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绿色教学思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循环经济绿色教学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循环经济绿色教学思索

本文作者:陈镇 刘国荣 张华玲 单位:湖南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宣传部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是21世纪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1]。循环经济和绿色教育相结合,在西方后工业化发达国家高等院校教育中,作为一种相互关联并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理论体系,已经取得了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效果。中国绿色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95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的纲要(1996-2010年)》,首次提出了“绿色大学”的概念;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构想,提出“三绿工程”;1999年5月,国内外20多所大学在清华大学召开了“大学绿色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成立了“全国大学绿色教育协会筹备委员会”,发表了《长城宣言:中国大学绿色教育计划行动纲要》;2000年5月,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绿色教育研讨会”[2-3]。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绿色教育的目的与内容,是绿色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未来中国大学的发展模式应该面向循环经济,大学的绿色教育也应该面向循环经济[4]。工科院校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是创建绿色大学、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重要基础、精神资源和创建条件。

1工科院校进行循环经济教育的资源优势

1.1地理优势

工科院校是工业知识和新技术的主要发源地,大多工科院校不但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而且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在全国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与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循环经济的理念最先也是从经济发达、工业发达的大中城市开始被传入、实践与接受。工科院校不仅在本校设有自己独立、较为完善的教学、实践体系,同时,与外界企业有着长期稳定而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企业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资源与能源的浪费,无论是作为工科院校的研究人员还是教师或者学生都有着更为深刻和直观的认识。特别是在当前,中国面临严峻环境问题的形势下,必须处理好经济高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工科院校更能深刻地感到“循环经济教育”在工科院校“绿色教育”实施中的必要与迫切。

1.2专业特点

工科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尤其注重其生产实用性,其学科也主要是面向以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其培养目标是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些专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多以利用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就决定了工科院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在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教育,并具体地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如化工、材料、机械、制造等专业都应当要开设有关环保、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课程。这些课程不但能使学生构建起相应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中,深化对生态、资源、环境的认识。在建设绿色大学过程中,应将循环经济教育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将这些课程资源向其他专业渗透。

1.3科研资源

工科院校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许多科研成果来自于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把握。一般的工科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重点学科,具备了较强的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而且,工科院校从来都不缺乏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国家对工科院校在科研方面不但有政策上的鼓励同时也有很大的实际投入,如许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及检测中心等,并有可观的研究经费,这就使得工科院校本身具有了得天独厚,甚至比企业还强大和完善的科研能力和科研体系。长期以来,工科院校与企业本身也有着紧密合作与联系,许多企业已形成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高校合作、研究、解决的模式,互惠双赢。当前,环保是制约中国大多数企业继续生产与扩大发展的瓶颈和壁垒,如何在企业生产实际中加快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的实施,既是对企业的考验,也是对广大工科院校的考验。

2工科院校实施循环经济教育的初步实践

高等院校是社会循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科院校在进行绿色教育时引入循环经济教育,是工科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战略,是建设全方位绿色大学的必备条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高校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

2.1日常管理

在建设绿色大学过程中加入循环经济理念,不仅能实现人们对绿色大学现有的要求和标准,更能深化绿色大学的内涵,提升对绿色大学的认识,使绿色大学的建设形成“物质闭环流动型”的教学、科研、管理、实验、生产模式,建立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减少进入教学和消费各环节的物质量,从而增长教学和消费环节中的设备仪器使用时间、强度和服务周期,并把教学和消费环节中废弃的物品再次变成资源,减少最终的处理量。如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基本已实现无纸化办公;在校园内已建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积极推进废纸、废料等物品回收和循环利用;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将配制较低但还能正常使用的电脑送给湘西边远山区的小学用作一些基本的教学用途。

2.2课堂教学

在日常教学基础上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继续保留原有专业中的特色课程,增加开设节约资源、废弃物再生利用、环境保护等有关循环经济的课程。我校已将《绿色化学》、《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列为化学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等院系的必修课程之一。在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中加大循环经济教育的范围和力度。我校在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中开设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环境与生活》等选修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选修,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学校的循环经济教育通过课堂的形式得到了保证。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后自身的环保意识、知识水平在原有的大众环境教育上有了更高的飞越;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等有了更高的兴趣和责任感。

2.3实践环节

在工科院校中,实践环节的所占课时、作用与地位并不亚于课堂教学,在实践环节中加强循环经济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和现实。如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在学生毕业设计及日常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材料与试剂的选取、实验过程中的控制、实验后废弃物的处理都要进行严格而慎密的计划,务求环保、节能、减排。实验结束后尤其注重残液的回收与处理。在指导学生进入工厂参观、实习时,一方面尽量选择一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车间进行,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写实习报告时,要求其指出企业在技术、环保等领域的长处与短板,加深其循环经济理念。#p#分页标题#e#

2.4科学研究

工科院校应加快与循环经济有关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建立有关循环经济理论和技术的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加快专门技术人才培养、专门技术开发和专门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学研究优势,在研究立项时充分考虑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积极支持有利于降低资源消耗及环境保护的研究项目的立项和研究,促进绿色科研成果的转化,并加强国际国内的科学研究和合作,提高学校的科研层次。积极参与社会循环经济活动,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开展循环经济提供理论与技术咨询和工程服务,为尽快突破阻碍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制约做出贡献,为政府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服务等[5]。

3结束语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6]。虽然当前大学绿色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全国各大高校也在努力建设和实施中,但循环经济教育尚未形成气候,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很远。因此,在中国的工科院校教育体系中融入循环经济教育理念,还有待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