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货币倾向的关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丁一兵 钟阳 何彬 单位:吉林大学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现有关于货币国际化决定因素的国内外文献中,大多是从一些具体因素如货币发行国的经济规模、国际贸易情况、货币的公信力、货币的交易成本及外部性等几个方面或上述因素的综合考察进行了详细分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与观点,对货币国际化决定因素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一国的经济规模及实力对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Eichengreen(1998)对美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在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与这些国家GDP占全球GDP的比重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一国占全球GDP中的比重每增加1%,则该国货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将增加5%。在加入滞后因变量后,国家经济规模的影响显著下降;在添加了出口份额的变量后,结果表明:一国GDP在全球份额中的比重增长1%,该国货币在各国外汇储备中增加0.8%。元惠萍(2011)通过计量分析考察了美欧日英四种货币国际地位的实际影响因素,认为货币国际地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GDP,换言之,货币国际地位需由经济实力说话。近期从国际贸易视角对货币国际化程度的影响进行论述的文献包括:Gerald和James(2003)对中世纪之前及13世纪的国际货币史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对17世纪之后的国际货币、共同货币及货币联盟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一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具有重要的意义。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4)利用一个新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进行分析,指出进口商品的市场份额对采用进口商货币计价有着重要的影响。
货币价值的稳定和预期未来稳定的信心对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影响也不容忽视。Hayek(1978)关于货币竞争的研究认为,币值的不稳定就会产生不确定性,金融机构便不愿接受那种币值不稳定的货币。只有那些信誉度较高的货币才能代替以前的(国际)货币成为国际货币。Friberg(1998)指出计价货币的选择不仅依赖于利润函数,同时还依赖于两国汇率波动的程度。李稻葵,刘霖林(2008)通过对各国央行国际储备、贸易结算以及国际债券中的各国货币比重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一国通货膨胀率、汇率升(贬)值率及波动幅度等是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水平的显著因素。由一国货币在其他市场流通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搜寻成本大小或者由此引发的外部性效应对货币的国际化也发挥重要作用。Krugman(1980)认为:世界上使用统一的货币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降低,使货币产生外部性,接着国际货币的持久性发挥作用。有些国家贸易和经济发达,但货币却没有国际化。Craig和Waller(2000)引入了货币持有成本的概念,指出持有成本更小的货币在国际交易中可能会形成对高持有成本货币的替代性,从而成为国际货币。马丹和陈志昂(2010)对美国国际货币地位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网络外部性是决定美元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通过上述文献回顾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方法从上述几个方面对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及外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际价值。但前人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国内学者较少运用计量手段对国际货币的选择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大多进行理论性的阐述,对于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货币选择的关系问题也较少作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国内外学者多是选取当前主要的储备货币发行国作为研究对象,忽略了一些潜在储备货币的发展动向,当前除了几种主要的储备货币外,还有一些货币以结算功能在国际市场上流通,有的货币需求量也较大,不可小视,应该在实证研究中考虑加入这些样本国。我们将在前人对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加入货币发行国人均GDP和FDI流量对货币国际化进程之作用的分析。下文我们将进行具体的实证考察。
各国(地区)货币OTC交易量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货币的对外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作为记账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工具。作为交易媒介,各种货币在全球市场中的OTC交易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地区)的货币交易量差距更为显著。具体的交易情况见图1。无论以何种货币职能标准衡量,美元都是当今世界的顶级货币,以交易媒介职能衡量也并不例外。从图1中可以看到美元各年的OTC交易量仍远高于其他货币,任何后起的货币都难以撼动美元的国际地位。而欧元次之,其OTC交易量也相对较大,随着欧元区经济的发展,其不断拉大与其他货币交易量的距离,图1中显示除美元外,后两年其他货币与欧元的OTC交易量也存在相当的差距。日元和英镑也是重要的国际货币,但二者的OTC交易量与欧元、美元的交易量差距逐渐拉大,其国际地位呈现出弱势状态。从图1中可以观察到,菲律宾比索是所列货币中交易规模最小且增速缓慢的货币,与其相比较,巴西新克鲁赛罗和人民币的OTC交易量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尤其是人民币2010年的交易量上升更为迅速,以较大的优势超出了新克鲁赛罗的交易量,形成了跳跃式的增长态势。经济学家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一些影响因素也得到了广泛的共识并得以验证。但是为了更为具体细致地分析货币国际化的决定因素,我们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另行加入可能会对货币国际化有一定影响的经济指标。本文认为一国经济发展状况、国际贸易规模、币值稳定性和FDI流量的大小是影响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往往决定了该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从根本上是该国经济实力的反映。首先,一个总体规模较大的经济实体可以为本国货币提供较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有抵御外部经济扰动的充足实力,不易受到经济波动和各种外部冲击的影响。同时一国经济规模越大,经济实力越强,其货币在国际交易中的网络外部性越大,交易成本减少的也越多,因而给货币使用者带来的收益也越大。经济的总量和实力一般用国内总产出来衡量。如美元、欧元和日元三种主要国际货币与其货币发行国的经济规模就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规模基本占世界总产出的20%-25%左右,与之相应,美元和欧元在交易货币中所占的份额也稳居于前两名(方琢,2006)。其次,一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国是否有能力将其货币推向世界市场。世界经济的客观事实证明一些国家的总体经济规模较大,但是其经济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未必强大,国家的整体生活水平难以与国家总体经济规模相称,其实际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因此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能以GDP简单衡量。当然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亦不能由国家总体规模简单决定。相反,一国的人均GDP对于货币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只有实现较高的人均经济资源占有量,国民的生活足够富足,国内的各种市场才能获得足够发展,整体实力才能真正提升,本国货币走向国际市场才能带给自身以及世界经济的稳定,其货币国际化才能增加福利效应。#p#分页标题#e#
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影响到一国货币的国际交易量。国际贸易额是反映货币需求者与货币发行国之间的某种相互作用关系的量。当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规模很大的时候,货币发行国推广其货币是有吸引力的,这是因为国内交易者显然倾向于使用其货币进行国际贸易,而他国与该国贸易联系越密切,其交易者也越容易接受该国货币进行交易。汇率波动程度是反映某国货币价格波动情况的变量,如果一种货币的价格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便增加了交易者风险,可能会影响市场参与者交易该货币的意愿。对于货币发行国来说其货币被使用的程度与流入该国或从该国流出的FDI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一方面,如果货币发行国以外投资者有意愿在该国投资设厂,必然增加对该国货币的需求,而且一些跨国公司为节约交易成本也可能在分公司间的业务往来中使用该国货币作为计价或结算货币。另一方面,若货币发行国的投资者想要拓展公司,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选择在国外投资办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便会以本国货币换取目标国货币,自然会增加国外对该国货币的持有量。因此流入和流出的FDI总量对增加本国货币的国外使用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计量模型的构建及数据说明
由于面板数据模型含有横截面、时间和指标三维信息,因此利用面板模型可以构造比一般单独使用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更为具体细致的行为方程,并且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利用相关指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其一般形式可表示为:Yit=αit+Xlitβit+μit;i=1,2,……N;t=1,2,……T(1)其中:Xit是k×1维解释变量向量(k表示解释变量个数),βit表示对应于解释变量向量Xit的k×1维系数向量,αit为常数项向量,μit是随机扰动项向量。这里假设随机扰动项相互独立,且满足零均值、等方差为σ2μ的条件,i,t表示面板数据的两个维度(横截面和时间)。通常情况下主要利用一国货币的几大职能来衡量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这些职能大体上包括记账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等职能。然而有些货币在全球市场的计价、储备数据信息难以获得,因此这里采用各货币在全球市场的OTC交易量这一指标来反映其国际地位,将该变量作为上述面板数据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其原始数据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2001-2010年每隔三年公布一次的报告(Triennial CentralBank Survey)中各货币(共18种货币)的场外交易量,通过相应计算并经CPI指数(以2005年为基期)平减将其转换为实际年货币交易量。模型中共包括五个解释变量,均采用2001-2010年间隔三年的数据,具体解释如下: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实际GDP和人均GDP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官方网站和《International FinancialStatistics》;我们以各国的实际贸易额来表示各自的贸易规模,其原始数据均由《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查得;汇率波动程度是由美国对各国名义汇率经过HP滤波处理所得到的波动成分来反映的,这里的名义汇率来自http://www.trade.gov网站;各国的FDI流入和FDI总量(方向性变量)是由世界银行官方网站查得。但数据库中并未给出FDI流出量,因此FDI流出量是通过计算得到。同时本文以FDI流入和流出量的加和来表示FDI总量;上述变量中的实际GDP、人均GDP、实际贸易额和FDI总量均经过CPI指数(以2005年为基期)调整为实际量。根据所选择的被解释变量及解释变量的相关指标,结合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所建立的模型具体可表示为:FEit=αit+β1GDPit+β2PGDPit+β3TAit+β4ERFit+β5FDIit+μit(2)式(2)中,FEit表示第t期国家i的实际货币交易量;GDPit表示第t期国家i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PGDPit表示第t期国家i的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TAit表示第t期国家i的实际贸易额;ERFit表示第t期国家i的汇率波动程度;FDIit表示第t期国家i的开放投资情况;我们预期β1、β2、β3和β5为正值,β4为负值。
模型的估计及结果分析
由于我们的样本数据属于“宽而短”的面板数据类型。一般情况下,对于这种数据结构,大多不进行单位根检验,伪回归现象基本不存在。本文认为面板模型中变量的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关系。在这样的面板数据模型中,由于解释变量数超过时期数,不具备采用变系数模型的条件。下面,根据F检验来确立变截距模型与等截距模型的选择问题。在截面维等截距模型中,通过计算得到残差平方和RSS*=6.00E+17,而在变截距模型中,残差平方和RSS=4.03E+17,故F=(RSS*-RSS)×(NT-N-K)/RSS×(N-1)=1.41,而F统计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为F0.01(17,49)=2.35637,故接受原假设,采纳等截距模型。其中:N-1表示受约束回归的约束个数,T表示面板数据的时期数,K为模型中变量的个数;在时间维等截距模型中,通过计算得到残差平方和RSS*=6.00E+17,而在变截距模型中,残差平方和RSS=5.42E+17,故F=(RSS*-RSS)×(NT-T-K)/RSS×(T-1)=2.25,而F统计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为F0.01(3,63)=4.10864,故接受原假设,采纳等截距模型。这里T-1表示受约束回归的约束个数,T、K的含义同上。我们可以进一步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冗余性检验来判断应采用混合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固定效应冗余性检验的零假设是固定效应模型是冗余的。通过计算我们得到检验结果的P值为0.1719,于是接受原假设,应采用混合模型,即认为混合模型优于固定效应模型。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截面上看,不同截面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时间上看,不同个体之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根据固定效应冗余性检验的结果,最终可以判断所建立的模型是一种混合估计模型。#p#分页标题#e#
对于混合面板数据模型,我们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来估计参数,估计结果见表1。表中调整后R2的结果反映出模型的设定较为合理,可以作为研究问题的依据。表1中各货币发行国的GDP和人均GDP两个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解释变量系数为0的原假设,同时由两变量的估计系数符号可知,二者均对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产生积极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的GDP与人均GDP水平越高,各国投资者越倾向于选择该国货币进行交易,在国际社会中对该国货币的认可度越高,该货币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反之,一国的GDP与人均GDP水平越低,各国投资者使用该国货币的意愿越低,对该货币的需求量越少。而一国的实际进出口贸易额、一国的汇率波动程度以及一国的FDI总量等几个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均不显著,表明在我们的研究框架下这几个变量并不是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地位高低的重要因素。
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通过运用面板模型,以各货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场外交易量代表各国货币的被接受程度,实证分析了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人们对其货币的选择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发行国的GDP和人均GDP均对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的GDP与人均GDP水平越高,各国投资者越倾向于选择该国货币进行交易,在国际社会中该国货币越受到人们青睐,该货币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反之,一国的GDP与人均GDP水平越低,各国投资者使用该国货币的意愿越低,对该货币的需求量越小。由此可见,一国的总体经济规模支撑着其货币的国际化,是本国货币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为本国货币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规模,货币国际化无从谈起。但是一国的总体经济规模并非本国货币国际化的充分条件,只是依靠较大的总体经济规模仍无法给货币国际化以足够的推动力,还需要借助于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撑,只有实际经济发展水平达到相当的高度,货币国际化才有可能真正获得成功。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也许可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这就需要我们对于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保证我们在货币国际化过程中降低风险,获得最大收益。尽管中国已经在总体经济规模上占据了一定优势,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我们仍要清晰地认识到国家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还相当有限,消费不足现象长期存在。民富则国强,政府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经济结构、收入分配失衡等问题,做到藏富于民,只有这样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才能得以提高,国家的实际经济实力才可得到快速提升,进而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