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绿道规划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旅游城市绿道规划,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旅游城市绿道规划

 

1绿道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理念   “绿道(Greenway)”理念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在巴黎、伦敦、哥本哈根等世界著名城市建设中得到良好的实践。绿道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举措之一。近年来国内珠三角的一些大城市如广州、深圳等率先进行绿道建设,青岛、成都、台州等城市纷纷加入绿道建设的行列。绿道通常定义为线形绿色开放空间,依托河滨、溪谷、山脊、景观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设置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重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节点,集生态保护、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旅游度假等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或骑游。   2中小型生态旅游城市绿道建设的诉求   我国的中小型生态旅游城市如广东增城、浙江仙居等,其共同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往往整个行政区域以丰富的景观要素,如山林、农田、溪流、景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旅游系统。自然生态环境是该类型城市最为宝贵的资源,其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由于经济实力和旅游动力有限,现阶段旅游景点呈散点分布状态,各景点间缺乏系统的联系。如何以保护生态系统为前提,在现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全域系统化的空间游憩系统,有效联系起主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点,拓展旅游的地域范围和使用人群,是中小型生态旅游城市普遍面临的难题。随着绿道理念被广泛认识,绿道建设成为该类城市破解难题的契机。绿道是集民生、环境、生态、经济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等主导功能。绿道建设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高城乡宜居性、保护文化资源等;以绿道为抓手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休闲空间建设,将对生态保护、旅游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绿道还可打造为城市的品牌,推动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助力各种旅游节庆活动,提升特色产业、营造地方特色,进一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3中小型生态旅游城市绿道的发展策略   针对城市的自然生态性与旅游性特征,制定相应的绿道发展策略。   3.1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生态城市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对生态破坏行为极为敏感。绿道把人的活动引入到大自然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主要措施有:绿道选线尽量避开生态敏感区、与水源保护保持适当的距离;在驿站及慢行道的材料选择和建设方式上注重生态环保等。   3.2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利用良好的旅游基础,通过绿道的建设,串联重要的旅游景点,打造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留住回头客、吸引更多游客,使城市旅游的139|139中小型生态旅游城市的绿道规划设计探讨——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文:王喜勇(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510060)品牌更加响亮。策划绿道活动项目,如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绿道运动竞技,开展自行车绿道游、风光摄影、沙滩骑行、林中穿行等活动,增强绿道的活力,从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3.3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结合农村居民点、景点和果园建设驿站和配套设施,把沿线村庄打造成兴趣点和服务区;发动农民主动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逐步优化当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城乡文明程度。   3.4与改善城乡居住环境结合。强调休闲健身功能,把田园、山林风光引入城镇,把城镇居民带到乡村,增加城乡居民幸福感,增强城乡宜居性。   3.5鼓励市场运作。鼓励私营企业参与绿道的建设与市场运作,如分区域引进市场主体开展自行车租赁业务,可在多个节点租车、还车,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确保自行车旅游运营进入市场正轨。   4仙居县绿道规划设计的探索   4.1仙居县概况   仙居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的西部,拥有众多秀丽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其中神仙居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皤滩古镇是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下汤文化遗址是整个浙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文化堆积层最丰富的一处古人类居住遗址。蝌蚪文、古民居、针刺无骨花灯等是仙居古代文化的代表。仙居旅游发展态势良好,2010年全年共接待游客50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4%,实现旅游总收入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近年来,“生态立县”是该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四大战略”中的首要战略。   4.2规划定位   结合仙居县的特点,将仙居县绿道定位为:建设生态宜居仙居的重要抓手,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助推剂,推动农民增收的措施,居民户外运动健身的理想场所。   4.3绿道的分级   根据绿道的使用频率、建设标准不同,将仙居绿道分为两个等级:主绿道:连接县域重要的景观资源、文化资源以及功能节点,是使用频率、可达性最高的绿道。辅绿道:以主绿道为出发点,依托景区公路、乡村道路或滨溪道路,以自行车道、登山道或城市步径的形式建设,延伸至特色景区及城乡重要的功能节点,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4.4绿道的分类   根据所处区位和功能定位不同,仙居绿道分为四种类型:滨溪型绿道:滨溪型绿道是依托从山间流出的溪流、幔滩及湿地,通过堤岸、栈道、滨溪慢行道建立的,为居民提供观赏溪水流动、感受仙居秀丽山水的绿道。城市型绿道:城市型绿道是依托中心城区(包括开发区)的河流、道路,以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城市居民进行户外活动为主要目的的绿道。田园型绿道:田园型绿道是依托农村地区的村道、河流等,以加强城乡生态联系、满足城乡居民郊野休闲需求、促进农业休闲产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绿道。山林型绿道:山林型绿道主要依托自然山体周边,连接特色景观,可供自然科考、生态养生、野外徒步旅行和探险等,体验丰富山林野趣的绿道。#p#分页标题#e#   4.5规划结构   综合仙居的自然生态本底、人文景观资源、交通与城镇布局等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相关规划和政策分析,优化形成“一主多辅”的绿道网布局。一主:一个主脉绿道区,依托永安溪及中心城区,贯穿仙居县东西。多辅:根据绿道主题特色、区位条件,依托三个城镇组群,分成三个片区,即中心城片辅绿道、白塔片辅绿道、皤滩-横溪片辅绿道。各片区相互独立而又有所联系,形成主题鲜明的次区域绿道系统。   4.6示范段绿道的详细设计   示范段绿道将于近期建设,规划选线于仙居县景观最突出的地区,沿永安溪和十七都坑布置,全长约30公里,途经南峰山、永安溪漂流、木口湖森林公园、高迁古民居等重要的景观点。全线依托溪边现有道路改造,新建部分园路和木栈道,建设2个一级驿站、2个二级驿站、5个三级驿站。为了保护永安溪及其支流的自然生态环境,规划详细划定了绿道控制区,以林地、农田、滩地与水域等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安排绿道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服务设施,控制建筑、园路及铺装场地比例。绿道控制区内严禁设置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的项目。   为发挥绿道的经济价值,规划对绿道沿线进行综合功能开发。依托沿线旅游资源,在绿道控制区以外,利用现有的村镇建设用地、荒地、废弃地,意向性地选址15处旅游服务设施用地,配置餐饮、旅游度假、购物等旅游服务设施。考虑旅游服务设施具有一定污染性,根据相关规定,旅游服务设施均应安排在溪岸100米以外;且排污设施应纳入邻近城镇的排污系统,邻近没有排污系统的必须设置单独的污水处理系统。   规划通过驿站与常规交通进行衔接,鼓励在驿站附近设置公交车站;鼓励驿站开设专用接驳巴士、三轮车等接驳常规公共交通。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和主要的道路应设置绿道驿站指路标志。保护、利用场地内现有的自然和人工植被,根据线路主题进行树种配置,形成特定植物景观风貌,注意乔、灌、地被植物之间的层次和色彩搭配及季相性变化。在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和重要的绿道节点,慢行道面层可根据需要,借鉴仙居当地传统铺装样式,采用较为精致且原生态的卵石、细砂、木板、石块等材料,达到朴素、活泼的效果。   5结语   绿道在我国尚属新兴理念,国内绿道建设的案例不多,但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对旅游消费产品要求的深入,绿道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中小型生态旅游城市建设中,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给类似城市的绿道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