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域下现代农业进展方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低碳经济视域下现代农业进展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低碳经济视域下现代农业进展方法

 

1低碳经济与现代低碳农业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1.1低碳经济与现代低碳农业产生的背景   进入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粮食危机成为困扰世界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所相互角力的政治、经济“中心”工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调整与快速发展阶段。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CO2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07年9月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并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以往的传统农业,化肥和农药扮演了重要角色,曾经为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化肥和农药的高能耗、高污染等不仅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发展性能,同时也带来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过高,影响了食品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化肥和农药的生产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因而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耕地上大量使用化肥造成30%的碳排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发展“低碳农业”必将成为“低碳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低碳经济与现代低碳农业产生的重要意义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农业的现代化不仅是改变农业和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也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现代农业不仅要依靠科技创新与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而且更需要注重发展低碳农业,减少能源消耗,适应国家低碳经济转型的需要并做出重要贡献。低碳农业可以看作是对现有农业发展模式的一种升华,一种在农业生产、经营、消费过程中实现碳能源的低消耗、环境的低污染、温室气体的低排放,并同时获得最大社会收益的农业发展形式;其本质是节约型、安全型、健康型、效益型经济。低碳农业实质上就是在系统集成的前提下,通过内部自然性资源和外部各投入要素的优化组合,利用技术和制度创新,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系统的低投、高产、低碳、生态的整体目标。现代低碳农业要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环保、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新道路,也是后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体现。   2现代低碳农业应具有的特点与功能   2.1现代低碳农业特点   现代低碳农业,做为三农的重要支撑,必然要在形式上与功能上,具有现代化农业与低碳要求相结合的特点和功能。现代低碳农业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现代低碳农业要具有现代农业的创新特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即环保、高效、生态安全等特点。在技术上应体现先进性,在模式上具有创新性,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代低碳农业是自然生态系统光热资源利用最大化,外源性投入最优化,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开放性系统。二是现代低碳农业应是一个高固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高技术集成系统,发展的同时,注重与低碳、高效与能源消耗相结合,适应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总体需要。三是现代低碳农业是一个综合的生态安全型系统,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与经济、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2现代低碳农业应具有控碳功能   所谓控碳功能,即要发挥碳汇的重要功能。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森林及其他植被亚生态系统、水生亚生态系统一样,农业的碳汇功能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的,绿色植物是吸收和固定大气中CO2的主要动力。吸收的这部分碳由植物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储存下来,成为植物生物体的一部分,可以捕捉碳,而成为一种重要的碳汇形式。在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作用的同时,增加其它形式作用,如农业生态系统的景观空间,实现最大的绿色覆盖率是一条基本的途径。农业生态过程的碳排放途径多种多样。从农资准备使用,到作物生产,再到农产品形成与收获等等,在各个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一是以农业所需生产资料来看,生产种子与化肥将需要大量的电力、石油等能源的使用,而间接成为农业参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二是农产品的加工、包装、流通过程也涉及大量能源消耗。三是动物特别是草食性反刍动物的饲养过程中,也会排放CH4等大量温室气体。第四,各类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如秸秆燃烧等,一直是政府和环境减排所关注的重点。可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都耗用能源,既是碳“源”,又是碳“汇”。因此,现代低碳农业,应着重增汇减排技术措施,加强农业土地整治等增加碳“汇”手段,减少各个环节的可能的碳排放源,使农业生产由碳“源“向碳“汇”转变,发挥整体的碳汇功能。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满足低碳的现实需求。   3发展现代低碳农业存在的问题   3.1资源短缺,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与耕地、水资源等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耕地资源流失严重,草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退化、酸化、沙化越来越严重;同时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只有40%,是发达国家的一半。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多年的掠夺式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森林、草原退化现象严重;天然林面积减少,森林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下降,草地过度放牧,导致草地资源退化、沙化、碱化。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2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低   工业化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有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给环境污染带来了沉重压力,土地和水资源等受工业“三废”污染,镉、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使农产品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大幅增长,并导致严重的地下水资源污染;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土、水的富营养化以及动植物的质量下降,因此我国农产品贸易经常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p#分页标题#e#   3.3基础设施落后,高新技术应用有限   我国长期以来实施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导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够,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等基础设施发展落后,土地产出率低。我国现有的农业水利设施大多是20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功能老化,配套设施不全,破坏严重,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脆弱。   3.4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农业科技含量低,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进步在农业产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低;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低,远落后于欧美、日韩等国家。作为现代农业实施的主体———农民,普遍存在科技知识少,文化水平不高等特点,农业科技人员的比例小,生产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大量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农业主要劳动力呈兼业化、老龄化、女性化的趋势,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4现代低碳农业发展方式的选择   4.1运用生态理论、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经济   现代循环农业必须遵循“4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可控化”的原则。生产环节的原料,有序循环,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循环”。现代循环农业通过科学研究、合理配置,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物质和能量,有效防控有害物质或不利因素进入循环链,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协调,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实现低碳农业的最佳方式。通过建立“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实现农业生产的低资源消耗、低废弃物排放、高物质能量利用。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必然要求和解决农业资源短缺与环境退化的现实选择。   4.2科技引领发展,完善低碳农业技术体系   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来实现现代农业在发展模式上的转变。引领农业向高科技、集约化、低能源消耗方向发展。培养实用型农业科技人才,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贡献率。   4.3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开发有机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等新形式,使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向农业深度与广度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统一协调,大力开发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以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4.4推广清洁能源,构建友好型生态系统   综合利用农业剩余物,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和推广使用新能源。以新型清洁,低能耗资源利用技术替代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发展方式,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等新型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在各个环节注重减排增汇技术手段的应用,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实现增汇低碳的要求,构建低碳、和谐的生态系统。   4.5转变耕作方式,应用现代农业管理技术   要从农业基础农事操作,配套技术应用,良种良法结合等技术手段入手,综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发挥现代农业碳汇功能。寻求高产、优质、生态、高效与低碳的有效结合,全面提升现代低碳农业的可持续生产能力与水平。具体措施如实施保护性耕作,改进作物品种,有机和无机肥管理,采用合理的轮作方式等。   4.6拓宽发展途径,实现低碳农业综合发展   以农业森林碳汇为例,种植或生长在草场或农田周围的成片或不成片的特殊森林,如果树、防护林、薪材林等,它们也是农业碳汇的组成部分。构建以基本农田为核心的生态圈,与生物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结合,提高其碳汇效应。要维护和完善现有的湿地,防止破坏性开发,真正发挥境内水系和水库湿地的碳汇作用。实施施肥新技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精准农业施肥技术等。重视与养殖相关的减排技术,如反刍动物的碳排放远远高于非反刍动物,因此开发优良品种减排,优化饲养管理技术减排。研究和改进秸秆青贮和氨化技术等成为一种必然需要。   4.7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民众广泛参与积极性   在制度层面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立农业布局调整机制,在保证粮食安全前提下,必须实行种养殖有机结合,进行结构调整,这显然需要在政府引导下统一调整。建立农业清洁生产与生态补偿机制,在经济上提高农民生产方式转变的积极性。未来的低碳农业,是一种高技术、高标准的行业,可以考虑建立农业准入机制,对发展精品农业、精准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实行资格准入,并享受土地、经济、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在发展和使用本国低碳经济技术的同时,学习、借鉴、引进新技术。引导民众广泛参与。低碳经济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选择,也是一种社会选择。生活方式和习惯将给未来排放带来相当的影响,因此应该鼓励民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在碳市场上为现代农业争取更多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