性和智慧集聚。因为,“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的产业,在于它是一种以人的智慧和知识作为主要资源的产业。人的创造能力、感情、身心需求是文化产业最强大的内在动力及最广阔的发展空间。”[5]而文化品牌体现了文化和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对文化产业和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当代西方文化史学者利奥塔说:“文化存在于一个民族与世界和它自身的所有关系之中,存在于它的所有知性和它的所有工作之中,文化就是作为有意义的东西被接受的存在。”[6]而文化品牌就是文化存在的实现和集中体现,就是反映民族、区域个性与世界文化体系联结的有效手段。东台市安丰镇坚持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依据《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名镇保护与文化品牌开发实施方案。

该镇政府每年都从有限的城建可用资金中挤出20%以上的款项,专门用于名镇文化品牌保护与建设;每年都把名镇保护与建设项目列入全镇重点工程,做到重点重抓,真抓实干。仅今年开发建设的项目就有以下五项,有效地推动了该镇文化品牌的发展。一是新建东淘古南街牌坊。形成了与明清古街风貌风韵协调一致的标志和看点。二是东岳宫一期修缮。对县级文保单位明代道观东岳宫主建筑大雄宝殿内实施了神像整容、帐幔更新、匾额刷新和门窗油漆。三是鲍氏大院一期修缮。及时利用专项资金,对省级文保单位、江苏省十大名人名居之一的鲍氏大楼440㎡主体建筑进行修缮,达到修旧如旧、风貌依旧的效果。四是修复古街石板路。将原古街北段长137米不协调的砼路面开凿降基,铺以麻石板,形成宽1.6m的石板街。同时对原古街南段113米的石板路面进行了整修,使明清古街石板路总长达到250米。五是重建古北极殿弥陀寺。2007年3月,该镇投资近3000万元,在古北极殿遗址重建弥陀寺,该项目占地34亩,到目前已经建成牌坊、天王殿、南北配殿、观音殿、地藏殿、钟楼、居士楼、斋堂等工程,正在建设大雄宝殿和寺北公园,成为东台市第二条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

美国著名品牌学家道格拉斯•B.霍尔特说:“品牌称为标志,必须在瞄准最有利的社会文化矛盾的基础上,以恰当的方式表现恰当的概念。”[7]因此我们要切实结合现在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全世界的发展趋势,让我国的文化产业走创新、改革的路线,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不断的扩大市场,着力开发文化产业资源,加深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四、提高生态发展自觉,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社会愈进步,人们对文化的要求也愈高。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说到:“在所有的人实行明智分工的条件下,不仅生产的东西可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足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8]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开放性特征。文化可以是一种精神形态,也可以说一种实物形态和产业形态。不同于其他产业,文化产业具有公共与商业双重属性,加上文化产业的多个产业集群效应,文化产业的生存发展所牵涉的环境因素和关系也更为复杂。东台市安丰镇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但开发利用的空间仍很大,发展文化产业前景十分喜人。

第一,加快名镇保护工作进度。东台市安丰镇历史文化遗存具有自身个性,同时也存在年代久远,亟待抢救保护的共性。如明清古街沿街店面房年久失修;多处古建筑(名人故居)虽然有人居住,但因年深日久,修缮无方、原貌已非,有的濒临倒塌;古寺庙群幸存只有6处(历史上七十二个半),而且也残缺不全,破败不堪;唐代水系八卦虽为中国独有,但因时过境迁,仅留下遗迹和传说……抢救保护工作面广量大,工程繁浩。几年来,该镇曾多次制定《安丰历史街区保护项目建议书》并申报列入省古镇保护项目库,以申报专项资金和红色旅游专项资金,加快名镇保护工作,但进展速度有待进一步加快,催生文化产业的升级。

第二,突破名镇开发利用瓶颈。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文化品牌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必须要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它需要全方位多方面资金、人力、技术等等共同的投入。东台市安丰镇现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尚有10多个不可移动文物(如钱乾故居、曹氏大院、汪氏建筑群等)具备申报文物保护单位条件。但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后保护工作量必然增大,需要投入的资金更多。作为苏北的一个年财政收入仅1亿元左右的乡镇,镇级可用财政十分吃紧,保护措施很难落实到位,需要镇政府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克服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开发利用的瓶颈。#p#分页标题#e#

第三,完善历史文物保护措施。东台市安丰镇虽然在文物等级和数量、历史建筑数量、重要职能与特色、现存文物保护单位等历史建筑面积以及历史环境要素,历史街巷规模、核心保护区风貌等方面保存如初,但在保护管理措施上还不尽规范和完善。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安丰镇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尚未形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个个自觉遵照执行的氛围;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带、保护档案以及保护标志、保护公示栏等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每年用于保护维修资金占全年村镇建设资金的比例也需增大。

第四,坚定文化产业生态发展。不可再生性是文化生态的特点之一。许多传统风格一旦变异,历史文化遗产一旦毁损,人居环境一旦破坏,这将是人类文明的损失和历史的遗憾。这不应该是现代化的结果,而是对现代化的一种扭曲,其损害的将是人类自身。从这一点上来讲,基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文化产业生态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是非常深远的。东台市安丰镇已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现代文化生态产业,列入了“十二五”工作目标。安丰镇坚持保护与开放并重的原则,制定文化产业生态发展规划,围绕文化历史古迹的丰厚文化生态资源,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对促进文化生态与和谐安丰的重要性,大力引进和扶持真正的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文化产业,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和倾斜。目前,该镇正进一步加大名镇保护力度,完善名镇保护制度,继续保护修缮历史文化古街区,实施鲍氏大院修缮二期工程,并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AAA旅游景区,加快弥陀寺景区建设,整治明代道观、东岳宫环境,全力彰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特色,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转变,从而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地发展。

结语

对文化产业的系统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首次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尽管该学派出于艺术和哲学的价值批判角度对此持否定态度,但首次引发了人类思考文化商品的大众消费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我们应该意识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我们应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我们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坚实的经济基础。通过分析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的实例,相信在实践中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造,把保护和开放有机地统一起来,生态性地创造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万象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