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电子专业能力培训思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本科院校电子专业能力培训思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科院校电子专业能力培训思路

本文作者:何飞 蒋冬初 田旺兰 张光富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在学习过程中能将不同课程的知识点及时进行有效桥接的学生,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明显,毕业后在用人单位上手快、自学能力强,很快成为团队骨干并取得佳绩,学生也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了对老师在此方面做出的努力的充分肯定和感谢。例如,在近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将模电、数电、单片机、电子设计自动化等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的同时,通过创新性实验、课程设计、大学生创新性和设计性项目、校外生产见习等多个环节和平台,强化知识点的桥接,学生的知识结构在逐步搭建和完善的同时,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层次提升,为以能力为主线,大力培养应用性创新人才、凸显办学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意识上纳新

思想意识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从大学入学的第一天,班主任、辅导员、课程老师、学工系统人员等等就通过多种形式开始了源源不断的意识教育,学校也时常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希望棵棵树苗结硕果,人人都是栋梁材。然而,对地方本科院校,在诸多不如意出现之时,教育和管理者们除了表露出失望之外,也许更多的就是无赖,更别说天天强调和期望出现的创新如何凸显了。众者皆感言,培养能力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更难。常言道,心动不如行动,意为实际行动的重要性,然而,笔者发现,没有准备的行动或准备不充分的行动却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要想创新,首先得在意识上纳新,只有主动地在意识上有充分的纳新,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新。笔者通过长期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都很强,尤其是新生入学是大多带着美好的憧憬步入新的校园,平时的学习中,大多数同学都很认真,成绩自然也不错,然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却总让人倍感头疼,更别说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了。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症结所在,就是在意识上纳新意识淡薄,除了老师课堂上介绍的知识前沿或专业动态外,很少主动关注,作为工科专业学生,在网络如此发达,信息获取如此简单的时代,提及神七、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面对一片漠然的表情,作为老师,也许不曾黯然泪下,但深深的遗憾定会久久萦绕心头。笔者认为,学习过程中,意识上的纳新是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是一把无形的发令枪,有了主动和善于接纳新思想、新知识,新概念的意识,便开始踏上了一条前途光明的创新路,这也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成果的取得的又一个基本条件。而要开始创新之旅,其实也并不困难,当今社会,信息获取渠道多、范围广、速度快,各种专业网站、论坛、视听新闻等等都是创新途中获取新知识很好的开胃汤和催化剂。2008级电子信息专业四年来各方面的优异表现,尤其是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多个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数学建模中获国家一等奖,等等这些突破性成绩的取得,在同类地方本科院校中都是位居前列,便是学生在意识上主动纳新的一个重要体现。

实践中融合

电子信息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实践性极强,实践能力也是衡量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指标。大量的课程实验是巩固知识,提供实践能力的基本保障,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前提。然而,课程的相对独立却往往会不经意在不同的课程或知识间建起一道无形的鸿沟,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师资、设备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使学生的知识综合和实践能力大打折扣,更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颗绊脚石,加强实践中知识的有效融合便是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措施。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将电路分析、模电、数电和EDA技术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实验,高频、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和程控交换实验,等等,分别作为不同的实验模块,首先在模块内部进行知识点的细化与综合,合理分配和调整实验项目与内容。同时,结合课程设计、开放实验室、生产实习与见习、大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项目和多种科技活动,在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实验设备的同时,学生的知识点在实践中得到了合理融合,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及时的激发和提高。也有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学研究和项目,并已有成果投入到产品设备的生产中,且申报应用专利两项。与此同时,学生在实践中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和特长也得到了良好体现。例如,有些同学热衷于软件编程,而有些则对硬件设计情有独钟,总体各有所长,但创新明显。这符合注重个性,因材施教,发挥特长,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要求,又迎合了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

考核中提高

考核是检验学习和培养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径,除了课程考试、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之外,专业技能考核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而言也是一个重中之重的环节。此环节涉及因素多,范围广,实施过程往往难度大,但只有将其纳入常规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才能涌现真正的批量的创新性应用型专业人才。在近年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中,笔者发现,在电子信息相关专业建设中,在实施全程不间断的实践环节的同时,改革专业技能考核方式,注重个人潜能,尊重专业个性,加大考核力度,使得近年进入富士康、华为、诺基亚、三星、移动和电信等有名大企业和公司,并很快成为主干力量的人数得到了大幅提升,在保持年终95%以上的高就业率的同时,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肯定和赞扬学生能力强的同时,毕业生则深感在学习过程中专业技能考核的极大作用和重要性。然而,在实施技能考核的过程中,老师们也深知虽然考核作用大,但考核仍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毕业生就业时在技能上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依然较严重,动手能力强的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还是经过老师的个别指导和继续加工而成的,真正实施和体现专业技能考核的价值和目标仍任重而道远。如果将技能考核常规化,将技能考核贯穿于日常教学尤其是各项实践环节中,并通过多方的努力和支持,学生的总体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竞争中创新

激烈的竞争是当前人才市场中不争的事实,就业大潮中的大浪淘沙让很多求职者身心疲惫,虽然少数毕业生有幸能在部分重要岗位获取要职,但和名校相比,却始终无法相提并论,大多数只能选择降层次先就业、再择业,用用人单位的话说,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确存在明显差距。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在炙热的就业市场中取得良好成绩,一直就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就电子信息专业而言,创新能力就是一块敲门砖。经过较长时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对在校学生的多方剖析,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突破点逐步显现并清晰,强化竞争意识,营造竞争氛围,能快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质性提高。竞争能让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奋斗的热情,重要的是能激发其自主创新,不断超越,让学生在进步中成长,逐步建立的专业水平评价机制和方案,成了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可靠保障。尤其是大型的学科竞赛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3],更是竞争中创新能力爆发的催化剂,近三年的实践证明,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从零到多个国家奖项的空前突破、电子专业学生在数学建模中获得国家一等奖的开创性成绩,无不说明创新能力在较长时间的孵化、成长和沉淀后的成功表现。以竞争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由于现存的各种很难逾越的客观现实问题和差距,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人才质量的提高虽然任重道远,但将不再艰难,竞争中创新也将在促进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p#分页标题#e#

结语

经过长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十二五”开局后的又一年,质量工程下的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承载了众多的成绩、经验与发展,电子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社会也始终有着更多、更高和更细的要求,在不断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中,以创新能力为重要标志的电子信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必将展现一片新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