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县城的财政困难成因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宁波市南三县财政发展现状
奉化、宁海、象山地处宁波市南部沿海(下称南三县),现有土地面积430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6%,现有人口159.0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0%。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南三县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591075万元,到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8725元,年均递增3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651元。在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财政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收支规模明显扩大。从收入方面看,南三县财政总收入从1993年的42331万元增长到1996年的68759万元,平均每年增长17.6%,财政实力有T较大的增强。从支出方面看,南三县的财政总支出从1993年的33112万元扩大到1996年的54589万元,年均增长17.7%,绝对额增加21487万元。 应该说,南三县近年来财政发展还是比较快的,财政收支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但财政困难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而且与市域范围内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迅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尽管全大市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南三县1996年比1993年下滑幅度达30.2%,比全市下滑幅度高出22.9个百分点, (二)时政收支规模占全市的份颇呈逐年下降趋势,与经济相对发达的北三县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与全市所占份额相比较:1996年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比1993年下降了4.6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占全市比重比1993年下降了6.4个百分点。 同北三县相比较,1996年南三县财政收入规模仅为北三县的41.25%,财政支出规模仅为北三县的58.3%,比1993年分别下降了17.5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 (三)县乡级财政困难状况继续加剧,县级财政今年可能不同程度地出现赤字,乡镇财政赤字面和赤字数领将进一步扩大。奉化市与宁海县19%年已发生赤字,赤字金额分别为240万元和151万元。1997年受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及n号台风影响,南三县财政困难状况继续加剧。 根据财政收支趋势分析,工资增资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支出、粮食自给工程县配套资金、粮食政策性亏损补贴、海塘修补资金等项目均需财政安排支出,使得奉化、象山、宁海今年的财政预算收支缺口预计分别为2000万元、3000万元和2000万元,即使调入可调配的预算外资金,全年南三县县级财政仍可能不同程度地出现赤字。从乡镇财政情况看,19%年发生赤字的有32个,占乡镇总数的56%,赤字金额巳达1655万元,如包括有隐性赤字的乡镇,则赤字面巳达59.6%,赤字金额高达3974万元。因此随着南三县县级财政困难的加剧,乡镇财政的赤字面、赤字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二、南三县财政困难成因分析 (一)宁波市南三县受自然条件地理位豆的制约,经济发展起.点低。 尽管宁波市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但南三县的改革开放相对落后于宁波市其他县市区,经济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南三县历来是宁波市交通相对闭塞的地区,交通的闭塞大大增加了投资成本。尽管这几年交通不便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交通、通信设施仍落后于其他县市区。二是受大中城市经济的辐射不强,南三县仅仅受到改革开放后才发展起来的中等城市—宁波市的影响。而北三县经济则不仅受到宁波市的辐射,而且也受到了邻近绍兴、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经济的辐射,因此南三县经济的发展明显受信息、技术、人才层次、市场因素等一系列经济要素的制约。三是南三县海岸线长达348公里,本世纪来多次受到台风的影响,造成海塘决口,农田受淹,交通设施损坏,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这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均需要南三县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来修复水利设施,恢复生产,安排灾民。尤其是去年“8.18台风”造成南三县255公里海塘受损,其中象山县85公里海塘全部被毁,如按标准海塘建设,就需4.5亿元资金。自然条件的制约,使南三县本已捉襟见肘的一点财力无法投入急需资金的生产领域,只能将相当多的财力投入抵御自然灾害的海塘等水利设施建设。 以上三个制约因素表明南三县经济起点低、基础差,要改变其相对落后的局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二)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运行质重不高,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 南三县财政收支缺口加大,乡镇财政赤字面和赤字额急剧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南三县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使财政失去了扩大收入来源的基础。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南三县历来是宁波市的农渔业大县,奉化、象山、宁海1996年第一产业贡献的GDP占当地GDP的比重分别达到19.43%、29.56%和23.8%,比娜县同期分别高出6.12、16.25和10.49个百分点。从县级财政来讲,由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财政从农业取得收入的潜力有限。以象山县为例,1996年第一产业提供了约30%的GDp,而从中得到了财政收入仅占财政总收入的6.1%。 南三县工业经济的较高增长是在结构不合理下的高增长,特别是建立在技术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管理经验的乡镇企业增长为基础的增长,是用高投入、高消耗换来的增长,缺乏生机和前景。以1996年为例,奉化、象山、宁海三县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1.4%、42.2%、9.4%,而实现利润则比上年下降98.8%、41.5%、8.6%,企业亏损面分别为20.7%、28.4%和28.9%,分别高出全市1、8和9个百分点。经济高增长与低效率的反差,使得财政不能通过经济效益的提高来增加收入,从而使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得不到巩固。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所占比重得不到较快提高。南三县除奉化溪口为国家级风景区外,缺乏旅游景点,同时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流动量等因素的制约,第三产业发展步子不大。三产比重增长缓慢,不仅制约了南三县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使分税制后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主体税种的营业税持续高速增长缺乏潜力,从而直接影响了财政收入。#p#分页标题#e# (三)财政体制改变对南三县地方财政可用财力过成很大影响 宁波市计划单列后,对南三县实行了递增包干的财政体制,使南三县的财政实力有了较快的增强。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后,虽然保留了地方的既得财力,但中央集中了“两税”增量的大头,地方可用财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 上缴中央的比例从老体制的20.65%上升到新体制的29%,上升了8.35个百分点。新体制下县留成比例为65.9%,比老体制下的留成比例下降了11.13个百分点。尽管市财政在新体制下集中了地方固定收入增量的20%,上缴比例从2.31%上升到5.09%,但市财政以补助的形式三年来补助南三县的资金达14876万元,比市按增量集中的9118万元,多补助了5758万元。因此,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行,由于中央财力的集中,影响了地方财政可用财力的增长,相对而言,富裕地区县级财政对此有相应的承受能力,而对宁波市经济相对落后的南三县县级财政来说只能是“雪上加藉”,加大了收支缺口的规模。 (四)机构和人员澎胀,加剧了南三县财政的困难。 近年来,财政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旧体制处于剧烈磨合期,在地方财政可用财力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各地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却在膨胀,需要财政增加人员经费、公用事业经费的开支,对县级财政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地方政府压缩支出的努力付诸东流。据统计,1996年底,南三县财政供养人口达27014人,占南三县总人口的1.7%,比同期经济相对发达的北三县所占比重还高出0.3个百分点。过多的财政供养人口与捉襟见肘的可用财力所形成的反差使地方财政基本上形成了“吃饭”财政的格局。以宁海县为例,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1997年地方可用财力约为1.6亿元,财政供养人口可用资金人均仅1.3万元,在今年预算安排的支出中,用于人员经费的支出占89.7%。 (五)财力分散,财政职能弱化。 据统计,1996年南三县预算外资金规模达到了6.77亿元,比上年增幅高达24.4%,收入规模相当于财政总收入的98.5%,预算外收入规模的急剧膨胀,一方面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弱化,直接导致了近几年南三县财政收入占国丙生产总值比重的急剧下降,影响了财政对县域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预算外资金管理手段未能适应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无法从预算外收入中调入大量资金弥补预算内支出的不足,同时预算外资金用于建设性支出的数额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从而加大预算内对经济建设支出的压力,加剧了南三县财政困难。从长远看,由于预算内外资金生产性投入的不足,不仅严重影响南三县经济的长远发展,而且将直接影响到南三县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 三、摆脱南三县财政困难的对策措施 注重时力合理引导,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在新形势下,要解决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必须坚持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原则,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快经济发展,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来化解财政自身的矛盾和困难。县级财政要更加注重对财力的合理引导,运用财政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建立起机构合理、有发展后劲的后继财源和效益财源。 —稳固农业基础地位,依靠科技振兴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支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把发展“一优二高”农业作为重点,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做文章,走“农工贸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新路子,推动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同时,南三县要充分利用海岸线长、海涂广阔的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养、捕、加、贸一体化,海、岛、港联合开发的块状经济区域,以经济带动财政建设,增加农、渔业税收入。 一一树立以企业为本的思想,狠抓工业经济。一是通过股份合作、兼并、拍卖、国有民营租赁等多种经济形式,实行资产资源重组,搞活企业资产,放活经营机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二是加大对投资少、效益高和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产品和行业的投入,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三是继续坚持扶强扶优政策,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的技改投入力度。在制定财税政策上,要实行重点倾斜,集中扶持,把扶持的重点放在现有优势企业的有效扩张上,放在畅销产品的扩产和工艺的改进上,放在管理技术的提高上,这样,既减少了投入风险,而且也可提高规模经营的效益,通过经济效益的提高上来增加对财政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