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工作实务教学措施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陶艳兰 唐利平 朱爱华 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社会工作学科的教学工作者,笔者在多年的实务教学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专业实习过程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困惑。社会工作专业实务很重要,但是如何施行,如何将知识真正地传递给学生,值得探讨。中国社会福利元年与社会福利时代来临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与社会工作专业实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者教育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实务等成为当前备受关注领域之一(刘继同,2012)。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我国目前的社工专业实务、实务经验、实务理论以及观念、态度、意识和能力等都相对不足,使得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转变变得困难重重。在此背景中,本文将思考的焦点聚集于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教学的情境框架中,探讨社会工作实务专业化转变的路径及其相关问题,如实务经验与实务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在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过程中,通过行动来获得实务知识和实务经验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此教学策略包括,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的学习或专业实习环境,学生在此专业实习环境中学习,并由此达到师生的共学与教学相长。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教学环节体现在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和专业实习中。专业实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实习环节,学生要在专业教师的督导之下,进入机构,开展一定时间段的专业服务。本文在此以苏州科技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为例,力图呈现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知识,获得专业成长,同时也将呈现学生在此专业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与成长。
二、社会工作实务教学策略的实践
(一)信念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对政府创造有关社会工作专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十分敏感,并对之抱以热切的期待,期待着“春天”的到来。但是单纯的期待会让一个学科沉默,只有坚持信念,并做出切实的行动,才能生产出真正的希望。这里的信念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职业信念,即工作是为了什么;二是专业信念,即社会工作是怎样的专业,这个专业的教学要怎样开展等;三是教学信念,即在教学中追求什么,如何看待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等。教师信念是高度个人化的,有很多因素影响信念的形成与改变,同时,信念系统内部不同层面也是相互影响的。信念与教师专业化水平密切相关。社会工作系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新手,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信念,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让自己逐渐成长为较专业的熟手。这正是苏州科技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中教师成长的重要取向。
社会工作专业的A老师,是加入该系最早的教师之一,他对专业建设的兴趣和热情有增无减。正是由于他的坚持不懈,社会工作系一直没有停止对专业实践模式的探索。下面一段话是他的自述:对社会工作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包括个人层面和专业层面。对个人而言,不管是自愿还是偶然,既然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这个职业,就应当心存敬畏,按照这个专业重视实务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过犹疑,但一步步走下来愈发坚定。一路上有志趣相投同事的默契,也受到一批批学生专业热情的感染。对专业来说,拓展实务既是专业品质的基本保证,也有利于办学时间相对较晚的社会工作专业实现后发先至。社会工作专业的C老师,是该系的骨干教师之一。她是社会学博士,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工作之初,对社会工作不甚了解;由于教学使命使得她主动接触与摸索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与实践,她的兴趣点逐渐发生转变,喜欢上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门选修课,有两种选择:一是找到几本国内外教材,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资料,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二是不局限于经典教材的研读,同时自己开始尝试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第一种教学方式,比较好上手,自己能胜任,中规中矩,但对学生实务指导欠缺。第二种教学方式,挑战较大,自己需要边学习边实务边教学,而且实务积累需要持续进行,但对学生实务指导更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最终,选择了第二种教学模式,开始探索青少年社会工作,以课程为依托,边学习相关理论和方法,边实践相关专业服务,边教授专业课程,边反思学、做和教之间的契合与冲突。”“当我厘清了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一名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所担负的三大工作任务时,我重新审视自己进行专业实务的态度,我开始习惯把自己的工作任务从教学和科研两大块分类转为教学、科研和实务三大块。在实务经验积累初期,我在实务上投入的精力远远大于科研上,我相信实务经验积累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促进教学和科研的进一步提升。”以上A老师的观点表明了他从整体和宏观层面对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专业性定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C老师的自述清晰地表明了一名社会学背景的教师向专业的社会工作教学和实务转向的过程中,出于为人师者的责任这一简单、难以使人信服却真实的理由而在专业教学上做出的选择,以及对社会工作教师的特殊定位的澄清和认定,这种澄清和认定是支持教师行动持续性的力量之源。
(二)实践
笔者所在的社会工作专业,在大三的上学期开设《社会工作实务基础》课程,下学期同时开设《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等选修课,这些选修课程的理论教学时间为前12周,后6周为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由不同老师带领,进入青少年、老年人等实务领域开展专业实习。这对担任实务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在满足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学习需要的过程中,教师至少必须开展以下工作。
1.倡导。倡导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当案主或居民组织需要帮助而现存的机构没有兴趣提供服务时,倡导者的角色可能是恰当的(扎斯特罗,2005)。倡导行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达成,本文的脉络中,倡导主要指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说服、促成社区或学校支持开展针对于居民或学生的专业服务。自建系以来,社会工作系在苏州市区相关机构挂牌的实习基地不在少数,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在这些实习基地的专业实习没有真正开展起来。这与建系之初在专业实践上的探索不足以及社会环境支持不足等因素相关,也受指导专业实习的教师倡导行为不到位的影响。随着政府在相关工作上的推进,在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一些教师在专业信念的支持下,向一些社区或机构发起了倡导,向社区或机构相关负责人陈述,为辖区内的某些群体提供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可以是这种服务提供的来源之一。专业教师和社区或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在不断的沟通中,一步步澄清双方的需要和期待,以及职责、权利和义务,为学生进入实习机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目前积累的经验来看,做好倡导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有:将群体的需要用科学的客观的方法呈现出来,教师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社会工作专业活动达成效果的呈现。苏州的社会工作服务起步较晚,公众认知度较低。因此,教师倡导行动的实施尤为困难。在当前环境下要将社会工作专业推向社会,依托相关的为大众所能接受的平台和入口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在实施的学校社会工作正是依托了学校的德育工作这一入口而成功亮相。#p#分页标题#e#
2.督导。带领专业实习的教师除了面对自己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务经验的增长的问题之外,同时也需要将这份专业的知识和理念传递给学生。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体会和学习如何学习,如何面对自己的生命、他人的人生,如何帮助他人和关心自己。在已有的经验积累里面,笔者认为督导学生发生在三个行为层面:一是教育。专业实习是课堂理论学习的延伸和深化,实习指导老师首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在实习的过程中,结合服务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与学生分享价值观,与学生一道就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知识和技巧进行反思和提升。二是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特性以及学生经验的局限性都需要督导给予学生支持。实习指导老师要不断给学生增能,使其保持不减的动力与热情去提供专业服务;老师要接纳学生,承认学生的优点与限制,乐于看到学生的进步,明确地肯定其优点,并为学生的提升创造条件;还要适时给予学生情绪及心理上的支持。三是成长。与学生一起面对服务对象以及服务过程中的刺激要素在他们内心所激荡出的波澜,促进他们重返自我同一性,陪伴他们的成长。一旦学生进入实习机构,他们个性逐步显露出来,在各种现实情境中立体化。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上课听讲很认真很投入的学生、成绩很好的学生,同时也可能是一个在团队中非常强势的个体、一个在分享中无法应对质疑和否定而失声痛哭的个体。在服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和困扰乃至长久隐藏驻扎在内心深处的那份脆弱和不安被引爆出来,督导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这个层面的督导通过聘请专业人士对实习学生开展成长小组的方式来达成。
3.宣传。在督导实习经验中,宣传就是将要做的事情通过学校校园网、实习机构网站、专业网站等渠道呈现出来,让相关人员对专业实习工作有所了解,以达到促进交流、获得专业认可的效果。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开展的工作作为一种成果展示出来,能够满足实习机构的需求,同时也让实习参与者,包括学生和指导老师,获得成就感,提升专业的知名度。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与指导教师的专业意识和合作意识密切相关。2006年,在苏州市“伙伴计划”项目实施的背景下,社会工作系经学校团委的资源链接,在苏州某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两次分别为期2个月的专业实习。虽然当时社工系参与此专业实习的师生是全力以赴,但是由于意识和行动的不到位,没有将所做的工作做任何形式的宣传。当时的指导教师回忆道,“那个时候认为社工是专业的活动,跟团委对不上话,没有想到借团委之力去发展专业,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合作。”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极具局限性。时过境迁,2008年新培养方案实施之后的专业实习中,通过与S社区的合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实习分队的师生进入S社区辖内的一所民工子弟小学开展专业实习。实习成果“手牵手”流动青少年正面成长活动出现在S社区网站,不久之后,该活动引起苏州高新区宣传部门的关注,并获评2011年度苏州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三等奖,S社区成为该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评比中惟一获得表彰的社区单位。这直接强化了社区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认可,有利于实习资源的维持和继续,也增强了参与项目的师生的专业信心,提升了社会工作专业知名度,而这些都说明专业实习过程中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社会工作实务教学策略的效果
1.教师的成长(1)能力的提升。教师通过与各利益主体互动,沟通和应变能力得到增强,项目的实施能力得以提升;专业价值、知识、技巧等,也在面临本土案例的过程得以加强提升。这些积极的结果都能够较好地回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其对专业的信心,教师在如此良性的教学互动中收获成就感。有一些社工专业的老师时常感叹,自己所教的内容与实际不合,学生不听,工作之初就产生深深的职业倦怠感和对专业的不认同感。行动教学策略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看到学生投入地制定计划做服务,看到他们的欢笑与泪水,看到他们的喜悦与挫败,看到他们对知识的反思与渴望,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感到高兴,更多的是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去提升自己,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2)工作中的体悟能给生活带来积极能量。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很微妙,在现代快节奏生活时代,大多数的情况是工作对生活的挤压。而在实习经验中,服务人群让自己感受到工作的价值,这种价值感能产生大量正能量回馈生活;理解他人的生命能将包容与尊重写进现实中,带着这种在实践中领悟到而非教科书中看到的宝贵法则去生活,如入海阔天空之境,原来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变得豁达和平静。
2.学生的学习经验R同学认为:实习之后,觉得不管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社工知识,比如与人交流时,你会无意识地去倾听和及时反馈,运用鼓励和对质等等技巧;当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也会自我鼓励,想到优势视角,专业知识不仅是理解的书本“知识”,这种知识也是一种实务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对人和事物的敏感度。S同学认为:经过专业实习,同学们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是开展实习的基础和向导,它自始至终指导着专业实习的各个环节和进程。以上两位同学对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理解均走出了课本上的理论观点,R同学认为知识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还是一种对人对事的敏感度;S同学通过专业实习之后重新肯定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这一结果并非通过教师言传,而是他们在专业实习过程中领悟达到的。学习对于社工学生来说无处不在。不仅仅是接受知识和新鲜事物的过程,也是一种知识和理念顿悟的过程。总结社工实习经验,感触很深的一点是:反思。社工非常注重“分享”这个环节,分享的内容是你对这个活动和过程的感悟。有时会有人觉得社工活动中怎么老是分享,这个形式很奇怪,不太能理解,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感受到反思给人带来的那种豁然开朗的体会。真正通过分享反思,获得的东西,可能才是你真正学习到的。以上R同学对学习的理解是从学习的方式的角度切入的,她认为真正的学习需要经过反思和分享,强调了学习不仅仅是接受,还是一种顿悟。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传递不到的观点。教师可以反复地讲思考和创新,但是学生只接受而不去体会,教师的目标难以达到。
三、社会工作实务教学策略的再思考
本文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行动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通过行动,才能真正获得实务知识,才能让学生有机会去体悟和学习,达到专业的教学目标。文章上一部分,结合笔者所在单位在实务教学上探索的粗浅经验,分析了教师在实施实务教学过程中的几种重要行动策略,以及这种“行而知”的行动教学策略带来的积极效果,最后,本文对这种行动教学策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略作探讨。仅靠专业信念并不能保证专业实习的顺利进行,教师不能是“信念的长子,行动的矮子”。但是教师的行动能力不是一天练成的。在合作的过程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苏州科技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与实习基地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也时常碰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师在大学校园里的教学工作中不曾遇到的,它们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和挑战。下面从一个例子来说明教师能力的提升空间。苏州科技学院社工系与苏州木渎一家民间组织(以下称G组织)自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合作关系。G组织是由打工者创建,整合社会资源免费服务打工者的公益性机构。2012年专业实习中的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的督导老师了解流动家庭及流动儿童的需要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定的专业服务,作为家庭实务的基本目标。实习选择与G组织合作开展此项工作,时间为6周。然而,合作进行到中期的时候,问题浮出水面,该组织中与实习对接的工作人员对社工学生及督导老师产生不满并对学生发泄。督导老师经过自我反思及与机构负责人沟通之后认为,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在此次合作之初,没有很好地澄清双方的期待和要求,没有签订正式的实习契约,只有口头的约定,以致双方对实习目标的期望不一致。#p#分页标题#e#
从以上事件的过程来看,教师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提升空间,一是督导专业实习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二是与机构的沟通合作能力有待提升,三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提升。就提升途径来说,教师之间的分享和交流非常有必要,这是教师之间的一种非正式支持;可以举办教师专业督导能力提升小组,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领导,基层组织也可以提供条件让教师外出受训和交流。此外,还看到专业实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动策略,除了需要教师本人的专业信念、行动做保证之外,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这里的外部环境包括与教师合作的机构和教师所在的基层组织,机构的支持性及品质要靠教师的行动能力去经营和维系,也需要教师所在的基层组织去评估和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