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低碳经济增长转型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刘翠艳 单位:湖北大学商学院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在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自1978年到2009年的32年间,我国名义GDP由1978年的362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4050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5%。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问题研究中发现,我国经济发展仍是以粗放型为主、是以物质资料的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的。很明显,这种经济增长模式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使得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到了难以为续的地步。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资源稀缺、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国,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正式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低碳经济这一理念提出之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各国政府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自然也是跟随国际的步伐,极力的由高碳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低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是我国要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低碳的经济增长方式,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使得转变过程缓慢。
1我国经济增长的事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增长。GDP总量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40506亿元,平均增长率接近10%,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1978-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1984年,七年间GDP平均增长率为9.25%,其中1984年增长率最高,达到15.20%,1981图1我国1978-2009年实际GDP增长率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整理所得。年最低,为5.20%;第二个阶段是1985-1992年,这8年GDP平均增长率为8.95%,其中1992年增长率最高,达到14.20%,1990年最低,为3.80%;第三阶段是1993-2009年,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明显减小,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平稳上升,GDP增长率的这些数字特征说明,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这一阶段,GDP平均增长率为9.57%,其中1993年增长率最高,为14%,1999年最低,为7.6%。2008年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虽然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GDP增长率降有所下降,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在稳定增长。从上面的图表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周期性的波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一些客观因素之外,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所谓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增长目前仍然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主要依靠增加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提高产量或产值的那种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虽然让我国经济突破了量的增长,但是,随着资源的日益稀少和环境的逐渐破坏,经济增长的质量日渐下降,经济增长也逐渐不平稳和不可持续。所以正是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存在的弊端,导致了经济增长的不平稳,造成经济增长起伏不定、大起大落。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为了能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我国选择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这种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下,虽然我国经济确实是取得了奇迹般的成果,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GDP总量增长了近乎100倍,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保持在9%以上。但是,我国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明显的“三高一低”特征,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三高一低”既是中国目前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也暗含了这种增长方式所要付出的代价,即这种高速发展的经济所耗费的成本是不可估量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投资比例大,但投资效率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国GDP中用于投资的部分仅占10%-20%的比例,而我国却达到了40%—45%的比例,即上述这些国家每增加1亿元的GDP需要投资1-2亿元,而我国要增加1亿元的GDP,则需要4-4.5亿元,且最近3年年均需要投资竟达到了5亿元,远远高于上述这些国家,说明我国的投资虽然比例很大,但是投资的效率太低。
二是资源耗费大,浪费多。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例如,我国火力发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1%,水泥综合能耗则是高达45%。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4.1%,而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的消费量却分别为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0%、27%、25%和40%。我国本身并不是能源丰富的国家,如此大的耗费必会造成我国对国际能源资源市场的严重依赖,经济对外依存度增高而抗风险能力减弱。
三是高投入、高消耗必然会导致高排放,环境污染严重。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下,生产扩张与资源消耗、生产规模与环境恶化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头顶上不再是蔚蓝的天空,而是漂浮着的灰蒙蒙的粉尘。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各个层面的问题不断的显现出来。我们不能只是注重经济在数字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要在质量上增长。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在市场化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我们要尽快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p#分页标题#e#
低碳经济是兼顾了“低碳”和“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从内涵看,低碳经济模式适合中国具体国情:中国既需要摆脱对化石燃料的过分依赖,减轻高油价的压力,实现经济转型,又需要保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解决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因此,发展低碳能源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和必由之路。2007年9月8日,主席在APCE会议上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的战略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在这期间基本完成了这一目标。“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到2015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6%左右,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8%的目标。
3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原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伴随的增长问题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紧迫性,政府也是早就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从1982年十二大开始就已经着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1995年明确提出了要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而后相继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和方针,但是接近20年过去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仍然毫无起色。为什么多年以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十分缓慢呢?究其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各种资源定价过低。我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和资源性产品价格长期受国家统一管制,且严重偏低。资源的价格低、地价低、水价低、能源价格包括电价也低,这种资源定价过低的现象,使得资源失去其原本的稀缺性,使得资源在被利用时,被无限制的开采和发掘,造成资源极大程度上的浪费。(2)地方政府考核过于片面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角是企业,“经营城市”是政府职能的大错位。政府不能办企业,这是早就明确了的,但是政府仍然是以赢利为目的来经营城市。2003年以来,地方政府为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和形象工程,大搞开发区和市政建设,个个都要工业立市,铺摊子,上项目,粗放式扩张,引发经济走向过热。这种考核方式使得每届地方政府,只注重GDP增长的总量及其增幅,并未考虑其增长质量和城市的发展。(3)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在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低耗能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世界工厂地位客观上决定了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度。(4)中国的高能耗工业部门大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都还有赖于这些产业的基础性支持,在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进退,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仍存在难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的中小企业的关停并转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和企业仍我行我素,争先恐后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对国家的相关规定置之不理。以上的诸多因素说明了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虽然我国在很早就开始提出与低碳经济相一致的发展路径,但是由于自建国以来,我国为摆脱贫困的面貌,把一切的中心都放在经济增长上面,且注重数量而忽略增长的质量。由于这样的路径选择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路径依赖,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始终锁在粗放型这一模式,转变缓慢,而发展低碳经济也仅仅是一个很火的口号,实际行动却变得困难。但是尽管很困难,我们依然要从问题出发,寻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找到突破口,逐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2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措施发展低碳经济,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是困难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是我们应该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转变。针对上面造成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原因,总结了以下几条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要完善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制度。在考核政府官员政绩时,不能只看GDP(和绿色GDP)的增长速度,更要看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保、生态保护、医疗卫生以及社会秩序、信用、法治环境的改善等。各地区都按照低碳经济的模式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保建设投资,那么自然全国经济增长方式也就会逐渐转变。
其次,调整产业结构。我国目前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工业,而忽略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潜力,使得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降低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就可降低约一个百分点。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但是我国现在还没有完全完成工业化进程,将第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更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我们只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逐渐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并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提高工业效率、改善工业结构,逐渐完成产业的升级。
再次,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远高于同时期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能源利用率较低,但也表明我国能源利用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要逐渐加快淘汰这些高排放的落后产能,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并着力调整和改进能源构成结构,多开发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充分利用和开发中国的水利资源、风力资源、太阳能、生物燃料、地热、潮汐能,以及核能,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综合形成一条能源链,达到调整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短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资源可持续供给。
第四,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各项考核,收集整理产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用制度和价格机制来约束企业的资源使用。必须积极研发包括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低碳技术,形成低碳技术体系。鼓励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广泛应用于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领域。通过推广和应用新型低碳经济技术方式,引领中国向新型低碳经济发展,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第五,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尽快扭转高排放、高污染的状况,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p#分页标题#e#
4总结
以上分析了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下,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非凡的成果,但是伴随的是投资比率大、投资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凸现的问题,因此我国有必要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正好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是由于资源定价过低,地方政绩考核的片面化,我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以及我国支柱产业等问题,造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非常的缓慢。由此就必须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更好地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完善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创新投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且必要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促使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