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探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技术创新人才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成为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技术创新人才的能动性,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面对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一个企业要获得无限发展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就在于创新,创新是公司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集聚人才、技术、品牌的竞争优势,形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力,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抢占竞争的制高点,获得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技术创新人才队伍。技术创新人才是企业的立业之基、固企之本、强企之道、发展之源。建立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培育技术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技术创新人才界定
技术创新人才是指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创新精神,能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技术创新人才既包括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营销人员,还指具有创新管理才能的企业管理者。
技术创新人才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深厚的基础知识,精通的专业知识,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独立自主,善于抓住机会,敢于大胆创新,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企业发展中一种稀缺的资本。
二、技术创新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1)创新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充分说明了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为我国人才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当作发展的第一资源,依靠专业知识背景厚实,技术创新能力强,思想活跃,头脑敏锐,眼界开阔,勇于创新的人才,集聚人才优势,企业才能在实现技术的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过程中取得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好的市场价值,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长盛不衰。
(2)创新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核心竞争力即即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在市场上又兼具企业创新人才、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综合优势。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一个重要载体,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缺乏创新人才将会制约着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企业发展取决于科技发展的水平,核心技术的掌握,企业竞争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自主创新活动的主体,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要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人才的能动作用。一个企业的衰落,所缺乏的不仅仅是知识,更缺乏的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的主体,在核心竞争力诸要素中占据第一位,处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心地位。创新人才正是通过创新活动推动企业发展和进步。一个企业若拥有了创新人才,就能掌握新技术,领先于其他企业。技术创新要靠人才,有了人才,才能创新、发展,才能提高竞争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人才培养靠环境。恩格斯曾指出:“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这一论断阐明了创新人才与创新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创新环境的营造。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环境,是取得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持续实现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技术创新活动还处于较低水平,完善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挖掘科技人才的内在潜力,吸引并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当务之急。
(一)物质动力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自我的价值,自我价值的认定是多元的,创造财富的价值已作为当今人才的一个价值目标。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为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物质享受和便捷,人们不再讳言对物欲的追求,这就使得人的自我实现的价值显现出更多的物化色彩。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利己心是人作为生命本质追求物质利益的表现,他把自利心看成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一切经济行为的原始动机。 随着科学逐渐从业余爱好变成一种职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的动力不再仅仅是满足好奇心,他们也需要足够的报酬、奖励等来维持自身正常的个人经济需求。报酬和奖励的获取体现着技术创新人才的经济价值,获取报酬和奖励的多寡,反映了自身的能力、水平、本领和未来潜力。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薪酬待遇,给予技术创新者应得的报酬,对作出技术创新成果的创新者,给予股权或成果效益提成等各种形式的物质激励,将这些富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创新人才视为企业的人力资本,在利益分配上重奖,充分体现“尊重人才、积极创新”价值观。重视技术人员的待遇、福利及薪酬,有利于激励科技人员在进行创新活动的道路上,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创造、不断奋斗,大胆进行各种创新活动。物质刺激作为最基本的激励手段在技术创新中起着核心作用。
(二)精神动力
人的价值体现不应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如果那样的话,技术创新活动就只是被当做一种纯物质利益的索取。柏拉图认为,善和德性是至高无上的,人应当克制自己的物欲,以追求道德。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很显然财富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善,它只是有用的东西,以他物为目的。亚当斯密的一个著名的观念是,财富和幸福不必是一致的。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裕,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不仅需要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的刺激,更需要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肩负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因而,人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和爱的追求也愈发显得重要。个人希望能在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的成就与价值,个人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物质待遇的提高,还希望在工作的同时找到一种成就感、满足感和认同感。#p#分页标题#e#
企业就需要给予个人足够的自主权,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让他们有足够发挥才能的机会,这为企业的成功也创造了条件。
企业管理者要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风范,大胆用人,敢于对人才委以重任,让他们放手去做事。只有个人感到了更多的责任感和信任,才会更加竭尽全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那些为企业做出科技贡献的人才,应及时给与宣传表彰,授予先进荣誉称号,给予破格提拔或晋升,形成尊重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氛围。
领导应主动在工作上、生活中关心人才,了解人才需要,让人才感受到企业的人情味,体会到自己受到尊重理解,激发人才的主人翁意识,愿意与企业共命运,发挥更大的创业激情,更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工作的热情中。
根据人才的具体情况,企业为人才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计划,职业生涯规划,使人才能明确自己的发展前景并为之努力奋斗。这样不仅实现了技术创新人才的目标定位,留住人才,又能有效防止了人才的流失。人才有了一定的归属感和向心力,融洽的沟通,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就一定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可观的收益。
(三)制度环境
制度是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硬环境。好的制度可以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不好的制度会把有利因素转化为不利因素。企业应制定一些鼓励创新的政策,设立创业基金,意在支持各类技术创新的持续进行和蓬勃发展。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有利于对关涉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技术项目,进行引导性投资,从而激活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活动,降低技术人员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风险顾虑,支持和鼓励技术人员大胆进行各种技术创新活动。
企业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除了必要的物质激励,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如解决住房问题、子女上学安置、养老保险等,给人才以安全和归属感,稳定人才,凝聚向心力,激励人才不断创新和奋斗。
为适应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需要,企业应大胆进行各种组织结构调整,放宽管理政策,通过充分授权、弹性管理等方式,企业允许员工在一定的时限内离开本职岗位,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创新活动,人性化管理更能激励企业员工的技术创新活动。
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技术创新成果实行量化评定,按照岗位、业绩综合评定,对特殊岗位的技术创新人才给予特殊生活补贴,对做出重大贡献的技术创新人才给予重大奖励,体现不同人才的个人价值,薪金待遇透明化,坚持公开公正分配制度,鼓励人才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争取个人利益最大化,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收益。
社会需要是刺激和推动企业技术变革的强大动力,企业对技术创新成果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企业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的热情,同时,由技术创新成果需求推动的创新能够激发技术人才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对创新人才的规格做出明确的要求,指导技术创新人才的学习发展方向,激励技术创新人才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朝着企业的要求迈进。
人是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其价值是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技术创新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又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既是实现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目的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目的。尊重人的目的性价值就要充分尊重人的权利和选择,不仅需要物质待遇和物质条件,还需要创造精神性的相互关怀和理解、相互信任和尊重。技术创新人才自身的特点及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使得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成为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探索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有利于发挥技术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张践明,经济哲学问题探索[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版
【4】王彦梅,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2007
【5】金吾伦,创新的哲学探索,上海:东方出版中心[M],2010年版
【6】傅家骥,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M],1998年版
【7】夏保华,技术创新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彭键伯,创新哲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