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贸易结构的调整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输出贸易结构的调整,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输出贸易结构的调整

 

引言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从本质上讲,就是提高生产和流通各种的能效,使用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CO2)新型经济形式。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后,低碳经济成为了各国热议的话题[1]。发达国家近年纷纷建立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采用碳标识、低碳品认证、碳关税和碳市场、国际标准等手段、开始了低碳经济国家竞争战,行业向低碳转方式、调结构已成趋势[2]。我国作为世界加工工厂,同时是世界上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从出口商品的结构来看,我国出口的大多为低端产品。这就意味着我们通过国际贸易为我们的出口对象转移了大量的CO2排放量[3]。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以低碳为由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纷纷出现。作为贸易顺差国,我们遭受的以低碳为由的绿色壁垒也越来越多[4]。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认清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现状,理清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并提出调整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出口贸易的结构现状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理念提出后,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是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我国出口的商品结构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且结构落后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多年来承接了大量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大部分高碳排放产业。我国承接的加工贸易大多为建材、塑料制品、化工、机电、钢铁等传统高碳产业,在加工中仍然以典型的简单加工或组装为主,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贸易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高碳化加工贸易消耗了我国大量的资源。因而,带来的结果就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得越快,随之而产生的碳排放量也越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伤害。因此,加工贸易的比重过大及其产业结构的落后,带来了巨大的碳排放,使得我国成为全球最大污染排放大国之一。   (二)出口产品附加值偏低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优势长期体现为劳动力的廉价,我国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出口产品以粗浅加工的工业制成品为主,这类产品的出口优势主要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产品附加值较低。粗浅加工的产业对技术的要求较低,生产的效率低,能源消耗量大。而且我国出口规模主要是由这些粗浅加工产品的数量来带动的,因而出口量越大,对于能源的消耗越多。这种发展的趋势与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思想严重相悖。这种现象若得不得改善,则我国产业结构很难得到调整,很难实现真正的低碳经济。   (三)出口商品资源消耗性过大   从商品结构上看,在我国出口商品中,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性产业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这些产业主要包括一般低端机械设备、原料制成品、化学产品、高耗能金属制成品及矿物燃料等。这些产业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汇总都存在着耗能量高,污染性强的特点,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加大的影响,使得我国承受了较高的碳排放成本。   从能源消耗结构上看,近年来尽管我国的能源结构有了一定的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大多数一次能源生产仍是高污染性的煤炭。同时,我国资源和能源的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一直较大,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单位GDP的碳强度迟迟无法降低。这种出口模式显然不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长此以往我国资源消耗会越来越大,国内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出口贸易在低碳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但同时也给我国转变出口贸易结构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低端产品的出口成本日益增加、高碳排放的产品是国际市场中的份额逐渐减少,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抬头严重。这些都对传统出口产业提出来严峻的考验。传统出口产业如果仍然按照过去的粗放型模式发展,必然最终遭到市场的淘汰。因而,低碳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传统出口产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转变出口商品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并最终转变产业结构。   (一)低端产品出口成本的增加   一直以来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使得出口商品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这一优势显然已经不存在了。国内以及国际上的一系列低碳措施都提高了我国的出口成本,例如,我国的节能减排措施提高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首先,哥本哈根会议后,我国为了响应减排的号召,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性的减排措施。如在生产中实施节能减排统计、检测,制定减排考核方案和办法,并严格落实问责制,建立健全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出口企业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标准就必须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低碳技术,而中国并没有先进的低碳技术,企业只能从发达国家进口低碳技术,这增加了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为了降低高碳产品的出口我国降低加工贸易出口退税,向高污染出口产品征收污染排放税,取消高碳排放产品的贸易优惠政策等。这就直接增加了产品出口的税收,增加了出口成本。最后,碳关税制度增加了出口成本。根据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如果征收碳关税,那么中国产品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虽然目前针对进口产品的碳关税在国际上还没有实际征收的范例,但是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采取与碳关税相关的措施,积极准备和部署开征碳关税。一旦发达国家实施碳关税,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将大大增加。   (二)高碳排放量的产品出口市场的缩小   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韩国、美国、欧盟、东盟、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都比较发达,低碳技术也比较先进,环保意识比较强。在低碳经济发展的今天,为了保护自身的环境,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一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比较苛刻的产品低碳技术标准。就是这些苛刻的产品低碳技术标准,使我国很大一部分商品会被拒之门外,我国的出口市场也会随之缩小。2005年7月6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正式公布了关于制定能耗产品环保设计要求框架的指令,即EUP指令。进入欧盟的相关产品必须符合EUP指令,否则不得在欧盟市场销售。而我国很多出口产品都属于高耗能、高污染型,这显然这并不符合EUP指令,这些产品势必会失去欧盟这个出口市场。2011年法国、日本、韩国、英国、瑞士、美国等国家相继开始实行碳标签制度。这就意味着,向这些国家出口商品需要接受碳足迹的验证。而我国的低碳技术并不高,出口的商品也大多数碳排放较高,所以在碳标签的制度下,势必很多商品都达不到这些国家所要求的碳标准,会被拒之门外,那么,这些出口商品也就失去了这些市场。#p#分页标题#e#   (三)绿色贸易壁垒抬头   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碳排放量参照标准,所以无论是碳关税的征收还是碳标签制度的实施,这都给那些企图通过“绿色壁垒”进行贸易保护的进口国以可乘之机,他们会以自身利益为考量标准,向我国征收碳关税和进行碳排放量检测,随意性很大。这对我国来说很不公平,这很容易与那些进口国产生贸易摩擦。高碳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还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而那些基本渡过了高能耗、高污染排放阶段,进入了后工业社会的发达国家,向中国征收碳关税和实施碳标签制度,其实质就是打击中国出口贸易,保护自身贸易的一种非法行为。长期下去很有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贸易报复和贸易摩擦,这无疑恶化我国产品的出口环境。   三、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贸易的结构调整的对策   在低碳经济下调整我国出口贸易的结构,就是要调整到既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又要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出口结构。基于此,本文针对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为了发展低碳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制性减排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如降低加工贸易出口退税,取消高碳产品出口贸易优惠政策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污染、高排放产品的出口量。然而,国家还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相应法律,鼓励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加强企业环保意识。一方面,要出台相关政策保护低碳产业的发展,对相关产业进行扶持,补贴,为相关产业引进先进技术。一方面要完善相应法律,降低高碳产业的产品出口。   (二)加强技术创新   我国出口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要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就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同时,要开发低碳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加大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能源结构消费中的比重,减少对传统的煤炭能源的依赖。   (三)加强国际合作发展绿色产业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低碳技术还是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引进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低碳技术,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节能减排措施,有效地达到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   低碳经济的发展,使绿色产品在出口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出口贸易要想可持续发展,就要顺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密切关注国际标准的变化,积极发展绿色产业,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