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收入分配对外贸易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尹今格 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经济学系
一、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过程。但是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其中尤为显著的是中国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大。我们知道,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这一指标来衡量一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声明,中国基尼系数70年代为0.16,从1980年的0.33迅速增大,1994年突破了警戒临界点0.4,目前已超过0.45。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对外贸易对于收入差距有没有产生影响,如果产生影响的话影响是正是负,短期的影响和长期的影响是否一致,进出口贸易和吸收外资所产生的影响是否一致?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关于对外贸易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国内外学者早有研究。就国外来看,Samuelson(1948,1949)的要素价格均等定理以及Stolper和Samuelson(1941)提出的Stolper—Samuelson定理分析了贸易和关税对生产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的影响;Kuznets(1955)提出了以经验为根据的“倒U”曲线假说,开创了对收入分配的长期演变进行研究的先河。就国内看,戴枫(2005)利用我国时间序列数据发现外贸和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并且外贸是收入不平等的Granger原因[1]。王少瑾(2007)区分了我国进出口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发现进口扩大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而出口则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赵莹(2003)认为,虽然从理论上来讲,贸易开放度提高会降低收入不平等,但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会拉大一国收入差距。可是采用我国1978-199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却证实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均会扩大我国的收入差距[3]。周娟和张广胜(2008)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发现贸易开放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4]。纵观上述论述,国外学者大部分是从理论或跨国数据进行分析,国内学者大多数是从对外开放与群体收入差距方面进行分析。
二、相关的理论阐述
(一)传统的斯托儿帕-萨缪尔森模型
经济学历史上最早开始探讨贸易影响收入的理论当属传统贸易理论中的SS模型(Stolper-Samuelson,1941)。根据该理论,通过参与国际贸易,一国基于要素禀赋优势出口密集使用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出口增多引起的该产品的扩大生产,将导致对丰裕要素的需求增多,进而提升该要素的报酬,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报酬会降低。这样,贸易的开展有助于实现本国要素所有者收入的均衡。根据该理论,中国的要素案赋结构是劳动力充裕,资本和技术相对稀缺,因此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将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出口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更多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更多的出口将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上升,而更多的进口则会导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下降。进而会导致非技术工人的工资相对上升,而技术工人的工资相对下降。
(二)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及其拓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库兹涅茨在1955年发表的《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等》的论文中,提出了收入差距的“倒U假说”。他根据经济增长早期阶段的普鲁士(1854-1857年)、处于经济发展后期阶段的美国、英国和德国萨克森地区(1880-1950年)收入差距的统计资料,提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逐渐缩小”。在库兹涅茨看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长期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按照库兹涅茨的假说,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设想: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拉动因素,是否对外贸易与收入分配之间也存在着这样一个拐点,使得在处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或同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即对外贸易与收入分配是否也会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
(三)实证分析
为系统考察对外开放与中国收入分配的关系,首先建立如下的计量经济模型:2GINI=C(O)+C(1)TRADE+C(2)TRADE+μ本文选取了中国1983—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GINI表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本文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表示。TRADE表示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贸易总额以GDP来表示,加入TRADE2是为了检验收入差距与贸易是否存在倒U型的关系。数据来源均来源于中国统计摘要(2009)及其简单计算。为了防止随机游走变量导致虚假的回归结果,我们首先将GINI与TRADE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然后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得出LnGINI和LnTRADE是一阶单整序列。在这之后,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就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明。我们分别选取1-3个滞后期,结果显示,当确定95%的置信水平时,取滞后期2、3,LnGINI、LnTRADE和LnTRADE2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当滞后期为1时,LnTRADE和LnTRADE2是LnGINI的Granger原因,也就是说,对外贸易是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且无论滞后期是多少,LnGINI都不是LnTRADE和LnTRADE2的原因。
三、结论
衡量对外开放的程度有外贸依存度和外商直接投资这两个主要指标,本文试图使用这两个指标来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对外开放对于收入分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上述回归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Stolper-Samuelson理论中所论述的贸易自由化所引致的要素报酬趋于均等的“理想”在现阶段中国无法实现。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要素市场化程度还没有足够高,要素价格尤其是劳动力价格被人为地压低,不能反映市场自由决定的劳动力价格,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出口商品的低价不能完全用比较优势来解释,因为价格并没有完全的反映生产成本,比如说环境成本就没有被反映出来。二是如我们的猜想,对外贸易对于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并非持续的,而是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在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渐渐过渡到市场体制的过程中,对外开放促进了要素分配与报酬体制的进一步市场化,从而打破了原有的“平均主义”报酬体制,所以现在人们的收入差距随着原有制度束缚的不断瓦解而增大。这是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值得指出的是,作者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当要素报酬分配的市场化程度足够高,则对外开放将更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中国的广大劳动力资源可得以更加充分的利用,从而根据Stolper一Samuelson定理,中国的收入差距会相对缩小。对外贸易虽然加大了中国收入分配的差距,但我们应当客观的评价对外开放。随着对外开放促进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当要素价格决定的市场化程度足够高时,对外开放就能够缩小中国的收入差距。另外本文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比如说对于倒U型曲线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对于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受教育程度等这些还需要进一步地纳入到模型当中。#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