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古代书院教育传播环境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蔡志荣 周和义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传播环境,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①教育传播是教育信息的传递过程,书院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信息传播过程。书院教育传播环境,指围绕藏书、讲学、祭祀三大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包括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理环境,如教育设施,教室的色彩、温度、背景;还指心理环境,如师生关系、学习氛围,以及社会环境、风俗习惯等。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因素很多,不能面面俱到。“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环境的特性、形貌以及对传播活动的作用,而且要知道创造和营建怎样的环境才有利于提高传播效果。”②以下从书院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际关系、教学设施、学风院风等探讨其特点,理解书院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产生的影响。
一、书院传播环境的特点
自然环境:天人合一。古代书院大多建立在风景优美的山林名胜之区,处峻峭挺拔、风光秀丽的名山、清溪、竹林等幽邃佳境之处,如天下四大书院均建于名山秀水之中。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下;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太宝山下;石鼓书院位于石鼓山回雁峰下。朱熹重整白鹿洞书院,认为“观其四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循迹著书之所”。白鹿洞的周边环境,使朱熹觉得这是讲学、著书的好地方。湖北问津书院则背靠孔子山,面向孔子河,座山依水,面南而向。前有清溪盘纡,后有碧嶂环抱;左方是纵横的高山,右边是村田相间的原野,奇秀的峰峦、清澈的溪流,让人心旷神怡,陶冶性情,进德修业。到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书院日益官学化,影响到书院的选址,出现由山林逐渐向城镇靠拢的趋势。由于城镇环境和用地的限制,设于城内的书院喧嚣嘈杂,书院大多采取“半依城市半依郊”的折衷方式来营造。例如湖北来风县的凤山书院原在县衙门旁,光绪七年知县唐殿华在城南发现一块读书佳境。“其地距城约数十武,平原高旷,树木森秀,风光黛色如在目,前扩为精舍,诚为读书佳境。”认为来凤“山川之灵秀郁久必发”,从而“行见人才蔚起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③。在一些有识之士看来,书院设在城乡交界处可缓解同喧嚣的市镇环境的矛盾,同时便于控制。书院如此注重院址的选择,除了为学子提高幽静、清雅的环境,不受世俗影响,潜心好学,也源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同构性。早在先古时,古人即用阴阳、八卦和五行组合而成的系统来代表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生生不息,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书院所在地大多依山傍水,所谓“山屏水障,藏精聚气,钟灵汇秀”,为风水中的最佳“吉形”。书院选址所要考虑的也是“比德”的审美理想的体现。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感应和共鸣,有助于人自身的完善。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说“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反映的就是这种“比德”的审美观念。因此,书院在选址上往往强调与环境的感应关系。“古今之气运系文章,人物之钟灵由山水。”④书院讲究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空气新鲜,光线充足,能提高学习效率。人文环境:文景交融。建书院除了注重自然环境的山水特征外,还强调和表现历史文化古迹、名士遗踪等人文环境。
许多书院的历史直接同名师宿儒的活动相联系,或在此讲学,或在此读书。四大书院就是因为有许多儒学、理学大师在此讲学而流芳千古。宋学的“洛学”创始人程颐、程颢兄弟在嵩阳书院讲学,嵩阳书院便成为理学的发源地,吸引各地学子到此求学。有的书院院名取自大师。如以理学大师朱熹之名命名的紫阳书院,道学之师周敦颐命名的濂溪书院,在全国各省比比皆是,仅湖南就有20余个濂溪书院。这些书院大多承接大师的学术传统风格,学子既受山川钟灵水秀的熏陶,又受名儒、贤达的感召。为了营造书院优美环境,渲染书院的人文气息,还不惜人工修饰,营建园林建筑。水上建桥,山上建亭,所布局的景点多有命名,富有诗的意境,有的还是诗人吟咏之作,文人气息十分浓郁。书院题刻大多出自名流宿儒,或者地方官员,所题之内容,大多对入院生徒在学问上、道德修养上给予启迪和警示。白鹿洞书院环境的营造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溪上建有多座石桥,多取警示名之,如流芳桥、濯缨桥,朱熹手书题刻“枕流”、“漱石”,在溪边崖岩上题刻“钓台”、“意不在鱼”、“自洁”、“文行忠信”、“清如许”、“白鹿洞”、“敕白鹿洞书院”等至今留存。明清时,重科举,为了提高白鹿洞书院的科举文风,在山上最高处建“思贤台”、“文昌阁”、“魁星阁”。为了树立读书立品的良好风气,地方官员和书院师长经常向肄业生童进行讲解、训示、谕告,努力在书院内形成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在生徒出入的各斋舍、大殿、画像旁等贴有书画楹联,随时给人们以提示和启迪。
人际关系:民主和谐。人际关系构成教育传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涉及关系比较多。与教育传播有关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三种关系是构成教育传播环境的重要因素,对教育传播效果可以产生重大影响。⑤我国传统教育尊师爱生,讲究师道尊严,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岳麓书院的学规中对尊师有明确的要求:“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无妄行辩难。为师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书院的创建者或主持者,大多为地方宿儒名宿,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言传身教,受到学生的爱戴敬重。书院学术精神讲究的是自由讲学,学术争鸣,师生之间、老师之间、学子之间平等质疑,探究学问,相互切磋。学生在学术上可以与教师平等交流。例如宋代书院,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对话交流,著名的有朱熹与学人通过书信交流进行学术探讨。师生的平等还表现为教学相长,互为师友。有的弟子品学兼优、进步突出,书院可以不拘一格,采取能者为师。学术上讲究创新质疑,直接表现在书院的讲学上(包括讲会和会讲)。明代中期,湛若水、王守仁倡导讲学,讲学之风兴起。他们及其弟子联袂讲学,所到之处,士子蜂拥而至,出现一个兴建书院的高潮。这种讲会制度,使书院成为学术交流的中心,有助于师生之间彼此质疑探讨。明末清初,许多书院成为科举场所,书院师生平时在院互相切磋八股文,在科举考场上同场竞争。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还表现为老师对弟子学习、生活的关爱,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朱熹对自己的弟子关爱备至。宋代著名书院教师胡瑗“视诸生如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书院教师视学生为子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此外,书院实行自我管理,例如设立斋长等,协助院长实行管理。书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与教师享有人格上平等,相互尊重爱戴。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努力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p#分页标题#e#
学风院风:自由宽松。校风、班风是学校或班级所有人员,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和行为风尚。一经形成,便会影响学校所有成员的认识、情感和行为。⑥书院学风、院风影响了生徒的治学方向,对师生具有心理制约作用。书院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自学为主,教师重在启发诱导,注重独立思考与创新。学生平时博览群书,勤于自学,做笔记,写心得,有疑难问题再向院长请教或彼此探讨。学生之间形成自由研讨,教学相长的学风,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境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书院生徒彼此之间终日集聚潜心研讨,二三子,朝夕切磋,在斋舍,在讲堂,在庭院,滔滔辩论。书院在学术研究上注重营造自由、独立、开放的研讨氛围。朱熹为了倡导学者论辩的风气,让不同学派、不同书院之间开展讨论、辩论。书院的弟子独立自由,不受地域、学术门户之见,可以跨书院、跨地区求学,教师可以讲学于几个书院之间,来去自由。师生互择,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自行确定对象的资格、程度,自己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兴趣,择院、择师。书院一般没有固定的修业年限,又无升学就业的压力,留给学生个人支配的时间比较宽裕,学生学习进度的快慢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胡适一直推崇的江苏江阴南菁书院,就是具有自由宽松治学环境的代表。南菁书院学生不受身份、年龄、时间、地域的限制,他们的身份迥异,有举人、秀才,兄弟联袂,父子同期。年龄上参差不齐,既有稚气未脱的蒙童,也有白发苍苍的宿儒。肄业的时间也不受限制,有屡试不中一呆十几年的。⑦之所以学生压力不大,主要是因为书院提供给学生十分优越的环境,给予膏火,生活待遇优厚,每次考试还有不同级别的奖励。不但自给,还能养家糊口,还可以授馆带学生,赚取外快,确保出身贫寒的好学弟子,能安心钻研学问,不为生计担忧。
教学设施:独特教化。书院的三大特点是讲学、藏书、祭祀,书院的教学设施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建设,这决定了其教学设施的独特性。主要包括讲学之讲堂,学生博览群书之所藏书楼,祭祀场所祠堂。书院讲究“讲于堂,习于斋”,讲堂是教师针对学生疑难问题讲学的场所,斋舍是学生自学和钻研的场所,也包括教师的住所。讲堂一般居于书院中心重要地位,叫作明伦堂,体现重教思想。书院以讲堂为中心,中轴对称,庭院天井结合,布局严谨。一般为三、四进,即大门、讲堂、祭殿、书楼,或两者结合,依次排列,增设二门、文昌阁等。师生日常起居斋舍对称列于中轴两侧,或前或后,各成院落,以满足读书自学之需,少则数间,多则数十、上百,其他厨、仓,及亭台楼阁因地相应配置,不拘一格。藏书是书院的一项重要事业,藏书楼或阁(或叫御书阁)是书院的重要教学设施。书院的藏书多少,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书院的教学水平,成为书院办得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书院的发展与藏书命运相关,一些著名书院都是以丰富的藏书吸引四方学子慕名而来的。由于书院历史沿革、名气等,影响藏书规模品质不一,历代书院都把藏书作为自己重要事业亟亟追求。
书院还有独特的场所———祭祀的祠堂。祭祀活动在书院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先圣、先贤、先师、先儒的祭拜,以其道德行为和学识水平为榜样,对学子进行道德行为及学习态度的教育。定期举行的祭祀活动的场所,白鹿洞书院至今尚有先贤祠、二先生祠、三先生祠、忠节祠、鲁公祠、邵康节祠、紫阳祠等。各书院都有自己的祭祀对象,这些先贤先儒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崇拜的对象。书院的祭祀活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文化环境,使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先贤的教诲,是一种严肃而又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之功效。构成书院教学环境的要素是错综复杂的。例如书院的社会环境也是地方官绅所重视的,地方官绅大都为了维护书院圣教纯洁,愿意为书院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湖北问津书院为圣教之地,官府多次下令示谕百姓,保持书院周围良好、安宁的环境,不准祭祀之时大声喧哗、拥挤。尤其在祭祀时要求有好的秩序,保持肃静,显示隆重、庄严、肃穆的气氛。周围不准乞丐逗留,不准妇女在附近游戏。不准放置农具,以及不准在院内放牧牲畜。为了保证书院生态环境,颁布禁山令,不准随意上山砍伐树木。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由于时代、地域界限形成的环境因素,如学生结社,政治上改朝换代,朝廷文字狱,以及近代受外来教会学校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作为教育传播环境的组成部分,从各个不同方面对师生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对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及其整体效果,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
二、书院传播环境的功效及启示
陶冶功能。书院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协调,院中人工雕饰,陶冶性情,吸收山水之精髓,潜心悟道,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身心与心灵的融合。围绕三大功能营造的书院环境,讲学是核心,讲堂一般安排在院中之间。天然和人造的环境相协调,运用传统文化“比德”,陶冶学生,在花草树木中体会自然之美,从而追求高境界的人格美。书院的环境是传统山林文化与自然的契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心灵,对学生优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功能。通过祭祀活动,达到尊师、重道、尚礼,激励学生向圣贤、硕儒学习。书院的斋堂楼阁,小桥流水处,一般题有字楹联,有的是名家大师之作,有的出自经典诗文,无时无刻都在勉励学子求学上进。从院内精心的庭院布局的穿插换景,到书法碑刻的渲染,及草木的审美怡情,或是在渲染本院的学术渊源流派,或是在昭示人生哲理,或是启迪修身养性。教育功能。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形课程”,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强有力影响,体现“寓教于景,环境育人”的教育思想。书院和谐的人际关系,自由的学术氛围,催人上进的教育情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子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书院优美的文化环境,蕴涵着教育的目的,对生徒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导向作用,影响了价值取向、思想品德和人生目标。教育的各种理念渗透在书院教学环境设计中,把教育的语言和信息转换为环境的语言和信息,使书院环境和教学能体现一定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要求,从而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
审美功能。书院一般建在风景秀丽的名胜之地,置身于自然之美中,有助于提高审美情趣。学生寄情于山水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天人合一,审美情趣融合为一体。“比德”中人格、品德、修养提升,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产生愉悦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培养高尚的情操。书院优美宁静致远的环境,有利于身心发展,学生的情绪在优美的环境中得到舒张、缓解、放松。古代书院教育传播环境具有独特功能,蕴含着深奥的哲学意识与悠远的文化传统。置身之中,能受其浓厚的学术氛围的感染、智慧的启迪、品?的修养及美感的熏陶,进而陶冶性情、变化气质或调节行为。当今,一些学校不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学校建在繁华闹市之中,周边环境嘈杂、浮躁,附近布满网吧、歌厅、酒店以及其他娱乐场所,对学生身心发展极为不利。有的高校为了应付评估检查,只注重硬件建设,软环境建设不够,文化氛围不浓。“环境的作用是潜在的、渐进的和渗透性的。”⑧我们应该从书院教育传播环境的构建中得到启示,探索创建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新途径,努力建设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教育传播环境虽然是静止的,且处于教学活动之外围,但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传播活动,通过控制、改造环境,有效地为师生服务。当今社会虽然物质化、功利化趋势明显,竞争激烈,但学校仍应保留一片净土,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体制上,制定宽松的自由学制,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及研究学问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形成严谨务实的学风。#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