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经济社会转型进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制约中国转型发展的难题 第一,思想上“不愿意转”。个别领导干部对加快转型发展的认识低了,理解窄了。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只看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短期效果,而忽略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支撑发展条件的恶化,更没有看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二是主观上不愿意打破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下形成的利益格局,不愿意舍弃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愿意承担任何改革创新的风险而习惯于坐享其成。 第二,行动上“不会转”。不知道如何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实现既定的目标。一是工作能力不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是错综复杂的,有很多两难选择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领导干部具有非常强的工作能力。但个别领导干部知识欠缺,本领不强,实践经验不足,在推动转型发展的能力上还远远不够。二是干部作风不务实。在实际工作中,个别领导干部的作风还存在不够过硬,管理松弛等问题,有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 第三,动力上“不持续转”。一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即促进转型发展的动力推进机制,如财税管理体制、资源价格管理体制、国企管理体制、收入分配体制、干部考核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尚需大幅度改进和完善,还没有形成针对加快转型发展而设计的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二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即促进转型发展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这里既有立法的问题,也有司法的问题。在立法上,表现在部分法律法规还不科学不完善,在司法上,表现在各级法院严格执法还不到位。在三大难题中,体制机制不健全最重要,即影响转型发展的最主要障碍是体制机制问题。 二、促进中国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中国转型发展的重点 1.以提高发展质量为核心,加快经济转型。经济转型要以提高发展质量为核心,尽快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型:一是需求结构转型,即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二是产业结构转型,即从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转变为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工业结构转型,即从重工业主导的工业格局转变为高附加值、高技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格局;四是就业结构转型,即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就业产业格局;五是要素投入结构转型,即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资本、土地、不可再生资源投入为主转向以知识、技术、人力资本为主。 2.以持续改善民生为导向,加快社会转型。要围绕民生这个工作做好社会转型:一是分配结构转型,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让人民群众共同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财富或者是收益。降低低收入人口比重,大幅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二是财政结构转型,即通过增加财政投入,解决好老百姓所关心的住房问题、就业问题、就医问题、物价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交通问题,等等,构建城乡均等化服务体系;三是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即继续转移农村人口,由农村人口为主导转向城镇人口为主导的现代社会。 (二)促进中国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1.着力转变发展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转型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发展理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转变。一是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的理念转变。经济发展除了增长这一要素外,至少还包括结构、分配、就业和环境这四个要素,仅仅坚持增长难以解决结构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就业问题以及人的自身发展问题;二是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理念转变。实行“国富优先”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并导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坚持民富优先的发展,能带来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社会消费率的提高。三是由“做大蛋糕”向“分好蛋糕”的理念转变。从中长期趋势看,能否“分好蛋糕”成为“做大蛋糕”的主要约束条件。 2.着力完善体制机制。 (1)推动政府转型。即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政府应把做好公共服务放在第一位。全面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不断完善政府组织架构,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继续以国有大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垄断行业企业为重点,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着力点。与此同时,要加快创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障碍。 (3)加快财税转型。不改革现行财税体制,不界定好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不按主体功能区的要求采取有区别的财税政策,很难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加快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快建立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制度。 (4)继续深化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重点是理顺水、电、煤、油、气和运输等基础产品的价格,完善土地、资本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不公的另一表现是东西部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矿产资源税费过低且分配不合理和要素市场特别是土地市场不完善。 (5)改进政府业绩考核办法。必须尽快设计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的政绩考评指标体系。在生态环境、资源节约、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也要有明确的、可衡量的硬性指标,增加所占权重,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用发展的、全面的视角,合理设计“显绩”与“潜绩”的测评方法,引导干部正确处理短期与长远的关系,消除各种追求短期政绩的行为。#p#分页标题#e# (6)健全利益补偿机制。针对国家在不同区域制定的差别化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健全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与区域功能规划实施目标有机结合的利益补偿机制,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或引导市场化补偿的利益平衡机制,或两者兼用的方式,对经济发展受约束的地区进行补偿,以促进建立产业发展引导机制,引导企业到符合要求的功能区落户发展,增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3.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提高研发投入。2009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突破了5800亿元,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位居世界第四,但研发投入强度只有1.7%,与世界领先国家3%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研发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出所占比重偏低,显示我国科技发展根基不够坚实,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十二五”时期,要大幅度提高研发投入,争取把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5%以上。 (2)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在发达国家,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投入、创新人员、创新成果大部分属于企业所有,而我国的创新资源大部分是政府、高校、科研机构所有。因此,要努力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新机制,制定各种激励政策,促进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 (3)加快教育制度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成长。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个性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发明,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 (4)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保护创新行为,出手重拳打击侵权行为,着力创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