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议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美元国际化:市场选择的产物
(一)美元国际化主要历程
学界和业界普遍认为,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可被称为“世界美元本位”,因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历年的数据来看,美元不但是各国央行的主要储备货币,也是国际外汇市场主要的交易货币。美元成为现今世界中主要的国际货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市场选择的产物。学界和业界普遍认为,美元国际化开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于二战结束后,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巅峰,之后略有衰落,进入新世纪后又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美元国际化的主要经验
1.美元国际化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铸币税收入
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美国不为在国外私人部门之间和中央银行之间流动的巨额美元支付利息,也不需为国外银行和投资者大量持有的美元财政债券支付较普通债券更低的利息。由于美元及美元债券在国外流通的数量巨大,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入。JeffreyFrankel(1991)、AlanS.Blinder(1996)、Eijffinger(2003)、陈玉露等(2005)等研究均持这一结论。经过测算,经济学家一般认为,截至1981年美国所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为1052亿美元;而到2002年,由美元国际化所产生的名义国际铸币税达到6782亿美元。
2.美元国际化推动了美元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包括对外援助和对外投资。美国国际化的过程伴随着大量的资本输出,可以说,美元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其资本输出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为盟国提供借款总数大约26亿美元,1917年自由贷款法令又借出95.8亿美元。1914年美国对外投资为35.1亿美元,到1929年达到170.1亿美元。同时,美国出口的大量盈利又转为在欧洲的投资。二战之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及其他途径向欧洲贷款和援助130多亿美元。1947年,美国又给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6亿美元的紧急援助。美国的海外直接投资从1950年的120亿美元上升到1970年的780亿美元,同年,美国对外资产达到1660亿美元。
3.美元国际化促进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南北战争之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逐渐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中央银行系统和金融体系。随着美元的国际化,为了保持美元的高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美国政府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金融市场法规体系。同时将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置于较高地位,保持其独立性,并使之逐步取得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由于美元国际化的推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在金融市场规范方面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
4.美元国际化为美国转嫁国内金融危机提供了渠道
由于美元是世界中心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处于支配地位,国外私人部门和官方都大量持有美元。在金融危机中,美国不断地调低美元基准利率,同时,要求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使美元贬值。这样,以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国家的外币资产就在不断缩水,美国由此获得大量的国际通货膨胀税,同时改善了本国的国际收支,进一步提升了本国福利。另外,由于美元的大幅度贬值,刺激了美国出口,压制了其他国家对美国出口,同时美元的大幅贬值也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通过以上渠道,美国将本国的金融危机向国外转移。
二、欧元国际化:博弈合作的产物
(一)欧元国际化的主要历程
欧元本身不是常规的信用货币,而是一种超国家货币,它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国际货币。余翔(2009)认为,欧元国际化实际上是欧洲某些国际货币整合成一种新货币的过程,以及这种新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和资产定价及外汇储备中地位提升的过程。本文所指欧元国际化与该观点相一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欧洲各国都意识到,国际汇率体系的不稳定给其对外贸易、资本流动及银行经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战后迅速恢复经济实力的欧洲迫切希望构建一种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国际货币新体系。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标志着欧元的诞生。1999年1月1日,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宣告成立,欧元正式启动。自启动至今,欧元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其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可以看到,欧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日趋上升。据统计,2000年欧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比重为18.3%,到2003年末,欧元所占比重上升至23.6%。2008年一季度末欧元占同期外汇储备的比重已达到26.8%。近年来,欧元受困于欧洲债务危机,致使其国际地位有所下滑,2012年末欧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比重占到23.9%。欧元的形成和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区域货币走向国际化的过程,可以作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一种重要的范式参考。欧元的国际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欧元国际化的第一阶段是区域化,欧元的诞生就是其区域化的过程;第二阶段是国际化,欧元走出欧洲为其他经济体所接受的过程就是其国际化的过程。欧元国际化过程中的重大标志性事件见表3。
(二)欧元国际化的主要经验
1.欧元国际化有助于稳定欧元区经济
欧元诞生后,欧元区国家有了统一的货币。统一货币与统一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消费和投资,促进新的经济增长,使欧盟在与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强国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另外,货币市场的统一,推动了诸如公共财政、劳动、产品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在这个市场中,市场竞争机制得到充分发挥,资本的流动性增强,价格和成本的透明度提高,企业的垄断能力下降。为提高竞争力,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使消费者受益,改善了国民福利。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市场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欧元集团主席、欧洲央行行长和欧盟委员会经济货币事务委员,在政策协调、危机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机制,这也对欧洲经济的平稳运行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欧元国际化促进了欧元区内贸易的发展,同时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
一方面,欧元诞生前,欧盟采用浮动汇率,复杂的汇率变动容易引发欧盟内部金融秩序混乱。欧元作为单一货币正式使用后,消除了欧元区内部的外汇风险,促进了欧元区内部的贸易发展。欧元的广泛使用,加快了商品与资金流通的速度,使欧盟企业无形中降低了成本,有利于投资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欧元的诞生也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国际贸易中由于汇率波动会产生汇率风险,外贸企业虽然采用套期保值但却会产生交易成本。另外,在贸易中本外币兑换也会产生汇兑成本。这些成本都使国际贸易成本增加,损失国民福利。欧元诞生后,其广泛地被及与欧元区有贸易的国家及欧洲其他地区所接受。欧元区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多使用欧元计价结算,从而减轻了汇兑、交易成本。
3.欧元国际化促进了欧洲金融市场的整合
回顾欧元国际化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在欧元正式运作之前,欧盟制定了较为完善和稳定的财政、货币政策。其包括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7年《稳定与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新的货币汇率机制》以及1998年《阿姆斯特丹条约》等文件。欧盟于1999年制定了《金融服务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旨在建立金融的“单一欧洲市场”。这些文件对成员国的政府财政预算赤字、预算平衡和公共债务、通货膨胀率、利率都作了明确的法律性规定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对欧元币值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欧元的出现,促进了欧洲金融市场的整合。Bergsten(1975)、Giovannini和Mayer(1992)、Tavalas(1998)、Portes和Rey(1998)、Kanan(2009)、Portes和Rey(1998)研究都认为,随着欧元的诞生及其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欧洲金融管制有所放松,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加,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银行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资产配置,从而使欧洲区银行业务的成本降低,进而使整个欧洲金融交易成本有所下降。
4.欧元国际化增强了欧元区经济的整体抵御能力
欧元出现后,欧元区经济整体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有所增强。从目前的金融危机看,欧洲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并正经历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虽然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但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如果没有欧元的存在,欧元区国家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三、日元国际化:政治主导的产物
(一)日元国际化的主要历程
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日元在国际上的地位日渐上升。不同于美国和欧盟的是,日本政府积极推行日元国际化战略。国际金融界对于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和成果有褒有贬,多数人认为日元国际化道路并不顺利。日元国际化的高潮时期出现在上世纪80—90年代。此时,在全球国际贸易中使用日元计价、支付和结算的比例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2%迅速提高到1978年的18%和1986年的36%。日元债券发行规模也在扩大。在欧洲债券市场中,日元债券所占比重由0.4%上升至16.4%。1986—1987年间,欧洲日元债券的发行规模仅次于美元债券,位居世界第二位。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日元在贸易计价、国际结算和对外投资方面都呈现疲态。回顾日元国际化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日元国际化的背景与人民币非常相似,研究日元国际化的过程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参考。日元国际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见表4。
(二)日元国际化的主要经验
1.日元国际化有利于解决长期顺差带来的大量外汇储备,但不断引发本币升值的问题
日本一直采取贸易主导政策,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一直保持贸易顺差大国地位。2006年,日本对外出口达6499亿美元,同年日本的贸易顺差为680亿美元。2006年末之前,日本外汇储备长期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以后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而且从90年代起,日本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对外资产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2007年,日本对外净资产达到250万亿日元(约2.5万亿美元)。长期的贸易顺差使日本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纠纷,而且大量的外汇储备使日元不断升值,降低了日本经济的竞争力。日元在国际化过程中大幅升值,其汇率由1985年2月的1美元兑换260日元上升至1995年4月的80日元的高位,从而造成严重的“日元升值综合症”,并最终导致了“日元的升值衰退”。
2.日元国际化造成大量国内资本外逃,加速国内经济衰退
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大力推动日元国际化,在日元升值背景下,日本企业纷纷迁出国内赴海外投资,导致日本本土产业出现“空洞化”,加上日本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未能及时跟上,使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十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日元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日本国内长期执行超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货币政策,国内的微薄的投资收益难以满足个人投资者的需求,导致个人投资者也纷纷将资金投向海外金融市场以赚取高额的投资收益,造成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严重不足。
3.日元国际化有助于降低日本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中的汇兑成本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日本企业在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液晶技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日本的进出口受益于其先进的制造业,规模庞大。但是长期以来,日本的进出口一直受困于不断升值的日元和频繁波动的汇率。日元国际化后,在国际贸易中可以采用日元计价结算,有效地消除了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另外,日元国际化,可以减少日元对外投资时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日本在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的同时,急需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由此催生了大量的对外投资项目。在日元国际化前,日本投资者必须将日元转成美元,再转换成当地货币,但这样就面临着不小的汇率损失。日元国际化后,日本投资者可将日元直接兑换成当地货币进行投资,减少了汇率波动风险,提高了日元的使用效率。
4.日元国际化促进了日本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
随着日元国际化的推进,大量的日元和以日元计价的金融产品交易为日本金融业带来了包括国际金融服务在内的大量金融业务,也使日本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在竞争中,日本金融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1999年,日本在东京建立了日元离岸中心,其建立是日本金融市场日趋发展成熟的标志。[8]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回顾了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的国际化的主要历程,总结了这些货币国际化的基本经验。从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发展历史来看,货币国际化能够为本国带来一定的铸币税收入,降低本国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成本,促进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但同时也可能加速本币升值、引发本国经济衰退。由此可以得到几点有益于更好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获取高额的铸币税收入。从美元国际化的经验来看,美元国际化使美国可以在其他国家掠取高额的铸币税收入,对于改善本国居民的福利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可以通过向国外输出人民币从国外获取大量的无息贷款,也可以通过输出人民币从国外获取实实在在的资源和财富,即无成本地从国外获取铸币税收入。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将大大减少,实际是相当于大量减少对外国政府提供的巨额且承担汇率波动和通货膨胀风险的贷款。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降低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成本。从美元、欧元和日元的国际化经验来看,货币国际化能有效减少汇兑成本或汇率套期保值成本。我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最大经济体,但目前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比例依然较低。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目前主要采用美元和欧元等货币计价结算。2004年以后,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汇率市场持续动荡,美元和日元的汇率持续波动,使用这些国际货币进行计价,使贸易双方都面临汇兑风险,还要承担较大的汇兑佣金。如果我国国际贸易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可以大大降低贸易和其他经济交往中的换汇成本,给中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大的方便,降低其在国际经济交易中的外汇风险,从而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规模的扩大,发展地区经济,实现双赢。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容易推动人民币加速升值,可能不利于国内经济平稳发展。从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来看,日元国际化致使日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不断升值状态。对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货币国际化带给本币升值的压力则更大。尤其是在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对本国货币的民族自信心的盲目高涨,促使本币升值的动力十分强劲。但是,过快的、可预期的升值,通常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国内出口受挫,资产价格泡沫化,本币成为国际投机金融资本追逐的对象,并最终引发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跃居全球首位,巨额的外汇储备使基础货币投放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导致人民币升值趋势长期存在。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强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就有可能使人民币升值趋势更加猛烈,从而不利于国内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推动对外投资,但也可能会造成国内投资不足。从美元、日元的国际化经验来看,货币国际化可以有效地降低对外投资的成本,促进更多的国内资本走出国门在全球寻求更高的投资收益。但过量的跨境投资也可能导致大量国内资金外逃,国内投资收缩。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来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沿海发达地区“民工荒”现象频现,致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渐丧失。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出,给国内企业通过全球配置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国内大量企业赴海外跨境投资,从而造成国内投资不足。如果本国产业未能及时实现转型升级,国内经济将会重蹈日元国际化覆辙,陷入深度衰退之中。
第五,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推动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但也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动荡。从美元、欧元、日元的国际化经验来看,货币国际化都推动了本国或地区的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首先,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促进金融服务的深化和国际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现有的针对人民币的金融服务(如银行卡服务、境内外私人汇款、本外币旅行支票、个人外汇买卖与兑换、外汇买卖和调配、期货和期权等金融业务)需要拓展到国际范围。其次,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步伐将会加快,将会有利于促进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连通,从而倒逼国内资本市场加快改革,进一步推动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浮动汇率制下,人民币国际化将会使我国金融壁垒减少,大量频繁的货币转移可能会引起汇率的大幅度波动,由此引发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作者:王晓燕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