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推动生态发展的农业法律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马平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
一、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概况
㈠石羊河流域自然地理概况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东南与白银、兰州两市相连,西南紧靠青海省,西北与张掖地区毗邻,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流域耕地面积41.6万公顷,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16.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5.6亿立方米,纯地下水1.0亿立方米。流域行政区划包括武威地区的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全部及天祝县部分,金昌市的永昌县及金川区全部以及张掖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山丹县的部分地区,涉及3市8县。流域水系发源于祁连山,自东向西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八条河流组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81.2毫米。
㈡石羊河流域生态紧迫性、重要性石羊河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0万人,是河西走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它是河西走廊工农业生产的命脉,事关河西走廊安危,是甘肃经济发展的依靠。但由于石羊河流域人口压力大、祁连山水源涵养林面积减少、祁连山雪线上升、工农业用水量偏大、水污染严重等原因,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为此,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总理曾经指出“:石羊河流域的生态问题,不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长远大计。”并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2005年4月,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把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全省水利建设的“一号工程”,《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又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列为甘肃省十大超百亿战略性重大工程,使之成为甘肃省“十一五”期间最重要的两个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之一。由于石羊河流域空间区位的重要性,以及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生态安全、经济发展、农业建设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促进石羊河流域农业发展,加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势在必行。
二、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不足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地理条件差。该省虽然制定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从法制化的层面对石羊河流域产生的生态问题进行治理,但仅依靠一两部法律法规,不足以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起到全面的指导作用,人地争水仍是河西地区水流域发展的弊病。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河西地区在流域综合治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水资源缺少与流域治理不当而形成的水资源短缺、浪费。河西地区水流域的显著危机是缺水,在节水的同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极为必要。河西地区在流域治理、水土保持方面存在误区,在理念上仍滞后于单纯的植树造林。以民勤县为例,植树造林不事先深入考察地下水状况,盲目种树,导致树木蒸腾大量耗水,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浪费,土地沙漠化加剧,沙尘暴肆虐。二是节水、治污机制滞后。第一缺乏对水质水量进行定期监测的相关规定。流域治理应注重节水、防污,建立定期监测的相关制度,可以有效控制水资源浪费,了解水资源状况,降低污染事件发生。第二水污染严重与治污设施建设滞后。按照流域的流经状况,取水、用水一般是根据自然分布,依次为上游、中游、下游用水。石羊河流域中上游城市生活、工业用水量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武威、金昌等地工农业用水超额开采,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工业废水流入下游,长期积累,导致下游民勤等地生态环境严重遭到破坏,有些地区河流水已不能进行灌溉,更不能用来饮用。三是缺乏相配套的法规。完整的流域管理法律体系还应有一整套配套法规。四是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不协调,水土流失和农业节水措施不到位。区域和部门用水不平衡,生产用水特别是农业用水偏大,2005年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6?,而生态用水基本没有保障;另外,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生产相对落后,农业灌溉多采用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水量蒸发大,灌溉过度则导致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日增。五是水市、水权管理机构不畅。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多用于工农业建设,作为公共资源,水资源极少涉及水市、水权制度。2007年出台的《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中有少量涉及水权转让的规定,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由于用水费用体系不健全,农业用水形成无序开采状态。在民勤等县,对于开采地下水额度的限制仅仅体现在对开采耗电量收费上,短缺的水资源反而无度浪费开采,这种状况不仅造成水流域水资源的资金匮乏,国家负担过重,而且也不利于改变水浪费与水污染的局面。
三、促进石羊河流域生态发展的农业法律措施
由于我国关于流域的立法、综合治理措施还不完善,流域治理至今仍然制约着各地经济、生态的发展。甘肃省农业种植量大,流域治理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流域治理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互相制约。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是人民群众的生存命脉,造成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流域内的农业耗水量高,且多用粗放型的大水漫灌。所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就在于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型特色农业,提高用水率,降低农业用水量,实现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石羊河流域现状,推出农业法制措施促进流域综合整治。
㈠改进农业产业结构,大力种植节水作物石羊河流域农作物多种植高耗水的小麦、玉米,种植量大,耗水量多。政府应加强基础建设,发展科学种植,以行政促改革,改进农业产业结构,将以往的粮食种植改为低耗水的蔬菜、水果种植,降低耗水量。提倡并鼓励农民在流域附近种植枣树、苹果、梨树等水果作物,进行棉花、蔬菜、小麦与水果套种的方式,从种植结构进行区域节水,实现绿色产业,绿色农业。另外,石羊河流域由于土地沙漠化严重,应增加地表覆盖,设置机械沙漳,种植抗风沙能力强的植物,如马铃薯、谷子、荞麦、棉花、紫花苜蓿等,以农业促治理。
㈡改进农业灌溉方式,节约化用水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力不高,传统的灌溉模式,水资源浪费严重,许多地区采用大水漫灌,水资源多数渗入地下,最终通过蒸发而直接回到大气,成为“浇地”而不是“浇作物”。据研究表明,灌溉用于次年作物发芽的水分只有20%~30%,浪费现象严重。以乡镇、村为单位,由乡政府、镇政府、村委会派专人实地考察,根据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分别采用滴灌、喷灌或膜灌等先进的节水方式,增大灌溉用水在农田间的流动量,以减少农业用水浪费。以生态用水为主,农业用水为辅,通过加大农业科技力度来拉动农田产值,在地下水位过低的地区,由政府强制关闭过量机井,减少农业种植,降低地下水开采量,保证生态用水,实现生态安全。#p#分页标题#e#
㈢调整水费征收制度,促进节水意识石羊河流域目前采取的水资源收费方式主要有“按灌溉面积收费”和“按人口数收费”,在春天灌溉前收缴。而在民勤等井灌区多采用收缴电费的方式来制约水量的使用。低额的收费限额,导致石羊河流域农业大水漫灌而不受限制。政府应调整水费征收结构,采取听证会等手段,提高水价,建立水权、水市,将收缴电费改为水费收缴,以政策调节价格杠杆,贴近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农民节水意识,促进节水。
㈣发展多元化产业,以经济效益促进节水发展多元化产业,种植耗水量小,营养价值大,可进行再加工的作物,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将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生态价值高,经济价值丰富的多元化、深加工产业,提高农民收入,使其自主选择节水作物,由被动节水转向主动节水。㈤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石羊河流域农村人口压力大,闲置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政府应鼓励农村闲置劳动力进城务工,以减少农村人口压力,促进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减轻水资源压力,促使节水农业健康发展。另外,通过实施“10万农民劳动技能提升计划”,采用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将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引进农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㈥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将农业节水责任落实到人由于我国西部农村教育层次不高,农民节水意识低,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册,法律条文的方式,让农民群众近距离接触《水法》、《农业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等手段强制施行节水灌溉,增强防水意识。另外,实行行政长官负责制,将节水责任落实到政府负责人,使之产生忧患意识,充分考虑地区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实行节水。
石羊河流域经济发展取决于流域的综合治理,生态安全。而流域治理,重点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用水率,降低农业用水量,实现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西部经济都以先污染,后治理环境的方式缓慢发展。但污染一经形成,治理就越发困难。本文从石羊河流域污染破坏现状出发,提出通过农业法律措施改进流域治理的方式,以期达到在现有的生态流域污染现状上,从法律层面上有效规制,实行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