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闻学教育观念的审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张原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近年来,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闻的传播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使新闻业的专业性不断受到挑战。然而,新闻业的职业门槛并不完全由技术所决定,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系列理念所构建的,而高校恰恰是培养、形成、塑造这些理念的重要基地之一。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学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教育必然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如果这种改变仅仅以就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使用为导向,那么新闻学教育的困顿则会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愈演愈烈。
当前,在我国新闻学教育中所表现出的过分追求实用性和功利性的倾向,实则是新闻学教育理念短视的外在表现。“理念之于教育,展示的是文化的软实力,体现的是精神利益的再创造;理念之于精神,体现的是创新的活力,让人的灵魂在日后的价值观确立中,形成向上的力量。”〔1〕因此,要重建大学新闻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建构以新闻职业素养为主体的理念框架,从精神的高度引领学生进入到专业的视野当中,帮助学生完成合理的职业规划,为新闻学专业主义的职业品质寻求理性的支点,运用价值理念超越和摆脱“以技术为本”的实用理性的局限性。
一、构建专业价值观为导向的新闻学教育理念
传媒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于专业,但又必须超越单纯的职业技能训练,才能走出唯技术是瞻的误区。当前,新闻学教育必须建立能够协调理论学习、专业能力、人格培养和就业等诸多层面的核心理念,这种理念不仅应具有精神的张力,还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于这一问题,众多学者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要培养具有完善人格、心智发达和良好人文素养的新闻学人才,然而在实践中,只有以专业为依托才能真正实现专业优势,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从这一层面来看,新闻职业素养恰恰是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的价值命题,它以精神诉求为要义,以专业能力培养为起点,跨越新闻学学科设置的技术壁垒,体现出对职业的认同度以及完备的知识构架准备。基于这样的认识,新闻职业素养所表达的教育理念是特色与品质的凝结,更是对精神境界的不断求索,从而为新闻学人才培养提供更为持久的内在动力。
当前,我国新闻学教育从学科专业框架的角度来看,在大学本科阶段依据媒介分类的学科专业设置由于分类过细,大大减弱了其学科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更为重要的是新闻业界也在不断突破这些学科设定的内涵与外延。近年来,媒介融合的趋势正在从实践层面不断拓展新闻的领域,这种趋势必然会打破学科壁垒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的界线,重新构筑新闻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新闻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必然应遵循一定的价值理念,并与之相互融合形成高等新闻教育的价值体系。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职业素养教育尤其是职业理想、职业精神教育也就应从原先的潜在状态变成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于日常教学当中,成为架构不同专业技能、知识的思想桥梁,从而呈现出新闻职业理想、职业价值的精神张力。
二、新闻职业素养的基本命题
新闻职业素养是一个综合体系。究其本质,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应是价值教育。这种教育从认识上建立了对职业传统的尊重,并以传承这样的精神为己任,同时全面把握这一职业的精神内涵,从根本上感知和认识新闻职业的本质,以最为真实和贴近的方式为学生构筑新闻职业的真实图景,从而使学生能从眼花缭乱的现实世界走向内在精神品格的塑造。“大学新闻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应该定在改进和提升整个社会的新闻工作的水准上,使全社会因有高水平的新闻服务而受益。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认识新闻工作对社会的责任和价值。”〔2〕这既是新闻学的特殊性使然,也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以此为理念的新闻职业素养教育包括以下基本命题。
1.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从本质上体现出对某一职业的价值认同和内在追求,它以一种神圣的理想主义精神传达出内心的热爱、良知及坚韧。职业理想不是空洞的幻想,也不是简单的说教,它是将对这一职业的热爱推至基于清醒认识基础之上的理性认知,它体现出精神的前瞻作用及对现实的超越和批判作用,这种超越现实的高度可以说是成为一名合格新闻人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的指引,学生才可能对这一职业有比较全面和清晰的理解,也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新闻职业中抵抗诱惑、坚持理想、保持激情。新闻职业的特殊性会影响社会的不同层面,在媒介日益多元化以及媒介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更为鲜明的社会价值。尤其在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更需要新闻体现、传达一种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理性。这种旺盛的社会需求同时来自于国家意志与公民意愿的共同激发,而由此建立媒介立足之本的公信力就成为评判新闻的公然尺度。
2.新闻职业的精神指向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新闻职业的精神指向与新闻职业的精神内涵并不完全一致。因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并不是既定的新闻人,他们也没有明确的新闻工作环境,如果完全用职业精神的内涵来要求学生,会让这种教育显得苛刻而且缺乏务实精神,大大削弱了价值教育的功效。所谓新闻职业的精神指向其实就是以一种精神的感召力诠释职业情怀、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它包括良知、思想力与人文精神。良知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力量,是人作出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一个新闻人的良知永远是和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联系在一起的。良知的建立与健全远不是高等教育可以完成的,但高校理应为良知的存续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和场地,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真正踏入新闻业后有所担当并敢于担当。新闻为社会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娱乐,还有思想。新闻学是一种有独立和批判精神的思想智力活动。价值判断的前提必然是理性的,如果没有思考的主动性也就不会有新闻业的发展。独立的思考能力是与批判意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把良知看作是道德上的进步,那么思想力则是使它进入理性境界的必然之路。但是仅有良知是不够的,它只能从道德的层面上进行规范,一旦价值观过分偏窄,缺少自我反思的能力,就会陷入简单的认知模式。对于一些新闻从业者所表现出的缺少平衡报道多种意见的能力,看似是由于职业训练不足所造成的,但实际上新闻报道需要的往往不只是胆量和义愤,而是冷静和专业化的思想力。
对于新闻业来说,人文精神是其不可磨灭的精神底色。但对于新闻业来说,到底什么是人文精神,有哪些具体的外在标准,似乎还难以找到一个最全面和权威的答案。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新闻业的核心是关乎人、关乎人的心灵。新闻理论的主体同样是从事这一职业的群体。人文精神从宏观旨趣上体现了新闻所关注的社会的视角和姿态,同时从微观上来说它又是每一个新闻人的内心展现。事实上,对于高校来说,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应仅仅宥于职业理念的狭义层面,而应该成为通识教育的核心。#p#分页标题#e#
三、新闻职业素养教育的实现路径
1.尊重价值教育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高校价值教育的边缘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这种价值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智能、有德性、具有批判力和有担当的知识人,而目标就是培养有反思能力、有道德意识并关注社会的人。价值教育的时代意义在于,它是时展的内聚力,表达了对价值观的尊重,并通过德行铸就人的内心品格,敢于并勇于在价值多元化时代进行价值判断,以正义的力量维护和推进社会的公正。毫无疑问,价值教育所推崇的理念具有普世性,新闻职业素养教育从本质上反映了与价值教育的一致性,同时价值教育也必然高于和重于职业素养教育,因为没有价值教育的支撑,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会缩小且难以实现,同时职业素养教育专注于某一专业领域,它是以价值教育为基础的。事实上,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诸多重合的部分。任何职业道德最终都要服从社会道德,从这个角度来看,职业素养教育的本质就是价值教育。因此,尊重价值教育、重扬价值教育的精神传统是完善新闻学教育的必然选择。
2.坚守人文教育的精神底色
人文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灵魂,也是新闻职业素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大学不仅应追求科学的理性,拓展学生的知识,更应启迪学生的心灵,以精神的丰裕追求智慧的高度,从外在的物质诉求转而探索和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才有可能实现对人的全面教育,从而使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产生长久的动力。从另一个角度看,新闻学教育的本质乃是人文教育。“当前的新闻学学科设置,在学术层次,有着唯传播学和实证化的倾向;在本科教育层次,有着唯工具性和专业化的倾向。两种倾向都忽视了新闻学科和新闻职业的人文内涵。”〔3〕近年来,传播学不断渗透到新闻学的各个方面,使两者不断融合和发展。这一情况从学科的整体建设上来看不无益处,但也存在着将两者混为一谈的弊端。从学科分类上判断,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而新闻学属于人文学科,不同的学科视野,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人文学是对人的智慧自我认识、自我了解最贴切、最直接的学问。”〔4〕建立于人文教育基础上的新闻职业素养教育不仅体现了两者内在的统一性,而且使得新闻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更为清晰和饱满。
3.将新闻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体系中
在新闻职业素养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打破原先的思维和运作模式,由阶段性、单点式的教学设置,改变为将新闻职业素养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之中,形成其内在的逻辑性。尤其是在新闻主干课程当中,将价值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将一般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统一化,可以使新闻职业素养教育更加完整和清晰,同时也能成为带动理论探索和实践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充分思考,在批判和反思中,逐渐认识自我,以理性和清晰的态度正确看待新闻职业。目前,由于不同新闻教育机构对学科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的认知差异,高校新闻学学科组织架构中各个子系统的内涵差别很大,由此形成了新闻学学科结构的多元景观。当前,面对新闻业界发展的新变化,这种多元性与差异化一方面要尽快实现学科能量转化的系统性,提高专业知识的融合性;另一方面要重新调整专业培养的重点,从“技术引导”、“理论引导”不断向“精神引导”层面转变,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和品质。
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教师,其专业素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专业素质,二是新闻职业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其本职工作的专业态度和专业水准能传递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因此,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对开展新闻职业素养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对新闻职业的认知和感知程度是影响新闻职业素养教育的关键,目前大多从事新闻专业的教师缺乏相应的从业经历,本身对新闻职业的理解和认识比较模糊,在这样的前提下很难使新闻职业素养教育达到理想的目标。因此,有必要通过培训、实践、交流、引进等方式提高专业教师对新闻职业的认同感和认知度,进一步提高新闻学教育的水平。
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为新闻业的繁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对新闻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新闻事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优秀的新闻职业人才。事实证明,优秀的新闻人才不仅应该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这一人才标准理应成为高等新闻学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