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社会科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永恒主题探究

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五年来,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牢记历史使命,勇担时代重任,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积极贡献。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召唤,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不断引向深入,以总书记关于“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的重要论断为指导,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创新,努力开创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

一、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创新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古今中外,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的形成、一个学科体系的构建、一项学术成果影响力的产生,都是由于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独到的建树和创新。党的五中全会在擘画“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时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既包括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一定要适应时代要求,把推进理论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力争以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力,以发展着的理论研究、指导、引领发展着的实践。

二、社科创新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

新时代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具体的研究工作中。在涉及政治原则、政治立场的重大理论问题上,始终保持同党的基本理论和党中央要求高度一致,不可须臾偏离。同时,要突出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如何及时发现我国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风险、矛盾、困难和问题,以科学的理性思维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化解矛盾、防范风险、破解问题的可行之策,是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的崇高使命。近年来,省委党校在科研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校优势,彰显党校特色,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山西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对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努力使思想走在前头、研究处于前沿、成果进入实践。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发现问题本身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我们要深入实际,发现“真问题”,提出正确的疑问,从而聚焦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三、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要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等创新,激发科研活力。要牢固确立创新至上、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深化社科成果、社科人才的评价制度改革。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尊重社会科学研究规律。要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建立健全以解决重大问题为导向、课题负责人为核心、充满活力的科研组织,大力推动协同创新。要加大对高质量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使其与科研付出的辛勤脑力劳动相匹配。要对创新人才在职称评定、晋职晋级、科研经费的分配与使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要加强对优秀创新人才的推介和宣传,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阅读全文

社会科学期刊的重要意义

 

社会科学期刊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来自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   作为社会科学文字载体和传播媒介的社会科学期刊是社会科学的必然产物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科学期刊,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科学期刊的重要意义   1.社会科学期刊的重要地位。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自然规律的反映,它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武器;社会科学则是社会规律的反映,它研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武器。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在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深刻认识井掌握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实践。实行仕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用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   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决定了社会科学期刊的重要性。一方面社会科学期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很难用经济的观点来衡量;另一方面社会科学期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不象自然科学同生产力要素那样直接结合.很快就会提高效率、效益,社会科学更多地体现为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虽然科学管理也会出效益.但毕竟是间接的,社会科学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得是促进和保漳作用。所以.社会上普遍存在重视自然科学而忽视社会科学的倾向.但社会科学研究滞后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这是社会科学期刊受冷落的原因。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自然科学的发展带动社会科学的发展,社会科学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和保障自然科学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社会科学许多新的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开发,特别在当前科技进步带来生产力大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繁荣社会科学期刊加强社会科学研究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2.社会科学期刊的重要作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从而导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才能给予科学的回答和正确的解决。实践证明,如果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事物发生,就会出问题。文化教育上的失误将产生思想意识上的混乱,经济管理上的失误将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政治决策上的失误将造成社会动乱。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社会科学期刊的重要作用,它是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园地,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舆论工具,是了解社会动态和经济形势的了望之窗,是学习社会科学文化启迪智慧的知识殿堂,是研究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公共讲坛,是进行科学管理民主决策的参谋和助手,繁荣社会科学期刊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呼唤。   二、当前社会科学期刊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费拮据。据1991年统计,全国自然科学科研经费为11亿3千多万元,而社会科学研究经费仅为3千多万元。国家拔给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科研经费不及自然科学经费的零头。近年来这种状况并无多大的改观,凭这点经费要想举行学术交流和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已显得力不从心,再投入更多的财力去办好社会科学期刊就更是举步艰难。   2.质量降低。期刊的质量要以所刊载的内在质量为标准。当前,社会科学期刊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有的研究者囿于经费困难闭门造车,有的不愿深入进行艰苦细致的社会调查,使科研成果和实践相脱节;有的期刊部门和单位倾向比较严重,刊物.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领导论坛;有的片面追求名人效应,从而脱离读者大众;有的受不正之风的影响,期刊变成应酬亲朋好友的关系稿,上级领导的推荐稿,金钱来往的交易稿.评聘职称的照顾稿等等,使得文章平庸、肤浅、枯躁,影响了期刊的质量。   3.读者面窄。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科研工作者劳动的社会效益体现不在经济报酬上,作者千辛万苦获得的科研成果要发表不仅得不到相应的稿费,往往还要承担版面费、赞助费,作者和编者都缺少提高期刊质量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大潮却冲破了多年被禁锢的思维定式,使读者品味不断提高趋于多样化,使社会科学期刊受到冷落。一些期刊的作者和编者与读者缺少交流和沟通,造成社会科学期刊的读者群体日益萎缩。   4.偏离办刊宗旨。社会期刊的重要作用就是发挥社会效益,除读者需求外还存在社会需求。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有的期刊忽视社会效果,偏重猎奇,追求轰动效应.背离了为j、民服务的宗旨,影响了社会科学期刊的健康发展。   5发行困难。从社会科学期刊的功能来看,不论是可读性还是收藏价值,都受到了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和电脑光盘等现代化存贮设备的有力冲击。归根到底社会科学期刊的发行数量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要同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承受力相适应.期刊的过多过滥和不合法的指购派购都影响到社会科学期刊的正常发行,背离读者和社会需求的期刊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科学期刊的对策   1.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仕科期刊工作者在工作上要精益求梢,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社会科学期刊要以社会效益为已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待四项基本原则,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求真务实地办好刊物。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社会科学期刊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才能带来生机。一方面各级领导要提高对社会科学期刊重要性的认识,在办刊经费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另一方面要大胆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打破铁饭碗、大锅饭的旧体制.允许搞一些广告和实体等合法的创收。期刊内容上要锐意创新、广开言路、百纳群言,鼓励不同的学术观点进行辩论和探讨,提倡运用新思维、新观点、新思路来分析研究社会问题和现象,开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p#分页标题#e#   3.加强管理。社会科学期刊作为社会科学产品公开发行就具备了商品的属性,当然要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管理的约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科学期刊这样的特殊商品不应当排除计划管理,读者需求用市场去调节,社会需求要计划去调节。不是所有的期刊和期刊所有的出版费用都由国家包下来.国家财政支持要有重点,即使是重点期刊国家也只是分门别类承担一个基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管理中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汁么可以进入市场.什么不可以进入市场,对那些社会效益好的就是赔钱也要坚待出版,对社会效益不好的就是赚钱也不能办。国家要运用价格、悦收等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指导消费,使社会科学期刊在文化商品中得到资源的优先配置;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和保障社会科学期刊的健康发展.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那些质量差、社会效益低、不具备办刊条件的期刊,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把社会和经济发展必需的期刊办好。   4.扩大群众基础。社会科学期刊要扩大刊物的影响,不仅要使专家学者青睐,而且还要使人民群众喜欢。要扩大读者面就必须扩大作者面.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标准,材料要实、文风要正,对有头衔和没头衔的作者都要做到一视同仁。社会科学期刊就必须走入社会贴进群众.要以群众论坛、读者专栏等形式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力度和范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明和科学文化需要。   5.提高服务水平。社会科学期刊要提高服务水平就必须立足于从理论上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要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结合国际国内形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科学推断预测未来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和发展规律出发,及时调整栏目设置和研究方向,加强相关课题的研究,发挥社会科学期刊服务社会的功能和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科学期刊就必须提高对社会科学期刊重要性的认识.找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只有保障规模适度的社会科学期刊群体平衡协调地健康发展,才能开创社会科学期刊欣欣向荣发展的新局面。

阅读全文

社会科学的发展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恩格斯曾经说过:“缺乏对革命理论的兴趣,是缺乏革命精神的体现。”实践证明,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全面武装,就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倾向,一些人的价值观念趋于市俗化,货币拜物教,重利轻义等道德滑坡现象有所发展,一些领导干部的全局意识淡化,小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时有抬头。   改革的攻坚阶段使每个公民的个人义务和责任加大,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蹭加了个人就业和收人的不稳定性,对照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所留下的深刻印象,使得一些群众在思想上陷人迷茫和困惑,甚至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所有这些使得理论的武装、舆论的导向、信仰的确立显得愈加重要,而这正是社会科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社会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快速。   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正深刻地改变着经济、政治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也深刻地改变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我们的国际环境,各个门类的新兴社会科学应运而生。如经济科学、除传统的理论经济学和部门经济学外,现在又出现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土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等,其他门类的社会科学也都发展了许多分支。其总的发展趋势是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宽,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   第三、社会科学的交叉性越来越明显。   社会科学的这一特点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联系的。可谓社会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分工的细密,二是相互联系的紧密。一个人单独完成一件产品是小生产,许多人许多部门共同完成一件产品是大生产。表现在社会科学上就是各门学科的互相渗透和交叉,这不仅表现在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也表现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这种渗透和交叉的结果是出现了许多“边缘科学”,如数量经济学、经济哲学、文化哲学等等。   第四、社会科学的实践性越来越强。   如果说自然科学向生产力的转化周期越来越短,那么社会科学也已走出书斋和学院,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现在的社会科学既重视宏观问题的研究,又重视微观问题的研究;既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又重视应用和对策理论的研究;既重视历史问题的研究,又重视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成为社会科学发展的主旋律。   面对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一切严肃的有责任感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努力学习,更新知识,同时要深人生活,调查研究,不仅要发现问题,而且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不断增强马列主义的理论勇气,敢于开拓进取。   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回报社会,服务群众,用正确的理论宜传和武装群众。使邓小平理论成为全党全民的指导思想,这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历史责任。

阅读全文

社会科学科研管理论文

科研管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既与具体的科学研究不同,也与一般的单纯事务性、执行性的行政工作相区别,究其实质,科研管理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要求,是一项兼及科学研究规律与行政管理的复杂的社会工作。细析科研管理的内容,它包括各种科研规章制度的拟定、科研项目立项及立项后的管理服务以及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等各种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内容。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科研工作表现出各种新的特性,科研管理工作也将会随之变化。因此,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外延无限延展的创新的社会工作。前面论述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四个发展趋势,对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对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和新的要求。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丰富管理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科研管理是对各项科学研究的管理与服务,它所涉学科众多,文、史、哲、管、法都有所涉及。可以说,科研管理是对于“知识”的管理。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是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一环,它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对于科学研究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科研管理,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新形势新时期,社会科学研究事业高速发展,其重要性日益突显,这对科研管理工作相关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既要求在思想政治素质上与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相一致,也要求对所涉及专业知识有尽可能更多的了解。因此,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当时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时事政治学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精准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特别是与科研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更应熟记在心,同时,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时刻保持敏锐的政治警觉性,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作为科研管理人员,一定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才能确立高度负责的立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科研管理工作是科研工作的服务者、协助者,是科研工作主体的后勤服务部门。如果说,创新性是科研工作要求的话,那么,服务性就是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但是,这种服务性要求科研管理工作的崇高与奉献,可以说,每一项科研工作,都少不了科研管理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但科研成果所为作者带来的各种名与利,却统统与科研管理工作这一幕后英雄无缘。可以说,科研管理工作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这样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科研管理工作必须要有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耐得住寂寞与清贫,看淡名与利,只求奉献,不重索取。同时,科研管理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理解科研人员,要树立服务观念,坚持求真务实、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尽一切可能,积极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使之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多出精品。在当前形势下,积极利用国家繁荣发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大好形势,顺势而为,积极主动为科研工作者争取横向委托课题、国家级课题以及各项联合资助课题等,全方位为科研工作提供综合服务。

3.锻炼统筹能力,努力提高科研管理组织能力

新形势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繁荣发展,使得科研管理工作的内容也日渐繁多,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提高统筹能力,正确处理常规工作与紧急任务的关系,在把握总体工作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主次分明。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必须掌握的管理技能和知识外,还应该熟悉一些具体的科研管理组织业务,如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包括课题申报的制度、程序以及填报要求;在科研成果管理中,要把握成果的相关鉴定评估要求,熟知各类经费的使用原则与监管制度等,掌握成果评奖的原则以及奖励办法等。特别是针对科研立项,科研管理人员要掌握国内外科研研究动态及已有成果的发表情况,掌握各种与科研课题有关的信息,在宏观上为课题承担者提供客观的引导与相关的科研建议。

阅读全文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探究

一、进一步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感使命感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对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理论创造、学术繁荣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历史使命与当代价值,科学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未来走向与创新路径,为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进一步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著书立说、建言献策,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努力做到不负历史担当、不负时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个根本问题上坚定不移。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凝结时代精华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学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学深学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贯穿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术评价等各环节,把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真正融入哲学社会科学中去,努力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研究者、传播者和践行者,书写研究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经典,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新贡献。

三、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回应时代问题,服务国家发展,是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哲学社会科学要始终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紧贴党和国家决策需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落实到研究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努力推出更多对政策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事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优秀成果。要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释力、实践说服力,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用中国自己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阐释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以及背后的制度安排,坚决防止以“学术自由”“价值中立”为名,兜售西方形形色色的理论主张,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标签化、污名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聚焦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要求,以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为目标,努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要加强智库建设,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综合性重大问题的研究,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发展,把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紧密结合,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于山西转型发展的伟大实践。

作者:王联辉 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省行政学院)

阅读全文

乡村振兴与社会科学普及探索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之一,就是要大力开展和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实现乡村的稳定和富强。在新媒体环境下,激发乡村农民的文化自信心,以建设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实现新农村的繁荣。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乡村振兴;科学普及

一、绪论

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要求乡村美在环境、美在生态、美在文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乡村振兴与社会科学普及进行有益的探索,对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推动和实现我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乡村振兴与社会科学普及之关系

(一)社会科学普及的定义

社会科学普及是指一定社会主体为实现某种预设的目的,通过通俗化的方式,将社会科学的成果传播给广大社会公众,进而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1]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阅读全文

实用主义社会科学哲学论文

一、经典实用主义中的社会科学哲学:为社会科学哲学崛起奠基

经典实用主义以社会科学介入现实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的社会科学哲学思想的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用主义真理观:为信仰服务。对一个命题的判断通常有真假两种结果,实用主义学者的评判标准不再是“符合论“”融贯论”或是“多余论”等,而是一种某种意义上的一致。这就意味着只需要谈话诸方在他们共同的信念下认为某一个理论或某一类思想可以达成一致就可以了。在那之后,实用主义被搁置了很久。但最近,甚至是在更早的时候,它又被恢复了它在美国的地位。其实,这是可想而知的。实用主义这次的回归不仅保持着经典实用主义的传统,还带来了新的内容。实用主义的包容性越来越强,可以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这就不难解释它的生命力。新实用主义的思想主要是以罗蒂为主的后哲学思想。他的思想把许多学科都包容了进来,尤其是文学、政治和道德伦理。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学科有了可以冠以“科学”的合法地位。在很多时候,罗蒂认为文学、政治或是伦理道德比传统社会科学学科还值得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实用主义,不仅在美国站稳了脚跟,而且在美国的外交手段中,我们可以不断地看到他们的实用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功利的、利己的,同时还是开拓的、探索的。二是实用主义研究方向:以人为本。实用主义的魅力是当你使用这种方法论时候,你会感到很轻松,很有效。它的研究永远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这应该与它的理论渊源有关。在实用主义哲学中我们永远都抹不掉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子。这样的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或是其他物种都遵循优胜略汰、适者生存的原则,所以我们的研究就会越来越复杂同时也是向上的。在实用主义的思想中,我们同时还能清晰地看到以人为基础,尤其以人的兴趣和情感为出发点的唯意志论的影子。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在实用主义中可以找到。

实用主义很注重的是研究某一问题的兴趣,以兴趣为出发点,便可以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达到有效的目的。同样来自于唯意志论的观点,即对人本身的考虑很重视。这点达成共识:“人类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进行思考的生物。当我们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的时候,那些把自然科学作为研究对象的大部分理论原则便不能使用。”因为,研究人类不能仅仅通过对某一个社会背景下的他们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推而广之。我们需要在特定的时期、背景、文化中判断他们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语言所表达的观点,而理解这些语言的重点便是语言的环境。因此,对于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来说,实用主义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个方法会让我们在了解我们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同时,变得开心、有趣和更有上进心。实用主义方法论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三是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实际且多元。实用主义作为一个哲学学派,他们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是有些观点属于实用主义的范畴,尤其体现在对社会科学研究中。许多哲学学派一直以来都信奉自然科学研究框架下的社会科学研究。因为他们认为“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应该模仿自然科学。其实他们赞同了价值中立原则,认为历史学家或社会科学家应该不带有个人感情和价值导向来研究社会现象。”

但无论是实用主义学家皮尔士的科学主义、还是詹姆斯的意识流、还是杜威的工具论都充分地证明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无法做到价值中立或完全客观。因为,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类行为、人类的生活习惯或是他们的信仰,都没有办法摆脱掉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能够影响他们的信仰。而生活环境和信仰都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种观点在某种社会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而在另一种背景下则是无解的。比如,我们常常看到:一个男孩子在路上看到一个吸引他的女孩子,通常会上下打量一番,然后看着她的眼睛微笑。而对方也会为自己被关注而感到骄傲。如果换个场景,结果就会大相径庭。假如刚才的行为我们在美国的黑人区做一次,估计那个男孩子就难逃一劫。因为在那里的社会背景下认为盯着不认识的陌生女孩子看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甚至是一种轻微的性侵犯行为。因此,我们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一种通用的社会行为准则。

在使用实用主义的方法论研究社会科学中,有两位学者起了重要作用。第一个人是库恩,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为实用主义这个不能体现严格意义上的理论的理论提供了成为科学理论的基础条件。因为库恩对那些“反常”的理论提供了自我修正的条件。我们的社会科学理论在不断地“前进”,但如果仅仅因为他们不符合某种严格的逻辑框架就剥夺了他们生存的权利,显然是不公平的。只有当他们的理论内核真正的“坏掉了”,我们才可以宣判这些理论的不可存在性。而在这里,我们认为的内核不能再使用的标准是:实用主义的理论无法让我们的问题变得更加容易解决。就像各大学派一直在争执的主观与客观的区别。第二个人是罗蒂,他的种族中心主义为我们研究社会科学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例子,这样的现象在社会实际中比比皆是,还有很多奇怪的、我们无法理解的、可能与某种宗教信仰有关的现象。当我们面对这样一群与我们生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相差很远的人并与之交往时,又该怎么办?罗蒂的办法是以自己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为出发点,与对方沟通。我认为,这个办法可能不是最快的沟通方式,但一定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我们的信仰和观念不一定要强加于对方,只需要找到可以达成共识的信仰和观点即可。找到共同点会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对方的行为和语言有帮助。

阅读全文

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构建

【摘要】制度建设是推进科研诚信治理的有效手段。科研诚信管理缺乏统一机制、科研诚信制度可操作性弱、科研诚信教育缺少自律机制是我国科研诚信制度建设的突出问题。要想建构科研诚信长效治理体系,一要构建共治工作机制,形成科研诚信治理合力;二要强化落实,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三要加强教育,推进监督管理与学术自律有效结合。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构建

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现象多发,且集中于科研体量大、科研活动活跃、学术影响力大的科研机构和人群。但由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建设起步较晚,科研诚信治理并不十分有效,严重影响学术秩序,破坏学术风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研诚信建设问题,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着重强调“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将学风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2018年5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统一部署科研诚信建设工作。世界各国科研诚信治理实践证明,制度建设是推进科研诚信治理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建设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建设情况,为有效开展科研诚信建设和治理工作提供思路。

一、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建设现状

综合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实践来看,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机构以及科研机构分别或联合,以科研行为规范、科研诚信建设指导意见、学术不端行为处理规定制度规范等形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规范科研行为,推进科研诚信建设。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就管理机构而言,由分治走向共治

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管理制度分散于各个部门和各类科技计划管理制度中。高校为科研活动的主体,因而科研诚信管理制度以教育部的规范性文件居多,如教育部于2004年8月印发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教社政函〔2004〕34号)和教育部社科委学风建设委员于2009年7月组织编写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各高校也制定了各自的指导性文件,如浙江大学《人文学科类研究生学术规范》(2008年9月24日)。2019年5月,、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委联合出台《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建设实施办法》(社科办字〔2019〕10号),明确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分别负责各自系统的科研诚信工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工作提供了统一的国家标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