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教学方式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教学方式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教学方式探索

作者:张成玉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教育部批准的经济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共8门,其中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这两门课都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笔者在讲课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普遍认为笔者教学方法比较有效.因此,在此以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为例,对经济类偏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求使该教学方法更加明晰和科学.

1课程和教学对象特点分析

1.1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课程特点

1.1.1实用性和基础性强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都是教育部指定的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事实上,这两门课程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其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本科阶段学习好这两门课程可以为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统计学的重要性源于其实用性,因为统计学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广泛的应用,因此现在不少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都会学习一定的统计学知识.2010年2月,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审议了联合国秘书长提交的关于世界统计日的报告,决定将2010年10月20日定为世界统计日,并请各国政府支持开展世界统计日的庆祝活动.报告通过后,联合国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位世界统计日,这无疑提高了统计学专业(包括统计学)的地位.统计学中的相关知识几乎是经济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写作论文必不可少的工具.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也源于其实用性,虽然经济学理论逻辑对于现实中的经济现象进行了很好的解释,但要想对这些理论进行验证或对未来的经济走势进行数量预测还需要借助计量经济学.国内知名的高校不但开了计量经济学课程,而且往往会在本科生阶段开初级计量经济学,硕士阶段开中级计量经济学,博士阶段开高级计量经济学.

1.1.2所需基础知识多难度较大无论是统计学还是计量经济学,教授的对象都需要掌握一些其他课程知识,比如统计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已经学习了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和EXCEL的基本应用,这些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实践.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则要求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理统计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如果没有较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则会对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1.1.3逻辑性强,表达精确无论是统计学还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的逻辑性都很强.其逻辑性的第一个表现是教授的内容一般都是从简单的开始,然后逐步深入.不同章节的内容往往相互连贯,有些情况下前一章的内容是学习下一章的基础,有些情况下前一章的内容是后几章学习内容的共同基础.逻辑性强的另一个表现反映的是其表达数学化、精确化.数学是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表达的重要工具,其理论上的结论都是通过严格的数学证明得到的,表达式中的每一个字母和符号都有其真实的含义,如果有一个字母或符号错误或忽略往往会导致结果的很大差异.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都有其特有的计算机软件比如SPSS和EVIEWS,这些软件要求数据的单位、大小都要准确无误,一个小小的差错有可能导致结果不可靠.

1.2教学对象的特点

1.2.1数学基础不牢笔者所在的高校是师范类二本院校,报考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在高中阶段是文科生,在这些学生的潜意识中,大多数学生认为与理科生相比他们的数学基础较差.有个别学生甚至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差是正常的,成绩好了反而不正常.这样在他们的心理上就形成了一种对数学的恐惧感,在学习数理课程时有一种厌烦情绪,虽然这些课程的内容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难,但一些同学放弃学习的态度已经形成.这样不少同学在大学低年级学习数学基础课的时候就没有形成扎实的基础.另外,很多同学将学习的目的定位为应付考试,考试通过之后,学过的内容基本上忘记的差不多了,在学习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见到学习过的内容往往回忆不起来.需要重新演示推导过程或进行一定的提示才能够明白,有的甚至要在课下将以前学过的内容再复习之后才能够弄明白.

1.2.2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近年来,社会就业的大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快速的大学扩招致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长较快,大学毕业生中能够得到高质量就业岗位的人数有限.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甚至有的学生开始怀疑上大学的重要性.这导致一些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放松对学习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上课迟到和旷课,对上什么课都没有太大兴趣,不关心学习的是哪门课,也不关心学习的什么内容.对于布置的课后作业不认真完成,甚至有的同学直接复制别人做好的作业.这说明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往往认为近期有用的就是值得学习的,近期用不上的就没有用.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也就没有学习动力.

1.2.3学习方法缺乏针对性大学每个专业的课程性质不同,有的是公共基础课,有的是专业必修课,有的是专业选修课,课程的内容也有难易之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不同课程时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们在大学比较普遍的学习方法是习惯于上课听老师讲课,课前和课后很少做预习和复习.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课程来说可以的,而对于偏数理课程的学习就不是好方法.学生要想较好的掌握学习内容要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并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练习上机习题,这样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学习偏数理类课程时,要采用这种针对性的学习方法,不能和其他课程的学习方法一样.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选择

理清课程和教学对象特点是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依据,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也要在这些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针对性.

2.1教学方法

2.1.1安排好一学期中的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由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并且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习又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并重.尤其对于需要进一步深造的学生,缺少哪一方面的能力都不能适应将来学习的需要.但是考虑到授课对象是本科阶段的学生,需要首先理解基本理论,因此将学习的侧重点放在理论上.一般情况下,将2/3的授课时间安排为理论课,将1/3的授课时间安排为实践课是合理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最好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插进行.使学生学习过的知识马上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演练,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p#分页标题#e#

2.1.2合理安排课前、课中与课后内容针对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特点,授课过程中需要对课前、课中和课后做出安排.其中需要强调的是第一节课很重要,根据授课对象缺乏学习动力的特点,第一节课需要动员学生好好学习这些课程.要点是强调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其实用性、深造的基础性、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利用统计学或计量经济学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经济学发展展的未来趋势等.平时授课的过程中,课前安排是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提示学生在预习是不能贪快,而是要达到理解.指出预习的时候有看不明白的地方是很正常的,可以通过课堂认真听讲和课后答疑环节解决,不要产生恐惧或厌烦心理.课中讲授安排是将课程内容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经常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对于难度大的内容要进行重复讲解,直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课后安排是让学生复习相关内容,并认真做好布置的作业,同时公布平时答疑的时间和地点,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集中解答.

2.1.3合理选择具体的授课方法具体的授课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提问等.对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讲授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理论逻辑及数理逻辑的推导过程.理论逻辑比较容易理解,重要的是数理逻辑的推导,虽然教材上给出了相应的推导过程,但是有一些步骤是省略的,讲课的过程中如果不将这些过程再详细的推导一遍,学生难以理解,也不能做笔记,不方便课后的复习与理解.案例分析是为了使理论得以验证和使一些抽象的变量变得具体,便于学生的理解.比如经济学中经常讲到边际成本、边际利润、价格弹性等概念,学生只是知道有这样的理论,现实中谁也没见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然而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或进行必要的统计学分析就可以找到这些变量的具体值,学生如果能够找到并进行分析,就会产生成就感,就会觉得学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课程提问一方面可以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另外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刺激课堂走神的学生认真听讲,一般一次课提问3次左右为宜.

2.2教学手段

2.2.1合理利用多媒体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板书相比具有表达形象、排版整齐、更新方便、可以展示图片和建立超级链接等优点,是目前采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手段.具体到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而言,要做到言简意赅、详略得当.因为这两门课程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而且表达这些理论的语言是数学公式,因此只要做到清晰准确就可以了,清晰程度要保证坐在教室最后边的学生也能够清楚的看到.另外课件中对于一些结论的推导需要将关键步骤写清楚,对于省略的非关键步骤可以通过板书的形成展示出来.因为一方面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如果把所有的步骤都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出来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即便是把这些步骤都通过课件呈现出来,学生也可能跟不上幻灯片的演示,不能理解每一个推导步骤是否正确.因此幻灯片需要表达的效果是清晰、准确、适当.

2.2.2掌握好板书主要内容和细节板书是多媒体教学的补充,有些作用是多媒体所不能代替的.在教授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板书的作用有三个.第一,板书可以整体呈现讲述的主要内容.在上课前可以将本节课要讲述的主要内容层次分明的写在黑板上,使学生较宏观的了解讲课的内容要点和内容之间的逻辑.第二,板书可以呈现幻灯片上省略的数理推导步骤.通过板书的形式推导幻灯片上的结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逐步推导出结论,让学生明白推导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有时间做好推导过程的笔记,因为学生可以跟着老师的书写速度进行记录.第三,板书可以将讲课的重点写在黑板上进行单独强调.因为幻灯片上的内容从直观上难以看出哪些是需要专门强调的内容,并且高高的显示在屏幕上,不方便随时进行指点,而写在黑板上就可以围绕着该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2.2.3安排好课堂和课后上机训练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实践课主要是通过上机训练完成的,上机训练分为课堂训练和课后训练.在进行上机训练之前需要让学生学会专业软件如SPSS和EVIEWS的安装和操作并给学生提供这些软件.统计学的很多功能也可以在EXCEL中实现,因此也可以让同学们通过普通办公软件进行练习.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学生进行课堂训练时只能对部分案例进行练习,由于这些软件的使用专业性较强,有不少命令需要记住.因此,通过课堂训练的方式熟练掌握这些理论和操作是不现实的,更多的需要在课外进行练习.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课堂训练的形式进行,并及时发现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点评.更多的类似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训练,课堂上可以抽查学生课外训练的效果.

3教学效果评价

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取得很好的效果,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考查的途径包括作业的完成情况、与学生交流中得到的反馈信息和期末试卷的分析.

3.1作业的布置和完成情况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做作业来促进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每一次布置作业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学习知识点的多少进行设计的.考虑到学生除了学习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外,其他课程也会布置作业,因此可以布置适当的作业数量,既能够达到巩固教学效果又不会对学生造成太大压力.布置作业的次数和作业总数量要结合起来,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一次布置的作业量大就少布置几次,如果每次布置数量少,可以多布置几次.对作业的批改可以采取抽样批改和全部批改两种方法,一般第一次适宜采用全部批改,如果学生做的比较认真,以后可以采用抽样批改,如果第一次批改发现学生做作业不认真,就应加大督促力度,实施每次作业都全部批改,避免一些自律不强的学生逃避做作业.根据学生做作业的情况就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进行评估,以提高教学质量.

3.2与同学交流获得反馈信息与学生的交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交流和课程内容交流.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交流主要是为了解决其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问题,与学生交流学习内容主要是询问其对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理解了上课的内容.交流可以采用口头询问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口头询问具有直接、方便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亲近感.但是口头交流也有缺点,表现在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或不愿意直接表达的学生不会深入反映所遇到的问题.这时可以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形式交流,由于是匿名形式,学生没有什么顾忌,会真实的说出他们的想法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的问卷可以在期中和期末各安排一次,期中问卷调查主要是向学生了解他们对前半学期学习情况的看法,期末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根据期中调查结果改进后的教学方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p#分页标题#e#

3.3分析期末试卷学生期末考试情况既反映了老师的教学效果也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对于老师来说,期末试卷分析是很重要的.对于试卷分析可以重点从学生总体的得分分布情况、每个大题和小题的得分情况以及学生回答主观题的思路和步骤来分析.一般来说,学生考试成绩呈近似正态分布是比较合理的,也就是学生成绩在平均分附近分布密度最大而在极高和极低两种极端分数情况下分布很少,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如果学生成绩呈偏态分布或双峰分布则说明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常态存在偏移或两级分化,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结果.更深入的分析需要就每一道小题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如果大部分同学在某道题上的得分过高或过低,说明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普遍较好或较差.对于得分较差的知识点,需要分析在该知识点上讲课方法是否适当,如何改善在这一点上的教学效果.对期末考试试卷的分析虽然对本学期的讲课效果无法改变,但对于下一学期讲课效果的提高很有帮助,因此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效果,而教学方法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方面做得不好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总的来说,首先要分析课程的特点和授课对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组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并通过各种途径倾听学生声音,考查授课效果.通过这些环节可以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