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图书版权贸易状况及进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美图书版权贸易状况及进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美图书版权贸易状况及进展

 

版权即著作权。版权贸易是指围绕着版权使用许可和版权转让而进行的贸易活动,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版权的引进和输出,涉及的产品包括图书、录音制品、录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软件、电影、电视节目等。图书版权贸易是中国对外版权贸易的最主要组成部分。2007年中国共引进和输出版权13694种,其中图书版权引进和输出就高达12826种,占了总数的93.66%,而美国又是中国的第一大图书版权贸易伙伴。由于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绝大多数是通过出版社进行的[1],本文以国家版权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总结和分析中美图书版权贸易现状,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中美图书版权贸易现状   1.总体状况   中美图书版权贸易可追溯到我国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8月,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支持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美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达成的出版《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协议,开创了中美图书版权贸易的先河[2]。随着中国1990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及1992年10月相继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特别是1995年3月11日《中美知识产权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中美图书版权贸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美国已持续多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图书版权贸易伙伴(见表1)。2000年~2007年的8年间,中美通过出版社进行的图书版权贸易共计31417种,其中从美国引进31021种,向美国输出396种,引进与输出比平均为78.34:1。2007年中美通过出版社进行的图书版权贸易为4074种,其中从美国引进3878种,向美国输出196种,引进与输出比为19.79:(1见表2)从中美图书版权贸易在中国对外图书版权贸易中所占的地位来看,近年来整体上有所下降(见图1)。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占中国从国外引进图书版权的比重从2002年最高点的44.38%下滑到2006年最低点的27.00%,2007年虽然回升到了37.82%,但也没能恢复到前些年的水平,显现了中国图书版权引进来源地进一步多元化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国图书版权输出占中国对外图书版权输出的比重总体上上升缓慢,但2006年和2007年大幅提高到了7.17%和7.62%,表明中国图书版权对美国输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点从表2也可以得到印证,2000年~2005年中国图书版权对美国输出的数量很少,但2006年和2007年分别大幅增加到了147种和196种,这两年的对美国图书版权输出就占了近8年对美国图书版权总输出的86.62%。   2.引进状况   从引进数量看,美国是中国图书版权引进的第一来源国。2007年,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3878种,占中国引进总数的37.82%,居各国之首(见表3)。2000年~2007年,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占中国从国外引进图书版权总数的比重即使在处于最低点的2006年也有27.00%。2000年~2007年中国从美国共引进图书版权31021种,引进数量最少的年份是2000年,只引进了2937种,引进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03年,高达5506种;进一步分析,2000年~2003年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延续了上世纪末期的增长势头,继续大幅增长;此后的2004年~2006年连续3年大幅下降,2006年回落到了2000年时的引进水平;而2007年则有大幅回升,基本恢复到了2004年和2005年的引进水平(见图2)。这表明,在持续多年从美国大量引进图书版权后,近年来中国出版界对图书版权的引进已显得较为理性。从参与引进的省(市、区)看,地区集中度非常高。如表4所示,2000年~2007年,除西藏自治区外,中国大陆其他省(市、区)都参与了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其中,引进最多的是北京,8年间共计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23091种,占引进总数的74.44%,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其次是上海,共计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2511种,占引进总数的8.09%;再次是辽宁省、江苏省、海南省、天津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省。从引进内容看,中国从美国引进的图书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又以经济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以及人物传记和文学类畅销书居多。这种状况充分体现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也与国内当前经济、科技和社会快速发展中的热点相吻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的不足。   3.输出状况   从输出数量看,目前中国对美国图书版权输出在欧美国家中居首位。2007年,中国对美国输出图书版权196种,占中国输出总数的7.62%,在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之后列第三位,但在欧美国家中居首位(见表5)。总体上看,中国对美国图书版权输出数量还非常有限。2000年~2007年,中国对美国输出图书版权总共396种,只占同期中国对外输出图书版权总数10768种的3.68%。进一步分析,2000年~2005年,中国对美国图书版权输出除了2003年为负增长外,其余各年增长都比较快,但输出数量极为有限,分别只有3种、6种、9种、5种、14种和16种;2006年~2007年,中国对美国图书版权输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输出数量大幅增加到了147种和196种,比上一年分别增长818.75%和33.33%。从参与输出的省(市、区)看,地区集中度也非常高。如表6所示,2000年~2007年间,中国对美国输出图书版权最多的是北京,8年间共对美国输出图书版权266种,占输出总数的67.17%,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次是上海和山东,8年间各对美国输出图书版权28种和25种,分别占输出总数的7.07%和6.31%;再次是天津市、安徽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辽宁省、江苏省、广东省、江西省和重庆市;而河北省、山西省等12个省(区)8年间则未曾对美国输出图书版权。从输出内容看,中国对美国输出的图书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艺术等方面,包括中国的旅游风光、名胜古迹、古今建筑、历史、中医药等,从中国引进这些图书的多为美国大学或科研机构,这与我国从美国引进的图书版权形成了较强的互补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美图书版权贸易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扩大中国对美国图书版权输出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努力。   1.图书版权输   出绝对量偏少中国对美国图书版权输出的数量非常有限。2000年~2007年,8年间中国对美国输出图书版权总共只有396种,仅占同期中国对外输出图书版权总数的3.68%。特别是2000年~2005年,中国对美国图书版权输出分别只有3种、6种、9种、5种、14种和16种。2006年~2007年,中国对美国图书版权输出虽然有了较大的进展,输出数量也仅有147种和196种。这样的图书版权输出规模,与中美同为世界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与近年来中国不断崛起的经济影响力和综合国力也是很不相称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中美巨大的文化差异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诸如语言、思维方式、阅读习惯以及出版体例等一系列的不同,制约了中国图书版权的输出,而能够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中国图书就更少了,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都极为有限。二是国内出版界“重引进、轻输出”。由于图书版权引进往往发行量大,经济效益高,而图书版权输出不仅投入高、专业性强,而且利润通常比较低,以致许多国内出版社只热衷于图书版权引进而轻视输出。三是发展差距。中美在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综合实力以及文化的影响力与渗透力方面存在的现实差距,也制约了中国图书版权的输出。#p#分页标题#e#   2.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非常严重   中美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非常严重,与引进相比,输出的图书版权数量微乎其微。如表7所示,中美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比总体上虽然有缩小的趋势,特别是已从2003年的1101.20:1大幅缩小到目前的20:1左右,但与中国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比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美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比都要远远高于同期中国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比,引进与输出失衡更为明显,而且这种引进远远大于输出的格局在将来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可能都难以改变。这种状况对于我国保障文化安全和提高文化软实力无疑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3.参与省(市、区)很不平衡   从地域上看,虽然只有极少数省(市、区)没有参与到中美之间的图书版权贸易,但分布很不平衡。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级出版社都集中在北京,北京是中美图书版权贸易的主要参与城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00年~2007年间,北京共计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23091种,占全国引进总数的74.44%,共对美国输出图书版权266种,占全国输出总数的67.17%。其次是上海和山东等省市,而其他大多数省(市、区)只是少量参与中美间的图书版权引进或输出。图书版权贸易的资源过于集中在北京和上海等少数地区,既不利于发挥地方出版社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进一步扩大中美间的图书版权贸易。   三、进一步扩大中美图书版权贸易的对策建议   版权贸易是关系文化创新、发展、走出去的战略问题[3]。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图书版权贸易,特别是针对中国图书“走出去”专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如2004年开始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06年11月,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的通知》;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推出了扶持出版“走出去”的八项政策;2009年,“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将全面实施。这些政策措施的推出,为扩大中美图书版权贸易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就目前中美图书版权贸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看,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在稳定发展图书版权引进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对美国的版权输出,逐步缩小贸易逆差,而这需要我国政府、社会和出版企业的共同努力。   1.高度重视中美图书版权贸易的战略意义   图书版权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和思想的引进或输出。由于中国和美国的特殊关系,中美图书版权贸易不仅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中美同为世界大国,加强中美图书版权贸易,可以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也有利于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思想,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另一方面,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和历史原因,中美两国人民之间还缺乏足够的了解,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提升,许多美国人对中国的和平崛起还心存疑虑。因此,通过扩大对美图书版权输出促进中国文化和当代思想的传播,无疑就占领了中国对外文化和思想输出的制高点。   2.制定并实施国家层面的对美版权输出规划   我国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政策措施,然而,相对于中美图书版权的战略地位而言,这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指南,收集整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美图书版权贸易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国家层面上的中美图书版权贸易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图书版权输出的良好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中美图书版权贸易研究,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提供决策咨询。   3.多种形式开拓图书版权对美输出渠道   当前,我国图书版权对美输出大多数还停留在将中文书翻译成英文后再卖给美国出版商的初级阶段。这种输出方式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我国图书版权的输出规模。为此,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多种形式开拓图书版权对美输出渠道。一是鼓励国内出版社与美国出版商共同策划选题或合作出版发行,重点要争取与占据全美50%以上市场份额的美国前8家大型图书出版公司展开合作;二是鼓励国内出版社走出国门,到美国设立分支机构;三是实施图书版权输出“本土化”战略,鼓励有条件的出版社到美国收购、兼并当地出版、发行机构,或与当地出版公司合资、合作组建出版发行企业,以求更好地进入美国主流市场,而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也为其提供了难得机会。   4.进一步加强中国图书版权对美输出的宣传公关   中国图书在美国主流社会的占有率很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两国之间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也有宣传公关不足的原因。因此,如何调整宣传公关策略,争取最大限度地吸引美国读者的眼球,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5.鼓励和扶持地方出版社参与中美图书版权贸易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性的出版机构“走出去”意识还比较薄弱,动力不足。要大力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文化扩大输出,鼓励有特色的地方出版社参与到中美图书版权贸易,支持其开拓美国图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