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竹种生态适应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市园林竹种生态适应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城市园林竹种生态适应性

 

中国是竹子王国、竹子古国,世界竹种最丰富的国家。对竹类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的绿化和生态功能,国人远在晋代甚至更早时期就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有种竹、赏竹、爱竹的习俗。   20世纪80年代以后,竹类植物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1]。竹子在园林上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的园林点缀,以竹子为主题的园林建设项目愈来愈多,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竹种愈来愈多地被用于城市的公共绿地、道路和河岸的绿色通道。然而,由于城市森林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对竹子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尚属少见,加之生产中盲目大量引进,经常使植物难以正常生长或生长不良,维护费用高,生态效率低。因此,开展城市植物生态应用性研究,选择适宜的绿化材料,是城市绿化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   有关植物适应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木本植物的研究,且较多为用材林,其研究也多采用定性描述,较少进行定量分析[2-5]。关于竹子生态适应性研究,其研究主要也是采用定性描述等方法分析竹种的适应性[6-7]。近年来,有关竹种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是针对竹种的观赏性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8-11]。邱尔发等[12]对福建华安竹园的竹种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但是华安县地处闽南,中亚热带的过渡区,是丛生竹分布中心区,是散混竹分布的南缘,而南京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是许多散混生竹分布的中心区,丛生竹分布的北缘,生物学特性差异及竹种适应性差别很大。鉴于此,进行南京地区城市园林竹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本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的竹种为研究对象,选择50多个绿化竹种,进行生长和抗性指标调查,用集对分析方法,评价南京地区丛生、散混生竹种的生态适应性,为本地区的城市绿化选择适宜竹种,发挥竹种的生态环境功能,丰富城市绿化竹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绿化品味,为城市园林绿化竹种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可为竹子的生态适应性量化评价提供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研究地点位于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位于北纬32°、东经118°48',北亚热带。年均气温为15.7℃,年温差较大,可达25.3℃(7月份平均28℃,1月份平均2.2℃),绝对最高温度达43℃(1934年7月13日),绝对最低温度达-19.5℃(1955年1月4日)。全年积温(10°以上)为4897℃。全年降水量平均为971.7mm,春、夏两季占70%以上,秋冬两季仅占30%,全年无霜期233天。土壤属于下蜀系黄壤。竹种园面积6hm2,大部分竹种为1980年先后从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以及从德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国家引种栽培而建成。竹林管理粗放,种与种之间设隔离墙和隔离排水沟。   1.2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共调查竹种55个,其中散生竹26个,丛生竹4个,混生竹25个。   1.3试验方法   2009年2月7日开始对样地进行设计。丛生竹选择生长中等竹丛为代表竹,散混生竹种每个品种中设置3m×3m样地,3个重复。竹种生物量调査方法:每个品种进行逐株调查,测量每株的胸径和株高,调査出笋率以及断梢数量情况,分析竹种生长规律。竹种病虫害调査方法:在每个品种试验样地中,分上中下3层采取50~100片竹叶进行病虫害调查,确定感染病虫害叶片的数量和等级。等级分5级,即0、Ⅰ、Ⅱ、Ⅲ、Ⅳ级,分别代表无、轻微、中等、较严重、严重。具体断梢标准为:0级的5片以下竹叶有轻微危害,Ⅰ级为6~30片有危害,Ⅱ级为31~50片有危害。Ⅲ级为51~70片,且有危害的竹叶面积不超过50%;Ⅳ级为71片以上,或有危害竹叶面积超过50%。竹种抗寒性调査方法:在每个品种样地中摘取50~100片竹叶,在冬天低温环境下,主要观察统计叶、枝秆、鞭受冻情况,分析竹种抗寒性。冻害分为5级。0级:无冻害,叶片5%以下发黄。Ⅰ级:微冻害,叶片6%~30%发黄。Ⅱ级:中等冻害,叶片31%~50%发黄。枝秆颜色略微变深。Ⅲ级:较严重冻害,叶片51%~70%发黄,枝秆颜色变深直至变成深褐色。Ⅳ级:严重冻害,叶片71%以上发黄,枝秆颜色变成深褐色,鞭变成黑色。集对分析方法:不同竹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差异很大,为了科学评价不同竹种在南京地区生长适应性,增加评价的可比性,选用相对值进行评价,即胸径和竹高采用调查实际值分别与本竹理论极值的比值作为相对值。其中,理论极值以《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和《中国竹类植物图志》的最大值为参比值[13-14]。虫害危害等级、冻害等级等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方法,计算集对分析值(V值),客观评价竹种的生态适应性。集对分析(SPA)是我国学者赵克勤于1989年提出,吸收了辩证法的思想,克服了过去人为赋予权重的方法,能够客观反映事实情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价领域[15]。   2结果与分析   2.1散混生竹生态适应性评价   散混生竹种生长指标、抗性指标及集对分析值见表1。从反映竹子生长的指标来看,51个散混生竹种(变种)平均竹胸径与竹高达到与超过理论极值一半的比例分别为21.59%和50.98%,而优势竹分别为52.94%和66.67%,其中,大于1的竹种分别占7.84%和11.76%,优势竹分别有15.68%和27.45%。这主要是由于部分竹种在记载时处于野生状态,而经过人工栽培,进行了较集约的经营管理,其生长较好,超过了所记载的最大值。另外也可能是部分竹种经过迁地种植后,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比原生长地更适应竹子的生长。从反映抗逆性的指标看,新叶病害和虫害达二级以上的比例分别是1.96%和0,老叶病害和虫害达3.92%和1.96%。新叶没有冻害,这说明由于南京地区春季竹子展新叶时温度较高;而老叶经过寒冻冬天,冻害较严重,二级以上冻害的比例是68.63%。断梢竹子比例都少于14%。对散混生竹平均竹和优势竹的胸径、竹高相对值,新老竹叶病虫害、冻害及断梢率11个指标建立决策矩阵。其中,病虫害、冻害、断梢率为负效益指标,按集对分析思路,求出各方案集对{Sk,u}相应的联系度u{Sk,u}中的ak、bk、ck等值,再根据相对贴近度Vk计算式,计算结果见表1。根据1中的V值大小,散混生竹生态适应性大致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适应竹种(V值为0.701~0.895):粽粑竹、四季竹、毛壳花哺鸡竹、衢县苦竹、宜兴苦竹、长叶苦竹、大明竹、矢竹、秋竹、翠竹、菲白竹、鹅毛竹等。(2)较适应竹种(V值为0.600~0.696):红壳雷竹、蓉城竹、黄槽竹、黄槽石绿竹、粉绿竹、黄槽早竹、螺节竹、斑苦竹、曙筋矢竹、富阳乌哺鸡竹、紫竹、辅地竹、桂竹、台湾桂竹、巴山木竹等。(3)中等适应竹种(V值为0.503~0.599):黄秆京竹、寒竹、篌竹、美丽箬竹、黄槽早竹、辣韭矢竹、月月竹、茶秆竹等。(4)较不适应竹种(V值为0.355~0.482):毛金竹、筠竹、唐竹、中华大节竹、人面竹、金镶玉竹、黄秆哺鸡竹、金丝毛竹、满山爆竹、大黄苦竹、金明竹、白纹女竹。(5)不适应竹种(V值为0.087~0.296):斑竹、黄皮绿筋竹、刺黑竹、平竹、白纹阴阳竹。#p#分页标题#e#   2.2丛生竹生态适应性评价   从生竹种生长指标、抗性指标及集对分析值见表2。从反映竹子生长的指标看,4个丛生竹种(变种),平均竹胸径与高相对值为0.5以上的竹种比例分别为50%和75%,而优势竹分别为75%和100%。从反映抗逆性的指标看,新老叶病害和虫害达二级以上比例均为0,新叶冻害达二级以上为0,老叶冻害达二级以上为100%,这说明南京地区丛生竹病虫害很少,冻害严重。三级以上冻害比例75%,四级以上冻害比例50%,断梢率比例为0。根据表2中的V值大小,丛生竹生态适应性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较适应竹种(V值为0.625)为金丝慈竹。(2)中等适应竹种(V值为0.590~0.596)为小琴丝竹、孝顺竹。(3)较不适应竹种(V值为0.365)为凤尾竹。   3讨论   集对分析法把丛生竹和散混生竹分为适应竹种、较适应竹种、中等适应竹种、较不适应竹种和不适应竹种5类。其中粽粑竹、四季竹、毛壳花哺鸡竹、衢县苦竹、宜兴苦竹、长叶苦竹、大明竹、矢竹、秋竹、翠竹、菲白竹、鹅毛竹为适应竹种。红壳雷竹、蓉城竹、黄槽竹、黄槽石绿竹、粉绿竹、黄槽早竹、螺节竹、斑苦竹、曙筋矢竹、富阳乌哺鸡竹、紫竹、辅地竹、桂竹、台湾桂竹、金丝慈竹、巴山木竹为较适应竹种。黄秆京竹、寒竹、篌竹、美丽箬竹、黄槽早竹、辣韭矢竹、月月竹、茶秆竹、小琴丝竹、孝顺竹为中等适应竹种。毛金竹、筠竹、唐竹、中华大节竹、人面竹、金镶玉竹、黄秆哺鸡竹、金丝毛竹、满山爆竹、大黄苦竹、金明竹、白纹女竹、凤尾竹为较不适应竹种。斑竹、黄皮绿筋竹、刺黑竹、平竹、白纹阴阳竹为不适应竹种。 竹种的生态适应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天敌、人为因素等等。当竹子的生长环境条件变化时,不同竹种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生态适应性。我国部分竹种长期处于野生状态,而经过人工栽培,进行了较集约的经营管理,使其生长较好;另外,部分竹种经过迁地种植后,可能是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比原生地更适应竹子的生长,因而部分竹种超过了所记载的最大值。   从生态适应性评价结果可看出,部分乡土竹种(桂竹、篌竹)或当地广泛栽培的竹种(金镶玉竹)没有入选最适应竹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与竹园的管理有关,种苗卖出太多,鞭根伤害严重。竹园在经营过程中,应保持合理密度,使竹子不易生虫生病,只有部分竹种受螨虫、丛枝病等危害。南京地区冬天寒冷,最低温度平均为-5~-10℃,这也说明,大部分广泛栽培的竹种,如凤尾竹、寒竹、小琴丝竹、金明竹等在抗性方面,并不是最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