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额信贷管理困难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乡村小额信贷管理困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乡村小额信贷管理困难

作者:代晓雪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国内外研究综述

1农户信用特征

农村是个典型的熟人社会,“终老是乡”的不流动性使农户之间的经济行为不仅是重复博弈,甚至是永久性博弈。由此看来,农户的个人信用是一种道德化的社会资本。Biggart和Castanias把社会资本引入金融交易中,认为社会资本有类似于抵押品的功能。现代农户的信用状况则呈现出多元化特征:①内源性。农户之间的诚信意识和素养来自于亲族之间的信任感,而不是外部信用环境的影响或信用制度的约束形成;②家庭化。农户信用往往不是农民个体的表现,更多的体现为家庭的综合能力;③差异化。一方面表现为从事行业不同的农户信用能力差异很大,另一方面表现为地理区域上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导致的对信用资本运用效率的不同;④外部性。中国农村生产受外部自然条件、季节变换、收成高低、价格调控、销售渠道等限制较多,农户信用无法由农户自身完全控制;⑤独立性。农户除拥有一定的不能交易也不能随便转让的土地外,其他财产相对较少,无法用于抵押、质押;人际关系的局限性使可以为农户提供担保的主体更多的是邻里乡亲,农户信用更多取决于自身诚信素质和履约能力。综上研究,其从多元化的角度,结合时代特征考虑了农户信用特征,然而其在结合中国特色文化方面研究有所欠缺。考虑到中国共产党党员普遍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社会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本文将考虑把其纳入到农村信贷管理的环节中。通过充分考虑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作为对以上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2农村小额信贷管理

小额信贷自1976年由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在孟加拉创立以来,在发展中国得到快速发展。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河北省易县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其运作模式完全仿照孟加拉乡村银行,象征着小额信贷在中国开始。针对农村小额信贷规模小、风险大、担保不足、信息不对称、管理难度大等特征,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小额信贷管理展开了大量研究。2000年以来,我国在农户联保贷款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大成功。Impavido指出,在不存在实物担保的情况下,团体贷款可以有效地解决信贷配给问题,因为团体中的任何成员违约都将受到所谓的“社会制裁”,这种社会制裁起到了替代担保物的作用。刘峰等对黑龙江农户通过相互承担连带责任得到生产所需贷款的实践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信贷风险;但同时其存在服务对象定位不准、组建联保小组困难、结息方式不合理、贷款期限不合理、贷款手续繁杂、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行为扭曲问题。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进行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制度的改革。徐旭、黎翠梅等人从经济学、法律、实证研究等多个角度证明了农村“三权”抵押担保制度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当前面临的资金短缺、农户贷款难问题。但徐广平认为抵押登记制度不够完善和专业中介评估机构和统一评估标准缺失导致“三权”转让难;肖诗顺也认为“三权”抵押易导致农户违约风险和农村金融机构对抵押债权的变现风险两个问题。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梁红卫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联保与筛选机制能有效解决担保物缺乏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但资金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除了以上对农村小额信贷管理的有益探索外,严迅建指出针对农村信贷风险还应通过强化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内控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信贷档案等手段来进行风险管理。在实践方面,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信贷2x2模式、“小额信贷+保险”模式、“龙头企业+青年+团组织+银行”模式、山东省营海村民以信用还贷款体系均是对农村小额信贷管理的积极尝试。其中山东省营海村民以信用还贷款体系以其独到的模式设计及合作体系为小额信贷管理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山东省以信用换贷款模式分析

1山东省以信用换贷款

案例介绍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营海街道办事处,实行由村民投票打分对本村党员个人信用评级,根据评级,党员个人可以获得不同比例额度的贷款,还可以担保普通村民共同贷款。据了解,这几年营海有大量渔民、养殖户洗脚上岸,转而从事其他产业,起步阶段很多人资金筹措无门。于是,街道于2011年年初在党员群体中创新实施了信用贷款,对办事处的1617名党员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评级的具体操作办法是:由街道办事处各社区2/3以上的党员和20名村民代表通过民主投票和打分的方式,根据党内表现、个人品德、家庭收入、信用状况等内容,对本村党员进行信用等级评定,经街道审查后张榜公布并颁发信用等级证书。根据信用等级不同,由营海党工委联合胶州市信用联社等银行部门给予党员标兵贷款利息总额40%的补贴,给予AAA级党员利息总额30%的补贴。另外,为防范出现不良贷款,街道上还设立了党员创业基金100万元,用作党员贷款保证金。近期,办事处开始把普通群众也纳入到以信用换贷款体系。采取‘1+N’的操作模式。“1”就是党员,“N”就是有贷款需求的群众。在党员信用的基础上,对有创业贷款需求的群众,通过党员“1+N”模式办理信贷。即每名AAA级信用等级的党员可帮带1名群众贷款创业,党员标兵可以帮带3名群众。据了解,自从“1+N”模式实施以来,已为群众办理贷款110笔,共507万元。同时,党员对帮带群众的贷款使用和还贷负有监督和连带责任,被帮带的群众可获得利息总额20%的补贴。

2以信用换贷款模式的优点

2.1合理实现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国内外控制信贷风险的常规方法包括:利率控制,抵押和担保品控制,额度控制,设置贷款条件,加强贷后管理,按周期还款,法律法规约束等。然而考虑到农村利率调控难度大,农户担保抵押物不足,农户需求大量难以满足的约束,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农户信贷风险的控制。本案例中充分考虑到了农户信用的内源性,引入了非常规的金融治理模式———社会资本治理。通过村民打分来进行党员的信用评定一方面客服了以往由乡、镇的农村信用社牵头,乡、镇政府协助成立的农户信用评定小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其有助于引导和规范农户行为,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1+N’的操作模式借鉴了孟加拉的“五户联保模式”,通过风险捆绑、群体惩罚、违约连坐有效地激励了党员在选择被担保对象时进行细致考核,并在其贷款期间向其提供指导帮助,以使其依约还款。通过相互牵制的机制设计有效地把金融机构对借款人了解和监督的任务部分的交给了团队成员,从而把外部监督转化为内部监督。#p#分页标题#e#

2.2完善了农村信用管理及资信评级体系根据WU'S三维信用理论,可以从诚信度、合规度、践约度三个维度来考察农户的信誉状况和信用能力。本案例中党内表现、个人品德、家庭收入、信用状况等评价内容基本涵盖了这三个维度的信息。同时,其由街道办事处各社区2/3以上的党员和20名村民代表通过民主投票和打分的方式借鉴了资信评级中专家小组通过考察借款人品德、能力、资本、担保、条件、现金流后,以投票表决方式确定信用等级的专家打分法。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缺乏专业评级机构的缺陷。

2.3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成本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商业性金融机构纷纷缩小农村信贷,将从农村吸收的资金投入到城市的重要原因就是农村信贷的利润微薄。一方面,由于农户收入较少,通过调高利息来增加利润会使业务量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面临农户小额贷款信息单位搜集成本高、贷款跟踪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金融机构的管理成本较高。这两方面因素使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商业金融机构纷纷缩减农村信贷业务。此案例中通过农户、村委会承担信用等级的评定和贷款期间的部分跟踪管理工作,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管理成本,为吸引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业务、扩大农户小额信贷投放提供了保障。同时街道上设立了党员创业基金100万元,用作党员贷款保证金,也控制了金融机构由于不良贷款遭受的损失。

2.4有效促进了诚信文化的构建以往的农村小额信贷中信用等级的评定仅决定是否能够取得贷款,故农户对自己的要求仅局限于达到获取贷款的最低标准,缺乏继续提高自身信用水平的激励。此案例中根据党员信用等级不同,由营海党工委联合胶州市信用联社等银行部门给予其不同利息补贴。信用成为了可以换取真金白银的资本,从而鼓励了农户自我约束、相互监督,努力提高自身信用水平,构建诚信有序的文化。根据信用等级制定的利息优惠政策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为金融机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山东省以信用换贷款模式的不足

3.1未全面考虑农户信用特征以信用换贷款体系考虑到了农户信用的内源性,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治理的办法来进行风险管理;然而其忽视了农户信用的外部性,即农户信用无法由农户自身完全控制,它还受到受外部自然灾害、人为、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切实有效地进行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不仅应考虑农户的还款意愿,还应对其还款能力进行有效地管理。如定期派人员对其进行农业管理、信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其抵抗风险能力及诚信意识。

3.2信用等级评定程序尚缺规范化以信用换贷款体系的信用等级评定主要依靠少量农户代表及党员,而出于地方保护和私心观念,部分农户代表和党员未能做到公正评定,易导致信用等级评定关系化,非法套取贷款合法化。信用评级缺乏复审,不能根据持证农户贷款到期偿还情况和信用程度适时调整,对农户小额贷款偿还缺乏有效地约束和激励。同时,此案例在信用评级过程中将党员与群众进行区别化的处理,使其普遍适用性有所减弱,且目前暂不能明确肯定党员具有更高的风险控制能力及信用管理能力。这一区别化处理可能滋生党员内部的腐败和“寻租”现象,使真正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不能及时获得资金支持。

3.3信用等级评定指标有待规范化案例中的信用评价时使用的指标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使得评级结果很难进行比较、存档和交换,而且指标选择的不同也易使评级结果有失公平。由此导致的借贷主体信息,贷款到期、逾期情况等档案资料的缺乏不利于形成统一的信贷档案,使农村信贷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管理能力的建议

基于对山东省营海村民以信用换贷款案例模式的分析,提出以下七项建议,以提高农村地区对于小额信贷的综合管理能力。

1建立健全规范的信用评级程序在信用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农户、村委会、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互动互联,以评促建”的信誉评价机制。依托邻里,完成农户信用初评和定性评分;依托村委会,完成农户综合评分;以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为主体,完成农户信用等级的最终评定。根据三级层层递进的评级程序有效地减少了主观性因素对评级结果的影响。在信用评级过程中,为防止差异化处理导致的“寻租”和腐败等现象,应对所有被评级主体采取统一的评级标准。

2规范评级指标,建立健全的信贷档案及风险预警制度应建立完善和规范的评级指标体系,由人民银行充分考虑农户小额信贷的诚信度、合规度、履约度后制定统一的信用评估指标及标准,各金融机构可根据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在基本指标值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浮动幅度,并结合农户档案资料套用评估标准以确定农户的信用等级。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统一的农户贷前、贷中、贷后档案,可以及时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早期预警信息,助其有效预防信贷风险。

3注重建立自我造血功能尤努斯认为,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还款能力,要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针对农户受自然、市场影响较大,而其科学知识匮乏、理财观念落后的现状,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定期派出高素质的银行职员给农户们传授最新的生产知识,准确的市场信息,先进的理财理念,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4合理运用社会资本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类似,社会资本同样具有经济价值。根据农户信用特征的内源性,社会资本可参与农村信贷的风险控制,充当合规的抵押物,弥补农户有效抵押物不足的问题。“信用村镇”的评定,联保机制的实践、孟加拉独特的小组制度和中心会议制度均是对社会资本的完善与运用。

5根据农户借贷特点合理进行贷款安排由于农户收入低,贷款偿还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因此银行在制定贷款条款时可给予其相对宽松的还款期限,以保证资金顺利回收。借鉴孟加拉GB模式的经验,可将巨额还款切割成小块,使他们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里进行贷款的有效利用和偿还。

6促进信用财富化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包括建立农村征信体系,完善农户信用档案,加强信用教育,将声誉机制显性化、制度化、资本化等。将农户个人和家庭的信誉记录与贷款、补贴、扶贫、就业、征兵入伍、升学、提干等结合。对优质信用农户给予增加授信额度、贷款利息折扣等优惠;对失信农户进行曝光并加入信用黑名单。通过将信用与财富挂钩督促农户提高信用自身信用质量,建立诚信的社会风气,为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p#分页标题#e#

7建立农村信贷业务保障机制积极进行农村信贷模式创新,根据农户特征,因地制宜地采用信贷农户联保制度、农村贷款担保和保险制度、“龙头企业+农户”等创新性的制度安排来规避小额信贷风险。同时,利用农业贷款保险制度、农户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等来为农村信贷业务提供保障。此外,政府、农户、村委会与小额信贷机构的合作及对其的监督也是农村信贷业务顺利开展的保障。

结语

受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农户信贷需求存在高度分散、规模小、抵押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近年来,虽然加快农村金融建设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信贷投放额度并没有明显增加。学者们对农户信用特征及农村小额信贷管理的研究虽然在基于农户特征进行小额信贷管理问题上做出了有益探索,但其在结合中国特色文化方面有所欠缺。在此背景下,山东省营海村民“以信用换贷款体系”为基于农户信用特征的农村小额信贷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考虑到中国共产党党员普遍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社会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本文对把其纳入到农村信贷管理的环节中的利弊进行了细致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以信用换贷款体系”合理实现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完善了农村信用管理及资信评级体系,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成本并有效促进了诚信文化的构建。但其也存在未全面考虑农户信用特征,信用等级评定程序尚缺规范化,信用等级评定指标有待规范化等问题。综合“以信用换贷款体系”的优缺点分析,对基于农户信用特征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管理能力提出了如下建议:建立健全规范的信用评级程序,规范评级指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注重建立自我造血功能,合理运用社会资本,根据农户借贷特点合理进行贷款安排,促进信用财富化,建立农村信贷业务保障机制等。

通过相关制度的安排,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在信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农村信用投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制度安排之余,还应该认识到“穷人是一个受害者,因为社会并没有提供让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使他们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这是贫穷的根源”。要真正使“三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户脱贫致富,农村金融机构要做的不应该仅是印上冰冷的评级,而更多的应该帮助农户提高科学技术和诚信意识,从而也可以扩大自己的业务量、提高利润,达到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