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应对循环经济的措施思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乡村应对循环经济的措施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乡村应对循环经济的措施思索

作者:曹明贵 单位:河南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

1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没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过程中有很多血的教训,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要认真总结。随着地球人口不断增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们的活动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人口增加、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实现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协调。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我国农村、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破坏、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在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生产很多都是初级产品,这些初级产品经过粗加工后,作为商品开始在市场上交易,进入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在完成使用后,它们大部分变成了垃圾,到处污染着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因此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把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按照一个循环的、封闭的生产生活系统,建成一个循环经济生活体系,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形成闭路式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系统。如养猪业,通过饲料养猪,猪粪有机肥提高土地的肥力,通过生物措施控制农作物的病虫草害,通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既可以减少化肥农药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可以减少农业污染物,同时也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目前全国各地涌现出一些如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循环农业形式,并逐步按照“全面、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良性、可持续发展,它代表着我国农村、农业未来发展方向[3]。

2要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必须重视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我国的农村问题最主要的是农民数量多,收入少,农民的劳动边际生产效率较低,农民就业难。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处于隐性失业状态,劳动报酬很低,有力无处使,进而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生活困难,这也是造成农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能够重新建构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的产业结构升级,改进和提升农村的生产方式。这样既可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安置许多无业农民和隐性失业的农民,又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边际生产效率,为农民的增收创造机会。例如有的地方用猪粪养鱼,用牛粪养蚯蚓、种食用菌,把农业废物加以利用变成财富,这就是变废为宝。有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没放对地方或者没有深加利用的财富。

3发展循环经济是更好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减轻农业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是以“生产、消耗、废弃”为特征,导致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资源浪费、破坏和供不应求,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对“消耗、排放、污染、低效”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模式,被发达国家积极广泛地运用到农村发展和农业发展上,成为发达国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农村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保证农业资源充分利用。在我国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农业资源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按照“零破坏、低排放、高效益、环境关、可持续”的路径来规划统筹农村、农业的发展,来建设美好的新农村。如以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为例,通过建立农村沼气工程,按照“养殖—沼气—种植”模式来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既保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减轻农业环境污染,又加强了农村能源建设。实践证明,沼气工程建设在农村生态经济发展中具有广阔而美好的发展前景,它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

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1农民短期利益思想严重由于过去长期贫困和落后,农民非常关心如何能够在短期内解决温饱问题,再加上祖祖辈辈形成的习惯,因此,农民从短期的经济利益出发,不愿意支持和接受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农民往往是看农业生产活动是否能快速使他们增加收入和生活改善,如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多注意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短期内经济效益比较低,农民就不会积极支持和参与。由于农民对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不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循环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去。那么,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就失去了有力而又广泛的社会基础。

2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循环经济的思想和行为在农村的普及和实施需要政府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由于我国农村发展循环经济还处于起始阶段,存在着产生废弃物的单位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农民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农民与农村循环型企业之间利益不一致性,这些都间接甚至直接地影响着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有些政策法规即使制订了,也不能够保证其有效实施。目前,我国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除了国家为扶持试点地区和单位发展循环经济所投入的大量人、财、物外,其他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投入人、财、物的政策法规也没有完善的制订和落实。

3农民对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正确的认识循环经济在我国农村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由于政府和各部门对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与推广工作没有做到位,农民对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政策法规了解很少,导致农民对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正确的认识,致使无法调动农民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循环经济在农村发展就失去了农民支持和参与。根据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国家或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鼓励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才有广泛的社会基础[4]。

4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技术农村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要有农民的广泛参与支持、政府政策法规的有力保障,还要有适用的先进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由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刚起步,从事研发循环经济的技术工艺的单位对有关废弃物信息的认识掌握不全面,这势必影响到发展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与攻关,所有这些必然影响到循环经济技术工艺的开发与创新,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循环经济在农村有效、健康、快速的发展。#p#分页标题#e#

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思考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转变农民观念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过去那种粗放式农业增长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制约,没有竞争力,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目前和长远的关系。地方政府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要利用好各种公告媒体和宣传手段,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农民树立起环保意识,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对企业领导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树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观念,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政府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发挥环保部门倡导、先行和推动作用的前提下,在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各个部门都要积极参与。有了地方政府强而有力的领导,各部门协调一致的努力和广大农民的支持和行动,循环经济在农村发展才能健康、快速、有效地发展[5]。

2完善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将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因此,我们在推进循环经济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按照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依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乡镇企业和广大农民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地方政府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支持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法规、行政、经济等杠杆的调节作用,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发展循环经济的人、财、物。通过立法使地方政府和乡镇企业重视自身的资本和经验积累,每年留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研发循环经济技术工艺。通过政府、企业、农民的共同努力,促使循环经济在农村的快速健康发展[6]。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意义重大。便利的交通设施、快捷的通讯设施以及良好的水利、能源和市场交易设施,是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加大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的力度,建设良好的道路和通讯网络、健全的水利和能源运输系统以及便利的市场交易设施等,尤其是要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技术与垃圾净化处理系统,增加农村沼气、太阳能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在条件适宜的地区积极发展秸秆气化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型能源。只有如此才能够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

4转变农村生产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分工与产业化经营传统农业发展以粗放型为主,生产方式单一,经营手段落后,农业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土地以小块经营为主,经营规模较小且零散,不注重相互间的分工协作,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环境条件支撑。为此,必须树立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念,应用现代农业经营的思路,按照现代农业经营的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等要求,促进农业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要推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建立优势农产品生产的集中区域,形成循环农业产业带,提高农业区域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其次,要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化分工,培育发达的农业产前和产后服务部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业和销售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程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化和全球化的多样化形态,多样化的市场竞争形态需要我国民营企业加强知识转移,生产出相应的知识产品和提供相应的知识服务来满足多样化的竞争需求。而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来袭导致经济急速下滑和市场激烈震荡,印证了新经济时代风险难以预期及其问题产生破坏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民营企业只有加强知识转移,增强知识核心能力,练好内功,才能有效抵御外在的不确定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