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能源安全问题及其战略选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南海能源安全问题及其战略选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南海能源安全问题及其战略选择

摘  要:南海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海域,从目前估计或已探明的油气资源储量及其能源通道的独特地理位置来看,在破解我国能源困境难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南海能源争议不断升级,区域外大国纷纷介入,周边国家疯狂开采,加之我国海上军事力量和海上油气开采技术力量不足等等,造成我国南海能源面临严重不安全的问题,因此,确立我国南海能源安全战略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南海;能源安全;战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急剧增长,国民经济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依赖度日益增加。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由于我国陆上石油资源日益减少,海上石油开发成为我国能源的战略重点。南海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海域,从目前估计或已探明的油气资源储量及其能源通道的独特地理位置来看,在破解我国能源困境难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南海能源争议不断升级,周边国家在南海我国传统疆界内油气开采量不断高涨,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的主权和经济安全,解决我国南海能源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全大局,已刻不容缓。

    一、南海在我国能源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南海又称为南中国海(the South China Sea),指的是我国广东南澳岛经澎湖列岛到台湾石港一线以南的辽阔海域。南海海区北起北纬23度27分的北卫滩,南至北纬3度40分的曾母暗沙和亚西暗沙;西起东经99度10分至112度10分广大海域,南北长约2380公里,东西宽约1380公里,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海洋面积的一半,是我国最大的海域。南海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渔场,还蕴藏着丰富矿产和油气资源,同时也是我国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在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体系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南海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南海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有“第二波斯湾”之称。20世纪60年代,该地区被发现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海洋地质学家埃默里发表了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的油气资源的调查报告,认为亚洲最大的油气产地在南中国海,仅在南部的曾母暗沙、文莱沙巴等5个盆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内,初步估计石油蕴藏量达200亿吨左右,天然气蕴藏量约为20万亿立方米。据国土资源部最新统计,南海石油蕴藏量达418亿吨,天然气蕴藏量约7.5万亿立方米。有专家预测,南沙群岛地区实现有效开发,每天可产石油大约在150万桶与300万桶之间,而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将从2002年的每天不足200万桶增加到2030年的980万桶,3所以,如果能从南中国海获取石油,中国目前石油的进口需求就可能得以大大缓解。此外,2002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调查船首次在南海北部海域发现可燃冰(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存在的可靠标志——冷泉,其成分的80%为甲烷,它被认为是人类未来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初步的探测表明,仅在我国南海的北部地区的可燃冰储量就已经达到我国陆上石油资源己探明储量的一半左右。4虽然可燃冰的勘查和开发的技术难度比较大,但我国己预计将在2020年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目前,我国己经将南海地区确定为国家十大油气战略选区之一,南海将成为我国能源的接续基地,其蕴藏的丰富的油气资源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在陆地油气资源开发增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加速对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对解决中国油气储量的不足、减少进口比例、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国内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南海油气资源在我国能源安全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将会更加的突出。

    (二)南海是我国能源通道的咽喉

    南海是中国最南的海洋国土,被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六国所环抱,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和连接亚洲、大洋洲的海上要道,有“远东十字路口”之称。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世界上海运最繁的地区之一,是仅次于欧洲地中海的世界海运量第二大的海上航道。目前,我国的海上远洋运输以天津、上海、香港、广州等港口为主要基地开辟了北、东、南、西四个大方向的主要航线。从南行航线来看,中国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同时中国到西南太平洋岛国的航线也需要从南海经过,也就是说从我国到东南亚、大洋洲等国的航线主要是从南海经过。从西行航线来看从我国沿海各港口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非洲、红海、苏伊士运河沿岸的阿拉伯各国、地中海沿岸及到大西洋、欧洲等国的西行航线是我国目前的一条主要航线。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的21条是必须经过南海的。5

    另外,我国的石油已有一半以上需要进口,而其中经南海航运的占五分之四左右,我国的对外贸易也主要是通过南海进出。据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20年,我国每天将不得不从中东进口690万桶左右的石油,占我国石油需求的大约60%。6而我国石油运输以海洋运输为主,尽管未来我国的石油进口可能会采取海洋、管道运输的方式,但从成本角度考虑,海运的成本只有管道运输的十五分之一,应该说我国的石油运输进口方式仍然将主要是以海运的方式来进行。从中东进口的大量石油,主要从南海运输。

    因此,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不但取决于波斯湾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同时也取决于南海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南海航线的运输安全己直接关系到我国石油的供应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南海对我国的石油供应、能源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生命线”价值。

    二、影响南海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区域外大国的影响

    主要是美、日及印度的介入,使得南沙问题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明显。近些年来,美国加强了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公开以“保障航行自由”和“维护地区稳定”等为借口,密切与南海诸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合作,加强对南海及其附近海域的控制。同时,频频与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及文莱等国开展大规模军事演习。据《青年参考》报道,日本政府一直很关注南海问题。日本公然鼓动东盟四国“合纵”对抗中国。印度为了实现其地区霸权的战略目标,提出“东进政策”,宣称从“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俄罗斯紧随美日之后,为保持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影响,一直与越南就在金兰湾保持军力一事进行谈判。澳大利亚以及某些欧洲国家,也以“南海航行权”关系到其国家利益为由,表示“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区域外大国的主动介入,打破了南海争端各方业已形成的共识和力量平衡,力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成为南海能源安全威胁的重要因素之一。7#p#分页标题#e#

    (二)周边国家对南海能源的争夺

    南海在20世纪60、70年现丰富的油气资源之前,其归属问题没有争议。在石油资源越来越稀缺、石油对一国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许多国家觊觎南海油气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南海周边国家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的主权地位,并大势在南海钻井取油。至2000年,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已在南海建起200多个钻井平台,打出的油气井超过1000口,并已探明近80个油田、70个气田,其中有11个油田和15个气田在我国传统海疆线内。各国的油气开发量也在逐年增长。据美国能源信息署2002年5月的资料,南海地区每天产出石油200万桶,每年产出天然气2.5万亿立方英尺,其中越南每天产出石油35.6万桶、年采气量190亿立方英尺;马来西亚在我国传统海疆线内打了150多口油气井,发现2个天然气田和3个油田,年采天然气14370亿立方英尺,原油近75万桶/天;菲律宾已在邻近南沙的巴拉望海域打了7口油井,产油约1万桶/天,年产天然气10已立方英尺;印尼已在我国传统疆线内打了29口油井和4个气田,产油21.5万桶/天,年产气120立方英尺。文莱己在我国传统疆线内打出9口高产油井,开发了7个气田,产原油19.5万桶/天、年产天然气3340亿立方英尺。上述南海五国南海采油量已高达152.5万桶/天、年产天然气达1.8万亿立方立方英尺,近几年开采量还在迅速提高。8若照此速度开采,南海的油气大约20年左右就会被采掘殆尽。没有油气,南海何谈能源安全!

    (三)南海能源通道的威胁

    控制南海战略通道,不仅涉及国家经济利益,也涉及国家安全。我国目前的石油进口运输海上通道集中于霍尔木兹海峡一印度洋一马六甲海峡一南海一台湾海峡一线。据测算,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六成是我国船只。可以说,马六甲海峡是我国海上石油生命线中最关键、最要害的环节。近年来,马六甲海峡恐怖主义和海上犯罪活动频繁发生,美日等大国借机渗透,地区安全形势更趋复杂,对我国能源通道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现阶段我国海军尚处在向远洋发展过程中,对该地区我国能源运输的安全防卫能力十分有限,“马六甲困局”对我方的制约日益严重。

    (四)海军远洋控制力量不足

    中国海军远洋控制与作战能力不足,无法确保南海能源安全。一是主战舰艇平均吨位偏小。目前,我海军主力战舰平均吨位约三千吨,远远低于美国(一万四千吨),不及日本(三千七百吨),甚至赶不上印度(三千三百吨)。如海军江卫Ⅱ级导弹护卫舰排水量只有二千多吨。虽然新型战舰性能比较优良,但其数量严重不足。如排水量达到七千五百吨以上的052B型导弹驱逐舰,目前总共只有两艘装配到南海舰队。二是主力作战舰艇装备性能不良。我海军战斗序列中的大中型作战舰艇数量比例低,许多重要装备多处于概念或者预研论证阶段,形成战斗力尚需时日。三是作战舰艇与保障舰艇的比例失调。目前美国作战与保障舰艇比例约为3:2,日本约为3:1,印度约为5:4,而我海军这一比例严重偏低,这将严重制约海上作战范围和持续时间。此外,还受空军作战能力的限制。海空军对南沙控制能力偏弱,与周边国家相比有鞭长莫及之虞。9区域外大国对南海的大势干涉、周边国家对南海能源猖狂掠夺,正是基于我国海空军事实力的不足。

    (五)海上石油开采技术面临的挑战

    2011年5月,中海油“海油石油981”在上海完工,我国具有了首台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7月,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海下潜已达到5188米,这些标志着我国深海钻探技术有了快速发展。但是,在海上油气开采技术上,我们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技术研发到广泛运用还有待时日。我国虽然在深水载人下潜和深水钻井平台技术上有很大突破,但这些技术用于南海开发还有一个较长过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为时已晚。二是海上油气输送技术难度高。海上油田原油多具高粘、易凝、高含蜡等特点,同时还存在高温、高压、高二氧化碳含量等问题,这给海上油气集输工艺设计和生产安全带来许多难题。当然,这不仅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石油界面临的难题。三是南海环境条件复杂。南海环境条件特殊,夏季有强热带风暴,冬季有季风,还有内波、海底沙脊沙坡等,使得深水油气开发工程设计、建造、施工面临更大的挑战。四是经济高效的边际油气田开发技术难掌握。南海油气田大多具有底水大、压力递减快、区块分散、储量小等特点,在开发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采用人工举升系统,这使得许多国外边际油气田开发的常规技术(如水下生产技术等)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意味着水下电潜泵、海底增压泵等创新技术将应用到我国边际油气田的开发中;同时也意味着,降低边际油气田的开发投资,使这些油气田得到经济、有效的开发,将面临更多的、更为复杂的技术难题。10种种技术难题,严重影响到我国在南海的油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