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网络社会生态环境改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纪艳敏 王郡 叶进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社会生态是联系的、平衡的、动态的复杂系统。从社会生态视阈分析网络恶搞现象,通过优化网络社会生态环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校教育者从社会学与生态学理论出发,在动态的过程中寻求社会生态平衡,在普遍联系过程中寻找优化办法。高校作为思想活跃、知识丰富、文化氛围浓郁的场所,网络这种新时期最先进的信息传输和交流工具已经渗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网络的特点和大学生身心特征,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中,网络环境是其重要的生态因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网络作为现代最快捷便利的信息传输工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如何优化高校网络社会生态环境,发挥网络的正面引导作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高校网络社会生态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网络普及,使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不仅是大学生重要的娱乐手段还是大学生信息的主要来源,网络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中,网络环境是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效果有影响的网络信息环境。高校网络信息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系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网络不仅成为大学生信息和行为思想深刻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网络社会生态环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1.高校网络生态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课程。在高校网络环境的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新闻、博客、BBS等信息都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高校网络社会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他以隐蔽课程的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意向、目的潜藏于网络信息当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暗示、引导、期待和潜移默化的熏陶,通过隐蔽、间接的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形成与发展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2.高校网络社会生态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的手段和媒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是新时代的信息高速公路,它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成为21世纪的最先进的信息工具,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得到发展,网络也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介和新手段。网络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走进课堂,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网络被广泛应用于科研,让科研变得更加快捷省力。网络是新时代最先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3.高校网络环境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力途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实现重要前提是要了解学生,清楚学生的需要和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思想动态开展活动。以往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总是寻求现实的帮助,网络出现以后大学生们更多的是借助网络查询和BBS等聊天工具将自己的困惑、困难表达出来,寻求帮助。网络特点使高校网络环境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崭新平台。
(二)高校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影响
1.高校网络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仅局限于教材和图书馆书籍,教育者受信息量少、知识面窄、教学空间狭小等因素影响,一直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现。网络自由、开放和网络共享的特点,打破了这种局限。大学生和教育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从网上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文件,大大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量。同时,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工具增加彼此间的沟通,拓展沟通渠道。高校网络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仅局限于学校范围,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受时间、空间和国界的限制,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高校网络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我国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纯粹课堂灌输式教育,灌输式教育是对人的自由发展的破坏,不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对大学生人身自由的攻击。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有时不但不能达到培养人的目的,甚至会使大学生感到反感。高校网络出现以后,被广泛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工作。大学生可以根据教育工作者提供的相关问题,通过网络根据个人特点查阅相关资料和交流个人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针对自身的困惑和困难也可以运用网络查阅、交流或咨询等方式得到快速合理的解答,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高校网络革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理论性、知识性强的特点,一直被大学生们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课程,不被大学生们所喜爱。即使对其进行理论学习也是由于考试需要不得已而为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被看成是一个享受的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如何革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网络技术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变革带来了机遇。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PPT技术、FLASH技术、网络连接技术等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新颖和生动。
二、网络恶搞视阈下的高校网络环境分析
恶搞,源于日语Kuso(库索),是一种特殊的互联网亚文化,它是以文字、图片、动画和短片为手段,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来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方式。[1]由此可知网络恶搞是指借助网络这一载体,对一些正常的作品、人物、事件,通过剪辑、重组,形成新的搞怪滑稽式作品,无厘头地表达作者异于常人的思想。由于网络恶搞具有娱乐性强、贴近生活、传播成本低、传播速度快、自由度高等特点,使其成为网络环境诸问题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个因素。但是本文作者认为网络恶搞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贬义词,虽然网络恶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但它同样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通过网络恶搞,我们可以以小见大分析高校网络环境的生态问题。
(一)网络恶搞产生的原因#p#分页标题#e#
1.媒介转换的社会现象表现。网络恶搞追究起来是个历史性的问题,在网络出现以前,恶搞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人们以语言、文字、图画等对现实进行颠覆式的描绘。恶作剧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是层出不穷。恶搞现象自古有之,它是人们进行娱乐的一种手段。同时,恶搞还是幽默的过度表现。因为恶搞者的目的是娱乐人,恶搞来源于幽默但又不是幽默。恶搞和笑话、相声、小品、喜剧电影等一样,最初目的是为了以幽默的、夸张的、无厘头的方式娱乐人,但是幽默是以积极的、高尚的内容娱乐人,是没有消极作用的,而恶搞虽然也起到了娱乐人的作用,但它是有副作用的。随着网络的发展,这种恶搞发展为网络恶搞,而由于网络的特点,使得网络恶搞内容的危害性更是不可小视。
2.社会问题的网络化反应。网络恶搞不仅是一个网络问题,同时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从网络恶搞的内容上看,被恶搞的对象不论是影视作品或是历史人物,都说明了社会意识形态多样化和社会道德缺失的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人,受历史影响较小,在国际文化冲击下时间长,又处于不成熟时期,分辨能力差,从而助长了网络恶搞的气焰。从网络恶搞的媒介来看,网络恶搞主要是通过网络这种具有隐匿性和高度自由性的新媒介,主要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没有享有高度的自由、高度的民主和缓解压力的有效机制,而网络空间正好给人们提供了这种环境,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恶搞来发泄他们的情绪和不满。
3.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易操作性和匿名性等是网络恶搞的肥沃土壤。网络是一个新兴的国际性信息系统,它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匿名性和虚拟性,同时它又是一个非常好学习和好操作的工具,这就使人们可以轻松大胆地去表达他们的意愿,不用担心会给个人带来麻烦。人的思想由于社会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又良莠不齐,网络恶搞正是一种不健康思想运用网络表达出来的产物。
4.网络法律法规的缺失。由于网络是近年来新兴的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尤其像网络恶搞,是不是应定为违法行为都不确定,是否构成侵权或侵权程度如何都是个有色区域,甚至是黑色区域,几乎没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依据。导致网络恶搞者不能得到应有的处罚,甚至有的网络恶搞者为了获取点击率更是恶搞些名人破坏了伦理道德。
(二)网络恶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中的存在意义
网络恶搞大家都知道是一个恶意搞怪的行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显著的消极影响。不仅会颠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还颠覆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消除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爱国主义信念等。但是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网络恶搞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1.网络恶搞为寻找社会问题找到了突破口。追究网络恶搞的根源是对社会现象不满的表现。他们表达的是对强势的大众文化的日益空洞和程式化的失望和不满,也表达了对过多虚妄的“价值”和“意义”、缺乏创新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厌倦。通过网络恶搞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恶搞者们的意图,了解他们的心理。从而为解决社会问题寻找路径。借此可以很好地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
2.网络恶搞表现了人们对文化的价值追求的进一步提高。网络恶搞的颠覆和挑战并不是针对主流价值本身,而是其一成不变的古板形象。网络恶搞针对的是当前占有主流话语权的大众文化的价值观,对掩盖在功利背后的被大众传媒制造和复制出来的娱乐文化产品的蔑视和不屑。网络恶搞之中并不全是颠覆和解构,像《我不想说我是只鸡》就充满了人文关怀,在幽默和辛酸的歌词背后透露出和平与环保的理念,将这一严肃的主题演示得充满温情。网络恶搞恰恰是人们对文化价值追求进一步提高的表现。[2]119-120
3.网络恶搞为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提供了方法和途径。网络恶搞娱乐性强和深入人心的特点使其备受人们喜爱,尤其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网路恶搞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巧妙的构思,把平凡的作品变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来就是一个理论性强,趣味性不强的东西,我们可以借鉴网络恶搞的理念和技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调动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网络恶搞视阈下的高校网络生态环境分析
通过网络恶搞可以看出,高校网络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仅包括信息内容、大学生和网络媒介,还包括一切对网络环境有影响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因素。在高校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是环境主体,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主体。信息内容在高校网络环境中是大学生受影响的主要因素也是大学生表达意愿的主要内容。网络媒介顾名思义是一个媒介物,主要是指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他是大学生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信息内容的载体,起到承载和传递信息的手段。网络环境系统它不是孤立的,它还和它存在的周围事物有着联系。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等的变化都会引起网络环境因子的变化,网络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由于网络是个新兴的工具,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技术和法律法规都不健全,而网络的隐匿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又使网络具有高度的普及性和影响力,使得网络环境污染现象异常严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网络环境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
1.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高校网络信息量相失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规划好的,都是为了把大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有理想、有道德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所应该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应该和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而网络是个开放的、便捷的系统,网络信息富含了形形色色的外来文化和思潮,也蕴含了参差不齐的国民思想。网络成了国外反华势力颠覆中国的工具,也成了思想不健康国民发泄自己不满和情绪的平台。这就使得网络信息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脱离甚至相背离的状态。
2.高校网络控制与大学生思想的可塑性相失衡。高校网络隐匿性和信息多元化等特点,使得大学生身处鱼龙混杂的信息海洋。大学生意识不够成熟,分辨是非能力差等特点,使得他们很容易被黄色思想、歪曲思想等不良思想所影响,进一步产生不良的社会思想,形成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的场所,是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实践活动。网络的这种不可控性则违背了高校教书育人的理念。#p#分页标题#e#
3.高校网络信息环境与大学生心理环境相失衡。大学生是一个思想不够成熟、情绪容易激动、易受外界影响和责任感很强的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外界思想左右,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网络信息环境是个大染缸,除了一些黄色思想和不健康思想污染大学生的思想外,一些国外反华势力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运用网络宣传他们的思想,负面影响大学,导致大学生质疑共产党的领导,质疑社会主义,甚至有的大学生形成不健康思想,做出不利祖国和人民利益的事情。
三、优化高校网络生态环境,构建和谐校园网络环境
当今时代,高校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开放性和不可控性又为高校网络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失衡,可以把网络看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危机高发的最为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迫切需要优化高校网络环境。优化高校网络环境,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凸显和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中的体现最突出的表现是建立红色网站占领网络阵地。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陈旧,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往往出现理论和大学生实际需要相脱离的境况,不能真正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同时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陈旧,红色网站没有创新,在网络这个五彩缤纷的大环境中毫无吸引力,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网络恶搞深受大学生喜爱,他们不但喜欢传播,还乐于创造。网络恶搞虽然对主流文化有颠覆性作用,但是网络恶搞同样也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用。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恶搞现象抓住大学生心理,投其所好。可以借鉴网络恶搞的理念和手段,使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娱乐过程中塑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环境素质大学生心理环境是大学生群体所拥有的共同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包括愿望、需要、认知、情感、信念、习惯等。大学生心理素质不成熟是促使其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重要原因。提高大学生心理环境素质对于高校网络生态环境优化来说虽然是个长期而艰巨过程,却是一个十分有效且功效最长的方法。塑造大学生科学合理的需要、愿望、认知、情感、信念、习惯等心理,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道德的信息和行为,提高大学生的自律精神。
(三)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生态环境网络监管是优化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最为有效地手段。网络监管可以对网络犯罪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网络监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监管。主要是充分运用网络过滤器对网络内容进行把关,防止不健康思想出现在网络上,危害高校大学生。二是法律法规监管。就是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网络犯罪有法可依,从制度和宏观层面规范网民的行为,遏制网络犯罪,维持信息在网络系统中的有序传播。
(四)优化网络外环境,为网络环境创造健康的信息来源网络信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定社会现象的产物。净化网络信息环境必须从源头做起,从优化社会环境做起。网络恶搞根源是社会道德缺失和恶搞者的不满所引起的。如果在现实社会中,物质极大丰富,思想极大进步,人们的需要和愿望都能得到满足,网络恶搞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优化大学生社会生态环境的同时,需要丰富高校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社会生态环境。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净化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优化的重要环节,而且还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生态系统。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地位决定了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不容忽视性。对高校网络生态环境进行整体优化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优化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