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危机中生息资本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银行金融危机中生息资本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银行金融危机中生息资本分析

本文作者:吴远华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现代金融机构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融资的重要角色,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2010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47.92万元,同比增长19.9%。我国银行业发展迅速,其资产规模已相当庞大。截至2010年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94.3万亿元,同比增长20.4%。

一、银行资本的本质分析

生息资本从本质上讲是为了获取利息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职能资本的一种派生形式,它的运动公式是G—G—W—G’一G’。这表明,货币作为资本支出出现了两次,作为已经实现的资本的货币G,也出现两次流回。并且,在资本的流出与流回中,产生了增加的货币额△G(G’-G),即货币资本的贷入者为使用货币向贷出者支付的利息(剩余价值)。伴随生息资本出现的还有信用与信用制度,它们使银行资本“作为货币经营者的特殊职能发展起来,货币的借入和贷出成了他们的特殊业务。”生息资本能够在让渡使用权的同时将平均利润的生产能力让渡给它的使用者,并且作为资本在执行职能中生产平均利润。而且,由于它的使用价值的消费,它的价值和它的使用价值会增加。因此,职能资本家就把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以利息的形式支付给借贷资本家。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暂时贷给产业资本家、职能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的货币资本,它是生息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从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中游离出来从属并服务于职能资本,反映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表面上看,借贷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息是职能资本家所得利润,其实它也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成的,不过是表现形式转化了而已。借贷货币资金的使用,使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它的运动既不经过生产过程也不经过流通过程,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银行资本是借贷资本的具体表现形式。目前我国企业融资途径还主要是通过银行获得信贷支持,银行从中获得贷款利息。利息是企业所得的一部分,是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企业通过运用贷款获得收益后,将其中一部分归还本息。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生息资本将有更多的具体表现形式,但目前我国仍以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方式为主。

二、银行资本在现代经济的作用

(一)银行资本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银行资本作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其在多个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一,对利润率的平均化起中介作用。银行吸收了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为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来回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可以减少流通费用。银行资本为广大企业提供了信用证、承兑汇票等业务品种,大大减少了商品流通费用。一方面,一部分商品流通可以不用货币;信用既能加速商品流通的速度,又能加速流通手段的流通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加速了商品流通速度,使再生产过程就缩短了。其结果是:流通减少了,必须经常以货币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也缩减了。第三,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信用制度加速商品流通、缩短生产过程,特别是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为资本扩张形成条件,必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二)银行资本在周期性危机中的负面影响

马克思的信用循环理论指出周期性的危机服从于信用的过度扩张,并最终导致投资下降。在衰退的过程中,自我加强的债务紧缩过程伴随着单个资本试图为获得生存而“自相残杀”时开始了,这就形成了一个下降的螺旋。而资产价格的下降使得资本家无法实现生产的剩余价值,无奈之下,只得争先恐后地撤离以偿还所积累起来的债务。遗憾的是,整体的资产价格反而因为资本家的争相出售下降得更厉害,资本家蒙受的损失更大。此外,短期贷款成本的增加和生产能力过剩也加剧了生产经营的困难。由此可见,即使利率很低,很难再重新启动资本积累过程。这样过剩的生产能力和降低的利润率就同时出现在停滞期。可见,在金融危机中,银行资本不但没有承担起帮助企业融资的重任,反而竞相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的用资成本,使得企业生存更加困难。可以说,银行资本变相的加大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三、我国银行业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初步建立了比较全面和开放的银行体系

经过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我国目前建立了比较全面和开发的银行体系。第一,政策性银行的成立和改制。1994年,我国进行金融体制改革设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三大政策性银行,在贯彻落实产业政策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家开发银行已于2008年改制为国有商业银行。第二,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革。2003年以来,工行、中行、建行、农行和交行(下称五家银行)借鉴国外银行改革的成功经验,遵循“一行一策”的原则,通过构建现代公司治理框架、引入战略投资者、财务重组、境内外发行上市等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革。上市后的五家银行资本雄厚,盈利能力强,对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其他商业银行纷纷成立。以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打破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与此同时,东亚银行、汇丰银行、巴黎银行等外资银行也开始在华设立分支机构。此外,还有北京、南京、宁波等城市商业银行。近几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的农村商业银行也大量出现。这些商业银行在资金总量上虽然不如国有商业银行,但同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劣势

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大量的企业融资任务,其经营效率决定了社会生息资本的作用发挥。与国外经营历史更为悠久的同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经营理念上的差距,表现为效益观念、国际观念还比较单薄。此外,国有商业银行在发挥生息资本作用时还受到各方面的制约:首先,行政干扰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缺乏独立性,这也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主要投向普遍负债率较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导致其盈利率较低。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国有企业无法偿还贷款,银行没办法进行催收或加以罚息,最终产生了大量的不良信贷资产。从经营目的来看,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同时不得不承担社会责任,如配合货币政策、支持区域发展等。受此影响,对一些短期内很难产生效益的行业给予必要贷款,从而损害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其次,机构和部门设置不合理。外资银行的机制按经济区域设置。而我国则按行政区划设置机制,实行总分行模式,呈现行政化和高度垄断。从业务功能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品种较少且缺乏灵活性,举例来说,外资银行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可以办理非居民个人离岸业务等,而这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起步阶段。最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有待完善。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因素,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础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全面管理理念还未成熟,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方法还比较落后,银行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和公司治理存在缺陷。#p#分页标题#e#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障碍

股份制银行的成立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仍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以更好地发挥社会生息资本对其他资本的支持作用。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第一,规模小,竞争实力弱。虽然股份制商业银行数量众多,但大多自有资本少,而且在机构扩建和增资扩股中又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此外,还存在抗风险能力弱,基础设施落后,科技手段相对滞后等问题。

第二,经营范围狭窄,业务创新难。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众多,规模庞大,凭借强大的网点优势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处于垄断的霸主地位。与其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网点规模及密度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拓展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空间很有限,其市场份额也很低。另外,由于我国的监管和审批制度不健全,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新的业务品种不能及时推向市场。

第三,传统观念的制约,抑制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雄厚,安全可靠,办理业务时也更倾向于选择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由此可见,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还有待于人们正确理念的培养。

四、发挥银行资本在现代经济中的融资作用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银行业的健康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来自于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过多行政干预很大程度上是当前银行制度改革及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和障碍。因此,作为银行制度变迁主体的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应当逐步转变职能和放松约束条件,通过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体的宏观调控体系,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从方法上看,应当改变直接干预经济主体的微观行为及市场机制本身,逐步转为通过参与市场或输入经济参数来影响市场内在机制。就宏观调控的内容而言,应以宏观总量和“市场失灵”方面为主。

(二)拓宽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范围

理论上说,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能够使得金融机构的业务更加专业化,也便于内部监管及货币当局实施外部监管。但近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这种运行管理模式不但没有降低金融风险,反而使风险进一步加大。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主要面对企业从事基本的业务活动,其业务范围大多限制在狭小的存贷款领域,必须加快商业银行业务改革,拓展其业务范围。首先,可以通过网络将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直接输入重点企业,提高对公业务的效率和安全性,并逐步发展金融资讯、理财管理等网上银行服务。其次,培育多元化的金融市场。积极开拓汇款与支票、清算、银行资金调拨、外汇、托收与信用证等金融服务,努力构建统一开放、严格管理、有序竞争、机制健全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再者,加快金融数据通讯网的建设。尽快解决各个商业银行信息通讯网络系统重复建设问题,以降低成本,提高银行体系的经营效率。

(三)继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

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决定了国企改革,重组银企关系势在必行,这也是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外部发展环境的关键。首先,必须以改革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为重点,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产权结构、资产质量、制约和激励机制及服务效益等方面符合国际银行业的标准。其次,走集约化经营之路,转变管理方法、梳理业务流程从根本上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再者,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努力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稳定客户群。特别是要把提高服务水准放在首要位置,努力体现出国有商业银行优良的服务道德、规范的服务行为、先进的服务手段、多元的服务内容及灵活的服务方式。

(四)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提高竞争力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生息资本职能的行使。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要“苦练内功”,多方提升实力。一方面,逐步打破五大行的垄断性地位。在制订新的金融政策规定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兼顾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益,听取它们一些想法和意见。我国银行业的事实垄断在于没有建立起大中小银行并行发展、具有合理分工和合适规模梯度的银行体系。该体系的构建有赖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发挥各自优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形成自己的特色专长,各展优势、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股份制银行本身要转变经营观念,增强营销意识;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实现高效的银行现代化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