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创意业拓展前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业建筑创意业拓展前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工业建筑创意业拓展前景

本文作者:范建红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太古仓码头建造历史

现存太古仓码头及仓库是由原英商太古洋行建设经营,是广州近现代对外贸易的一个历史见证。据考证,太古仓码头区的历史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1904年,太古仓码头由原英商太古洋行开始建设,建成后,由太古洋行的黑烟囱轮船公司经营远东、中南亚以及来往于广州至香港、上海、海防(越南)等航线,船只达30艘,在当时南河道两岸各码头仓库中,无论是航线、船舶到港数量还是货运量,均以太古仓码头为最高。1953年,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奉命征用太古仓所属码头及仓库,移交交通部广州港务管理局接管,后由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广州港务局)经营。1955—1960年间,太古仓码头每年操作量均达100万t以上,是当时广州内港区各码头作业点中生产最繁忙、船舶到港密度最大、吞吐量最高的一个码头。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广州港成为对外开放港口,太古仓码头成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港口装卸实行内外贸并举,外贸航线通达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国内航线通达全国沿海各港口。改革开放之后,太古仓由于拥有东南亚、香港、海南和北方沿海的航线,成为当时广州港的枢纽码头,粮食、糖、水泥等大批的杂货从各地先集散到广州再发到其他地方,太古仓发展进入最鼎盛时期。随着现代运输方式的转变,海上运输船舶越来越大型化,对于码头的水深和设备要求越来越高,广州港的货物运输以新沙、南沙港区等的建设为标志,逐步实现了从河口港向海港的跨越。广州港的货物运输逐渐东移,太古仓的货物吞吐量也日渐衰落,太古仓不得不面临转型。

太古仓工业建筑基地特征

太古仓码头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革新路段,珠江后航道西段的东岸,洲头嘴以南,鹤洞大桥以北,遥望白鹅潭,与芳村酒吧街,信义会馆隔江遥相呼应,是广州市珠江沿线重要的滨水地区和景观节点之一。太古仓码头所在地东面革新路为中国船舶工业物资华南公司,南为天鹅湾住宅小区,西面临珠江,北面为金碧湾住宅小区。太古仓码头规划区陆地面积5.25hm2,水域面积1.87hm2,总面积7.12hm2。码头岸线长312m,水深5.4m,基地内现有沿江的7座英式建筑仓库和3个丁字形码头栈桥,另有保税仓1座,堆场约1.14hm2,码头后有4座办公楼。其中7座英式仓库外立面比较陈旧,受阳光暴晒和雨水冲刷,墙面有明显的剥落,暴露出立面的砖墙泥沙,建筑铁门、水管、窗口大部分生锈。内部光线不足,比较昏暗,大型的梁柱结构保存较好。3个丁字形混凝土码头栈桥保存较好,只有部分边缘有些损坏,码头的结构也保存较好。用来支撑码头的钢筋,是英国曼彻斯特联合钢铁公司的产品,至今质量仍然良好。现在的太古仓周围为一些新规划的住宅小区,小区内公共空间较小,并且大多只对内部开放,而北边主要是城中村,建筑密度很大,公共空间小,整体空间环境质量差。新老建筑鱼龙混杂,各自的联系较弱,建筑周边环境品质较差,因此,太古仓周边区域对良好的公共环境需求非常大。

太古仓再利用的价值分析

首先,太古仓再利用符合可持续建筑的发展观,旧建筑再生利用是对生态学概念里的5R(再评价、可更新、可再用、可循环、减少能耗和污染)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可持续发展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欧美国家的统计,通过再生利用的建筑可比新建的节约1/3~1/4的费用,因此,太古仓的改造再生符合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其次,太古仓再生利用具有环保价值。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垃圾,据统计,全世界的固体垃圾有35%来自于建设工程。同时,建筑物建造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SO、NO、甲醛等有害气体及噪声、灰尘等。对旧建筑进行改造再生,能减少建设工程量,因而具有环保价值。

旧工业建筑是城市产业发展、空间结构演变、产业建筑发展的历史见证以及城市风貌的重要景观。太古仓码头作为清末民初时期外资进驻广州的历史见证,作为近代广州海上对外贸易文化的传承,历经了战争年代的洗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社会历史变迁,更为广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太古仓码头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12]。太古仓作为20世纪广州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尺度、建筑风格、材料色彩、构造技术等方面记载了我国近代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历史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反映了当时我国被动接受西方文化,以及寻求外来西方文化与本土传统文化融合的情况,是广州“城市博物馆”关于工业时代的“实物展品”,也是后人认识广州在近代港口运输及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线索。

太古仓在空间上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空间宽敞高大,建筑平面形式规则、简单、整齐,立面为现代风格,造型简洁平整,可塑性强,为建筑的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效地缩短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避免了如重建主体结构、拆迁建筑、清理建筑垃圾等开支,节约了成本。太古仓所在的白鹅潭板块乃是广州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城市客厅”,地处珠江后航道西段的东岸,地价的飙升使其所在地段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而其占地大,室外场地宽,建筑层数少的特点,使其空间具有较好的再开发潜力,空间功能结构改善容易,可投资开发的回报率高。另外,通过对太古仓的改造再生,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起到社区复兴的作用。

太古仓创意产业园的发展分析

太古仓是广州工业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发展是太古仓乃至整个广州工业遗产要思考的问题。从城市层面,广州应该保留作为港口城市百年发展历史的工业建筑,以创意产业引导的运营方式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区域层面,太古仓产业园应与周边区域形成互补发展的关系,带动地区整体发展;从社区发展考虑,太古仓周边小区内公共空间较小,整体空间环境质量差,太古仓的改造再利用能够满足社区居民休闲文化活动需求;从太古仓来看,其建筑的再利用利于工业遗产保护、历史文脉的延续。在研究广州历史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太古仓的历史与现状特点,《太古仓码头转型改造整治规划》的主要的策略是:在保留原有码头区的完整性、真实性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设计和建设码头区域环境,修缮维护、改造利用太古仓的仓库建筑,保留其独特的近代工业建筑符号和历史内涵,注入新的历史内涵,注入新的文化和城市生活内容,运用现代运营方式打造出一个既能承载广州近代码头工业文明,又能体现时尚风情的滨水空间和商业文化景区。#p#分页标题#e#

太古仓功能改造与复兴

太古仓码头的改造,首先要尊重历史,遵循真实性原则,即对这些工业遗产,应尽量保护和保留原有建筑的外形、立面材料、驳岸和码头栈桥的形式及结构等,使得历史的信息得以尽量真实、完整地保存和延续。而对于需要改造满足新功能的部分,可用拆除老建筑的旧材料,组装后重新利用,使改造的部分依然保持与原建筑的和谐。太古仓码头内作为历史工业建筑保留的3个丁字形码头、7座英式仓库以及外环境,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仓库进行外观修缮、内部结构加固和内部功能置换。其中,1、2号仓改造为葡萄酒展览及贸易中心,经营原装进口红酒;3号仓成为特色展览展示中心,不仅可以进行品牌、产品展示及文化演出等活动,还特别将1300m2的丁字形栈桥码头改造为水上T台;4、5号仓将改造为创意时尚园,为创意企业提供设计、展示和洽谈的平台;6、7号仓改为创意服装创意设计园和怀旧电影院,目前,6、7号仓已经改造为国内首家水岸电影城并已开始运营。通过在太古仓的改造转型中注入文化创意产业,对太古仓赋予新的生命,曾作为广州对外贸易见证的旧仓库,通过被一些艺术设计师所利用,使得这些旧建筑获得了新生,成为新的亮丽的都市风景。这样既保护了城市的传统历史文化风貌,又创造了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品,同时,更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改造前的太古仓码头已停产,亏损达345万元,改造后年营业额保守估计达1.5亿元。

结语

工业建筑“保留着城市人文遗存”,把城市旧工业区改造成充满活力和个性的文化创意园区,唤醒人们的怀旧情节,这种对人文、对历史的召唤,有着弥足珍贵的社会意义。通过创意产业不仅利用了现有建筑创造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而且,还保护了历史文化财产,为历史的留存注入了时尚、创意的元素,使保留的旧厂房旧仓库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的新景象,是城市历史与未来承接的良好典范。随着人们对工业遗产的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正面临着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进行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再利用,不仅可提升城市形象,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让历史焕发新的生机,对实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