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化解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化解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化解路径

 

目前我国市场物价仍旧呈现明显上涨的态势.特别是2011年内的1到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路上涨,达到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通货膨胀问题成为阻碍我国经济正常运行拦路虎.我国此轮通货膨胀已由最初的“结构性通胀”,演变为以农产品价格的高速上涨为标志的“全面通胀”.通货膨胀进一步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原来社会中收入较高的群体名义收入增幅超过同期通货膨胀率,实际收入增加,也是通货膨胀中获益者.而原来社会中收入较低的某些群体名义收入增幅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实际收入是减少的,通货膨胀蒸发了他们部分收入.本文试图从多个方面来探析我国此轮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政府此轮治理措施的效果,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治理对策.   1我国此轮通货膨胀的成因   1.1国际收支双顺差式失衡,致使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增加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式的失衡是最近几年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不包括官方储备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国际收支双顺差式失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贸易顺差,二是国际企业或机构直接投资流入,三是海外热钱涌入.贸易顺差和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反映了中国储蓄大于投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也来自于我国长期推行鼓励的出口的外贸政策和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一国在保留外汇储备的同时也放弃了利用实际资源的权利,所保留的外汇储备量越大,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就越大.加剧了通货膨胀和投资膨胀.   1.2输入性通货膨胀   今年的输入性因素对国内CPI的抬升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国际油价一路飙高,造成国内成品油市场零售价格连续5个月保持历史高位,到10月份才有回落迹象.此外,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居高不下,造成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上涨,最终传导到CPI上.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可以讨论一下,如果进口的大宗商品多数价格均上涨在30%左右,那么下游的产品必将因为原材料的上涨而价格上升,这将导致中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很高的通货膨胀率.对于输入性通胀,运用政策手段来解决,方法其实很少.因为本来我国在原材料上的供给就不充分,快速的经济发展又急需从国外大量的进口,如果少进口则意味着经济发展减速.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而相对较好的选择,只能是加速本币升值,以缓解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然而,小幅度的人民币升值作用并不会很大,与大宗商品动辄20-30%的涨幅相比,人民币平均每年仅有5%左右的升值幅度,实在很难抵挡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1.3旺盛的投资需求   我国经济具有“新兴+转轨”特征,在这段时期内,制度红利、改革红利、人口红利还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红利等很多因素推高了企业盈利预期,国外企业或金融集团对中国的投资兴趣也极为浓厚.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外商直接投资(FDI)后,计算我国总投资累计增速与CPI有超过0.5以上的相关.当总投资累计增速持续高于25%,那么我国有明显的通胀压力.这种相关统计,在三个阶段表现出来:第一阶段是2006年下半年到2008年2月,国家总投资增速持续较快增长,累计增速高达31.7%,同期CPI增幅达到8.7%,同为2005年以来的历史高点.第二阶段是2008年2月后,统计局数据表明,由于总投资增速快速下降到18.9%的低位,同期CPI同比也下降了1.6%.第三个阶段从2009年后,由于总投资增速快速波动式拉升,CPI同比增速见底反弹持续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又加大.此外,由于市场供销两旺,厂商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上涨,良好的市场环境也提高企业投资回报的预期,增加了企业投资的热情,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总投资累积增长率.2010年后,总投资增速减慢,通货膨胀也有减缓趋势.最近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总投资累计增速有快速向下趋势,预计通胀压力会有所减轻.   2我国治理此轮通货膨胀主要采取的对策及效果   2.1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措施及效果分析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ratio).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资金利用效率看,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商业银行将大量的资金沉淀在中央银行,盈利能力无疑大大削弱.   2.2提高利率措施及效果分析   央行最近一次加息是在2007年12月,2007年为应对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央行曾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008年9月份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又开启了降息空间,5次下调贷款利率,4次下调存款利率.2011年2到7月4次上调存贷基准利率,上调加息之前,央行已经开始逐步允许人民币加速升值步伐,这也意味着“双重紧缩”的货币政策开始实施.全球各国低利率政策带来充足的流动性、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以及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都是导致通胀的重要因素,目前这些因素并没有消除,所以对通胀不能掉以轻心.目前我国货币供应已实行了一定程度的紧缩,但从全球来看,低利率导致的流动性依然很充足,如果将货币供应管得太紧,提高利率就很容易造成热钱流入.尽管通货膨胀率仍处于高位,但货币供应不能管得太紧,不能用提高利率的办法对付通胀.提高利率会加大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一些中小企业的成本会随之提高,这会影响到经济的增速.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为代表的全面紧缩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明显降低货币供给量的供给增速.广义货币供给量(M2)增速始终在高位运行.#p#分页标题#e#   3我国治理此轮通货膨胀更适宜的对策   3.1采取压缩不合理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相结合的货币政策   要对我国的一些上游产业信贷需求进行压缩,采取严格的信贷政策来约束那些离权势较近或者发生通胀较早的行业或企业.对于重复建设的重化工项目和非生产性的项目加大信贷约束力度.信贷结构更趋合理,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贷款增速要继续高于大型企业贷款;“三农”贷款增速要继续高于同期各项贷款;中、西部地区贷款要持续提高.通过优化信贷产品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3.2增加自身供应,隔绝外部输入性通胀   要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立节能型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完善现代石油储备制度,加大国内油价体制改革力度,提高石油自给能力,降低石油进口依赖.正确地引导消费.通过提高补贴、减免税费、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来保证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实际收益,保证农民在粮价上涨中得于实际利益,从而提高种粮积极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如果收入有大的提高,则消费就能增加,可以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从而降低经济对外依赖度.   3.3深化外汇管理体制   针对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外储成本和风险迅速提升的现状,我们可以从几方面来应对.首先要规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管理,严厉打击地下钱庄,防范国际热钱大规模的快速流入流出.第二要逐渐放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区间,增加汇率变化的弹性,提高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双向性和不可预测性,有效防止可预见性的快速升值带来的热钱涌入.第三要简化企业和居民在境外投资审核手续,拓宽外汇相关投资渠道,方便个人和企业进行实业和金融投资,真正做到藏富于民.最后打破原先央行持有并形成官方外汇储备格局,实现外汇储备持有主体多元化,形成官方外汇储备、其他官方外汇资产与非官方外汇资产共同持有的格局.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既可以降低因外汇资产过快增长对我国货币供应的单方面压力,又可以提高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的投资收益率.   3.4降低贸易顺差   除了汇率低估的外,形成我国贸易顺差的因素还有很多.如贸易政策、税收政策、引进外资政策等,还有偏低的国内能源、土地、劳动力价格,环境保护标准过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这些因素人为地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解决以上问题,能有效地降低贸易顺差,减少贸易失衡,降低我国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实施的难度.   3.5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有效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比如适当调减居民利息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关注低收入人群福利等.提高企业的出口退税率、给予中小企业税收上的优惠政策等.在财政收入增速持续超过GDP增速的背景下,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加大社保、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开支.   以上这些抵御通胀压力方面财政政策可以直接惠及企业和居民.目前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现在景气起稳回升的不确定性在增大.面对通胀预期管理的复杂局面.加大了我们判断未来物价走势、把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难度.有效抑制通货膨胀,需多管齐下,针对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在控制通货膨胀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经济适度较快增长,避免矫枉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