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孔子学院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孔子学院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

 

一、引言   文化传播作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表现和特征,是人类了解世界和适应环境的武器和工具,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重要、最深层和最复杂现象的一种体现。可以说,文化传播既改变了人类,也改变了世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文化传播息息相关。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文化多样性的关注使人们把文化和传播融为一体,并将跨文化传播看为一门独特的研究领域。跨文化传播是人际传播的一种,使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的不断冲突中加强文化的融合,有利于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跨文化传播更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下的受众以文化为媒介感受一个国家的内涵和思想,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承担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使命的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概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1】自2004年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挂牌以来,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已经在世界各地启动建设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分布在88个国家和地区,还开办了网络孔子学院、广播孔子学院。【2】而孔子学院的创办成功的将汉语、儒家文化、中国连成一体,把中国的语言、文化,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中国的“和谐友善”,传达到全世界各个角落。此外,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还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在亚洲和欧洲等国开办了12所广播孔子学院,主要利用国际广播电台50多种语言的对外传播优势,向世界播出不同形式的汉语教学和传播汉文化的节目,开展远程多媒体教学。海外孔子学院的蓬勃发展,无疑昭示着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二、汉文化的传播语境   在分析孔子学院海外传播之前,有必要就海外的文化的传播语境进行辨析,这样就能够更为清晰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汉文化传播的路线。文化传播与传播语境密切相关,尤其与文化所具有的性质密切相关,当两种文化在其性质上相近的时候,文化的传播或接受就较少阻力。如果反之,则文化的传播就受到不同程度的碰撞甚至反抗,有时两种文化如同水和油的关系,始终处于不相融合的地步。【3】有的则象水火一样引起强烈的冲突,而难以相处。同时文化的传播又往往呈现出就近避远的特点,其特点包括两层,一是从相近的周边地域开始其传播历程,一是从文化性质相近的区域开始传播。一般情况下,两种文化不仅在地域角度相近,而且文化的性质也相近。就现有文献而言,历史上,儒家思想传播于海外的历程,基本是沿着与汉文化由近而远的传播线路进行,跨文化传播的起点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   首先,传播的地域就是东亚地区,其后就是欧美地区,然后是非洲地区。在传播的类型上,各个传播区域也有明显的区别,既有从文学形态传播的儒家理念,也有从民间信仰角度传播的儒教信仰,还有从学术文化层面传播的儒家思想,构成了孔子文化立体的传播格局。而从文化类型的角度看,孔子文化传播的区域涉及到了儒教文化圈,佛教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还涉及到了原始宗教文化圈。实际上涉及到了除犹太教和印度教以外的世界上主要的文化圈。世界各国的基本文化特征各异,因而文化传播的状况也不尽相同。也正是由于文化以及地缘的关系,儒家文化的传播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涉及孔子跨文化传播的区域看,主要包括:在儒、佛文化区域,儒教和佛教为主要的文化取向,如朝、韩、日,越南以及原来的琉球王国,由于他们与中国地域毗邻,文化特质相近,传播的类型和层面最为广泛。在基督教文化区域,则以欧美地区为主,主要涉及美国、澳大利亚、留尼汪岛(法属)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虽然其信仰不尽相同,但孔子传播仍然具有其广阔的空间。   现在孔子学院的跨文化性传播有别于以前的文化语境,它由原来的自然形态的传播,变成为有组织的传播,但从各国学习汉语了解汉文化受众角度讲,与文化的语境仍然有直接的关系。海外传播群体对于孔子学院的选择倾向,体现了对于孔子学院的浓厚兴趣,而这种兴趣的渊源则在于孔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的地位和影响力,尤其是孔子是作为信仰的儒教而传播于华人文化圈中,而信仰则是文化的深层结构,因此了解一种文化,就必须了解和研究这个民族和国家的信仰,尤其是至今仍有影响力的古老信仰,这是跨文化传播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方向。尽管作为信仰形态的孔子儒家很难为伊斯兰和基督文化所接受,并成为其信仰,但却会引起他们的研究兴趣,因为这可以更深的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下面就系统解释一下儒家思想的内涵。   三、孔子学院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儒家思想也称儒教或儒学,是由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起初儒家思想仅仅指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也是迄今为止影响中国的最大流派。孔子的儒家思想主要包括:孔子的仁与礼、孔子的孝道、孔子的命观、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以及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和谐与包容,而不是冲突。儒、释、道能在中国完美的融为一体,体现着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儒家文化讲究伦理道德,而不需诉诸上帝,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贡献,也是欧洲启蒙运动大师伏尔泰特别推崇孔子的原因。文化和教育交流是融合两种文化,促进两个国家和人民相互了解的最好途径。儒家文化提倡兼容并包,而不是自我膨胀。这正是我们通过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这一形式,来加强中西文化融合,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的目的之一。   另外,通过孔子学院的建立,也可以适应世界人民对汉文化学习的需求。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所说:“不能只让外国人在孔子学院学习我们的汉字,还要让他们领会中国和谐文化的精髓,这是最主要的。”【4】外国人汉语语言水平的提高,为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推广,促进中西文化和各地区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加强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好处。例如,我国和日本樱美林大学一起创办的孔子学院,除了进行汉语课堂教学之外,每年还邀请孔子学院的日本学生到上海来两次,到同济大学聆听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讲座,参观文化设施,还到上海人的家里去过春节。通过这些活动深化了日本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在德国柏林市中心的一所语言学校里,不同年龄阶段的11名德国人走进同一间教室里学习汉语。如今,学习汉语的热潮已遍布德国大小城市。据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参赞刘京辉介绍,目前,德国30多所名牌大学都开设了中文专业,共有学生3000多名,与5年前相比,在德国学汉语的人数增加了5倍以上。即使是在只有10万人口的小城特里尔的大学,学习中文专业的也有80人之多。#p#分页标题#e#   2004年底,德国柏林举办第16届国际语言展览,中国展台前门庭若市。前来咨询的几千名德国人,有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共同兴趣。另外,也有许多人学习中文是出于经济和就业方面的考虑。德国学生钟爱的专业从单纯的文学、戏剧等人文学科向经济、管理、科技等应用学科转变。目前,德国人学习汉语已从简单的兴趣过渡到生活的需要。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世界文化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使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接受其文化内涵,近年来,我国在海外陆续创办的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当然,孔子学院不仅仅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实际上孔子学院的实质就是中国文化学院,也就是孔子学院代表了中国文化,比如包括老子、墨子、庄子等,也包括文学、哲学、中医和历史等。四、孔子学院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家形象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利于一个国家在国际舆论环境中获得较高的美誉度,从而更有利于为本国的内政、外交服务。国家形象的建构不仅要以经济、政治、军事和科技等为基点,也要以文化为重要的支撑,而文化传播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7年五一黄金周,好莱坞大片《蜘蛛侠3》在内地市场登陆,开始在各大城市影院上映。在上海,《蜘蛛侠3》几乎抢占了各大影院80%以上的放映场次。比如,在上海一家影视城,《蜘蛛侠》每天总共上映十五场左右,而同期上映的国产电影《明明》却仅有五场。美国好莱坞电影正是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美国电影之所以能赢得全球的观众,不仅仅是因为其影片本身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实力,从美国电影的每个细微之处我们解读到其中蕴含的国家精神、道德精神以及人文精神。从表面看,好莱坞大片仅仅是一种商业化的大众影视娱乐文化的产物,无关深度文化知识观的传播。宣扬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科学主义,主张人文关怀,崇尚个性自由,突出自我,都是在许多欧美影片中所融入的主流价值观。作为中国在海外传播汉文化的重要途径,孔子学院不仅教授汉语,更重要的是传播汉文化。近年来,虽然传统媒体通过各种方式让世界更好的认识现代中国,但仍然不能与孔子学院在跨文化传播中相比较,孔子学院的直接教学和直接面授是任何传统媒体不能媲美的,不仅因为孔子学院拉近了国外学生与中国语言的关系,而且拉近了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亲身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东方文化特有的魅力。这正是孔子学院在跨文化传播中与传统媒体相比的优势所在。   2009年11月19日到22日,50多个国家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团体在美国印地安纳州的展览大厅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印城国际节。在展厅中,100多个展台展示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传统工艺和美味佳肴,将展览大厅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在中国展厅中,印第安纳孔子学院参加展览,一扇具有中国文化气息的孔庙大门吸引了众多外国参观者,也让外国人更多的了解孔庙庙门和孔子的故事,了解中国剪纸、书法、城市以及古代四大发明等等,这也成为了孔子学院向世界展示汉语和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孔子学院在对外语言推广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中国相继在海外开设孔子学院,创办这些学院的目的是希望向世界推广汉语,推动汉语成为“强势语言”。孔子学院在跨文化传播中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当今的信息化时代,通过文化传播方式可以很好地实现树立国家形象之目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孔子学院的成功创办也加强了文化的融合,向世界推广汉语和汉文化,让世界从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开始,进而了解一个现代腾飞的中国。   总之,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相与许多逐渐衰落的古老文化和文明相比,中国文化至今仍保持着较为强大的生命力,这充分说明了它的存在与发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