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激励作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消除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激励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消除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激励作用

作者:彭浩然 单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一、引言

最近几年,退休制度改革在我国引起了广泛讨论。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继续沿用旧的退休年龄标准显得不合适。第二,自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转轨以来,由于未解决好转轨成本,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养老基金面临很大的支付压力。延长退休年龄通常被认为是缓解养老金支付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第三,出于对劳动力短缺和人口红利消失的担忧,延长退休年龄可以使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低工资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以上理由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进行考虑,并未考虑微观个体的感受。各种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反对延长退休年龄。正因为如此,我国退休制度改革陷入僵局,停滞不前,亟待突破。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2008年11月6日表示,国家在明确最低退休年龄基础上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将建立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年龄密切挂钩的计发办法,遏制不合理提前退休现象。财政部将理性安排财政支出,建立合理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从劳动经济学理论来看,退休制度与养老保险制度两者密不可分。养老保险制度是影响个人退休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个人退休行为也会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所以,要研究如何改革退休制度,绝不能忽视其与养老保险制度的相互影响。其中,养老保险制度如何影响个人退休决策或行为是一个关键的基础问题。本文将主要研究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激励程度,本文只关注养老保险制度,这是因为:一方面高质量的微观个体数据在国内不易获取;另一方面,许多影响个体退休行为的因素是外在的,比如健康状况、家庭构成等,与退休制度改革关系不大。

二、文献回顾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年长工人的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的问题。与此同时,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些国家也迅速发展,日趋完善。在这种背景下,国外学者对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研究。代表性文献主要有Diamond和Hausman(1984)、Gustman和Steinmeier(1985)、Hausman和Wise(1985)、Burtless(1986)、Coile和Gruber(2000)等。这些研究大部分都利用各种估计方法和微观数据,考察了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养老金财富及变化等关键变量对个人退休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基本都发现以上变量对个人退休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Stock和Wise(1990)创造性地提出利用“OptionValue”模型来研究养老金对退休行为的激励效果。“OptionValue”模型不仅考虑了不同退休年龄所带来的工资收入和养老金待遇变化,还考虑了闲暇和工作的正负效用,个人根据效用最大原则选择退休的时机。

由于许多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实现精算中性,这样就可能会造成工人延迟退休将面临隐性税收(ImplicitTax)或者隐性补贴(ImplicitSubsidy)的情形出现。换句话说,如果考虑到个体具有前瞻性,那么养老保险制度内含的隐性税收或补贴将对个人的退休决策产生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养老金的隐性税收(补贴)角度去研究对个人退休决策或行为的影响。Feldstein和Samwick(1992)在当时养老金计发办法下,计算了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收入水平的个体所面临的边际税率,并分析其对退休行为的影响。Gruber和Wise(2004)研究了养老金和提前退休计划所包含的隐性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EricFrench(2005)通过分析指出社会保障的税收结构和养老金收入是美国62~65岁劳动者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原因。以上研究主要针对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和养老保险制度背景。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研究来看,也发现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存在显著影响。IrineuEvangelistadeCarvalhoFilho(2008)运用巴西农村劳动力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领取养老金会增加劳动者退休的概率和减少劳动供给时间。Euwals等人(2010)利用荷兰的数据,发现减少提前退休的养老金待遇以及减少隐性税收都能够有效促进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在国内,由于高质量的微观数据很难获得,有关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并不多。汪泽英和曾湘泉(2004)利用2000年42个城市企业参保职工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现行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激励职工按法定年龄退休,而不是推迟退休年龄;在条件允许时职工更趋向于提前退休。陈凌和姚先国(2000)定性分析了人们退休决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法定退休年龄、退休保障、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状况、重新就业的法律政策环境。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方面研究了我国微观个体的退休行为。比如,封进、胡岩(2008)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的提前退休行为。结果表明,失业或下岗可能性越大的个体提前退休的可能性越高;健康状况是女性提前退休的一个动因,但并不是男性提前退休的原因;对女性而言,子女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更有可能选择提前退休。由于与本文的研究并不直接相关,所以不再详述。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影响程度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特别是,2005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养老金待遇与缴费水平、缴费年限挂钩,新制度究竟会对个人退休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回答好这个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退休制度与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改革。此外,Filer和Petri(198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个人的工作特征对个人养老金积累和退休行为有显著影响,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重复性劳动的个人所获得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较高,容易导致提前退休。所以,本文将通过测算不同行业代表性个体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和边际隐性税率,以此反映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对不同行业个体退休行为的激励程度,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三、基本概念与测算公式

根据前人文献,本文通过测算不同行业代表性个体在不同退休年龄的养老保险替代率(RR)和边际隐性税率(MITR)来反映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激励程度。边际隐性税率反映的是个人延迟退休所面临的隐性成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反映的是个人退休后养老金收入相对于工作时收入的替代程度。根据国发[2005]38号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账结合”模式。对于1998年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新人”,只要缴费满15年,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从以上规定不难看出,养老金待遇与缴费水平和缴费年限挂钩。这意味着,如果个人选择延迟退休,那么退休当年其所能获得的养老金待遇将会增加。但个人延迟退休意味着缴费年限增加、领取养老金的年限缩短,所以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个人的养老金财富(简写为PW)如何随退休年龄变化还有待考察。从已有文献来看,养老金财富的变化是影响个人退休年龄选择的重要变量之一。我们参考B?rsch-Supan(2000)的做法,定义养老金财富(PW)为生命周期内养老金(PEN)减去养老保险缴费(c*W)的期望净现值。#p#分页标题#e#

四、数据来源与基本假设

根据2003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本文将在以下九个行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教育业①中分别选取一位代表性个体进行研究。因为本文的测算是依据国发[2005]38号文的最新制度规定,所以我们假设这些个体在2006年其20岁时参加工作,60岁退休,80岁死亡②,2006年个人缴费工资水平等于其所属行业当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并假定其未来工资水平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等于所属行业1998-2007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率。此外,本文还假设未来全国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率等于1998-2007全国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率。根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整过的1998-2007年全国以及九大行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率(1978=100)显示,全国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率为9.47%,金融业最高为13.6%,建筑业最低仅6.10%。在所列举的九大行业中,有五个行业的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率低于全国水平,分别是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06年全国以及九大行业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显示,全国为21001元,最高的是金融业39280元,最低的是建筑业16406元。在九大行业中,有三个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分别是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从历史情况来看,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低工资和低工资增长率的行业有两个,分别是制造业、建筑业;高工资和高工资增长率的行业也有三个,分别是采矿业、金融业、教育业;高工资增长率和低工资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低工资增长率和高工资的行业有三个,分别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根据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对各变量在基准情形下的取值如下:社会统筹缴费率cs1为20%,个人账户缴费率cs2为8%;正常退休年龄为60岁,对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m为139;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年实际回报率i为3%,养老金调整系数ρ为0.8。此外,不同退休年龄所对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是不同的,见表1。

五、测算结果分析

作者在Excel里运用VBA编程,测算了各行业代表性个体在不同退休年龄下所能获得的养老保险替代率,以及延迟退休一年的边际隐性税率。在现行的养老保险计发办法下,从养老保险替代率指标来看,在退休年龄相同的情形下,缴费工资且增长率低的行业替代率高,缴费工资且增长率高的行业替代率低。在正常退休年龄60岁的情形下,养老保险替代率最高和最低的行业分别是建筑业(169.3%)和金融业(13.7%),差距十分明显。并且,随着退休年龄延长,绝大多数行业的养老保险替代率也随之提高。金融业的情况有点特殊,因为其收入及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受到缴费工资上限的保护,其缴费年限延长所增加的基本养老金被快速增长的工资水平所抵消,所以金融业的养老保险替代率随退休年龄的延长变化不大,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2。如果从终身养老金财富角度来看,个人越晚退休,所获得的养老金财富越少。所有行业情况都一样。这说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劳动力供给有消极负面的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可以更直观地从边际隐性税率这一指标看出。表3反映的是各行业代表性个体延迟一年退休的边际隐性税率。不难发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的负激励作用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别。边际隐性税率最高的是收入最低的行业———建筑业,边际隐性税率最低的是收入最高的行业———金融业,前者是后者的7至8倍。

以60岁为例,如果个人想延长工作一年,前者所面临的边际隐性税率为6.54%,后者为0.79%。从各年的平均值来看,边际隐性税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建筑业、房地产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教育、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金融业。越是工资水平低、增长慢的行业,其边际隐性税率越高;越是工资水平高、增长快的行业,其边际隐性税率越低。作者还进行了折现率的敏感性分析,基本结论相同。所以,综合考虑养老保险替代率和边际隐性税率,不难理解:在我国,工资水平低、增长慢的行业的职工比工资水平高、增长快的行业的职工更倾向于提前退休。综上所述,在我国现行养老保险计发办法下,个人延迟退休会导致养老金财富减少,边际隐性税率为正。因此,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存在着普遍的负面激励作用,即增加提前退休行为出现的概率,而且这种负面激励作用存在着很大的行业差异性。这些发现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退休养老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结论与启示

在本文中,作者通过测算九大行业代表性个体在不同退休年龄(55~65岁)退休时的养老保险替代率水平,以及终身养老金财富现值,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不同行业代表性个体延迟退休的边际隐性税率,得到以下结论:工资水平低、增长慢的行业的职工养老保险替代率比工资水平高、增长快的行业要高,有些行业比如建筑业,甚至超过了100%。对于绝大部分行业来说,个人延迟退休能够提高养老保险替代率水平。但从终身养老金财富现值的变化情况来看,个人越晚退休所获得的养老金财富越少。这对于所有行业都一样。越是工资水平低、增长慢的行业,其职工延迟退休的边际隐性税率越高;越是工资水平高、增长快的行业,其职工延迟退休的边际隐性税率越低。所以,从养老保险替代率水平和边际隐性税率来看,与工资水平高、增长快的行业的职工相比,工资水平低、增长慢的行业的职工更倾向于提前退休。

需要指出的是,正如作者在文章开头部分所指出的那样,影响个人退休年龄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养老保险制度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的贡献仅限于发现了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存在负激励作用,并且行业之间差别很大。至于这种负激励作用对个人退休行为的影响程度有多大,还取决于个人退休行为对这种激励作用的弹性大小,本文并不能做出回答,需要有详细的微观数据作进一步研究。但是,无论如何,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我国正在考虑的弹性退休制度改革和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在建立弹性退休制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提及精算中性原则。在此原则下,个人延迟退休或者提前退休,其所期望获得的养老金财富与在正常退休年龄下所期望获得的相同。精算中性的养老保险制度看似很公平,但其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对健康状况较差、生产率下降的低收入个体的保护,并且没有考虑个体异质性,并不能够消除劳动力市场的扭曲。所以,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说精算中性的弹性退休制度就是最好的。#p#分页标题#e#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在现行养老保险计发办法下,我国低收入行业职工所面临的边际隐性税率要远远高于高收入行业职工。更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低收入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者体力要求比较高。与正常退休年龄相比,这些行业的职工更有可能会提前退休。如果在此基础上实行精算中性原则,对提前退休的个人削减养老金,那么低收入行业职工的处境将更是雪上加霜,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许多国家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的教训就是没有充分保护好健康状况较差、生产率下降的低收入职工,从而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所以,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尤其是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实行弹性退休制度一定要注意对低收入行业职工的保护。在实际操作中,弹性退休制度设计与养老保险计发办法配套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在消除养老保险隐性税收带来的负激励、鼓励人力资本较高的个体延长工作时间的同时,保护好低收入行业职工的权益。只有这样,我国政府才能平稳顺利地推进退休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