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市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 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测试原理 1.1 住房消费生态足迹的科学内涵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的科学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资源生态学教授W.E.里斯(W.E.Rees)首次提出[1],它表示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一定人口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来生产所消费的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弃物[2-3].生态足迹是现代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它是描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与生态系统负荷压力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概念.它的生态学意义是通过生态系统负荷压力(亦称生态足迹需求)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的比较,定量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当前生态足迹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评价、旅游业、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等多个领域[4-9],而住房消费领域由于未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概念模型对住房消费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因此,探索建立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测试模型是必要的.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是现代消费经济学的研究热点,根据传统生态足迹的生态学意义,我们把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定义为描述人类社会住房消费承载能力与住房消费负荷压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概念,即通过对住房消费承载能力(亦可称为住房消费生态足迹供给)和住房消费负荷压力(亦可称为住房消费生态足迹需求)进行比较,定量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目前住房消费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住房消费领域的发展做出科学规划.住房消费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消费,是人类为满足生存、发展和享受等对住所进行的消费,它包括对住房本身的支出(如房价或房租)、围绕住房而发生的其他支出(如水、电、燃气以及物管费)等[10],所以,住房消费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为了简化研究,本文只讨论从市场上购买新建商品房的情况,文中所指的住房消费特指购房消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存在明显差异,弄清住房消费生态足迹的时代特征、地区差异、阶层状况,不仅是发展现代消费经济学的客观要求,也是科学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必然选择. 1.2 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测试路线 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测试需要揭示和回答的关键问题包含: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住房消费承载能力的测试;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住房消费负荷压力的测试;③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住房消费生态足迹的测试.本研究依据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测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设计出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测试工作路线图(图1). 2 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测试模式设计 2.1 住房消费能力测试模型 住房消费能力是指居民从房地产市场上购买商品住房所具备的经济能力.居民住房消费能力主要取决于家庭收入,同时受非住房消费支出即消费结构的影响[11-13].为了简化研究,本文只考虑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因素的影响, 住房消费能力变化指数是衡量城市居民家庭住房消费能力变化水平的民生经济指标,它取决于城市居民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水平.城市居民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则城市居民家庭住房消费能力增长;反之,则城市居民家庭住房消费能力下降.因此,通用的住房消费能力变化指数计算方式,可以采用目标期城市居民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与基期城市居民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测算。 2.2 住房消费压力测试模型 住房消费压力是指居民从房地产市场上购买商品住房所承受的经济压力.与住房消费压力直接关联的是购买住房总价,而住房总价主要受住房面积和住房单价影响[14],住房消费压力的计算公式见公式(3),其中ZXYL表示总的住房消费压力.ZXYL=住房面积×住房单价(3) 住房消费压力变化指数是衡量城市居民家庭住房消费压力变化水平的民生经济指标,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城市居民家庭住房单价的变化水平,二是城市居民家庭住房面积的变化水平.因此,为了较明确地表示引起住房消费压力变化的主要因素,住房消费压力变化测算可以从城市居民家庭住房面积变化指数和城市居民家庭住房单价变化指数两个方面来衡量。当确定了MJBH和DJBH后,就可以计算出总的住房消费压力变化指数,即ZXYLBH=MJBH×DJBH(6)式中,ZXYLBH表示住房消费压力变化指数,当ZXYLBH大于1时,说明城市居民住房消费压力增加;当ZXYLBH小于1时,城市居民住房消费压力减小. 2.3 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测试模型 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社会住房消费承载能力与住房消费负荷压力之间相互关系的民生经济指标,它取决于2个因素,一是住房消费能力(ZXNL)即住房消费生态足迹供给,二是住房消费压力(ZX-YL)即住房消费生态足迹需求.由于住房消费涉及消费金额巨大,很少有人能够用1年的收入来购买1套商品住房,因此我们不能依照传统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即用生态足迹供给与生态足迹需求之差来衡量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而改用除法设计出住房消费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其中ZXST表示总的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对该公式进行分解,其含义就是房价收入比.联合国人类住区(生境)中心所的《城市指标指南》中“房价收入比”被定义为“居住单元的中等自由市场价格与中等家庭年收入之比”[15-17],而本文中房价收入比没有对房价和收入进行限定,是现行房价与现行家庭年收入之比,当ZXST即房价收入比达到一定的程度,如超过了国际公认值6,则认为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房地产市场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变化指数是衡量城市居民家庭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变化水平的民生经济指标,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城市居民家庭住房消费能力的变化水平,二是城市居民家庭住房消费压力的变化水平.因此要测试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变化情况,可以采用目标期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和基期住房消费生态足迹的比值来表示:公式(8)反映了目标期和基期的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变化,其市场含义表示目标期房价收入比与基期房价收入比的比值,也称为房价收入比变化指数.当房价收入比变化指数大于1时,住房总价增长速度超过居民住房消费能力速度,总的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增加,反之,总的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减小.#p#分页标题#e# 3 重庆市城市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测试 3.1 基础数据来源 文中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变化测算所涉及的基础数据均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1996-2010年),具体数据见表1. 3.2 数据分析与讨论 依据前述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测算原理和方法,本研究在对基础数据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得出1996-2010重庆市城市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变化、住房消费压力变化及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变化指数,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 3.2.1 重庆市城市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增强 本研究结果表明,从1996年到2010年,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 022.96元上升到17 480.01元,其间,重庆市城市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增长指数一直都大于1,并且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2010年达到了3.48,与1996年相比,2010年重庆市城市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大幅度上升. 3.2.2 重庆市城市居民住房消费压力增加 (1)城市居民家庭住房面积压力增大 据调查,1996年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8m2,如果家庭人口数按3人计算,则城市居民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为24m2;到2010年,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约为28.01m2,而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为84.03m2.通过计算发现,与1996年相比,2010年重庆市城市居民家庭住房面积变化指数为3.50,说明人均住房面积压力增加,其中2001年到2002年,住房面积变化指数从1.43增加到2.45,增加了1倍,增长最为明显. (2)城市居民家庭住房单价压力增大 从1997年到2010年,住房单价变化指数一直大于1,说明房价一直上涨,但出现较快增长是从2006年开始.2006年重庆市主城区商品住房销售均价为2 697.00元/m2,相比于1996年,其住房单价压力增长指数为1.90,而2010年重庆市主城区商品住房销售均价达到6 334.00元/m2,城市居民家庭住房单价变化指数达到了4.45,说明2006年之后,房价出现大幅度上涨,住房单价压力巨大. (3)城市居民家庭住房消费压力增大 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居民家庭住房面积变化指数和城市居民家庭住房单价变化指数的计算,发现人均住房面积的增加和住房单价的快速上涨,使总的居民住房消费压力增加,从1997年到2010年,住房消费压力变化指数从1.13增长到15.60,增加非常明显,尤其是2006年之后,这与单价压力增长指数变化相吻合,说明2006年后居民买房更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房价的快速上涨. 3.2.3 重庆市城市居民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加深 (1)人均住房面积增大加深住房消费生态足迹 1997年到2010年,住房面积变化指数一直大于住房消费能力变化指数,说明住房面积的增加速度一直超过了居民收入的增加速度.2002年这种变化差异最明显,住房面积变化指数为2.45,而住房消费能力变化指数为1.44,两者的比值达到1.70,表明这一年住房面积增加明显,而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增加速度没有面积增加速度快.2002年后虽然住房面积变化指数也大于住房消费能力变化指数,但两者的比值呈下降趋势,表明2002年过后,居民居住面积增加速度小于住房消费能力增长速度,但是由于2002年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迅速,所以到2010年,住房面积变化指数仍然大于住房消费能力变化指数,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加深. (2)住房单价上涨加深住房消费生态足迹 1997年到2008年,住房单价变化指数一直小于住房消费能力变化指数,说明在此期间,住房单价的涨幅小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虽然2006年后房价上涨较快,但在2006年到2008年期间,居民收入也保持了较高水平的增长,所以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并没有明显增加.但2008年过后,房价上涨速度很快,而此时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增长速度放缓,导致住房单价变化指数大于住房消费能力变化指数,两者的比值大于1,2010年两者比值达到1.28,说明住房单价的涨幅超过了居民收入的增幅,居民住房消费压力增大,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增加. (3)住房面积增加和住房单价上涨导致总的居民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加深 在综合考虑住房面积增加和住房单价上涨两大因素后,计算出1997-2010年房价收入比及房价收入比变化指数,在这期间房价收入比几乎一直呈不断增加趋势,从1996年的2.26增加到2010年的10.15,房价收入比变化指数也一直大于1,且呈不断增加趋势.房价收入比和房价收入比变化指数的不断增加说明从1997-2010年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居民住房消费生态足迹一直增加,其中,2002年和2010年增加明显,1996年、2002年和2010年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26,5.48,10.15,所以2002年和2010年的房价收入比变化指数达到了2.42和4.48,较前一年都有明显增加.这2年房价收入比变化指数增加明显的原因主要是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快速增加和2010年房价快速上涨所致. 4 关于居住消费统计数据的讨论 住房消费是城市居民的一种基本消费行为,而住房消费问题也是关乎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每年在全国以及地方的统计年鉴中都会对居民的住房消费进行统计.《统计年鉴》中的居住消费是指居住类中租赁费用、部分房屋装潢费用(人工费用)和居住服务费(如物业管理、维修费用),如果当前居民居住的房屋是租赁而来,则住房消费将记录住房租金数量;若当前的住房是自有住房,则住房消费支出用房屋原值的虚拟折旧额来替代[18].由表3可知,1996-2010年,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绝对额总体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但住房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一直很低,全国2007年最低,为3.02%,而重庆1997年为最低值,只有1.74%,而最高值全国出现在1999年,为4.24%,重庆出现在2004年,比重稍高但也仅仅只有4.84%,并且这个比例在2004年以后呈现出一种波动下降的趋势.#p#分页标题#e# 本研究对重庆市城市居民住房消费生态足迹的测算表明,1996-2010年随着住房消费生态足迹的不断增加,居民住房消费环境不断恶化,居民买房越来越难,但这种趋势和《重庆统计年鉴》中的住房消费变化趋势不一致,即受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增加的导致买房难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更多居民会通过租赁方式来暂时解决住房问题,用于租赁房屋的费用和比例也应当对应呈现出上涨趋势,同时,对于购房住房的虚拟折旧额也应上升,总体住房消费所占的比例上升,而不是下降.《重庆统计年鉴》中住房消费统计变化和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变化不一致表明统计数据偏低,不能真实反映现实居民住房消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