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论地方农业生态建设构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吴荫生 朱成松 许西记 张志炳 邹超亚
农业生态恶化,是长期存在的一大隐患,危害本省,殃及长江、珠江中下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本省将解决温饱作为当务之急,着重抓了农村的一系列改革和政策调整,还来不及把生态的综合治理提到重要日程。经过9年改革和发展,本省农村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的纯收人与全国的差距虽呈扩大趋势,但整个情况已非昔日可比;粮食生产达到了一个新的产出水平。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稳步扩展,就业门路越来越宽。就全国而言,农业的基础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国家为增强农业后劲,已下决心增加投入,治理大江大河、改造中低产田,加强支农工业和农副产品商品基地建设等。在这种情况下,抓住机遇,把建立良好的山地农业生态系统与领导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开展农业生态建设,功在国家,利在人民,泽备后世,可以收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良好效果,保证农业发展建立在稳定可靠的基础之上。
一、本省农业生态恶化的主要表现
1.森林祖盖率下降本省山地占87%、丘陵占10%,只有3%的河谷槽地、山间盆地,而垦殖指数已高达21.67%。全省森林覆盖率,1957年为14.5%,1984年降为12.6%。成材林过量砍伐,加剧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匀,森林的防护功能下降,造成了早涝灾害频繁,井泉枯竭。全省近500万人口的地区人畜饮水困难。
2.水土流失加剧50到60年代,全省水土流失面积3.5万平方公里,现已扩大到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0%。水土流失严重的县有33个,占全省总县数的38%。每年通过主要河流外泄泥沙近7000万吨,相当于50万亩耕地的肥沃表土。全省喀斯特面积占总面积的73%,由于陡坡垦殖、水土流失,难利用的石山已近2000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7.5%。
3.土壤肥力下降中低产田土面积逐年扩大,有机肥料、化肥投放量少,氮、磷、钾比例失调。全省中低产田土面积占总耕地的80%以上,70%的耕作坡土为跑土、跑水和跑肥的“三跑”土。全省耕地中缺氮的占31.7%,缺磷的占72%,缺钾的占26%。
4.水库、河道淤塞严重多年来水利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未能套配,水库集水面水土流失严重。据黔西南州12个小型水库调查,近8年来淤积泥沙占库容的32.5%,已有2个水库报废,5个库容淤积近80%以上。全省河流、河床普遍上升,通航里程已较60年代缩短了“半以上。据乌江电站1984年4月实测,5年来坝前淤沙已达到原设计50年的淤积量。
5.自然灾害的频率提高成灾面积扩大,,程度增加。全省50年代较大早灾2年,60年代3年,70年代5年,80年代已连续3年大早。60年代年均受早成灾面积600万亩,70年代增至900万亩,增加了38.7%。大阜夹大涝,每年有一二十万亩良田被冲毁。近几年,洪灾造成的交通、电讯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高速递增。泥石流、大面积的滑坡不断发生。茅台酒厂、水电八局驻地已发现大型滑坡的症兆,水电八局已决定搬迁贵阳。
6.环境污染日趋严孟本省工业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但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治污染措施,出现了点多面广的环境污染新压力,土•壤、水质、空气遭受污染,局部已出现大面积的酸雨危害,氟中毒、汞中毒已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煤、水田面积扩大,水稻产量下降。以上生态恶化现象,在全省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乌蒙山区毕节、威宁、赫章、纳雍、织金、大方、普定、六枝、关岭、水城、盘县、普安、晴隆等13个县,人口密度大,人均收入低。是全国有名的贫困片区之一,生态恶化尤为严重。毕节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占全省的比例高达40%。50年代初这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为17.1%,1984年降至6.4%,织金县仅有2.6%。纳雍县由于植被破坏严重,下了20分钟大雨,有一个村子“全军覆没”。乌蒙山区13县或毕节地区六县,生态建设显得更为迫切。
二、农业生态建设的目标及原则
农业生态建设,涉及到多学科、多部门,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建设之中,真正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作为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在200。年以前,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着力于打好基础、理顺关系、准备发展条件上做扎实的工作,以便为下世纪初较快的发展打好基础。本世纪内,要把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生态建设,作为重要的历史性战略任务,提到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面前。总的目标是:从1988年至1990年,用3年时间停止对农业生态的人为破坏。5年内,全面解决温饱。13年分别达到宽裕和小康水平。具体说,3年内,在全省范围内停止放火烧山、乱砍乱伐森林和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等人为破坏;5年内以乡为单位全部脱贫,人均收入不少于300元和人均口粮在200公斤以上;到本世纪末,农村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肉蛋25公斤,人均收入700元,农产品商品率达50%。全省林草覆盖率近70%,其中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达到上述目标,贵州农业生态将进入历史性的转变。向良性循环发展,各族农民将由解决温饱而进入较为宽裕的水平,并将为以后时期农村生态经济的加速发展打好基础,为国家经济建设重点的西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上述目标,就全省而言,是应该,也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乌蒙山区的13个县(区)特别是毕节地区的6个县,如无特殊政策和专项经费支助,达到上述目标是困难的。本省农业生态建设,要从山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在生态建设的部署和布局中,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并坚持下列原则:
1.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要持之以恒、量力而行。要把长远的设想和具体的阶段目标,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建立在地方财力支持为主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作工作。
2.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从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入手,把治山与治穷统一起来。
3.坚持大农业的综合发展的原则。根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体系和合理的经济结构,使种养加协调发展。
4.坚持扬长避短兴利济贫的原则,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5.坚持突出重点,打歼灭战的原则。要分清主次,以点带面。要把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扶持问题严重的地区,治一片成一片,开发建设一片,带动面上的建设。#p#分页标题#e#
三、主要措施
有饭吃、有活干,是停止人为破坏生态的两个必备条件。本省开展生态建设,要在严格控制人日增长的同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第一、用以工代娠,民办公助的办法,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田基本条件。从1988年起,每年冬春集中一二个月时间,规定农村劳动力每年投工30个,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梯土,排涝排渍,增厚土层,改良中低产田土。5年内,争取全省人均达到一亩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水田达到亩产35。公斤以上,早地亩产250公斤以上),力争建好500万亩千斤田。建设好商品粮基地。各级政府要定出规划,层层落实,进行验收。对达到规定要求的,给予一定补助。要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各地、县应根据建设的难易和农民经济水平,统一安排、重点补助,防止平均分摊。
第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在完善现有水利工程排灌系统,改善管理,提高灌概效率的同时,积极发展小型塘库、提、引工程,增加蓄水量和引提水量,扩大灌溉面积。下决心修建一些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力争渔塘水库及早上马,并争取开发乌江,发展水利灌溉和建设大型电灌工程,要作好项目设计和论证工作,争取中央列项。把保灌面积从现在的650万亩扩大到900万亩,并发展一批水浇地。在高山缺水区,除搞好引水工程外,要修建蓄水塘,推广水窖,在2000年以前,基本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第三、走集约经营之路,向科学技术要粮。要继续推广遵义地区的经验,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要把良种开发、农用薄膜、早作技术、因土施肥、节水灌概技术等,作为攻关项目,列入计划,积极推广。
第四、积极利用国内外粮食市场。一是争取国家稳定给本省7.5一10亿公斤的调入量;二是更好地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地方土特产品,以物易粮,三是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发展创汇农业,适当进口部分粮食。
第五、发挥山区优势,建立烟油和林牧土特果药杂基地.增加群众收入。
第六、加强林业建设,搞好小流域治理。治水之本在治山,治山之本在造林。要划定林区、牧区和樵区范围。对已有的林地,进行承包,封山育林。建设好200。万亩速生用材林(杉木林基地800万亩、松林200万亩、楠竹林200万亩)和1500万亩经济林。建设好30个(600万亩)的自然保护区。争取尽快开展乌江中上游、南北盘江和赤水河防护林工程的建设工作。重视林、草、灌相结合,提高灌草的覆盖率。要以区,乡或小流域力单位,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推广普定县蒙铺河小流域治理的经验,实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封山育林与植树造林相结合,以封山育林为主;经济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以经济开发为主。逐步做到土不下山、沙不出沟。
第七、本着多能互补的方针,妥善解决农村触源。计划列200。年,新建800万亩薪炭林,加上原有部分薪炭林面积,达到森林面积的1劝%。积极推行以煤代柴、普及节柴灶。计划到2000年改造小煤窑100。个,新增产量100。一150D万吨;199。年斗前,对砖瓦窑和城镇生活燃料,一津改浇柴为烧谋。三五年内,要普及省袭找煤址,做到拼炭休几的年消托小于年生悦量。在大力发展大、中型电沽的同、时,积极兴建小水电、小火电,到本准纪末,新增装饥容量时万千瓦。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使用沼气。
第八、加强草山草坡建设,发展畜牧业。本省草场面积广阔,农作物副产品资源丰富,但利用率很低。1984年,,本省每百亩草场只提件牛羊肉0.2公斤(舍世界平均44公斤),牛奶。1公斤(全世界平均16公斤),绵羊毛0.0肠公斤(全世界平均招公斤)。目前,全省3733万亩离村寨校近的零星草场,只粗放地利用了70%,离村寨较远的3057万亩成片草场,基本上没有利用。要象承包耕地和山林那样,集中一段时间,全面落实到户,并规定幼年不变。到200。年,建成人工草场近10。。万亩。种草和养畜要同步发展,‘做到种一片,用,片,提高利.用率,讲求经济效益。要积极发展饲料工业,建设好畜、草良种繁殖、饲料加工、疫病防治和畜产品加工体系。
第九、大力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第二、第三产业,搞好集镇建设。要把一些劳动密集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和以农业生产资料为中心的支农工业,逐步地转向农村;引导并鼓励城市工业把一些设备、技术,零部件向农村扩散。形成一个以产品为龙头,既能发挥城市工业技术设备优势,又能充分利用农村丰富资源和劳力的城乡一体化的工业格局。各有关部门、厂矿都要把扶持、支持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职能任务,列入计划,定出目标促进发展。要制定优惠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开店、办厂、设坊,有计划地建设小城镇。
第十、组织农村劳务输出。这是一项加速农村脱贫,发展农村经济,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途径。省内需要劳务的部门,应尽量采用本省的农村劳动力。各县、区、乡要有领导分管,专人负责组织、培训,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出面联系。尽快地把本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到广阔的城乡经济中,在商品经济市场上增长见识、开拓思想和学到本领,这不仅减少了农村的粮食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既是一个商品意识的启蒙,又是一种原始的资本积累。以县、区、乡为单位定出目标,开展竞赛。农业生态经济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加强领导是关键。应统一规划、具体设计,组织物力、人力、财力的投入,层层建立项目责任制,狠抓落实,做出样板,推动面上的综合治理,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