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影教育传播符号的特性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数字电影教育传播符号的特性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数字电影教育传播符号的特性探索

作者:周伯华 李鼐 曲玮婷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一、电影教育传播符号的特征分析

(一)电影符号学的概念

符号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在教育传播学中,符号学具有极为广泛的含义。日本学者永井成男认为,“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Y便是X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1]符号学是关于符号和符号系统的一般科学,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是具体事物,所指是心理上的概念,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符号的意义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密不可分。符号学研究的重点是象征符号,即能指和所指之间怎么产生联系。电影符号学的诞生源于多位电影学者的研究:法国电影理论家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语言还是言语》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的《诗的电影》,从现象学的角度把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分离开来;艾柯的《电影数码的分节》,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电影语言的代码问题。尼克•布朗说:“电影之所以成为符号学的一个研究对象,原因在于它作为一个交流系统有赖于通过日常事物营造意义。电影符号学自创立伊始就采用了结构主义模式方向。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的四大组结构范畴: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组合与聚类、内涵与外延,是指电影符号学的依据。从巴尔特开始,语言学似乎成为普通符号学的基本参照点。显然,这样一来便确立起使电影符号学成为一个论题的框架。”[2]

(二)数字电影教育传播符号

索绪尔认为“语言的结构主义模式强调研究语言的共时性结构比历时性结构更重要”,同时,他还提出了将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语言是相互差异的符号系统,它包括语法、句法和词汇[3],而言语则是个人声音表达。这种研究方法对后来的符号学研究有很大的启迪。能指和所指是索绪尔用来表明符号之间的关系所区分的两方面。能指是物质的,即构成语言表达可感知的方面;所指是精神方面的,即符号中以能指为中介所表达的构成语言的内容方面。电影符号和自然语言符号不同,它是视听符号,电影符号中的能指既是所指,所指即是能指。因为电影所表达的事物和含义都蕴含于镜头之中,电影符号学家莫纳科将电影符号称之为“短路符号”。数字电影的视觉符号多为经过人类主观意识改造或是新创的虚拟事物,能指的对象与传统电影不同,可以说其画面中的能指和所指的距离更近了。套用莫纳科的说法,我们甚至可以说数字电影符号为“超短路符号”。

1.内涵和外延

在电影符号学中,内涵是电影画面和声音所暗示的潜在深层含义,外延是指电影画面和声音本身所具有的意义。麦茨认为“电影符号学可以设定为内涵的符号学,也可以设定为外延的符号学。这两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着眼点,而且显而易见在电影符号学研究有所进展,并开始形成一套知识体系之后,必然会对内涵的表意作用同样加以研究。研究内涵时,我们更接近于作为艺术的电影。至于在一切美学语言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内涵,它的所指就是文学或电影的某种‘风格’‘样式’‘象征’‘诗意’;他的能指就是外延的符号学整体,就是说,既是能指,又是所指”[4]。如《玩具总动员》中所有的玩具静止不动地摆放在屋子里的画面就是外延的能指,而被表现的屋子中的家具和玩具就是外延的所指。以上两者结合便构成了内涵的能指,于是便确立了内涵的所指。而这个内涵的所指便是交代玩具是静止不动的,并引起观众对其的关注,为影片之后的情节做好铺垫。

2.聚类关系和组合关系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两根主轴:“聚类关系和组合关系。其中的组合关系是指话语中的成分总是根据一定造句规则所组成的相互连接的整体,按照时间先后呈线性顺序排列;聚类关系则是指由于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可以在组合关系内某一相同的位置上互相替代的同类意义单位。”[5]针对组合关系的研究,属于历时性分析;针对于聚类关系的研究,属于共时性分析。历时性的分析类似于一段影片,通过观影,我们可以得知若干概念和范畴的来龙去脉。而共时性的分析类似于一组快照,通过照片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得知某一个或者某一组概念或者语素与其他概念或语素的位置和意义关系。比如,数字电影的场景设置一般具有很大的虚拟性,而这一虚拟性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增强而变得日益复杂。在早期的《星球大战》中,虚拟场景主要是一些地球外太空、小型宇宙飞船和简单的星空。在《星球大战前传》中,虚拟场景已经生成为一个与地球极为类似的外星球,其中大量CG技术的运用建立起了依托于地球又不同于地球的精湛外星场景。这一系列纵向的对比和分析,就是历时性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数字技术在电影场景设置中日渐重要的作用。

3.数字电影符号的教育传播特征

电影符号系统和语言系统的本质相似,虽然如此,电影符号学并不是普通语言学意义上的一种语言,它是一种无语言结构的语言。换句话说,电影语言和普通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具有其自己的特性。首先,数字电影的语言与普通语言不同。“它不是一种交流手段,银幕上的声画艺术不可能与人发生双向的交流。这种交流就类似于人际交往中的谈话,有问有答,很显然观众在收看数字电影的时候不可能也没办法发生交流与互动。”[6]所以电影是一种表达工具、一种表意系统。其次,数字电影与普通语言的内部结构不同。普通语言中词汇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任意的、武断的约定俗成的关系,而在“数字电影语言中影像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却是以‘类似性原则’为基础的。”[7]比如我们在银幕的影像上看到一杯水,它的能指和所指都是水,但是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这杯水,也许是类似于水的液体或是通过数字技术制作出来的水,这就是利用类似性原则联系影像中的能指与所指。再比如,电影《2012》片尾处出现的代表人类希望的新版诺亚方舟,它与人们固有思想中的诺亚方舟是有出入的,但是运用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类似性原则”帮助影像表意传情。再次,数字电影的基本单位似乎呈连续性,这样将使电影表达面的分层切分无法进行,并且无法对联系的完整的银幕形象进行有规律的形式解剖。#p#分页标题#e#

二、数字电影的教育传播符号系统

数字电影作为一种新的多媒体教育传播媒介,它用来传播观念、思想或是感情的符号是由图像和声音构成的。图像和声音作为电影特定的教育传播符号语言,作为一种综合运用多种符号的媒介,其兼容性要求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各类符号元素。电影符号可以按照一定的意图复合使用,如声画对位、声音混录、升格降格、画中画等。将多元素符号合理组合足以形成极具教育传播力度的密集信息。电影中的符号多为直接的、短暂的、动态的、形象的,所以也要求这些符号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画面是电影教育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最小的单位,也是构成电影文本的最小单位,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影文本则需要画面、声音和文字,加之音乐、音效等的辅助,才能使电影更具有教育传播效力。符号的图像功能也就是再现功能,大大地帮助了电影表现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一功能对于数字电影更是极为重要。因为数字电影所要传递的信息,不仅是日常生活,更多的是虚拟环境和再造事物。也因为符号内在的逻辑性,使得观众在通过这些符号解读电影影像及声音时变得更加顺畅。要想更好地研究数字电影的图像符号系统,应该针对构成图像的视觉元素———画面和镜头进行分析。

(一)图像符号系统的教育传播特征

数字电影中的影像显现的是虚拟真实的存在形态,它不是现实世界本身,虚拟环境中被“人工智能”创造的事物大多是不存在或是以现实中的事物为基础再创造的。我们在银幕上看的风驰电掣的运动、五光十色的色彩、日升月落、大好河山等等都只是数字技术创造出来的影像,在数字电影中这些都只是由像素点构成的影像而已———把影像一帧一帧地连在一起,利用人类的视觉暂留产生的频闪效应,形成人眼可见、动态的教育传播代码。

1.画面的教育传播特征

画面作为影像的最小表现单元,同时也是构成影像的表现形式。数字电影是一种以视觉为主,辅之以声音配合的大众教育传播工具,注定要通过画面来塑造人物形象、构建环境场景、表达电影主题、抒发情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和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物质手段合成可视而且直观的画面形象。画面是一个空间上的概念,也就是说构成影像的画面既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图像,也可以是由连续画面组成的整部影片画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暂停时影片就会被定格,此时我们看到的一个单独的图像,可以称之为画面。我们观看完整部影片时,也许会说这部电影的画面太美了,那么这个“画面”就是针对全片而言的。不同的影像记号可以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教育传播意义。一是具有具象性意义,具象作为常用的表现形式,指艺术创作中的形象可以与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形象相对应的形象。数字电影当中虽然存在很多虚拟事物,无法与现实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一对应。但是虚拟事物的构建也是在现实事物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能够看到客观存在的特质。虚拟事物的能指的不同,不会影响观众对其所指的理解。所以在图像符号的传递过程中,不存在无法识别。数字电影中的具象也是已经达成共识的形象,是艺术设计创作的一种词汇,有其特定的效果和意义。在电影艺术中,具象更适合与写实等创作方法联系在一起,创作电影中的纪录片或是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影片。二是抽象性的意义。抽象形象是指与客观世界存在的形象不对应的形象。把自然形象个别特征加以归纳和概括,并向共同特征转化,就称作抽象。抽象性在数字电影和传统电影中都同样适用,比如,画面中的影像是一片黄叶飘落到地上,传递的信息就是悲凉、落寞的;新婚夫妇进入洞房之后,镜头就会摇向一对红烛,借以表示夫妇之间正在亲热。这都是通过对特征的观察,用图像符号传递抽象的信息,画面直接形象通过巧妙的结合可以产生具有联想性的意指。三是意象性的意义。意象是指既不按照自然界的规律也不遵循生活的逻辑,而是按照某种意念设计出的形象。因为这种形象是由设计创造出来的,所以既有具象性,也有抽象性。意象的意义不再是简单地再现现实生活,而是要表现特定的主体和特定的意念。画面中的影像有时只是一个记号,它不再仅仅是影像的具体形象,而是该事物在社会语境下形成的特定的记号。比如,电影《黄金罗盘》中的重要道具黄金罗盘,画面中影像的具象就是一个普通的罗盘,但是在影片剧情设计下,这个罗盘拥有能够预测未来的能力。这种没有遵循生活逻辑的意象性设计在数字电影中屡屡使用,并且成为电影故事叙述的主要图像符号和画面意义。当然画面的三种意义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一组画面往往同时具有两种或是三种意义,发挥完整的表意作用。

2.镜头的教育传播特征

镜头是图像符号的另一主要组成元素。“镜头有两种含义,一是照相机、摄影机等摄影器材上的光学仪器;二是指摄像机每拍摄一次所提取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换句话说就是拍摄时从起幅到落幅这段过程内被感光的胶片。镜头是更具有时间意义的基本叙事单元,它是由动态的画面组成的。”[8]根据不同的标准,镜头的分类也是不同的。从取景器内的视域范围来区分,镜头可以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远景镜头是景深最大的镜头,拍摄的是距摄像机很远的物体或是人物的一种广阔场面的画面。由于远景镜头拍摄的画面空间开阔、景物层次多,所以远景镜头拍摄的往往是比较远的事物,让观众看到广阔宏大的景象,一般是用来交代人物身处的环境或是展现社会背景以及场景气氛。远景镜头常出现在教育片、史诗片、灾难片、风光片中。全景镜头是将拍摄对象的全貌呈现在银幕上的镜头。这种镜头可以使观众看到人物的全身动作及周边的环境。全景镜头没有远景镜头的取景范围大,但是更有针对性,能够将所表现人或物身处的环境表现得更加清晰。全景镜头适合表现封闭空间的环境,所以适合拍摄室内场景和动画片。比如,影片《精灵鼠小弟》运用了大量的全景镜头,也相对地节省了制作成本。中景镜头是指摄像机摄取人膝盖以上部分的一种镜头。这种镜头比全景更近,能够让观众更清晰地看到画面中的人物,更清晰地看到人物的动作。近景多用于人物对话的拍摄。特写则是拍摄人物肩部以上部位或是极近距离的镜头。特写是取景器所有镜头中距人物最近的镜头,多用来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也可以用来拍摄物体或人物局部。特写镜头也称作万能镜头,在与其他镜头组接过程中,它可以被合理地安插在任何位置。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常用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形成鲜明、生动、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起到突出与强调、冲击力和爆发力的最佳效果。从摄影机和被摄体形成的角度可分为仰角镜头和俯角镜头。仰角镜头是指摄影机在仰视的角度拍摄而成的镜头。仰角镜头拍摄的人或物比普通角度拍摄的占有更大的画面,所以多用来表现英雄人物或是建筑物,展现其高大的形象。俯角镜头是指摄像机在俯视角度拍摄的镜头,与仰角相反,采用俯角的镜头所拍摄的人或物要比正常的要小,在电影中用来表现阴险、狡诈的人物。#p#分页标题#e#

从摄像机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固定镜头、推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固定镜头顾名思义就是摄像机原地不动,镜头对准拍摄对象后固定拍摄。固定镜头因其稳定性,是电影拍摄中最常用到的镜头,无处不在。摇镜头是摄影机放在原地不动,以三角架为圆心转动拍摄成的镜头,可以上下左右摇转。摇镜头可以表现人物或是引导观众环视周围环境,也可以根据场面调度需要,介绍被摄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表现主观镜头的时候,也可以造成眩晕或是扫视的感觉。移镜头也就是摄像机可以根据场面调度的需要,借助移动车、划轨、升降台等设备,对被摄对象作推进、拉远、跟随、横移或是升降运动的拍摄镜头。跟镜头不同于移镜头,摄影机跟踪运动着的被摄对象,造成连贯流畅的视觉效果。跟拍经常用于展现主观镜头的跟踪场景,带有极强的真实感。推拉镜头是指被摄对象静止不动,摄像机通过调整焦距由远及近或是由近及远地向主体拉伸的镜头。推镜头拍摄时,画面主体由小变大可以突出主题、描写细节,使所要强调的对象从周围环境中跳脱出来。拉镜头拍摄时画面主体由大变小,能够起到介绍环境的作用。“镜头是声画一体的影像结构,运动影像具有声音和形象的双重属性。现实世界只要做出动作,必然伴随着声音,两者密不可分。电影文本中一般也会尽量采用摄录一体机,以保证真实还原拍摄的镜头。”[9]表意的不完整性是镜头的另一个特点,在数字电影创作中,镜头的表意作用不是独立存在的,往往从镜头之间的关系产生。从叙事角度讲,单个镜头在表达意义方面就具有不完整性。电影文本的叙述往往只是靠几个镜头组合成完整的视觉信息。镜头也只有在一系列的镜头中,才会表达出意义。当然,也存在比较特殊的一镜到底的电影,整部影片只有一组镜头,但是这种电影并不常见。

(二)声音符号系统的教育传播作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从告别默片时代至今,声音符号和画面符号成为电影艺术这一教育传播媒介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这是一句广告语,用来形容声音符号在数字电影中的重要地位非常合适。数字电影中大量的虚拟场景都需要通过声音加以完善,吸引观众投入到画面当中。声音和画面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向变化无穷的境界,新的声画组合方式也在不断地被电影工作者们创造和运用。“数字电影中的声音符号分为:人物同期声、音响、解说词、音乐,这些符号相互配合形成综合的声音效果。”[10]

1.同期声的教育传播特征数字电影中的人物同期声就是与画面上出现的人物同步的语言,是人物真实的声音,它与视觉符号一起传递教育信息。同期声是在具体的行为中展开的,也就是说时间上声音和画面是同时发出的,空间上声音也要保证与发声动作的一致。同期声也能起到对画面的解说作用,并且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抽象意义。在这里传递声音符号是作为独立表意而存在的,它更主要的是让观众去听画面里人物说了什么,而不是单纯地去看做了什么。

2.音响的教育传播特征“音响是在数字电影中除声音和音乐之外的所有声音,主要是指生活环境中自然存在的声音和人为音响。”[11]比如风吹过树叶的声音、雨点打在玻璃上的声音或是玻璃摔碎的声音等等。音响具有可感性、表情性、时间性、教育性、全方位性等特点。缺乏音响的电影画面,是不完整的表意体系,也无法完成对客观现实的复制。音响能够再现真实场景,使画面更具真实感,能表达人的内心感受,它还具有象征性功能和渲染气氛的教育传播作用。数字电影独有的虚拟画面,往往用来表现宏大的场景或是魔法、梦境等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具象的影像。这样的影像对于音响的要求就较高,无法从自然世界寻找到相应的音响摹本,这就要求电影工作者运用想象力创作出与之相适应的音响效果,使其更具有真实感。电影中的音响能够表现人物内心的感受,如焦急、忐忑、哀伤、快乐等。在一些电影中,用欢快的鸟鸣表现人物心情的愉悦、用拥挤人潮发出嘈杂的声响反映人物的仓皇无措、用倾盆大雨的响动表达人物的哀伤。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当男主角爬过相当于一个橄榄球球场下水管道、逃出监狱的时候,他张开双手大声地呐喊和倾盆大雨的音响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主角逃脱出监狱时心灵和肉体上的释放。音响在数字电影中能够跳脱出画面,构筑一个新质的教育传播听觉性意向。如果画面的视觉性意象构建了人和物的象征,那么音响象征则是构建了再造意义上的听觉性意象。在电影造型里,象征性音响具有“两相性”特性,即质的规定性,也就是明确的具形物象,它与观念意象的多义性和模糊性的“两相性”统一。恐怖片《安眠》中不断响起的电话铃音从质的规定性来看,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听到的铃音,但是当这种铃音出现在恐怖电影中,加之阴沉的画面、恐怖的造型、超常规不规则的构图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电话铃音就会产生新的含义,成为恐怖的象征。

3.音乐的教育传播特征音乐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发展史远远长于电影艺术。“电影艺术把多种媒体杂糅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对音乐的借鉴,使电影更富表现力和叙事能力。”“音乐能够解释电影主题思想、电影影片风格、创造意境。”[12]数字电影的主题曲,往往都是根据电影的主题和故事的走向进行编辑录制的,有时甚至会出现电影已经成为昨日黄花,但电影主题曲却依旧为人们所传唱的现象。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伴随着该片的全球大卖得到了世界性的传唱,时至今日依旧有很多人将这首歌曲与永恒的爱情联系在一起。歌曲旋律优美,曲调由弱转强,犹如剧情的发展,高潮处和着席琳•狄翁高昂的嗓音,使音乐与情结更加丝丝入扣。好的音乐也可以起到抒发情感、塑造人物、推动剧情发展的教育传播作用。音乐还可以起到连贯电影镜头或是叙事空间的教育传播作用。比如电影中时常出现的片段就是婚礼,当婚礼进行曲响起,我们会看到新娘从教堂外缓缓地走进来,这时音乐就起到了转场的作用。

(三)文字符号系统的教育传播特征

数字电影中的文字符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幕,是观众通过银幕显现、以阅读的方式来接受的信息。字幕起源于无声电影及幻灯屏幕,当电影还是“伟大的哑巴”时,字幕曾经是电影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没有声音符号的电影只能依托于字幕,才能更清晰地达到表意的作用。”[13]字幕的出现为人们接受信息开辟了阅读的通道,增添了一种教育传播载体。在视觉语言中,画面的表现功能早已被人们所熟识,追溯到古老的象形文字和岩画,似乎是从有记载之日起就伴随着人类对于画面的描绘。而视觉语言中的另一项要素———文字,也就是电影中的字幕,在默片时代,可以说是组成电影文本的教育传播重要元素。它不仅在内容表达方面有着强劲的优势,而且在画面构成和节奏构成方面也显示出特殊的魅力。在数字电影中,字幕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叙述剧情的文字符号工具。“数字电影以虚拟的画面和模拟的音效,讲述超现实、超自然的故事,为了便于观众更好地了解将要看到的故事,往往会在片头以字幕的形式,介绍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的起因等。”[14]而有的电影会在片尾的字幕中讲述电影文本之外的人们接下来的生活,这样做既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心理需要,就像我们看了白雪公主的故事之后,总会去问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之后是什么样子的呢?也是为了保持故事的完整性。这种字幕往往出现在纪录片或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之中。电影《魔戒现身》的片头,用了8分钟的时间讲述魔戒的来历,诺尔多精灵中的杰出工匠凯莱姆布林波在黑暗魔王索隆的指导下铸造了三大精灵戒指、七大矮人戒指和九大人类戒指。此外,索隆又在暗地里铸造了一枚权力无上的至尊魔戒,这枚魔戒可以让持有者隐身并且使其长生不老,最可怕的是这枚魔戒能够控制余下的十九枚戒指并且具有奴役全世界的力量,正是它帮助索隆将整个中土世界笼罩在黑暗之中。中土的人类联合精灵奋起反抗,最终打败了魔王索隆。人皇的儿子得到了魔戒,也被魔戒所害,死于非命,魔戒就此遗失。这些都是为故事的铺展做的伏笔。由此可见,字幕在如今的数字电影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教育传播作用。字幕的意义还不止如此,当今的电影全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于非英语母语的国家而言,要做到听译显然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字幕成为了仅次于图像符号的重要表意方式。观众通过翻译成母语的字幕,加之对画面符号和声音符号的接受,完成了整个观影过程。#p#分页标题#e#

三、结束语

国内关于数字电影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刚刚起步,处于参考国外先进理论的阶段。影视传播学属于边缘学科,关于数字电影的教育传播学研究更是走在边缘的边上。在数字电影界定尚不明确,缺乏教育传播学理论支撑的基础上,笔者展开一种探索性的、实验性的研究,力图从电影到数字电影的发展历程、数字电影的界定、数字电影的传播符号等方面确立数字电影的传播学特征。数字电影作为视觉符号、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相融合的一种传播媒介,研究其教育传播学特征,对于促进和发展数字电影的发展和扩大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本文着重研究数字电影的教育传播过程、教育传播特点和教育传播效果,并且对教育传播的符号进行分析,力图通过剖析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在规律,总结出数字电影的教育传播学特征。数字电影的教育传播过程源于传统电影,但又不同于传统电影,因为数字教育传播的图像符号、声音符号都有别于之前的电影。数字电影的图像符号往往是经由创作者的联想创造而形成的新质的景物,随之而来的就是与这种景物对应的声音源也是经过创造加工的非自然声音。所以在传播过程中也需要经历一个二度认知的过程。以往的教育传播反馈,我们可能听到的疑问是好看与否,今天我们听到的是新奇与否、能否看懂。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从制作到放映的全新模式,所以数字电影的教育传播特点更加的直接、便捷,互动性更强。数字电影作为大众教育传播媒介,同样承载着教化功能和写实功能。它并不仅仅是用于塑造新奇的人物、虚拟的环境,同样可以讲述感人的故事,予以人生哲理,传递教化信息。在数字电影迅速崛起的同时,为净化社会环境起到教育传递正确信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