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法律教学革新综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杨善铭 单位: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美国公民教育注重弘扬美国传统的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培养青少年的诚实、正直、自尊等传统美德和青少年对国家的忠诚。重视公民法律教育。早在工业革命初期,美国公立学校对人数相对较少的中等教育者开设了专门以宪法条文为主的课程。在美国的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为维护美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稳定,美国公立学校加强中学公民教育的力度,开设了包含法律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科目在内的“社会科”。在最近几十年,法制教育成为美国中小学校的一项正式工作。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制教育体系。美国法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非法律专业者的法律知识和运用法律的技能,掌握这些方面赖以建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价值观。美国法制教育的特征在于:各种社会主体参与,鼓励学生参与公民事务,要求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和社区事务中实践运用法律的能力。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1、传授包括法律、权力、公正、自由等知识性内容。2、培养技能。法制教育要培养如下技能。(1)获取或组织法律信息的能力。(2)理解与评价法律问题及冲突的能力和实践性运用法律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3)交流与社会参与的能力。要求公民清楚表达有关法律问题的思想、信念与意见。3、培养态度、信念、价值观。法律教育的形式:(1)学校教育。有的学校为开展公民法律教育,开设了“法律研究”、“法律概念”、“刑法”和“商业管理与法律”等课程。(2)家庭教育。美国教育界认为,教育的重要职能在于引导孩子根据价值观进行选择,而不是灌输既定的规范。(3)网络教育。美国各州都有法律教育网站和许多由国家政府部门支持的法制教育计划。
从上可知,美国公民法律教育是美国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应属于“公民教育”范畴。这为理性审视中职法律基础教育的性质提供了新视界。长期以来,我国中职法律基础教育被划归为“德育”范畴。《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与《哲学与人生》等中职公共课统称为“德育课”。中职法律基础教育呈现“德育”属性。然而,这种属性归属缺陷明显:1、容易导致概念混乱。“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内涵不同,外延也不存在重合,将“法律教育”归属“道德教育”范畴,令人费解。2、容易导致教学目标混乱。法律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尊重和遵守法律的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品格高尚、对社会负责的公民。两者目标不同。将“法律教育”归属于“道德教育”,容易让施教者教学目标混乱。3、不利于“因课施教”。法律与道德分属不同学科,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应该不同,对任课教师的专业要求不同。然而,中职法律基础归属“德育”范畴,教学管理人员习惯安排“德育教师”来任课。但非法律专业的德育教师对法律知识掌握有限,难以按照法律的内在规律进行有效教学。
那我国中职法律基础教育能否像美国公民法律教育一样归属于“公民教育”呢?这取决于中职法律基础教育是否具备公民教育的特点。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认为,公民教育指国家或社会培养其成员忠诚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品格与能力的教育。在他看来,公民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备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必需的知识、态度、价值观和社会合作能力,具体包括:认同自己的国民身份;获得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品格和能力;发展参与社会生活的兴趣,并具有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承担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1]实现这些目标前提之一的是对公民权利义务的掌握。而公民权利义务主要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法律教育就成为实现公民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将中职生培养成我国合格公民,需要对他们进行公民法律教育。然而,我国多数中职生在中职以前没有接受过较为全面的法律教育。毕业后,他们直接参加工作。中职法律基础教育成为对中职生进行公民法律教育的关键阶段。因此,中职法律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
“公民法律素质”指引下中职法律基础教育创新
我国中职法律基础教育应归属于“公民教育”范畴。这有利于准确界定中职法律基础教育目标,为中职法律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方向指引。中职法律基础教育属于公民教育范畴,其根本目标是提高中职生的公民法律素质,培养尊重和遵守法律的公民。那中职生应具备哪些公民法律素质呢?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因此,合格公民的最重要的法律素质就是具备享有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和能力。而公民法律素质是指公民在法律知识、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状态。[2](p9)它包含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遵守和运用法律的能力三个方面。因此,中职生公民法律素质应包括:1、对公民法定权利义务的理解与掌握。2、具备依法维护公民法定权利和履行公民法定义务的积极意识。3、具备依法享有法定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的能力。同时,中职生也应具备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解决常见纠纷的法律知识和技能。中职生法律素质范围的确定,为中职法律基础教育确立努力方向,引导中职法律基础教育的内容的确定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方面,从中职生应具备的公民法律素质入手,确定中职法律基础教学内容。由于教学时间短、中职生学习能力较低,而我国法律体系庞杂、法律知识繁多,确定中职法律基础教学内容并非易事。而教学内容是中职生法律教学开展的前提。那如何确定中职法律基础教学内容呢?这要遵循两个原则:1、目标原则。根据中职法律基础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2、对象原则。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教学内容。他们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理论知识能力低、容易接受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因此,中职法律基础教学内容应该做到三点:易懂、实用、有趣。根据上述两个原则,中职法律基础教育应该包括以下知识范围:1、法律知识:(1)有关公民法定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包括: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根本权利与义务(这方面,现有教材略显不足),民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刑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行政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2)与中职生学习生活和将来工作紧密联系的常用法律知识,包括婚姻家庭制度、继承法律制度、合同订立及履行、劳动就业制度及劳动维权、创业及公司的设立、产品质量及消费维权、交通安全遵守及维权等。(3)必要、适量的法律理论知识介绍。比如宪法及其地位、刑法等基础法律知识。2、法律意识,包括:宪法理念、法治理念、民法理念、(私权意识、权利为本、平等意识)、行政执法为民理念、合法维权理念等。3、遵守与应用法律的能力包括两方面:(1)在日常生活中,能将日常法律规范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依法行为。(2)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依法维权、适度维权,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p#分页标题#e#
另一方面,从中职生应该具备的公民法律素质入手,研究中职生法律素质形成的内在规律,引导中职法律基础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中职法律基础教学实效。目前中职法律基础与职业道德合为同一教材,内容只有100页左右,上课时间只有30个学时左右。在此条件下,如何提高中职生公民法律素质呢?这需要研究中职生法律素质形成的内在机制。如前所述,公民法律素质是公民所具有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能力与水平的综合体现。法律知识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等知识。法律意识由法律认知、法律情感与法律信仰构成。
法律认知是对法律现象与法律制度的认识与理解,它以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为前提。法律情感是法律主体对现有法律制度能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内在心理反应。它的形成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现有法律制度的认知;二是法律与主体现实利益相联系,对主体的需求有一定的回应。可见,法律情感的形成以法律认知为条件。法律信仰是法律主体在法律认知与法律情感的基础上,对法律实现公平、正义、自由等价值的高度肯定与信任。遵守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在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公民所具有运用法律来规范和指导单位和个体的行为,解决矛盾与冲突,维护合法权益,追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能力。[2](p9-10)通过对公民的法律素质内在构成要素分析可知:(1)法律知识是公民法律素质的基础要素。法律意识和遵守与运用法律的能力的形成都以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为基础。(2)法律意识是公民法律素质的核心要素。公民对法律的认知和法律情感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公民遵守和运用法律的积极性,决定着公民遵守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水平。(3)遵守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是衡量素质的标志。公民法律素质的水平,最终要通过社会生活中公民遵守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来体现。
可见,培养中职生的公民法律素质,对中职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是基本任务,培养中职生的法律意识是关键任务,增强中职生遵守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是最终任务。因此,在中职法律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从具体法律知识入手。中职法律基础教育,只有从具体的法律知识入手,才能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增强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奠定基础,才能在有限时间增强中职法律基础教育实效。(2)从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联系最紧密的具体法律知识和法律制度入手。法律理论知识,如法律含义、法律的特征、法律的功能、法的渊源等知识,由于比较抽象,学生因难以理解而失去兴趣。而与学生学习工作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法律知识,因其实用性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因其形象性、具体性而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教学实效。(3)从学生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入手,以案例教学法和学生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各种法律现象,形成正确法律意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法律事件,时常为学生所关注。如果能将这些法律事件与法律基础知识讲授结合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而且能纠正学生对法律事件认识的偏差,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和评价法律事件,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合法维权法律能力训练,引导学生在现实中实践地遵守与运用法律,从而增强中职生的公民法律素质。实践教学环节是目前中职法律基础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这使得中职法律基础教学大多停留在理论讲授阶段,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要进一步增强中职教学效果,应该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增加以下教学实践环节:旁听当地法院法庭审判;看庭审视频;角色扮演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