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生态环境调研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乡生态环境调研,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城乡生态环境调研

 

目前,国内外对“城乡结合部”尚无统一的定义,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个社会基本组织形式在空间分布上的过渡地域;或是城市扩张过程中已经开始“城市化”,但还未完全融入城市体系的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是由于这种过渡地带的特殊性,管理上往往会出现盲区,城乡结合部频发各种社会问题,成为城市管理中最为棘手的地区之一。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长沙市常住人口为704411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138719人相比,10年共增加905399人,增长14.75%。由于工业的发展,人口逐渐向城市边缘地区扩张,导致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状况不断恶化,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和环境法规,已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议题之一。笔者以长沙市芙蓉区东岸乡城乡结合部为调查对象,对其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以探索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长沙市芙蓉区东岸乡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政府4km,面积22.85km2,人口21万,辖东湖、合平、新安、望龙、张公岭、西龙、东屯、东岸、杉木9个村委会和渔场、果场,共113个村民小组。全乡交通便利,319国道和107国道纵横过境,浏阳河蜿蜒穿过全境,为工农业生产及发展提供了最为便利的自然条件。乡镇企业有铝材、汽车配件、化工、灯具、纸箱、印刷、建筑材料等行业。农业主产蔬菜、水稻,兼产猪、鱼、果等副食品,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改革开放以来,该乡经济以年均20%左右的增幅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导致当地的土地承载率增加,环境负荷增重,生态环境质量大幅下降,如地表水遭污染、空气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噪声污染等,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特别是作为湘江一级支流的浏阳河河水的污染,直接影响湘江流域的环境质量,其辐射效果大大加强。   1.2调查方法和内容   于2011年7月选择东岸乡东湖村、东岸村、东屯村、合平村、杉木村5个村庄为典型调查区域,采用访谈、调查问卷、实地勘察、典型取样和室内分析等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基本情况包括各村庄的土地利用、生活垃圾处理、水环境、交通状况和噪声污染等情况,共计填写调查问卷2700份。   2东岸乡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1土地利用现状   2.1.1耕地面积锐减   近年来,由于市政建设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大批市区人口或外来人口迁移到城乡结合部,据统计城乡结合部的人口以每年6‰~8‰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非农建设势头强劲,大量占用了耕地,使得耕地面积锐减。调查发现:5个村的居民住宅用地、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就占到了土地总面积的90%,耕地所占面积极少。其中东湖村的总面积为127hm2,耕地和绿地面积才12.67hm2,在其他几个村中,情况更加不可思议,调查数据及结果表面基本无耕地面积。   2.1.2违章建筑现象严重   2011年8月,星辰在线报道芙蓉区政府城管执法大队对东岸乡西龙村耕地上的违法建筑进行了拆除,这片1.67hm2的耕地上仅1年半的时间就逐步被违章建筑所占用。全乡大约有10000m2的耕地被违章用来建筑仓库和食品加工厂,尽管有政府的干涉,但农民私自乱搭乱建的现象仍屡禁不止。   2.1.3土地资源闲置浪费   城乡结合部乡镇企业多,盲目占地布点现象严重,多占多用、占而不用等造成严重的土地浪费。如人民东路附近的杉木村、望龙村的41.524hm2耕地,在2007年4月被华夏项目建设征收了4年半,至今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2.1.4土壤污染严重   城乡结合部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与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于整体开发区,配套设施不齐全。有些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简陋,缺乏防污减排的意识和手段,更不愿投资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致使污染物随意排放,造成土壤污染严重,同时外来人口的增加,也是土壤污染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2.2固体废弃物处理   2.2.1生活垃圾当地居民主要采取“户集中-村回收-区转运-市垃圾场填埋”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每户发放分类垃圾桶,每组设有垃圾箱,各村建立垃圾转运站,街道也安放相应的分类收集垃圾桶,垃圾则由环保专职人员日清日运,实现分类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综合处理,使固体废物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虽然这种处理方式非常合理,但处理率各村庄之间有一定差异(见表1)。东屯村作为城中村,由于人口密集度高,生活垃圾污染最为严重,垃圾日产量高达40吨,每天清理1次根本满足不了需求;杉木村的生活垃圾污染也较严重,垃圾日产量达18吨,且处理率低;东岸村以农贸市场内生活垃圾污染最严重,垃圾种类主要有菜叶、塑料袋、水果皮等;东湖村和合平村的垃圾处理效果相对较好,基本上每家每户门口都有一个垃圾桶,环保专职员于每日8点、16点进行两次清运,基本上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全部回收。此外,城乡结合部还散落许多棚户居民区,其居民大多靠拾荒而生,拾回的垃圾随意堆放,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2.2.2建筑垃圾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建设,建筑垃圾大量产生且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在村道旁和市场边,各种废弃的建筑垃圾随处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质量。 2.3水环境状况   2.3.1污水排放量大   ,处理率低由于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增加,居民区人口数量急剧增长,调查显示:5个村的外来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39.2%~87.8%范围波动。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数量的增加,排放量也随之增加(见表2)。调查发现,东岸乡的人口共45663人,日总排放量20548.4m3,人均日排放量0.45m3。调查还发现,安置小区内的居民生活污水人均日排放量为0.242m3,而未安置小区的居民日排放量达到0.502m3。除生活污水外,还有第三产业、养殖业的污水排放等。#p#分页标题#e#   2.3.2地表水污染严重,饮用水水质较差   表3为东岸乡5个村地表水和饮用水水质情况调查结果。从表3中可知,4个饮用水水样中,化学耗氮量(COD)、硝态氮、氨氮和总氮含量最高值分别为144.00mg/L、22.30mg/L、2.93mg/L,超过水质二级标准的23倍、0.115倍、1.93倍。这表明东岸乡的饮用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东屯村最为严重。东屯村是典型的城中村,第三产业发达,外来人口多,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未进行合理处置而污染地下水。在调查水塘及水沟的水环境时,杉木村污染最严重,其COD含量高达1272mg/L,总氮含量达到163.1mg/L,超过灌溉水质标准的5.36倍和12.59倍,其原因是该村畜禽业较发达,约有100个猪场,集中在杉木村6队(杉木港旁),每天大约产生500吨畜禽粪便水,未经任何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港中,最后汇入浏阳河,成为浏阳河的污染源之一。   2.4交通状况和噪声污染   调查发现,东岸乡的交通噪声已成为噪声污染问题之一。图1为5个村庄的主要交通路段随机15分钟内的噪声级别及车流量。从图1中可知,各观测点噪音大概都在70分贝左右,根据噪声标准,5个村的噪声已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人们的生活作息。分析该区域交通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路面设施情况差。东屯村主干线道路设施较好,但村中大部分道路仍为泥土路,且没有排水设施,致使村中部分废水直接排放到裸露的地面上,大大加深了道路的泥泞度。东湖村因紧邻榔梨镇,15分钟内经过的车辆高达224辆,交通流量大,水泥路面承载能力不够,路面设施情况极差。(2)交通管理力度不够。杉木村地处十字路口,由于村里厂房仓库众多,村外又无支线道路,外来运货车从村中横穿而过,来往车辆繁多且道路十分狭窄,最主要的原因是无交通信号灯或无交通管制人员,所以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给附近居民带来了安全隐患。(3)居民对交通法规认识不够。杉木村的主要交通十字路口和东岸村立交桥下常年有商贩摆摊,这种小型市场大大加深了狭窄道路的拥挤度。   3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居民构成复杂,管理困难   城乡结合部人口构成十分复杂,既有村民也有市民,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人口构成的多元化和不稳定性给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且居住在此地的流动人口具有不确定性,他们把城乡结合部当作农村到城市的跳板,在心理上未将暂居地当作自己的家园,在行动上没有体现自身的环保意识。   3.2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   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由于城乡结合部土地附加值不断提升,村民们为了谋取更高的利益,肆意扩建厂房用于出租;另一方面,城市的扩张占用大量耕地,村民成为“三无”农民,他们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做文章,从而导致土地的无序使用。城乡结合部很多小工厂分散在居民区内,很难监管其生产过程,固体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及粪便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给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城市规划还未涉及到这些区域,所以很难进行综合治理。   3.3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污染防治资金大部分投入到工业和大城市中,农村通过财政渠道很难得到污染环境治理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专项治理经费,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实际情况所需,更重要的是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此类环境污染问题。   4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第一,做好总体规划,尽快将城乡结合部的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建设范围,加强道路和下水管道建设,消除地表污水的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各类排污设施,减轻地表水和河流的污染;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缩短垃圾在生活区周边的停留时间;加强对市场和村庄中各类工厂的监管,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对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类行为加以严惩。   第二,大力加强环保宣传,增强城乡结合部居民的环保意识。在普及环保意识中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各部门必须把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2)广泛深入地对公众进行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使广大民众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自觉遵守和履行环境法规,成为环保公民。   第三,加大城乡结合部环保投入,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扩大绿地面积,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将环境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统筹起来,建设和谐的城市社区。同时,加强环保机构设置,采取更直接、更有效的手段解决各类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