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小银行金融同业授信管理的完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议中小银行金融同业授信管理的完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议中小银行金融同业授信管理的完善

一、中小银行同业授信管理问题和难点

当前,尽管部分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制定了同业业务授信的管理办法,并试图将同业业务纳入授信管理的范围,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其原因可归纳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部门授信积极性不高

在同业业务授信问题上,尽管风险管理部门从风险管理条线角度出发,通常认为有必要对同业业务纳入统一授信框架进行管理,但业务部门从业务条线角度出发,认为开展同业授信将对发展业务造成不利影响,不愿受到太多限制,积极性不高。之所以产生这种分歧,主要原因是各部门利益诉求不同而导致立场不同,同时,国内金融机构仍处在高度管制状态,近十年几乎没有大规模违约、破产事件,也使得风险管理部门加强同业授信的理由容易受到质疑。

(二)授信的组织架构和流程不适应

在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同业授信的前台部门常习惯了将业务提交分管领导审批同意的模式,缺乏统一授信的意识,一旦增加独立评审或审批的环节,往往感到业务时效要求难以得到保障。同时,随着异地分行陆续开业,分行的同业业务(主要是票据业务)也随之开展,如何总分支三级架构下开展同业业务,也对授信的组织架构和流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授信工具缺乏

目前,中小银行对同业授信具备的风险量化工具较少。首先,风险量化工具的使用需要必要的材料,而通常业务部门上报时申报材料随意性大,且多以难以收集为理由未提供。其次,中小银行在同业授信风险管理政策、评级工具、风险限额定量工具较为缺乏。尽管一些银行在审批中引入了不良贷款率等准入标准,以及资产规模等量化指标,但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快速、准确的业务需求。

(四)系统支持不足

由于部分银行同业授信的IT管理系统的缺乏,很难得到同业授信执行情况的准确数据,评审、审批和授信后管理失去数据支撑,同时也无法满足业务部门日常需要。

二、部分中小银行同业授信的实践与经验

根据目前中小银行同业业务授信管理的发展水平,部分中小银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身业务发展和风险偏好的授信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组织架构及业务流程

目前中小银行在同业授信方面大致上可分为两类模式。第一种模式为同业业务设置了单独的业务条线,在调查申报环节由总行资金部或同业部,以及其他相关业务部门负责(有的分支行也有申报权),在授信评审、审批环节通常由总行同业部、风险管理部或专门的授信委员会负责。第二种模式则倾向于将评审环节交由公司业务评审部门,审批环节交由统一的授信审批委员会处理,使得同业业务和公司业务的评审和审批集中管理。此外,有的银行居于前两种模式之间,主要是将评审或初审职责交由同业部门或风险部门,或按照授信客户分类进行不同管理。

(二)授信工具及管理

目前中小银行常用的同业授信管理工具包括:准入条件、评级、风险限额等。对同业授信管理较为精细的银行,通常具有较为完善的评级模型,并利用评级数据得到风险限额,对不同的业务品种设定了详细的风险权重,同时对授信材料的收集要求也相应较高;部分银行还制定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对同业授信风险暴露的组合管理。为了有效的进行授信审查审批,各银行均规定了授信的申报材料和报告的格式。从申报材料看,一类是客户基础资料,一类是监管机构及外部机构评级。

(三)同业授信管理

在同业授信的授信后管理和调剂方面,较有代表性的做法有两类,一种类型是交由总行资金部(金融机构部、同业银行部)管理;另一种类型是交由总行风险部门管理。

(四)系统支持

为了实现对授信的日常管理,条件较好的银行引入了同业授信的IT管理系统,并将其运用到授信额度的分配、查询、审批、风险预警和统计等领域。

三、改进中小银行同业业务授信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同业授信的共识,明确同业授信的目标

同业授信必须得到参与部门的配合,各部门、总分行之间对同业授信要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并根据共识的程度制定切合银行实际的同业授信体系。如果缺乏最低程度的共识,同业授信难以顺利开展。

(二)组织架构和流程的选择

如前所述,银行可以在两种模式中选择并有所侧重。第一种模式,将同业业务作为和公司业务、个人业务并列的独立业务条线进行管理。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同业业务的地位得到提升,有利于业务的发展;评审和审批的专业性得到加强,效率较高。劣势是:对部分中小银行而言需要对组织框架做较大变动,整合或设立新的审批机构。第二种模式,将评审和审批环节交由公司业务评审部门处理,使得同业业务和公司业务的评审和审批集中管理。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对传统的组织框架改动较小,短期内操作性较强;评审的独立性较强。劣势是:评审和审批的专业性较差,涉及部门较多,授信流程较长;对于审批部门来说,需要承担较多职能,在业务部门强调业务效率时,可能因无法满足产生矛盾。实际上,在两种基本模式中,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方案。

(三)授信工具的引进

建议中小银行加强授信和评级客户资料的收集工作,改进调查报告格式,对需要评级的客户资料,至少收集基础资料、财务报表、基本情况介绍、监管评级等。同时,由风险管理部门同业授信风险管理政策,明确准入条件、类别风险限额、单户风险限额、期限政策、不同类型业务风险权重、集中度控制等要素。

(四)改进系统支持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同业授信的管理需要IT部门在内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有必要开发相应的同业授信管理IT模块,实现对授信的实时查询和监控。

本文作者:陈乔 单位:重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