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社会行政管理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增强社会行政管理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增强社会行政管理策略

作者:吴珊珊 关进礼 单位:解放军炮兵学院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本文就如何加强社会行政管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谈三点认识。

一、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目前,我国就业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巨大压力。失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我国目前存在的失业问题,应采取多种措施,加以综合治理。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要改变劳动者就业的传统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要用多种形式分流国企改革中的富余人员;要完善劳动力市场,扩大就业机会。

第二,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就业机会的加大要依靠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经济的增长就很难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根据历史经验和国家“十一五”计划的情况,经济增长率必须要保持在7%以上,否则,就业矛盾将更加尖锐。因此,要继续实行适宜的宏观政策,加强社会行政管理,努力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这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根本措施。

第三,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通过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建立良好的农村市场经济秩序,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不断提高那些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种植业和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来进一步挖掘农村就业潜力,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农业劳动力投入农业的数量。同时,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小城镇,并使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各类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甚至那些由于地价和工资等原因在城市难以生存的企业,也可以向下一级城市或小城镇转移,以带动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最终增加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消化的程度,减少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第四,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搞好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也是解决结构性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第五,要扶持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由于能够以较小的投资成本创造出较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成为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凡是中小企业多并且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就业压力就小;凡是中小企业少而大企业多的地方,就业压力就较大。另外,我国民营企业中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兴办的,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类企业,一方面适应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另一方面,由于发挥了资源的比较优势,其结果,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可以说,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吸纳新增就业人口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主要场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前,政府要努力改善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在投资融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市场开发、税收、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其支持力度。要确保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平等待遇,实现公平竞争。

第六,要注重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门类广、行业多,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于一体,就业容量大。因此,它是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场所。第三产业发展得不足,也正是造成我国目前就业困难的突出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大力度,采取合适措施予以解决。同时,还要继续发展如轻纺工业、软件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扩大就业。

第七,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分工与协作,大力引进各类外国资本,努力扩大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不断开拓国际劳务市场,积极推动劳务输出。只有投资增长,经济繁荣,中国的失业压力才可能有所缓解;只有把中国的失业问题放到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中去解决,才可能解决得更好一些。

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对于目前我国存在的收入差距拉大现象,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增加人民收入的根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增加人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全体人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才能够普遍提高,收入的差距才有可能逐步缩小。第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以调节人们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因此,要切实调整和规范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要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以及物质鼓励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应更加注重公平。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加大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大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强化税收的调节功能,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只有这样,才能调节好人们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第三,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搞好农村的扶贫工作,以及解决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等,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进而,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第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到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到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也是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关键。现在,我们又在开发中部。因此,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要加强经济的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同时,沿海与内地之间也应如此。只有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p#分页标题#e#

三、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运行的“减震器”、社会安定的“稳定器”和实行社会公平的“调节器”,是安邦兴国的根本大计。

第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和小城镇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另外,村镇居民生活富裕起来,也希望建立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因此,要尽快研究制定适合于进城务工农民、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以及农转非人口的养老保险制度,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其他农村人口。在有条件的村镇,应从实际出发,自主自愿,民办公助,分散决策,标准有别,逐步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并将家庭赡养、土地保障和社区扶持相结合,共同保障村镇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3)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证生活困难人员得以温饱的“最后保障线”,因此,要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确定适当的保障标准,切实贯彻属地管理原则,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要强化保障基本生活与鼓励再就业相结合的机制,更好地发挥失业保险在保障生活和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4)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如现役军人及其家属、退伍、复员、残废军人、退休军人及烈属等特殊人群,为保证其一定生活水平而提供的资助和服务,是一种带有褒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特殊制度。安置保障要逐步走向依靠法律手段保障,采取行政手段调控,通过救济手段搞活的路子。保障的目标应高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并建立优抚标准随经济发展逐步增长的机制。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5)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6)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7)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8)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范围、标准和水平。

第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1)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2)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3)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4)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