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新闻节目的支柱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深度报道新闻节目的支柱,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王辉 单位:阜阳广播电视台

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增强竞争力、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继中央台一些注重深度报道的新闻评论性栏目推出后,各地方电视台也推出了“访谈”、“追踪”等形式的深度报道栏目,显示了深度报道在电视节目中的强大后劲。地方电视台一般具有显著的地方性和浓厚的地域色彩,深度报道栏目的受众是广大的市民,其内容主要涉及城市及周边地区发生的重大社会热点新闻、舆论监督事件。这种鲜明的内容取向是地方台深度报道最大的特色。另一方面是符合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接近性,包括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因为调查涉及的事情发生的地点就是在市民的周围,舆论监督的力度更容易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与他们关系更密切,因而更为市民所重视。

一、选好题材是做好电视深度报道的关键

要做出受欢迎的深度报道一定要选好题材,笔者认为地方电视台可以在具体策划中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去寻找选题,但凡是生活中的热点,都应该是广大观众关心、感兴趣的问题。

1、围绕时政热点做文章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做深度报道中更应该发挥这一职能。深度报道最鲜明的特征在于题材重大、主题深刻、结构广阔、富于理性色彩。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阶段性工作重点进行宣传,在反映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方面,深度报道具有其它新闻体裁无法替代的作用。2011年9月,《阜阳新闻联播》为中共阜阳市委四次党代会造势鼓劲,专门推出“展示新成就喜迎党代会”近10篇的系列报道,分别从阜阳党建工作带动经济增长、投资环境改善、城乡统筹、文化建设、人居环境、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地阐述;2012年初又围绕阜阳市委、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策划推出了“展望2012”、“县市区委书记访谈”两组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系列报道,选材典型,针对性强,同时又是多侧面、多角度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围绕社会热点找线索

社会热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如劳动就业问题、城建规划问题、消费维权问题等。以这些比较敏感的社会热点话题为选题,制作节目往往会引起受众关注。每年3•15消费维权日时阜阳广播电视台《阜阳新闻联播》栏目都会对上一年度全市消费维权情况做一期深度报道,邀请市消协负责人深度剖析一年来的消费维权特征,以及需要提醒消费者注意的地方,很受消费者欢迎。再如,每年高考后阜阳广播电视台《直播阜阳》栏目就以“关爱贫困大学生”为主题,利用深度报道节目的优势,集中人力、物力展开集中式报道,由于前期策划到位,节目制作过程中群众热情参与,社会各界在节目播出后,纷纷向贫困学子伸出援助之手,发挥了媒体作用,受到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好评。

3、围绕生活热点找选题

生活类选题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涉及范围广,热点题材也多。在深度报道的策划中应该不失时机的抓住这些选题,或分析评说,或启发引导,必将吸引大批群众参与。如近年来,阜阳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开设的民生类栏目———《田野风》,由于定位准确,针对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报道,并帮助他们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典型事例,不失时机地开展舆论监督,很受市民喜爱,栏目开设后收视率逐步上升。

4、再度发掘创新视点

现代传媒竞争激烈,要寻求“独家新闻”已是奢望。而新闻理论又表明,二度开掘新闻源,从而形成独家视点和思考则同样可以体现“独家新闻”。一个成熟的栏目应该建构自己独特的反映世界的视角,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新闻中的新闻。所以地方电视台做深度新闻时还可以从本台或本地其他媒体所播发的新闻中筛选,找出有价值的报道线索,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二次创作。

二、细致入微巧妙发挥电视做深度报道的优势

在深度报道中可以通过现代电视技术手段,运用图像语言,在传播中将文字语言和画面语言有机融为一体,再现事实面貌,表达意义价值。

1、尽可能用鲜活的画面,较完整地陈述事实

一般来说,用记者在事件现场抓拍的反映事件梗概的画面,或用事件发生后记者到事件发生地补拍的画面,或用相关资料画面都可以播出,但是播出效果却截然不同。如一些电视台在报道舆论监督新闻时往往使用暗访机拍摄的画面,虽然画面质量不是太高,甚至还有大幅的晃动,但却是最真实的事件记录。所以说,用画面语言较完整地陈述事实最有真实性,有助于把观众思绪带到事件现场,能更好地调动观众的感情因素,有强烈的感染力。

2、正确调度画面的景别,更好地表达画面语言

画面的景别是表达画面语言重要的因素,合理地拍摄组接不同景别的画面,才能满足观众的视觉习惯和要求,才能达到最佳的观看效果。一般而言,“两极镜头”应用最广泛、最有效。“两极镜头”顾名思义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不同景别中的“两极”:全景和特写。全景镜头具有交待环境、烘托气氛的作用,特写镜头具有表达细微部分、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功能。深度报道应更加重视“两极镜头”的运用。

3、真实拾取现场同期声

如果电视新闻在深度报道中只有图像而没有声音就会失去其真实自然感,图像本身也就失去了现实性和感染力。此外,在电视新闻中,让新闻人物直接讲话,比起用解说来代替,更为真实可信。特别是有些新闻内容,无法单独用画面表达,这时声音就担负着传递深层次新闻信息的任务,因而记录和拾取新闻现场的同期声是十分必要的,对电视深度报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闻现场拾取声音时,准备工作要做得扎实而细致,既要充分考虑采访话筒的拾取性能,又要考虑现场录制的效果。对同期声的录制,切记一个原则,那就是不管后期制作能否用得上,都要全部录音。

4、公正、客观报道事件原委

深度报道偏重理性思辨,如果把握不好,会显得主观色彩太浓和感情渲染过重。必须把握好两个定位:一是角色定位。记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自己只是事件的反映者,不是法官。二是报道角度定位。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事实胜于雄辩。在报道中,用理论思辩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的社会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允许的,但不应过量运用。报道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对深层事实的挖掘上,深层事实出来了,深层思想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p#分页标题#e#

三、地方电视台做好深度报道的建议

1、做活舆论监督的深度报道

地方电视台的定位是“记录都市生活,反映社情民意,透视社会热点,提供新闻背景”。舆论监督是地方台电视调查性报道的生命线,只有坚持以舆论监督为主要内容,采取揭露的方式,选取重大题材或与大多数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且采用镜头语言,才能有真实感,吸引受众眼球,扩大社会影响。

2、关注普通人群

除了进行舆论监督与社会热点报道,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还应重视对普通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体现强烈的人文精神,即对人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使得关注对象的范围扩大,把普通人物和社会弱势群体也纳入关注和关怀的视野。镜头对准普通人,关注弱势群体实际上是细化了报道内容,明确报道的对象,从宣传性报道的框框中跳了出来。

3、突破地方势力的限制

地方台做舆论监督的最大障碍是地方经济和行政势力的干预,一个有震撼力的舆论监督深度报道选题,因为涉及地方势力,常常还未出炉就夭折,而中央级媒体具有先天的优势,往往能突破地方势力的限制,将事件曝光。因此,在报道中如何突破地方势力的限制,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是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4、提高记者的素质,树立品牌意识

新时期的新闻记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电视调查报道中,记者必须去探究事物背后的原因,就需要他有更强的思辩性、更灵活的反应力。栏目要积极培养品牌记者,才能达到实现品牌效益、体现品牌品质的目的,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栏目一定要注意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新闻工作者要积极参加新闻业务培训,打好理论功底和业务功底,练就过硬的基本功,包括新闻敏感、采访和语言能力等,逐步成为新闻宣传的行家里手。只有具备娴熟的新闻业务技能,干练的调查研究能力,才能出色地履行新闻工作责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5、提升栏目的思想文化内涵

思想文化内涵是一个栏目的灵魂。一个栏目的思想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是其价值观,其表征是这个栏目所有的报道和所有的报道者所表露出来的态度。一个栏目的思想文化内涵的最集中的体现还在于一种精神的文化的表达,只有将这种精神的文化的表达视为栏目表达的终极追求,报道才可能成为有灵魂、成体系、对社会具有建设价值的完整表达,才可能提升一个栏目的品质。对栏目品质的提升既是对栏目品牌内涵的打造,在观众心目中树立个性化的不可替代的栏目形象,也为内部工作人员建立一种企业文化认同感和共同的追求,加强栏目人员的内部凝聚力和职业追求。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只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新闻媒体的正确宣传职责,在内容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同时又兼有本地特色,定会以其鲜明的个性,独具的魅力在电视荧屏上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