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角度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剖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从整体角度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剖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从整体角度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剖析

20世纪后半期,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群众自发性的开展了“绿色运动”,这场运动聚集了各种政治倾向的组织和个人,环境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社会主义者等,他们一道对资本主义及其生产方式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尝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审视生态危机问题,探寻解决生态危机的对策,逐渐诞生了生态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派别。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旨在通过推动生态重建来克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厄的绿色社会建构理论,它以经济原则、生态原则和社会原则的三位一体为构建未来社会的价值原则,以对人类历史命运的强烈关注和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为目标,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绿色参照。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问题不仅仅是自然领域的问题,社会问题也可以纳入到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视野之内。公平正义、基层民主、财富分配等等问题,成为其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反对技术中心主义,主张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绿色运动应当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主张“红”(社会主义)与“绿”(生态主义)的结合,构建和谐的绿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人类的社会公正和摆脱人类的生存困境。

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对绿色运动的倡导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广大人民的要求,所提出的绿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也对传统社会主义进行了反思,拓宽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空间,让我们从整体角度重新认识了生态社会主义。

(一)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生态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都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存在着其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因而必然要被更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最为彻底、透彻的批判时,认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在历史上的确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剥削社会,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呼吁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真正做到当家作主,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物欲被扭曲,人们的自私、贪婪的本性被刺激并彻底表露出来,人类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不惜对自然、对他人进行掠夺,科学技术被异化,人的生产动机被异化,所有的异化现象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这种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内是无法解决的,因而倡导建立生态社会主义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之间的联系方面的论述也相类似。他们都认为资本主义是孕育生态危机的摇篮,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是导致掠夺自然、破坏自然行为的罪魁祸首,资本主义生产靠大量的自然资源来维持,并产生了大量的废物进入自然,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显示了资本主义破坏自然的本性。资本家的贪欲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了生态问题日益恶化,因此,在资本主义内部是无法解决生态危机的。他们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消除生态危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问题。

(二)分析了生态危机问题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分别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等文章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客观上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途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对未来社会描述的过程中,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不仅直接孕育了人类,而且也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切物质条件,主张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思想为指导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在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曾经走过弯路,对自然造成了破坏,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目前,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并继续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以便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自然。

生态社会主义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更为具体和直接。他们以生态平衡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行动指南,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一切危机最终都归结为对自然的破坏性地开发,他们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为基础对未来社会进行了规划和设计,提倡分散化,小规模生产,提倡绿色道德,等等。这些措施都反映了生态社会主义者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视。

(三)对传统社会主义进行了反思

科学社会主义自19世纪4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借鉴资本主义的得失利弊,而且也不断对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进行反思和超越。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苏东剧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对本国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或革新,对本国社会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对苏东国家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扬弃。抛弃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探索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不同形式,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加以贯彻。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实践问题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顽强的生命力之所在。

生态社会主义从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在治理生态问题上的失利为出发点,认为传统社会主义国家陷入了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误区,其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容易导致人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认为,发展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大方面,即使处于发展阶段,人类也不能为了发展经济来满足自己的“实际需要”,而破坏我们与自然和谐的秩序;同时指出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做法是错误的。在自然环境、生态出现危机的今天,我们有责任把自然环境保持在对人和其他生物有益的状态之中,正确的认识自然规律、生态规律,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p#分页标题#e#

生态社会主义剖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指明了生态危机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实质,提出了一系列蕴涵时代气息的策略主张,具有鲜活的时代意义。但同时由于其理论基础的局限性、政治主张的幻想性、实践行动的消极性,生态社会主义在许多问题上也明显地暴露出自身的缺陷。

(一)理论基础不同

科学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为理论基石,并借鉴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批判吸收的过程中建立的,它的发现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吸收以及对当时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建立的,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社会主义得到了经济学方面的科学论证。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尤其是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虽然存在历史局限性,但是,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和直接的思想材料。

生态社会主义则是从生态学出发,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指导,借鉴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系统论以及未来学的相关知识来构建其理论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为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正确分析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确立未来生态社会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而西方生态学、系统论以及未来学的发展则为生态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启迪。生态社会主义关于“稳态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危机的全球性性质等问题的论述,均体现着这三个理论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对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起到了直接的借鉴和推动作用,生态社会主义者借鉴了法兰克福学派的自然观、异化理论等重要思想,这对于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不同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具体分析了这—矛盾的表现形式与发展状况: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为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生产的无限发展与个人购买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消除的,也是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导火索。

生态社会主义在承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同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已出现第二种矛盾,即生产的无限发展的欲望与生态环境承受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这两大矛盾的共同因素是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贪婪本性。由于对利润的无限追求,资本便不断进行积累,同时不断向自然索取,从而导致了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以及更为严重的生态危机。伴随着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而来的工人运动与新社会运动也必将结合起来,走向绿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分析过程中,生态社会主义者把人与自然的矛盾摆在了绝对重要的地位,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二种矛盾将逐渐取代马恩所提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态危机也将取代经济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性危机。

(三)对社会变革的动力、变革方式、领导力量以及主体力量的认识不同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张暴力革命,但也不否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和平过渡的可能性。而生态社会主义在解决资本主义所导致的生态危机时倡导非暴力原则,虽然90年代以后的生态社会主义普遍修正了这一原则,主张以暴力革命的某些形式作为非暴力原则的补充,但是他们总体上是不信任暴力革命的。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最具有革命性、组织性的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而包括农民阶级、中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体力量和依靠力量。早期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工人阶级已经无力承担生态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了,应该依靠具有“生态意识”的“中间阶层”,即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青年大学生来承担生态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90年代以后的生态社会主义者,尽管承认工人阶级及工会组织的作用,但是他们仍然认为,社会变革必须依靠工人阶级与新社会运动的结合。

(四)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态度不同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旗帜鲜明地要求废除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弊端的制度根源,只有彻底根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生态社会主义者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论述不多,他们只是笼统地主张应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既适合生态社会主义的要求,又能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所接受的所有制形式。他们反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主张建立一种共同财产所有制,建立一种市场与计划混合的经济,这实际上就是自然经济状态下小国寡民式的私有制。

(五)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描述不同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同时,保证每个人自由、全面地发展。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未来社会应该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质的变革,应是一个经济效率、社会公正、生态和谐相统一的新型杜会。在这三方面中,他们更强调生态和谐的重要性。指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未来社会最为根本的任务,因而,不主张大力发展生产力,主张经济在生态限度内的适度增长。

(六)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不同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十分重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作用,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消除异化劳动的条件,保证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顺利过渡。因此无产阶级专政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将随着自己历史任务的完成而最终走向消亡。#p#分页标题#e#

生态社会主义者本质上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他们提倡实行基层民主,主张实行全面分散化的原则。90年代后的生态社会主义者虽认为区域的、国家的、国际的计划是必要的,但主张用生物区代替民族国家,企图建立一个没有任何暴力的非剥夺的社会。

生态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目标、性质、任务、价值取向上都有原则性区别。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生态社会主义只能说是在追求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价值目标,并没有首先考虑实现或者无力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没有政治制度的保障,对价值目标的追求必然是飘忽不定的,要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追求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更是举步维艰。

生态社会主义不能彻底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其理论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生态社会主义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采取了抛弃理论、保留方法的做法,因而导致其理论存在着自相矛盾的缺陷。

生态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方法论割裂开来,只肯定其方法的正确性,将其方法论与理论对立起来。第一、站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解读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立场决定了生态社会主义根本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坚持到底;第二、没有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及精神实质。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分析方法是较为有用和科学的,但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关于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等方面的理论,在当前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已经属于落后;第三、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把马克思首先看作是一个人道主义者,而后才是一个革命者,这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理解、运用的开始。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陷入发展困境之时,成熟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失败之时,它的产生与发展为社会主义走出低谷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把生态斗争同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结合起来,把人们的视线重新带回社会主义领域,向人们展示了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向人们证明了新社会运动必须与社会主义结合才能真正的成长、壮大,才能真正取得成效;而社会主义也必须与新社会运动结合以寻求新形势下的新的理论发展,才能真正地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运动中取得最后胜利。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显示了社会主义顽强的生命力,这对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对坚定世界人民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是一种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