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政府主导金融发展政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自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到党的十六大召开,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并对“文化产业”的地位、作用、发展目标以及与文化事业发展的关系做了全面的论述;再到最近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些都说明文化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渐凸显,金融的支持作用更显重要。但由于我国金融服务不完善,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导致金融对文化产业支持不足。以十七届六中全会振兴社会主义文化为契机,未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何破解文化产业融资困局、增加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力度,进而成为文化大国?这必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着力点。 一、文化产业的界定及其投资特性 2003年,文化部制定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通过对比分析各个国家对文化产业的不同定义,文化产业内涵的共性为:(1)文化产业是符号性商品和服务;(2)文化产业凝结知识产权;(3)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发展方向、以内容为核心,其发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和智力投入;(4)文化产业具备产业体系。①同时,文化产业也有自身的投资特性:第一,高风险性与高收益并存。文化需求并不是一项必需品,具有相当大的可供选择性,很难确定消费者对新文化产品的评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文化消费者钟情于知名艺术作品。同时,高风险也伴随着高收益,文化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其受众巨大。如国产动漫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投入六百万,综合收益一亿多元。第二,高收入弹性。一般情况下,只有当个体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高度后,精神需求足够大并到可以支撑一个产业发展的程度时,文化产业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兴起和发展起来。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依据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文化消费将会大幅度增长。第三,投资聚集性。文化产业项目投资相对比较集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或者初始投资所占比例很大。一次性大规模的初始投资,规模宏大,配套性强,必须同时建成才能发挥作用,因而一开始就需要有较大规模的初始资本,而实体产业的投资则是均匀的融合于产品生产过程中。此外,文化产业还具有资源需求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一次投入、一次研发、成果可多次转化;进入门槛低,吸纳劳动力强等投资特点。① 二、文化产业的金融困局 文化产业作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绿色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拉动性与溢出效应,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企业素质较差、产业集中度不高、原创能力不强、文化外贸逆差仍比较突出。虽然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有多方面的助力,但目前其金融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和紧迫。 1.文化产业缺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 金融服务体系不但实现资源的跨时空配置,更实现了资源高效、合理的分配。金融服务体系的融资职能、风险保障职能等等,都可以为相关产业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严重滞后。具体表现为:产业融资平台建设不太完善;融资渠道数量较为有限;投资主体的多样化建设滞后;金融的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等。 2.政府支持建设力度有待加强。财政税收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是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尤其是非盈利性质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财税政策的支持。我国各级政府虽然不断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但文化产业融资模式尚未形成,财政投入的资金未能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税收政策优惠方面,大多数文化企业未能像高科技企业那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文化产业的金融理念有待革新。虽然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但不少人认为金融业只是单纯的输血给文化产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业的支持,文化产业在给金融业提供投资机会的同时,也促使金融业进行自我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作为独立的法人需要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出发,对投资的风险和收益进行衡量,这也促使文化企业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实力。在这种相互影响、作用的过程中,两大产业不断融合。 综合上述,当前文化产业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如何打破融资瓶颈,促进文化金融产业做大做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 由于文化产业先天的特质,依靠其自身,发展有限。那么借助国家政策的扶持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关的发展经验,如:依靠政府支持,拓宽文化产业筹集渠道等。那么如何借鉴这些经验,完成文化企业政策支持的中国化路径,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是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这些政策不仅仅是金融政策,还包括人才培养、配套设施建设等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较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在各种鼓励性的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支持下,依靠金融市场的力量,金融中介机构深入文化产业微观企业中,才能达到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良好互动,依靠资本的力量,充分挖掘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下面将从上述两个方面政策与金融市场来探讨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事业,以期从根本上破解文化产业的困局。 (一)政府政策的先行规划引导 产业要发展,政策要先行。由于文化产业特有的投融资特征,融资难亟待政府相关政策的规划引导。“十二五”规划指出:“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央更是将未来工作的重心放到了文化体制改革上面,努力寻求一条解决文化问题的政治路径。这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总纲。#p#分页标题#e# 正是在中央这种大力推广之下,全国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保障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如北京的《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广东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上海的《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等。 (二)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构建 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平台建设、投融资渠道建设、文化产业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保障体系建设等。目前,我国上至政府高层下至银行家、企业家都在大力推进这些方面的建设。我国正在走一条“政策鼓励发展,搭建平台建设,创新文化产品,扩宽融资途径”的道路。即是:依靠政府在文化产业的优惠和鼓励政策,扶持文化企业资金融通的安排,文化部等各部委推进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服务平台或者文化交易所等平台,利用金融手段创新文化类金融产品,以便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积极为文化产业提供信贷支持,同时鼓励企业发掘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扩宽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1.文化产业金融平台建设。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有效避免交易双方互相不了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平台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企业和资本市场之间信息与资源的不对称。但平台建设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加之前期投入较大,因此必须由政府主导来推动完成。我国最典型的平台建设是文化产权交易所和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 (1)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产权交易所是文化产业企业投融资渠道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政府推动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核心工作。目前,上海、深圳、成都、沈阳、合肥、广州、北京等地已相继成立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产权交易所能够建立文化产业多层次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体系,搭起一座嫁接文化与资本的桥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权交易所对我国既有的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渠道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包括了平台、产品、功能、市场的创新。第一,平台创新。文化产权交易所一边连接着银行、保险、风投、担保、再担保、投行等金融机构,资本充足,一边又连接着画廊、影视公司、出版社、传媒企业等艺术机构,储备了大量优秀的文化和艺术作品。因此,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出现为文化产业和金融产业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第二,产品创新。文化产权交易所利用文化产业和金融业的相关资源,创新文化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如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了齐白石作品的权益类理财产品,完成第一宗文化企业产权融资项目。该交易所的艺术品金融理财计划、艺术品权益流通产品及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目前重点推出的三项全新交易品种。第三,功能创新。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不仅是文化产权交易的平台,而且也是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文化企业孵化加速平台和文化产权登记平台。这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不仅能够激励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提高艺术家的知名度,而且能降低相关产品的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它为文化企业提供了一种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第四,市场创新。文化产权交易所以及交易商共同构建了一个标准的艺术品二级市场。文化产权交易所、交易商以及画廊、拍卖公司等艺术中介机构将形成一个稳定的共荣共利关系,取代以往各自为政的杂乱的二级市场局面。 (2)文化部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当前,文化部推动建设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推出文化企业和各地文化产权交易机构网上项目对接机制,进一步拓宽文化企业的投融资渠道。该平台依托中国文化产业网,有效整合各资本市场资源,意在建设成集政府指导政策对外、文化产业投融资信息交流、金融业务在线办理、金融产品发行、项目咨询投资、产品展示交易、行业知识普及培训等各类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2.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建设。由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同时文化企业多是“轻”资产,没有土地、厂房、设备等抵押物,文化产业出现融资难的问题。那么解决该问题,通过多种途径鼓励金融业为文化产业输血,必须依靠相关政策、金融机构的大力推进。 (1)文化产业的间接融资渠道。一般来说,间接融资渠道包括银行、保险等机构,一般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到期还本付息。 由于文化产业先天性的缺陷,更加需要政府以其信用来解决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问题。 第一,银行给予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信贷支持,不仅需要银行要创新信贷产品,转变相关的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也需要文化产业建立起符合银行业信贷的指标。针对于文化产业的企业缺少可以用做抵押担保的资产、核心产品较难评估的问题,银行需要制定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探索实行联保联贷模式。对于融资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以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对于处于文化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中的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探索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对于具有优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企业,可通过权利质押贷款等方式,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 第二,保险机构试水文化产业。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广义来讲,保险机构服务也算是金融保障服务体系之一。文化产业具有高风险的特性,需要保险机构对文化产业进行风险保障。2010年,文化部与中国保监会在京联合举行“保险支持文化产业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同时公布了第一批11个文化产业保险试点险种①以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3家首批试点保险公司。 第三,文化产业的融资租赁与担保业务。培育和发展面向文化产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鼓励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加大对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支持。进一步发挥现有文化产业担保公司作用,引导和鼓励国资、民资、外资等各类资本参与文化产业领域的融资担保服务,使各类担保公司更好地为推动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服务。#p#分页标题#e# (2)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渠道建设。资本市场对于发股和发债主体都进行较为严格的监管和信息披露,股权投资基金对于入股企业都会有严格的审查。因此相对于间接融资来说,直接融资对于文化企业具有较高要求。 第一,文化企业的股票市场融资。随着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逐渐完善,直接融资在社会中所占比例不断加大,利用既有的资本市场为文化产业融资成为了合理的选择。文化企业上市可以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为公司持续发展获得稳定的融资渠道,并借此可形成良性循环。所谓的良性循环包括:文化企业应通过上市的方式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借此开拓市场空间,打通国际融资渠道;文化企业上市后便成为公众公司,知名度的提高使其在吸引人才、获取信贷支持等方面更为快捷有效;通过股权激励机制,可以为文化企业吸引人才和提供资金;上市还是规范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第二,股权投资基金入股投资。无论是2009年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还是2010年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都为股权投资文化产业提供了条件。过去多投资于一些互联网和生产型企业的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正在将更多的目光投射在文化产业上。通过政府注资、吸引金融资本参与等方式,进一步充实国有文化投资机构的实力,提高其对文化产业的投资能力;支持金融机构投资文化企业债权和股权,参与面向文化产业的股权投资基金。专项的文化产业基金设立,能够为文化产业类项目和企业提供创业和发展资金,其示范效应将引导社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及境外投资机构的资金流向文化产业。 3.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诚信状况、竞争环境、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特别是法制环境、诚信环境、竞争环境,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生态环境方面,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更显重要。目前,急需制定文化市场各行业的服务标准以及文化产品生产标准,建立全国信息公开、共享的文化市场信用管理平台。 上述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必将助文化产业“腾飞”,助金融业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我国文化金融产业的构建,需要在充分吸收了外国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道路———政策鼓励发展,搭建平台建设,创新文融产品,扩宽融资途径。 四、完善文化产业金融支持政策的相关建议 目前,在中央大力推动和地方政府积极配合下,文化事业蓬勃向上、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地文化产业建设急功近利、矫枉过正。这体现在地方政府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并未跳出抓工业经济的路径,仍旧追求“大项目、大园区”建设,无法完全摆脱利用土地资源启动、盖楼追求瞬间见效的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式。比如:连云港市在建设动漫园区时,一个小小的文化动漫创业项目最终被无限放大,占地达450亩,承担创业大厦、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企业总部、动画制作中心、创意中心、动漫商业街、星级酒店和国家人才公寓等诸多混合功能的园区①。其深层次原因是,新形势下我国地方行政考核制度建设较为滞后。 未来更需要中央研究具体的文化发展综合政绩考核体系标准,以便科学发展文化产业。二是文化产业建设区域、行业同质化严重,竞争无序化。在中央大力的倡导下,各个地方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文化建设,但大部分聚焦于盈利性较好的文化项目,大搞文化园区建设,没有因地制宜,利用好本地的特色文化项目,同时没有能够坚持适度化发展原则。很大程度上,需要国内的文化市场引入强势新的产品,从而解决产品同质化和相同目标用户规模饱和的瓶颈。 如中国的网游业以收购全球的优质资源形成全球化的生产能力,从而植入中国文化、解决版权和同质化问题,同时更大范围地开拓用户群体。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针对文化产业企业的优惠措施在具体实施中往往存在“冒名顶替”之嫌。比如说:目前我国正在对房地产进行严格的调控措施,但众多房地商采用“影视搭台,地产唱戏”的“文化+地产”的模式,变向获得优惠资金支持,进行房地产投资。这就需要目前的文化产业优惠政策能够精准定位目标企业,充分实现国家产业振兴的目的。 针对于上面这些主要问题,未来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必须坚持金融业“市场化”的总原则,坚持效果与效率的协调统一。文化产业天然较好的投资属性是催生金融创新支持的动力,但同时如何与政策协调统一、降低行政干预、靠市场化运作也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不断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总结起来,未来金融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文化产业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一是金融为文化产业融“资”更为提高。在文化产业建设中,更需要围绕第三方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及中介组织建设,发展无形资产、知识产权融资,健全文化项目风险评估、交易、担保的法律规范等。金融机构应按照“一业一策”的思路,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形式。二是融资基础上的融“智”功能更为凸显。 资本带来了资源的集聚,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最重要的资源便是人力资源。文化产业领域的金融创新更应着力于汇聚各类智力要素,促进文化产业创意活动。在艺术创作、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创意能力的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三是金融的高级环节———融“制”功能。不同的融资方式带来不同的责、权、利再安排,对企业乃至整个产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合理的融资制度安排有利于规范公司治理、优化要素组合、改善产业运行。 因此,金融制度安排能够很好地确立法人产权制度,理顺出资者、管理者、法人之间的产权关系,加快文化企业制度创新。同时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赴海外募股融资,倒逼企业经营机制转变,加快培育纵向一体化的旗舰型龙头企业。#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