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特色教育实践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法学特色教育实践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法学特色教育实践分析

本文作者:杨遇春 单位:上海海关学院法律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完善、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与落实,培养适合中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法学人才成为各所法学院、系创建的目标。在总结现有法学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之上,依据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上海海关学院的办学特色,上海海关学院法律系提出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学院办学特色、学生发展需要的法学(海关法方向)特色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十五年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作为仍然在校就读的法学专业学生,他们对于法学特色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怎么的态度是我们十分希望了解的问题,为此我们发放了《法学(海关法方向)特色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调查问卷(在校生)》。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了解法学专业学生对我院法学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态度,并从学生的角度探讨这种模式的优劣,以求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与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调查内容

围绕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结合23位师生的前期访谈建议,我们将问卷调查内容分为4大部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部分(1,2,3);法学特色专业基本情况部分(4,5,6,7,9);法学专业课程情况部分(10,11,12);法学专业教学情况部分(13,14,15,20);学生毕业期望值部分(8,16,17,18,19)。问卷是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之上经过初测之后最终形成包括19项选择题和一项开放式问题在内的20项题目,其中包括有法学特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内容,问题排序基本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三)研究过程

2011年1月至3月文献资料收集阶段;4至5月问卷设计及初测阶段;6至7月问卷发放及收集阶段;8至10月问卷分析及论文撰写阶段。针对在读学生的实际人数(180人),我们共随机发放问卷110份,收回104份,其中有效问卷91份,回收率达到82.7%。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占了调查总数的27.5%,二年级学生占调查总数的33%,三年级学生占调查总数的39.5%;从学生的性别来看,男女所占比例相当,男生略高为50.5%,女生略低为49.5%;从学生分布的城镇范围来看,城镇学生占了大多数(82.4%),农村学生占17.6%。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学生基本情况与上海海关学院法律系在校学生基本情况相符,其中女生所占调查比例高于实际比例,这与一年级调查对象中女生占多数有多。

(二)对法学特色专业基本情况认识

1.学生为什么就读我院法学专业与学生对法学专业的基本情况认识密切相关。当被问及“您选择我院法学专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36.3%的学生回答是因为“父母、亲朋的意见”,31.9%的学生回答是“服从调剂”,真正因为“专业特色鲜明”而就读的学生只有13.2%。“2009年刘坤轮通过对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本科生的调查显示,对于学习法律原因,最初原因:个人兴趣53%,父母要求占16%,亲戚推荐5%,他人推荐4%,其他原因22%;最终原因:个人爱好31%,可从事法律公职26%,外人压力2%,为人解决问题10%,可伸张正义14%,其他17%。”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海关学院法律系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受到得外界干涉较大,大部分学生并非是以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另一方面上海海关学院法学虽然有自身的特色,但专业特色的宣传力度或吸引力还是不够,以至于只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特色鲜明”而就读。

2.当学生被更直接的问及“您对所学专业的态度”时,有将近一半即46.4%的学生表示“对所学专业不是很感兴趣,但是为了毕业和就业坚持学习”,只有37.3%的学生是真正因为喜欢本专业而参与到专业课的学习之中,另有5.4%的学生对法学专业课的学习持“厌烦,基本放弃学习”的态度,这一点需要引起师生的关注。还有10.9%的选择“其它”,其中原因包括:有一定兴趣等。从本题的结论和上一题的结论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受家人和朋友的影响较大,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专业的学生只占小部分,由此也导致了就读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法学专业的学习态度并不积极。

3.虽然只有37.3%的学生是因为喜欢而选择就读法学专业,但是总体而言仍有超过80%的就读学生愿意学习法学专业。正因如此有58.2%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愿意把时间花在“法学专业学习”上,其次有20.9%的学生愿意把时间花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之上,还有14.3%的学生把时间花在“学习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社会工作、人际交往等”,极少部分学生选择了“基础课学习”、“娱乐和享受”。

4.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愿意在大学阶段把时间花在“法学专业学习”之上,那么对于上海海关学院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了解程度又怎么样?80%的学生选择“了解”或是“比较了解”,选择“不了解”或“很不了解”的学生只有20%;当被问及“您认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什么”时,68.1%的学生认为应该是“综合素质高、创新型海关法律人才”,18.7%的学生认为应该是“应用型专门人才”,8.7%的学生认为应该是“复合型人才”,4.5%的学生认为应该是“通才”。“2009年高振勍、白间托亚在《当前形势下财经类大学生就业意向与就业心理调查研究》一文中曾得出34.5%的毕业生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今后就业的方向。”相对而言,海关学院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其实上海海关学院法律系自1996年学院创建法学专业以来,一直结合社会需求、行业特色,探索法学人才培养与法律实践有效结合的途径,始终强调将“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海关法律人才”(海关职业法律人才)作为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目标不仅符合社会需求、行业需求、学院特色,也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

(三)对法学专业课程情况认识

1.为培养符合海关需要的职业法律人才,我们在突出公共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将16门法学核心课程贯穿于法学专业教学中,同时以海关法课程为核心,打造鲜明的海关法专业课程,即海关法、海关国际法、海关缉私和比较海关法,同时结合行业以及学科发展,开发了比较海关法、海关国际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海关行政处罚等十几门课程。对此有超过67%的学生认为法学整体上课程设置“合理”或“基本合理”,认为“不合理”和“非常不合理”的比例占到了33%。当问及学生对于海关法学课程的设置认识时,有超过75%的学生认为“合理”或“基本合理”,其中“合理”的比例占到8%,认为“不合理”和“非常不合理”的比例为25%。通过访谈,学生们认为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修课偏少,选择面过窄,这往往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例如有学生在开放性题目中就直接提出“多设置选修课,将选择面加大。”从这两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当前的法学课程(海关法课程)设置,学生基本上是认同的,特别是在海关法学课程的设置上,学生们的认同程度要高于对法学整体课程的认识。#p#分页标题#e#

2.虽然学生基本认同了法学课程的设置,但是目前与法学直接相关的海关专业必修课共有11门,哪些课程是学生们认为最重要的课程、需要老师作为重中之重给予讲解的,学生有自身的观点。在11门核心课程当中,同学们认为最重要的四门核心课程分别是:海关法、海关缉私、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海关行政处罚,认可程度分别占到了20.6%、15.4%,14.3%和12.1%。这说明法律系教师结合专业特色与行业实际所开设的新课程切合学生实际需求、得到学生高度认可,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法学(海关法方向)要突出特色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课程体系,丰富专业核心课程,以课程为基础将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四)对法学专业教学情况认识1.在前期与学生的交谈中,学生共总结出我院教学中存在的十大潜在问题。通过调查,法学专业的学生认为教学中存在的四大问题是学生“实践机会不够(15.1%)”,其次是“师生交流偏少(13%)”,再次是“师资质量不高(12.4%)”,最后是“因材施教不够(12.1%)”。学生所指出的这四大问题,在学生对第20题的回答中表现比较明显,有学生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素质、授课能力有待提高,大学不在大楼而在大师。”“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少。”还有学生给出了自己解决教学问题的建议,即“用优厚待遇吸引外校受欢迎、能让学生有收获的教学人才,是快速提高我系、我院水平的方法。”“因材施教,实践性再强一些。”就当前法律系师资来说,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5位,副教授8位,讲师4位,具有博士学位5位,师资力量不差,基本能够满足法学专业教学要求。只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很可能是师生交流偏少,教师没有能够在有效时间里通过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途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要求。2.虽然学生指出了教学过程中的四大问题,但是当请学生从13项最重要的增长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途径和方式中选择5项时,学生仍然认为“课堂学习与讨论(15.2%)”是增长知识和培养能力最重要的途径;排列第二位是“校内实训或实验室或工作室教学(如模拟法庭、缉私实训)(14.1%)”;第三是“课外阅读和自习(13.4%)”;第四是“参与工作岗位实习(11.9%)”;第五是“志愿者活动等校外社会实践(8.1%)”。从学生对此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把校内学习看作是自身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首先途径,这也就使得学生对教学的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多提供社会实践机会”。3.当谈及对海关法学特色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合理程度认识是,75%的同学认为“合理”和“基本合理”,认为“不合理”和“非常不合理”需要改善的比例共占了25%。

(五)学生对毕业期望值认识

1.对于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认为“很清楚自身未来发展”的占19.8%,有近一半的学生(47.2%)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有33%的学习还没有确定自身的职业发展,从这一题可以看出,法学专业的所有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在不同程度上考虑了自身的未来职业的发展。当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问及他们对海关法律人才就业形势的看法,超过54%的学生对自身的就业“充满信心”或是认识“还可以”,有34.1%的学生表示“有些迷茫”,另有11%的学生表示“十分担忧”。“相对于2009年华东地区法学本科生中7%的学生没有考虑未来职业、58%的学生经常考虑但无具体目标的数字相比,”海关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要提早了很多,这也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比较乐观的看法。

2.当我们将学生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具体到毕业后的打算时,有近71%的学生选择了明确表示会考公务员,另有15%的同学选择考研,选择“在专业对口企事业单位就业”和“无所谓专业对口,只要工作合适”等选项的学生只到14%左右。在毕业后的具体打算上,一年级学生中选择考研的人数多于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年级有48%的学生打算毕业后考研;二年级则没有学生打算毕业后考研,除83%的学生准备考公务员以外,还有一部打算毕业后自主创业或是到企事业单位就业;三年级学生中打算毕业后考研的比例也只占到5.5%,绝大部分学生将考公务员作为毕业后的打算。在校生对于毕业后的去向期望基本与我院已毕业本科生的实际就业去向相符,在校生的就业期望去向、已毕业学生的实际就业去向也基本与上海海关学院法律系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其中一年级学生和二、三年级学生在毕业后的打算上存在显著差距,这与学院的院系调整以及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的认识上密切相关。

3.在当前就读的学生中,虽然有近70%的学生打算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是总体上大家对自身的薪酬期望并不太高。51.5%的学生期望值在3000至5000元之间,另有38.5%的同学期望自己的薪酬能够达到5000元以上,选择2000至3000元的同学只占调查比例的10%左右。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海关学院法律系学生的薪酬期望值符合上海实际状况,因为“2009年12月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本科生平均薪酬为3283元,”这一数据基本上达到了我院法学专业学生对薪酬的期望。

4.当被问到“您觉得有可能阻碍自己顺利找到工作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时,大家认为最大的阻碍因素是“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不足”和“个人素质不高”,所选择比例占到了34.1%和31.9%;认为“家庭缺乏社会关系”和“其它”的学生为22%和12%。

三、调查总结与思考

首先,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得到认可,但专业鲜明特色解释不够。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有超过60%的学生不是因为喜欢法学而就读法学专业,但是上海海关学院法律系依据社会发展需求、学院办学特色、行业资源优势所提出将“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海关法律人才”(海关职业法律人才)作为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得到学生认同,有超过80%的学生了解并认同此培养目标。面对13.2%的学生是真正因为“专业特色鲜明”而就读的数字,我们深感到专业特色解释的不够,实质上我们所强调的培养目标它是依托了海关行业优势,注重将法律职业人才要求与海关相关的职业人才要求相结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海关职业法律人才,这一目标的提出、解释与落实在国内少有高校能做到。#p#分页标题#e#

其次,法学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但纵横向拓展程度不足。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有超过75%的学生认为海关法课程设置“合理”或“基本合理”,其中“合理”的比例占到8%,但学生对整体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的讲解存在看法。第一选修课的内容少,有学生直接要求“多设置选修课,将选择面加大;多进行实践,将海关与法律有机结合起来。”“增设课程选修,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第二,专业课课时安排不够,一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对专业课程的课时不够,希望能开足课时;(同时)对于课后需要更加重视。”更有学生写到“课程分配不平衡,有些核心课程课时太短(民刑、海关法);法律的本科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入门,入门就要培养更多兴趣,案例、实践应该是尽可能多一,把行政事务减一减吧。教师都很博学,应该把课程和海关工作结合起来,也作为一个教学重点,现在每学期只有几个课时会讲海关司法实务,有的法律课程根本也不会讲。”海关学院法学类课程确实显示出自身的特色,这一点学生基本认可,但是如何在十六门法学核心课程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学生学习的选择面、深化专业知识讲解深度,可能是法学类课程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我们建议可适当在法学教育体系中融入了其他学科知识的内容,在法学专业课程讲解中主要融入海关专业知识,并以十六门法学核心课程基础,重点对海关法、海关缉私、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海关行政处罚等内容进行深度讲解。同时鼓励教师强化实践教学内容,挖掘自身的行业资源优势,使专业课程向精、深化方向发展,走自己的教学特色之路。

再次,教师努力丰富教学方法,学生则期望教学方法更多联系实践。就教学方法而言,学生将“课堂学习与讨论(15.2%)”、“校内实训或实验室或工作室教学(如模拟法庭、缉私实训)(14.1%)”作为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首要途径,同时也有一部分同学倾向于课外阅读、参加实习及实践活动等。就教学方法中的不足而言,有学生认为“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少;教师授课方式单一落后,无法引起大家学习热情。”同时“理论与实践脱节缺少生动鲜活的案例。”其实自法律系创建以来,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努力改革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进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网络化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开设模拟法庭、海关缉私实训室等实验教学;2011年在海关总署缉私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引进了国际刑警组织开发和推荐使用的海关缉毒软件。结合学生期望教学方法更多联系实践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谋划建设针对国内、国际海关法著名案例评析的案例诊断室和为学生提供实战训练的法律诊所等,以求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以实践为导向丰富学生的学习。

最后,法学专业学生毕业期望值大致符合学院实际、社会需要。在就业去向上,71%的学生选择了明确表示会考公务员,另有15%的同学选择考研,选择“在专业对口企事来单位就业”和“无所谓专业对口,只要工作合适”等选项的学生只到14%左右。这体现出学生就业开始多元化,同时相对于我院每年85%左右的公务员录取率而言,法律系71%的学生表示报考公务员符合实际。薪酬待遇上,51.5%的学生期望值在3000至5000元之间,选择2000至3000元的同学占调查比例的10%左右,学生的期望值也基本符合上海毕业生实际工作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