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发展区在区域发展中的意义,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王丽忠 单位: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2008年6月,广东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将全省划分为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生态发展区四个区域类型。其中,韶关、梅州、河源三市被划分为生态发展区。
一、生态发展区的生态屏障意义
(一)生态屏障定义
何为生态屏障至今学术界说法不一。主要有如下几种意见:“生态屏障”应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地表覆盖、生物多样性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1]“生态屏障”指陆地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沙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生态屏障”就是具有某些特殊防护功能的生态系统。[1]“生态屏障就是指维持和庇护生物生存繁衍,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的保障体系。”[1]王浩则认为,如果从科学的角度作进一步的界定和解释,生态屏障指“处于某一特定区域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要求”[1]。我们认为界定生态发展从处于某一特定区域考虑较为合理。为此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对广东生态发展区进行探讨。
(二)生态发展区生态屏障表征
1.森林覆盖率
广东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2007年广东森林覆盖率达56.3%。而韶关、河源、梅州三市森林覆盖率远超过这一比率。韶关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居广东省第二位。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森林及物种资源极其丰富。韶关是我国重点林区,是广东省重要的用材林、水源林、天然林基地及重点毛竹基地,目前市区建成区绿地面积16.05平方公里,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79%。森林覆盖率达71.2%。河源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其中河源中心城区盆地和灯塔盆地面积共3170多平方公里。全市森林面积180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397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2.8%。梅州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山地面积广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林业用地面积1824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6.6%,其中有林面积161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424万立方米,林木年生长量1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0.6%。
2.物种基因库
韶关、梅州、河源三市由于地形、气候的复杂多样,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韶关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等50种。韶关野生动物兽类85种,占全国21%,全省69.67%,鸟类16目,41科,110属,170种分别占全省总数60.29%,47%,34.8%,鱼类品种丰富,江捕产量历居西江、东江之首,两栖类已知有5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23种,爬行类已知有90多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有43种,其他水生动物浮游动物已知有129种,水生昆虫有27种,底栖动物有43种,甲壳类有5种,以青虾为优势种。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经鉴定的维管植物有207科,877属,2349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有30种,其中一级2种,二级13种,三级21种;主要经济植物主要有材用、竹类、药用、芳香、油脂、纤维、果树、淀粉、蜜源、绿化、菌类植物;水中浮游植物有兰、隐、甲、金、硅、裸、绿藻8门,市辖北江水域有282种,隶属于5门110属。河源被专家誉为“南国古生物宝库”。河源有保存相对完好的原始森林,动植物种类繁多,生长着许多桫椤。此外还有较为完好的季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横、棒、术荷、山乌柏、罗浮柿、半枫荷等。蕨类植物等生物资源丰富。以新港自然保护区为例:维管束植物有80多科400多种。保护区野生动物有髯羚、野猪、箭猪、果子狈、狐、山鼠、水獭等。属国家保护的二级动物有水底、馆羚、水期等。梅州素被称为生态梅州,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横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两条气候带。物种资源丰富,有植物182科、598属、1084种。鸟兽200多种。总之生态发展区以山为主体,以森林为底色,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也是三市建设的共同需求。唇亡齿寒,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为广东保留粤北绿洲,是三市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三)生态发展区水源基地
韶关、梅州、河源既是全省的生态屏障,又是珠三角的主要水源地。众所周知广东主要河系为珠江的西江、东江、北江和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水系,其次为粤东的榕江、练江、螺河和黄岗河以及粤西的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和南渡河等河流。特别是东江、北江、韩江,是极为重要的水源基地。韶关市有北江和东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18395平方公里,其中北江流域17299平方公里,东江流域1096平方公里,北江水系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大茅坑,流入韶关南雄后称为浈江,在韶关市区与武江(发源于湖南临武三峰岭)汇合后始称北江,此后向南流经清远市,至佛山三水思贤?与西江干流相连后进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主要支流有武江、南水、连江、?江、?江、滨江、绥江等。北江流域绝大部分在广东省境内。河源、梅州地处东江和韩江的上游地区,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保护区。东江水系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钵(上游称寻邬水),流入河源龙川在五合圩与安远水(贝岭水,发源于江西安远大岩练)汇合后始称东江,向西南流经河源、惠州市,至东莞石龙进入东江三角洲网河区。主要支流有安远水、俐江、新丰江、秋香江、公庄河、西枝江、石马河等。东江流域绝大部分在广东省境内。以河源为例,新丰江和枫树坝这两座全省最大的水库可以保障香港同胞和东江中下游4000多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其中河源万绿湖更是供应香港东江水的源头,境内的万绿湖(新丰江水库)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水域面积达380平方公里,库容139亿立方米,水质长期保持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是粤港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韩江是广东省第二大江,是潮汕最大的河流。全长470公里,落差920米,流域总面积达30112平方公里。现在广州、佛山和珠三角西岸地区,主要使用西江及其支流供水;东莞、香港以东江为水源;深圳除了直接从东江取水外,亦从东江之支流西枝江取水;惠州市区则主要从西枝江取水。而三市水系与河流形成的广东省内供水网,在全省水源保护和生态屏障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分页标题#e#
二、生态发展区保护的问题
保护生态屏障就是保护生态发展区,保护生态发展区就是保护韶关、梅州、河源三市的山水、保住了生存的家园,也就为建设和谐广东做出了贡献。然而在生态屏障保护问题上,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生态发展区保护资金困境
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韶关、梅州、河源三市属于生态发展区,保护好三市的青山绿水和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已成为三市的重要工作任务。然而韶关等三市是我省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财政收支难平衡,生态屏障保护资金难以保证。《广东2008年年鉴》部分城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统计情况,明显地突现了这一问题。
(二)生态发展区个别区域规划不合理
以韶关城市建设为例,近年市委、市政府一直推进“三江六岸”和“三山三水”(莲花山、芙蓉山、皇岗山,武江、浈江、北江)美化工程,彰显蓝天、白云、青山、碧水。2009年芙蓉山矿山公园建成,芙蓉山成了人们闲暇观光的好去处,然而不久人们发现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用高墙在芙蓉山矿山公园脚下圈地,据说要建70万平方米的豪宅。豪宅建成将对芙蓉山景区造成人为的破坏。
(三)生态发展区区域治理不和谐
1.生态发展区治理各管各
从目前情况来看,生态发展区内的韶关、梅州、河源三市还没有形成对生态发展区发展的统一认识,实践中还是各自治理,划地为界。纵观中国经济发展,无论是珠三角地区还是长三角、京津塘地区体现出的都是一个集群效应。一市“单打独斗”的发展方式难以维系粤北生态发展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与安排,特别是涉及到市界地段森林管理、水资源管理等问题。
2.生态发展区水源保护中不协调
近年水利部门直言:“广东已遇到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水质性缺水较为严重。”“除水质下降之外,水量的减少也成为广东8000万人口面前跨不过的现实。”“如不加紧应对,广东将很快陷入严重的水危机”[3]“全省列入常规监测评价的33个江段中,达标的占60.6%,不达标的占39.4%,这意味着我省有近四成的江河水不能饮用。”“有机污染仍是我省江河水质污染的主要类型,石油类是大多数江段的主要污染物,其次是耗氧有机物和非离子氨,部分江段还受到挥发酚的污染。”[4]因此,对粤北水源头的保护不仅是三市联防的问题,更是广东省联防之大事。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厉行刚性的环保政策,用完善的保护制度制约人,才是解决问题的所在。
(四)生态发展区存在人为破坏因素
1.人为因素对水源的破坏
生态发展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恶劣有着直接关系,但是更需要指出的是人为破坏因素对生态发展区造成的致命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由于近几年北江中上游水污染日益严重,导致北江水质在不断变差,这已给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污染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矿山开采产生的含重金属酸性废水,这些矿山包括分布在北江上游的凡口铅锌矿、乐昌铅锌矿以及大宝山矿区等。第二类:冶炼厂排出的废水和废气,以上游韶关冶炼厂为主。第三类:电子垃圾处理产生的废渣和废气,以北江下游的清远市石角镇为主。
2.人为因素对森林的破坏
广东省林区仍存在大面积乱占滥伐、有组织盗伐林木以及非法猎杀、经营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而且违法手段更加隐蔽。此外经营管理不善,人为造成的山火、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多见。近年来广东大小河流水量的普遍减少,几乎都跟林业的破坏有关。
三、生态发展区建设的思考
(一)理论上创新,制度上完善
生态发展区建设理论上要有创新,这主要是指生态发展区的管理体制要创新,三市要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好区域管理市级层面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同时处理好生态发展区三市之间以及生态发展区与省内其他发展区之间的关系。发挥生态屏障区位优势,做好山水文章,在保护中求发展。生态发展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发展区建设会不断有新问题、新情况出现,制度建设要跟得上,避免互相推诿。当前中国发展中呈现出的“加速度效应”,不仅体现在GDP数字上,也深刻地体现在立法和公共政策制定的思维转变和制度建构上。
(二)规划要全面,决策要谨慎
规划制定要有全局观念,要从实际出发,对生态发展区的保护决策要谨慎,必要时可组织听证会集思广益。政府规划决策的核心是公共利益,规划决策制定过程同时也是公共利益考量的过程,这一过程与民主是分不开的。“在工程立项前,政府或企业都要把工程目的、施工方式、具体位置等等公之于众,特别是那些可能对环境或生态造成影响的工程,更要事先征集公众意见,并对每一条意见做出反馈。”“公众有权对工程的必要性提出质疑,他们的意见可能推翻整个工程。”[5]政府对于生态发展区做出的规划决策要坚持民主原则,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为出发点。
(三)宣传要到位
保护生存的家园人人有责,失去家园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所以要通过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行动。环保意识只有深深植根于公众之中,使公众主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环境保护才会真正产生良好的效果,我们才可能有洁净的生存环境。
(四)法治要刚性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危,就是保护中华民族长期生存和发展,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念和意识;为此生态发展区保护建设须纳入法制轨道,要实行法治。
1.要完善地方法的制定
生态发展区地方立法要充分行使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制定地方环境保护法,制定相关处罚条例,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加大惩罚力度,让污染制造者、让破坏环境者付出沉痛代价。这种惩罚应包括经济和法律处罚,使之感觉到切肤之“痛”。
2.法治要严格
生态发展区执法要严,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依法严加禁止,决不姑息。#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