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外女性学学科发展流程及启发,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赵叶珠 陈志伟 李月华 单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
女性学(women’sstudies)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第二次女性解放运动,是妇女运动在学术上的集中体现,并在美国高校最先出现,迄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美国女性学的诞生与机制化过程既是美国妇女运动在学术界的渗透和延续,也是学术界对女性主义的吸纳、继承与发展。美国女性学学科机制化过程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发展阶段,即以机构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推动课程建设和以“机构设置—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的互动推动学科发展。本论文将探讨这一过程发生的路径、特点及其对中国女性学学科发展的启示。
一、以机构建设推动人才培养
美国女性学研究机构的设置主要有院校和国家两个层面。在人才培养方面以院校层面的组织和机构为主,国家层面的组织则对女性学研究起着重要的协调和信息沟通的作用,两者都为女性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女性学系所、女性学中心的建立
1960年,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院长由玛丽•邦廷担任,这是战后拉德克利夫学院的第一位女院长。玛丽•邦廷曾任鲁特格斯大学道格拉斯学院院长,是一位科学家。她常常谴责不尊重女性、忽视女性成就的社会现象和行为。为此,她到任后不久便在学院里成立了美国第一个由女学者组成的女性研究中心———邦廷研究所[1]。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1970年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学院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女性学系(Women’sStudiesProgram———女性学项目)。该系首次开设了独立的女性学专业,设置了独立的女性学课程,拥有独立的一套教学班子、专门的课程设置和运行经费,并建立了由19人组成的女性研究委员会来管理这一项目。女性学系的建立标志女性学作为实体进入高校教学体系,高校开始将女性学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来进行教学和研究。随后,美国高校如康奈尔大学、马里兰大学、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纷纷建立起女性学研究机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在美国以高校为基础的女性学(包括社会性别学)机构至少有400所左右[2]。多数以女性学项目,或女性研究中心或女性学中心(Women’sStudiesCenter),或性别研究中心命名;有些高校则成立女性学系(Women’sStud-iesDepartment)。1995年,美国高校以女性学系(department)冠名的大约有20个,许多女性学项目随后转为系。因为“在大部分大学,资源(特别是教师名额)、奖励和报酬都是按‘系’划分的,提供资金的机构只知道‘系’和‘系’所拥有的决策权,‘系’是学科最合理的建制”[3]。高校女性学项目和女性学系是以教学为主的机构,主要负责女性学课程设置,并进行学位教育。此外,许多高校还建立了女性学研究机构,主要提供教学以外的服务和活动,如开展与女性相关的性别、社会、文化课题研究,并组织相关会议和讲座等学术性工作。如斯坦福大学培养女性学专业人才的项目叫“女性主义研究项目”,也建有女性与性别研究机构,名为“米歇尔R•克雷蒙性别研究所”,是美国著名的研究机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机分校也设有女性学项目和女性研究中心;亚利桑那大学除了建立女性学系外,还建有西南女性研究所等等。表1为美国若干著名大学的女性研究机构设置的基本情况,这些机构均成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机构均由少量核心成员与数十名相关学科的人员构成,可提供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二)全国性女性研究组织的建立
除了在高校建立女性学教学和研究机构外,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支持下,美国还建立了一些全国性的女性研究组织。1977年1月在旧金山成立了全国女性学协会(TheNationalWomen’sStudiesAssociation,简称NWSA),该组织由女性研究的团体和学者组成,其主要使命是:支持并促进女性主义的教学、研究、专业性发展及社区服务;将学科、多学科、跨学科、多元文化和全球视角与方法相结合,加强女性学学术研究和提高社会对女性学研究的认识,并增强与女性有关的知识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批判性,并将这些认识运用于社会和政治实践活动过程之中;将学术知识和维护女性权益的政治行动相结合,将学术转化为社会运动。通过出版学术刊物、定期召开年会等形式,发表女性主义理论教学和行动相关的跨学科及多元文化女性主义学术动态,为教师、学生、学者、行动家、社区和文化工作者提供分享研究成果和研究策略的平台。此外,1981年成立了女性研究全国委员会(Na-tionalCouncilforResearchonWomen,简称NCRW);全国女性组织(NationalOrganizationforWomen,简称NOW);全国有色人种女性研究所等等。还有一些与女性研究相关的组织,如女性政策研究中心、发展中的女性权利协会(TheAssociationforWomen’sRightsinDevelopment,简称AWID)等等。1991年,建立了国际性的女性学网络通讯(WMST-L),该网络论坛主要探讨女性学的教学、研究以及项目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全国性的女性研究组织对女性学研究起到了协调、联络和信息沟通的作用,对女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以人才培养推动课程建设
美国高校一般都开设有女性学课程。女性学课程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学位课程(专业课程),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主修和辅修;二是非学位的课程,如专业证书课程。专业证书并不是一个学位,而是证明在女性研究领域修满了足够的学分,有资格以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水平结业。由于各大学的女性学教育形式不同,因此课程的具体设置也迥异。以马里兰大学女性学系(UniversityofMaryland,DepartmentofWomen’sStudies)为例,女性学课程建设情况介绍如下:马里兰大学于1977年始设立女性学系。该系开设了大约50门女性学本科生课程和30门研究生课程,不仅提供女性学的学士学位、博士学位课程和证书项目,也促进了跨学科的女性学研究。女性学课程及性别分析相关课程的开设,对该大学的课程总量和课程的多样性产生了影响。目前该系有10位核心教员和80多位来自其他科系的教学人员,核心教员主要教授本系的必修课程;其他教员主要教授与女性学交叉的课程。这些教师大部分拥有多个专业背景的学历,充分体现了女性学跨学科特征。
(一)女性学本科生的课程设置#p#分页标题#e#
以女性学为主修的本科生一般要求修满39个学分。女性学主修课程结构由以下五个方面组成[4]:
1.基础课程(18学分)。包括《女性学导论:女性和社会》或《女性学导论:女性、艺术与文化》、《女性主义对知识的重新建构》、《女性主义教学法》、《对工作场所的女性主义分析》、《女性主义理论》、高级研讨课。
2.跨领域选修课程(9学分)。学生须从以下三个领域中各挑选一门课程(3学分):(1)艺术与文学类。主要课程有:《法国女作家的翻译表达》、《女性影响下的世界文学》、《德国文学和社会中的女性》、《美国非裔女电影导演》、《文学中关于女性的女性主义观点》等;(2)历史视角类。主要课程有:《19世纪80年代后的美国女性》、《19世纪80年代前的美国女性》、《18世纪50年代至今的西欧女性》、《古时期的女性》、《美国女运动家的历史:机制和问题》等;(3)社会和自然科学类。主要课程有:《女性和自然科学》、《性别社会学》、《女性心理学》、《美国女性在亚洲:性别社会建构》、《家庭中的性别问题》、《女性的法律地位》、《女性健康》等。
3.文化多样性课程(6学分)。学生被要求选修2门至少6个学分的有关文化多样性的课程。
4.发展性课程(9学分)。侧重学生未来发展,每个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选修由至少三门课程或9个学分构成的课程作为重点学习。这些课程通常从主修专业所要求学习的课程中选择,也可在指导老师的允许下从其他科系中选择。
5.选修课程(学分不限)。学生应从女性学专业所列的全部课程中选择课程。学分总数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计划而定,以保证整个学程的学分不少于39个学分[5]。除设置女性学的主修项目外,该系另为在学本科生设有女性学专业证书的项目。获得女性学专业证书必须修习21个学分,其具体要求是:必修《女性学导论》(女性或社会女性学导论)、《女性、艺术和文化》、《女性主义理论》、《高级研讨》这四门课程。并从跨领域选修课程中选满12个学分,其中在上述每个类别中至少选一门课程,并必须选一门文化多样性课程。此外,该系和非裔美国人研究系的黑人女性研究联合为学生开设了辅修专业。
(二)女性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马里兰大学是美国有权招收女性学方向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著名大学之一。该系的博士学位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四个研究领域的课程:(1)种族和种族化。这一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黑人女性研究,种族和域外(亚洲人、拉丁人和犹太人的)研究。(2)艺术、文化和社会变迁。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侧重点是考察全球和地方性的文化运动,女性主义、人权和公民权利运动。(3)身体、性别和性态特征。考察女性健康的政治性,女同性恋和同性恋理论,男性研究和技术科学。(4)性别劳动、家庭和社区。学术研究侧重于女性在经济体制下的劳动角色,家庭结构和社区之关系[4]。该系提供的研究生层次的必修课程有:《女性学研究方法Ⅰ》(3学分)、《女性学研究方法Ⅱ》(3学分)、《女性主义教学论》(3学分)、《指导性教学》(3学分)、《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运动:派别》(3学分)、《女性学讨论会》(1学分)、《硕士论文研究考察》(1-6学分)、《博士论文研究考察》(1-8学分)。申请女性学博士学位项目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已经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被要求修习至少51个学分,包括学位论文研究的学分;另一类是取得硕士学位或取得女性学研究生证书的学生,被要求修习至少21个学分,包括学位论文研究学分。该系还提供研究生证书项目。学生需要取得18个学分,其中三门课(9学分)是本系的必修课程。另外9个学分可选修其他系开设的课程,但须经过女性学系导师的认可。获得证书表明学生已经在女性学中修满了足够的学分,可为学生进入马里兰大学的其他研究生学位项目提供证明。
三、以“机构设置—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的互动推动学科化发展
在美国,女性学这个跨学科的新兴学术领域作为高等教育中一个新的增长点而建立起来,并以相对独立的学科性质纳入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尽管女性学从最初产生到现在的成熟发展,始终都伴随着学术界内外的一些争论和分歧:如对女性学学科性质、女性学的存在价值、对女性学跨学科地位以及研究对象的质疑和批评等等。但在现实中女性学已经被纳入了高等学校的学科体系。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女性学研究机构、女性学人才培养、女性学课程和女性学学科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其一,机构设置从依赖到独立。女性学发展历程表现为从依托其他学科研究建立女性学研究核心小组,到建立一些独立的女性学系所、女性学中心。机构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平台,对女性学学科化发展起着组织保障;其二,人才培养品种多样。不仅有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培养层次,也有主修、辅修形式,还有文凭类和证书类等不同类型女性学人才的培养。其三,课程发展多样化。从最初在其他学科领域开设少量的女性学课程,到现在全美女性学教学机构每年开设3万多门,包括主修、辅修、学位课程等[6]。其四,学位点逐步增加。从最初个别女性学机构设有学位点,尤其是本科学位点,到目前美国有33个专门的女性学博士点及65个硕士点[7],有些高校还设置了女性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三种学历层次的培养体系。这充分说明女性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迅速,与其他学科具有同等的地位,有其存在的价值,逐渐得到主流学界的认可和尊重,并随着人们对女性学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成熟。
四、对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的几点启示
首先,美国女性学学科建设机制化过程受到女权运动的推动,并表现为一个自下而上地发展过程。这既与美国学术体制的运作方式有着密切关系,也与美国的政治体制、人们的价值观念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中国女性学学科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上而下的一种推动,在中国目前的学术体制和政治体制下,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有着十分合理的理由和必要性。
其次,从机构设置来看,“社会性别(gender)”一词逐渐被用到女性学机构的名称之中,一些女性学系、中心纷纷改名为“性别学中心”或“女性与性别学中心”等。这个变化说明了美国女性学的新发展:既包括对女性的研究,也包括对男女性别、性态的研究等。研究范围的扩大、研究角度的加深、研究理论的发展,表明女性/性别学正以一个独立的学科姿态在美国教育体制中谋得一席之地。再次,从人才培养来看,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适应了美国社会多元化的特征。从课程内容来看,其课程内容绝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随的。美国女性学最初的课程内容主要是针对美国社会、文化、政治体制结构所限定的女性状况(尤其是白人女性)来设置。随着美国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女性学更多地表现出女性研究学者对性别、种族、族裔、阶级、性倾向等反映个人身份认同的特征所做出的种种努力,说明美国女性学对美国社会多元化特征的体现;随着女性学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和发展,美国女性学逐渐把其他国家女性生活和社会性别状况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突出了女性学的跨国界的全球化特征。#p#分页标题#e#
最后,美国女性学的发展过程既具有学科内在的逻辑性与规律性,也与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密切关联。我国女性学发展,可以美国为借鉴,遵循学科内在的逻辑性与规律性。机构设置、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都依赖于中国女性学学科化的前景,要得到长足发展,其学科化追求特别是学科社会合法化的努力更为重要也更迫切。其发展和需求学科归属,并取得学科和专业地位,进而在高等教育体系内获得建制是必然的取向。一个学科要在大学获得建制,要生存发展,就必然诉诸于行政性的学科设置,并且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作为一个三级学科的行政合法性,而应该努力以二级学科的身份存在,成为事实上的一门“学科”,使机构设置、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获得行政合法化地位。只有这样,中国女性学的发展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