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保护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海洋生态保护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海洋生态保护途径

 

海洋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摇篮,汉字“海”的象形结构寓意着人类的母亲是水,由此看出古人对海洋的敬畏和重视。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星球总面积的十分七,它为地球生命提供的生存空间是陆地范围所能提供的三百多倍。但是,随着工业时代以后人类经济的飞速发展,陆地上的资源日益贫乏,海洋因其丰富的资源储备,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原本平静的大海不再平静,全球海平面上升、石油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水缺氧等各种海洋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一、海洋生态现状   (一)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对能源的不断追求。进入工业文明后,人们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之而来的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这使得全球温室效应愈发严重,直接加剧了海平面的上升。太平洋上许多低地岛国以及大陆沿海地区因此面临着将被海水淹没的威胁。2001年11月,美国地球政策研究发表的相关报告指出,由于海平面上升,在未来50年内,南太平洋岛国图卢瓦将遭海水淹没。为此,1.1万国民被迫逐步移民到新西兰。图卢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为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而举国迁徙的国家。在水城威尼斯,由于全球变暖,在过去的100年里,威尼斯的海平面上升了23厘米。威尼斯的常住人口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15万人减少到现在的5.8万人。进一步的数据表明,如果今后不能有效遏制海平面上升的话,到2100年,水城威尼斯将不复存在。   (二)海洋环境污染程度愈发严重   工业时代以来,人们向海洋排放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损害污染了海洋环境,造成大量问题。有关海洋污染的事件层出不穷。其中,石油泄露尤其引人关注。2002年11月,“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海域沉没,造成严重石油泄漏。长达400公里的海岸线遭到毁灭性污染。2010年4月“,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沉入墨西哥湾。这一系列层出不穷的悲剧对附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据统计,每年因油轮失事而泄露进海洋的原油约有100万吨。另一方面,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陆地废弃物也被丢进海洋。中国沿海城市每年平均向海水排放100亿吨污水。巴西每天至少有500吨未经处理的有机污水和50吨重金属污染水排入里约热内卢市的瓜纳巴拉海湾。根据《黑海正在死亡》的调查报告统计,多瑙河沿岸的城市每年排入黑海的废料中约有60吨水银、50万吨氮、4万吨磷以及4500吨铅等大量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不但使黑海走向死亡,而且对于多瑙河沿岸的居民生命构成了威胁。在《寂静的春天》一书,著名的环保先行者蕾切尔•卡森中描述了滥用农药等化学药剂给环境造成的毁灭性影响。“河流死亡了,然而我们却正在容忍让农药通过河流和直接向海边沼泽地喷洒而进入海水”。“最令人震惊的是不仅是空气和大地,河流和海洋也都受到了有毒物质的污染。”除此以外,核污染更是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从1946年到1958年,美国在马绍尔北部的比基尼和埃尔威托克两个环礁上爆炸了67颗原子弹和热核弹。其中最大的一颗是1954年3月1日在比基尼岛上爆炸的“亡命徒”,相当于750个在广岛投放的原子弹。在《大海环绕》1961年修订本的前言中,蕾切尔•卡森提醒人们关注放射性废物对海洋的污染。她写道“:放射性元素一旦倾投入海就无法收复。一时之错便成千古之憾。这真是一件荒谬的事情,作为生命之源的大海现在竟然受到产生于它的一种生命形式———人类的活动的威胁!威胁,在针对生命本身。”“由于我们自己的破坏,留给我们的时间和选择都不多了”,海洋生命渗漏殆尽之时,便是地球毁灭之日。针对海洋环境日益糟糕的状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将海洋污染列入威胁人类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   (三)海洋面临物种多样性危机   由于人类大量捕捞以及严重的海洋污染,曾经拥有丰富物种的海洋,如今面临物种多样性危机,人类的渔业资源也随之减少。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刊登文章警告说,由于过度捕捞和工业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正遭到严重破坏。据科学家们估计,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到2048年,在海洋中将难以捕捞到鱼类。世界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过度捕捞,海洋鱼类的数量下降了约有60%。与此同时,珊瑚礁、红树林、湿地等作为海洋生物繁殖的理想场所,目前也都受到各种破坏。据统计,世界上约有62%的珊瑚礁处于将要退化的危险中,原本栖息于其中的生物数量正在不断减少。   二、海洋生态破坏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当前,海洋生态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海洋生态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海洋资源的争夺   随着人类的开采,陆地资源越发贫乏,人们把目光转向海洋,针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特别是在有争议海域尤为突出。美国学者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指出:就像中世纪欧洲掀起的圈地运动一样,如今,世界各国也正努力把海洋“圈”起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有240个海上边界尚未商定。围绕着对渔业、石油、天热气等资源的争议,世界各国不断展开各种方式的博弈来争夺尽可能多的领海。日本海争议、东海大陆架争议、南海争议等等各种国际争端不断出现,海域冲突日趋激烈。正像1979年蒙得维亚宣言所宣称的那样,各国对其领海所有权的声明,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其海洋财富的所有权。   (二)海洋灾害   日益糟糕的海洋生态环境,引发了一系列海洋灾害,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海平面上升造成土地流失,公路、房屋等设施被损毁,沿海地区的经济不断遭受重大损失。海水入侵则使得地下水咸化,人们日常饮用的水源质量因此而下降。土地盐碱化造成农作物减产,威胁农业生产。而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海洋飓风,更是造成全球每年上百亿的损失。海洋生态系统的危机加剧导致的灾害还体现在海洋荒漠化现象。世界上第二大咸水湖咸海从20世纪的6700平方公里萎缩3400平方公里。而我国沿海湿地面积较之于20世纪,总面积已经减少了一半。湿地所拥有的调节气候等生态作极大降低,许多湿地物种濒临绝迹。#p#分页标题#e#   三、海洋生态保护的发展   (一)海洋生态保护的发展   随着海洋生态问题的日趋严重,环保人士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海洋。各种生态文学、生态批评以及环保组织开始应运而生。1962年,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书中描写了由于滥用农药而造成的严重环境恶果。这被看做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1971年,“绿色和平组织”宣布成立,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保护海洋生态。在联合国的支持下,世界各国展开对话,通过了一系列利于海洋环境保护的公约。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公约》,为人们的海洋活动制定了法律规范,同时也为保护海洋环境奠定了基础。2009年,联合国设立了首个“世界海洋日”,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够关注海洋,爱护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摇篮。   (二)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的对策思考   1.淡化人类主体意识,加强海洋生态道德建设   人是在自然中生成的,人类和海洋同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整个世界是一个互动互依的关系性有机体。在古代,人们对自然怀着崇敬和惧怕的心情,人依附屈从于自然。然而进入工业时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逐渐被“祛魅”。在人类面前,大自然变成了一个随时可以取用的仓库,人与自然的关系演变为征服、对抗。这种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引发了近代以来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作为生命之母海洋也难逃劫难。而当前我国要保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协调人与海洋之间的关系。这首先就要从改变人们的观念开始,改变传统工业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方式,淡化人类主体意识,变征服关系为互依共存的协调关系,自觉按照生态规律调整人类行为,开展海洋生态道德建设,把道德范围由人扩大到自然,才能让人们重新尊重自然,爱护海洋。   2.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保护海洋生态提供政策保证   为了进一步制止海洋生态被人为破坏的势头,有必要对人类自身的行为予以法律规范。只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才能够真正为我国进行海洋生态保护打下基础。必须明确各级有关部门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责任,明确各企业的污染连带责任,实行“生态经济补偿制”。定期对企业的污染指标进行评估,超出指标的企业对污染带来的损失附有补偿义务。同时,奖励对海洋生态做出保护的单位和个人。这样,才能够为保护海洋生态提供政策层面的保证。   3.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直到2007年我国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的海洋经济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大多数产业还只是对海洋资源进行初级利用。渔业比重在海洋产业结构中比重过大,很多地方存在着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长远的海洋生态效益。   因此在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贯彻市场导向原则,在开采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海洋生态不受损。在进行效益评估时,批判性的使用经济学专业理论,把伦理和生态哲学融入到利益格局中,改变过去的单一的经济指标的评估模式。既要考虑当前利益,同时兼顾长远利益。改变过去的唯经济利益的线性目标,实现传统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由“经济理性”向“生态理性”转变,把生态指标融入经济指标中,保证海洋资源的再生和长久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