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支持财政创建的思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税收支持财政创建的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税收支持财政创建的思索

作者:李静怡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开辟财源,壮大财政实力,既是支持和保持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财政建设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和吉林市财政状况谈谈税收支持地方财政建设的一些看法。

一、吉林市财政建设的特点

近几年来,吉林市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税收总量从2001年的36.57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2.66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4.27%。从总体上看,吉林市财政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改善,税收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01年全市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19%,2005年提高到9.95%。

(二)股份制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税收增收的主要来源2001年全市股份制经济共实现税收3.75亿元,2002年达到4.45亿元,2003年7.85亿元,平均增速为47.5%;2004年继续稳步增长,达到8.16亿元。股份制经济的迅猛增长,主要得益于吉林市改革改制、资产重组等工作的加快推进以及对股份制经济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

(三)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税收增长的新亮点随着全民创业活动深入开展,吉林市共新增私营企业2102户,增长17.9%;新增个体商户16929户,增长54.2%;新增民营注册资本27.11亿元,增长76.5%。目前,全市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000多家。个体和私营经济上缴的税款,2001年至2003年平均增速达72%;2004年上缴税收3.83亿元,增长45.6%,高于全市税收收入年均增幅的14个百分点。

(四)涉外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税收贡献能力逐步增强近几年,在吉林市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的推动下,涉外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自2001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项目中有1661个项目已经投产开业,其中外商投资项目120个,投资规模达到5.96亿美元;内资项目1541个,投资规模达到120.3亿元。2004年,涉外经济缴纳的税收达到3.49亿元,比上年增长34.5%。

(五)国有集体经济相对萎缩,提供的税收收入不断下降与股份制经济、民营经济、涉外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比,国有集体经济由于改革改制的推进以及包袱沉重等原因不断萎缩,提供的税收收入逐年减少,由2001年的8.9亿元下降到2004年的4.44亿元。

二、财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有效投入不足从投入总量及增幅来看,吉林市固定资产的总量偏小、增速较慢。2004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6.3亿元。2001~2004年,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为18.4%。从投入产出比率来看,吉林市投入产出水平较低。

(二)县域经济较为薄弱吉林市所辖外五县(市)虽然人口占全市的86%,土地面积占全市的88%,但GDP仅占全市的54.1%,税收收入占全市的30.7%,GDP税负率仅4.04%,低于全市水平3.07个百分点。而且税收收入增长不快,农业税比重过高。1999~2003年四县税收收入占全市的31%。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县域税收将受到很大影响。近年来,由于吉林市委、市政府县域经济扶持力度的加大和各县的奋力赶追,县域经济出现加速发展的态势,2004年,四县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增速高于全市增幅12个百分点以上。

(三)总体运行质量不高一是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偏低。2005年全市税收总量占全市GDP的比重仅为9.95%,较吉林省12.23%的平均水平低2.28个百分点;二是所得税占整个税收的比重偏低。2005年吉林市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量的比重达25.20%。

三、通过税收促进地方财政建设的建议

(一)从产业投入的角度,要大力招商引资,抓好已批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和拓展新税源

1.进一步转变招商机制。由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企业唱主角,由全民招商转向专业化招商。各部门、各单位要相对固定一批招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水平,力争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

2.突出重大项目吸引。要集中力量,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开发和包装,加大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强的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千方百计促成有规模性、长效性的项目落户。

3.要抓好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机遇,加大对接力度,引进一批项目和企业。

4.要抓好在建项目的推进工作。要坚持分类推进,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和跟踪服务,加快推进项目,促进项目尽快投产见效。

(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要强化工业的主体地位,做大做强服务业,夯实税源基础

1.大力扶持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其贡献税收的能力。要督促骨干企业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加强对化工、化纤、炭素、铁合金等龙头企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尽快做大做强医药、化工、机械、电子、食品、能源等支柱产业。

2.要发展壮大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发挥区域、交通优势,立足于满足本地、服务周边,努力培育特色市场,以大市场带动大流通。同时,注重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培育和扶持。

3.要坚持市场取向,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吉林农业大省的优势,对农业企业要提高管理质量,保持农业特色,创名牌争市场。利用农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基地,培植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从税源结构的角度,一手抓骨干税源的成长,一手抓中小企业的培育,不断巩固和壮大税源主体一方面要大力扶持骨干税源企业,使其加快发展。重点扶持一批纳税超千万元的大户,积极开辟绿色服务通道,纳入重点保护,帮助解决资金、人才、技术、经营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加强对其社会贡献、经营业绩的宣传,营造奋勇争先氛围。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培育培植中小企业。要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促进个体私营企业经营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放开、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凡是国家未明令禁止的行业领域一律开放。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扩大小额信用担保贷款业务,提高贷款数额标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公示制,实现收费公开、透明,严肃查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拉赞助等各种变相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降低企业的非成本负担。从严控制各种检查活动,保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不受任何干扰。积极鼓励、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促进更多中小企业由无变有、由小变大。

(四)从税源级次的角度,要加强市级财源建设,加快培育发展县域经济,保持税源整体健康发展当前,随着部分市级企业的改制和重组,市级税源整体出现萎缩的态势。对此,应加强对市级税源的管理,稳定和巩固现有骨干企业,加快部分生产经营落后企业的改制改造,并组织加大市级招商引资力度。县域经济目前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整体实力仍然较为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快速度。要继续加强各类开发园区,尤其是乡镇工业小区的建设,推动县乡工业加快发展。要采取实体运作的办法,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改革体制,理顺关系,增强活力,推动县乡经济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同时,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繁荣农村市场,解决产品的输出问题;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为农民办实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城镇综合功能为核心,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