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的产业因素,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无论引进还是输出都集中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但是我国全面处于贸易逆差。其中以对美国、英国、日本三国的逆差最大。以2009年的统计为例,逆差分别达到:4266种、1627种和1160种。造成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的产业因素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逆差并不是因为资源方面存量不足,而是因为在全球历史文化资源这一大平台下,未将中国的图书版权资源转化为图书版权产业的实力。根据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个国家的某一产业的竞争力强弱,取决于五个因素:(1)要素条件,(2)相关产业与支撑性产业,(3)国内需求,(4)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5)政府的行为和政策。五个要素相互作用,整体形成钻石体系。下面就从这五个方面探寻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国际竞争力弱、逆差严重的成因。
1.要素条件
图书版权贸易的对象,是享有著作权法(版权法)保护的知识产权,而各国生产和提供著作权(版权)及其邻接权的生产要素的种类和数量状况,就是图书版权产业的生产要素禀赋。具体来说,这些要素主要有人才资源、品牌形象和执行系统。而对于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产业,这些要素均为稀缺性要素,这是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长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的原因之一。(1)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高水平人才欠缺。图书版权贸易是一项创造性的复杂的脑力劳动,首要和关键因素就是人才资源。优秀的创作者队伍是图书版权贸易的基础;高素质复合型的贸易工作者更是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相关的人员素质高低不一,高水平的图书版权贸易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这已成为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健康发展的制约瓶颈。(2)品牌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图书版权贸易中,品牌优势越明显,在引进中就越容易得到外国出版社的授权,在输出版权时也容易受到国外大型出版商的关注,从而促进图书版权贸易的达成。品牌的优势也更能吸引优秀的品牌作者的加入,从而扩大贸易的发展,增强贸易竞争力。然而目前我国的品牌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品牌微不足道,中国作家在世界的知名度也较低,品牌作者的影响力也就相对较弱。(3)高效执行系统尚未建立。图书版权贸易从合同签署到新书出版,通常需要一年的时间及一系列的环节,包括定金支付、组织专门人才进行翻译、编辑、出版并支付版税,最后寄送样书等。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整个体系的运行效率。拥有一套高效快速的执行系统是图书版权贸易得以持续进行的关键所在。而目前在我国,高水平的图书版权经营机构还未形成,图书版权贸易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经营理念相对落后,加上版权运营过程中需要经过政府机构层层批准,因此造成执行系统效率低下,这影响了作品顺利地推向市场,严重制约着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发展。
2.相关产业与支撑性产业
图书版权贸易的相关产业是指与出版有关的产业,例如版权、图书馆业、运输服务业以及零售批发等,这些产业通过图书版权贸易的产业链,间接对出版业和图书版权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其中的版权是我国相关产业中较薄弱的产业之一。我国的版权制度产生得比较晚,直到1988年,我国第一家版权机构才成立,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批准成立的版权机构只有28家,相比美国的600多家版权机构来说,无论在人员配备,还是规模数量,我国的版权机构都相形见绌。图书版权贸易的支撑性产业主要指出版印刷设备供应商、作者队伍等产业。其中,作者队伍则是重中之重。我国的作者队伍在人数上、结构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不足,这也制约着产业的竞争力。
3.国内需求条件
国内需求对于图书版权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十分明显,第一,国内需求决定产业在本国国内的市场发展空间。第二,国内需求的方向和层次有助于本国图书版权产业开发创新处于国际版权产业的前沿。第三,国内市场需求与国际市场需求的重叠也将影响图书版权贸易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国内需求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则稍逊一筹,表现出由于城乡、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以及贫富的巨大差距,导致国内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和需求的不平衡,文化产品的消费过度集中在极少数富有群体,人数较多的普通群体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程度则非常低。致使文化消费结构非常不合理,国内开发原创的文化产品动力不足,继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国内图书产品整体质量较低,可供输出的优质原创性图书严重缺乏,最终导致我国图书产品整体竞争力低下。
4.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进入图书版权行业十分便捷,自由竞争环境良好,图书版权产业一直处于健康发展的良好状态。进入21世纪以后,图书版权产业竞争加剧,国际上许多出版企业通过联合和并购迅速发展成大型的出版集团,公司内贸易的开展也愈来愈频繁,整个集团的竞争力迅速提升。然而我国的图书版权产业进入壁垒较高,存在严重的行政垄断问题。因此,出版企业依靠这种行政垄断,就可以轻易获得高额利润,导致竞争压力不足,缺乏创新的动力。进入21世纪后,为了适应国际竞争,我国也成立了很多出版产业集团,但其中不少出版企业是通过行政“拉郎配”组成的,不少集团不仅“集而不团”,甚至产生了内耗现象,对竞争力的提高反而起了负面作用。总之,中国行政垄断问题严重,出版业缺乏竞争、创新的压力,严重影响着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5.政府的行为和政策
政府的作用表现在,它从宏观层面对上述四个因素加以影响,从而影响图书出版业的竞争力。在我国政府的作用较大,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立法,保护相关版权,为图书产业创造更好的竞争环境。但是我国的行政干预过强,从企业进入行业、投资到图书的审查、进行对外贸易每个环节,都由政府进行严格的管理。导致出版和图书版权贸易产业形成行政性垄断的体制特征,出版企业并没有真正获得市场主体地位,很难真正做到自主经营。此外,各地实施的地方保护也造成了中国的出版市场的极度不统一,使我国至今仍未形成完全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的出版市场。从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图书产业还有许多尚需完善的地方,只有不断地改善不足之处,才能真正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扭转图书产权贸易逆差。
本文作者:田彦、侯聪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