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体育新闻报道的不足及社会需求,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对于基层百姓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的需求 国家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倡导,使得人们对社区体育、学校体育等社会体育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但是在媒体上,对于和基层百姓相关的社会体育新闻却鲜有报道。 现今新闻媒体对体育新闻的报道,考虑到商业价值,将收视率高的竞技体育新闻作为主要的报道内容,而大众体育、全民健身等社会体育新闻的报道只占了很小的比例。以占据大众传播主流的报刊、电视及网络为例,笔者对多家报纸的体育报道和电视体育新闻作了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竞技体育新闻所占比例超过80%,社会体育新闻只有不到20%,网络更是将体育新闻竞技化发展到了极致,由此可见百姓身边的社会体育新闻遭受了冷落。这种报道的缺失会导致人们对体育认知的缺失,从而减少人们对社会体育的关注。对于收视率、阅读率来说,片面的报道也会失去一部分受众。 一些媒体只注重竞技性、对抗性强的国内外大型赛事体育新闻,却忽视了大众体育、全民健身等基层百姓所从事的社会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比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等体育活动更加刺激,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的优势。对于篮球迷们来说,世锦赛自然要比社区业余篮球赛更具吸引力,关注竞技体育新闻的多为中青年男性,这一人群的需求是激烈和直观的比赛。因此,他们对于竞技体育新闻的关注度远高于社会体育新闻。但这些并不说明群众体育新闻就无人关注,社区体育活动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参与其中,往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在收视率、阅读率,广告和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各媒体一边倒地倾向于竞技体育,从而忽视了社会体育。媒体报道的偏离使得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片面化,错误地将竞技体育看做是体育的全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热情。媒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加强对社会体育新闻的关注,满足不同人群对于体育新闻的需求。[1] 对于学校体育新闻报道的需求体育包含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相应的体育新闻也应包括竞技体育新闻、社会体育新闻和学校体育新闻。学校体育是体育得以良性发展的基础,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以往我们总是在强调,体育运动应该从孩子抓起,让他们在学生时期产生对某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热爱体育运动,反过来再利用这个基础来提升整个国家在体育运动上的国际竞技水平。但是学校体育却很难真正被关注起来,学校体育新闻报道也一直不被媒体重视。原因在于学生参加的学校体育,其内容往往是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为主的比赛和游戏,例如,学校运动会就设有很多体育趣味游戏。这些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不具有吸引力的,新闻媒体也会为保障收视率、阅读率而迎合优势人群的喜好,将竞技体育新闻报道作为报道的主流,逐渐减少对学校体育的关注度;长此以往,学校体育新闻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对于体育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学校体育,就会越来越不被人们所重视和了解,这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2] 一个只有官方支持,而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关注与支持作为基础的项目,想要开展起来是极其不容易的。作为媒介的广大新闻媒体,应当起到应有的作用,可以对学校体育进行系列报道、跟踪报道,让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学校体育新闻,对学校体育改革进行支持,促进学校体育良性发展。 对于非事件体育新闻报道的需求 单场比赛的过程与结果被称为事件新闻,这是体育新闻最为常见的报道形式。它的优势在于:1.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场比赛正在进行的同时就能通过媒介进行报道。2.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对比赛精彩细节的描述可以抓住读者的心理,吸引读者的注意。它的缺陷在于:1.报道无法有广度。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篮球世锦赛、网球大满贯赛事、高尔夫巡回赛等,几乎每时每刻体坛都在上演精彩的对决,对于大部分体育爱好者来说,即便是有大把的时间,也常常是顾此失彼,无暇顾及所有比赛,而此时事件新闻报道只是在详细地报道某一场比赛,无法帮助体育爱好者们顾及全局。2.报道无法有深度。只是对每一场比赛进行常规报道,而只凭一场比赛来分析竞赛双方在一个系列赛事中的综合表现,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它不具备对于赛事的深入报道。 体育非事件新闻也是新闻的一种报道形式。体育非事件新闻报道的不是哪一个具体事件,而是对某一种体育现象带有理性分析的深入综合报道。一般体育非事件新闻报道的内容可分为三种:综述性新闻、综合性新闻和经验性新闻。它的特点在于:1.报道广阔而精练,无论是周期多长的比赛,还是国内外同时进行多个大型体育赛事,通过一篇不超过千字的体育综合性新闻,就可以让读者基本了解近几日各赛事的全貌,让无暇顾及众多比赛的人们不会错过热点比赛的结果和简明过程。2.报道有深度且具前瞻性,对比赛各方在一个赛事、多场比赛的表现进行综合的深层分析和评述,一篇百余字的赛事分析便能增强读者对比赛的阅读性,在此基础上,对于之后比赛将出现的热点和焦点做出前瞻性的预测。[3] 可以看出体育事件新闻与非事件新闻是良性的互补关系,一些媒体只注重体育事件新闻报道,却往往忽略了体育非事件新闻报道的重大作用。 对于体育新闻适度娱乐化报道的需求 北京奥运会无论从转播的国家、转播的时间还是全球观众的数量,都是历届奥运会之最。之所以有这么多国家、这么多人关注体育新闻,其本质在于人们已经把对体育的欣赏作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体育源于游戏,游戏的目的之一就是娱乐大众。它能够在生活节奏日益变快、工作和学习压力日趋加大的当今社会,使人们放松心情,从紧张而繁琐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这种娱乐功能是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也是体育新闻迅速发展的动力之一。另外,注重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功能可以为媒体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使媒体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在收视率、阅读率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分地将体育新闻娱乐化,将会使体育事件本身在报道中被淡化,甚至失去其本身的意义。综合近几年的体育新闻报道,可以发现一种规律,体育事件本身所占的报道篇幅越来越小,而对于明星运动员花边新闻的报道则长篇累牍。特别是网络,事无巨细,从体育明星结婚生子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都要品评一番。一些媒体硬是要把体育新闻变成娱乐新闻,观看一篇赛事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成了主题,而比赛过程则成了点缀,舍本逐末。更有甚者,一些网络体育报道为了吸引读者注意,用“血战”、“宰杀”等血腥字眼冠以题目,内容充斥暴力,看起来像一篇恐怖新闻;还有一些网络媒体总爱把“星”与“性”联系起来,不惜捏造虚假新闻来迷惑受众,内容略显低俗。[4]这些都是将体育新闻过分娱乐化的表现,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一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从而提高媒体本身的点击率,谋取经济利益。#p#分页标题#e# 体育新闻报道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还应将提高人们的娱乐品位、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以及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作为自己的使命。体育新闻的纯粹娱乐化,在短期内也许能为一些媒体带来经济效益,但其出现低俗、虚假新闻的现象违背了新闻媒体生存的基本准则,必将丧失公信力和权威性。纯粹地叙述体育新闻事件是枯燥的,而纯粹地将体育新闻娱乐化则是空泛且必将走向低俗的。只有深度报道与适度娱乐化有机结合的体育新闻,才是既能触动人心,又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 对于体现人文关怀的体育新闻报道的需求 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指的是人的运动,人是运动的主体,人自然也就成为体育新闻报道的核心。体育运动的力与美展现得充分与否,取决于参与运动的人。观众热爱某项体育运动,从事这项体育运动的明星运动员就会成为他们的偶像,观众对于他们的关注度就会很高,这说明了在体育报道中人的重要性,体现了体育“以人为本”的特性。体育新闻报道就应该充分显示对人情感的关注与尊重,体现人文关怀。 在竞技体育新闻报道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报道的焦点都是胜利者,无论摄像机的镜头还是报刊的版面,统统都对准了获胜者,而其他运动员则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就连一向以“重在参与”为主旨的群众体育运动,也几乎成为“胜者世界”。2011年11月24日广州亚运会110米栏赛场,当刘翔摘冠后,他成了所有媒体聚焦的中心。绝大多数新闻媒体都以最快的速度,了亚运史上第一个110米栏“三连冠”的诞生。而获得亚军的另一位我国优秀短跨运动员史冬鹏,却很难在镜头中出现,报刊、网络上也难觅其踪,唯有在新华网一篇题为《110米栏刘翔破纪录豪取三连冠书写亚运会新历史》的报道中出现了史冬鹏的名字:“北京时间11月24日消息,在刚刚结束的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中国飞人刘翔以13秒09打破亚运会纪录,夺得三连冠。这也是亚运会历史上第一个110米栏三连冠。史冬鹏以13秒38获得亚军,朴泰映以13秒48获得第三。”竞技体育运动,每个项目冠军就只有一个,我们在崇尚胜利的同时,对其他参与者难道就没有敬佩之心吗?相信他们在日常训练中也都付出了血与汗水的努力,毕竟没有谁不想获取好的成绩。媒体在关注冠军的同时,对其他运动员的成绩也应该肯定,这是一份简单而又不可或缺的尊重。[5] 体育运动原本是不分尊卑的,但同样是奥运项目,同样都有我国运动员参加,但媒体对残奥运动员却没有那份热情,原因很简单,人们对于残奥会的关注度不高,对媒体的收视率、阅读率偏低,利益驱动不足。而残奥健儿们付出的努力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同样也有着对荣誉的渴望,对于他们难道就不应该多一份关注和关心吗?广大传媒报道的作用之一就是宣传与普及,只要媒体多宣传,相信关注和关心他们的人是会越来越多的。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正逐步得到满足,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凸显,体育新闻报道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唯有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不足、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体育新闻报道的需求。本文从以上五个方面提出了现实中体育新闻报道存在的不足之处,阐明了社会对于体育新闻的需求,强调了媒体对于完善体育新闻报道的关键作用,谋求体育新闻报道更加全面、良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