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外中等教育学分制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杜红艳 单位: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
一、美国学分制的历史沿革
学分制大约在18世纪末起源于美国,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选课制的诞生、学分制的确立以及中学学分制的确立三个阶段。在选课制诞生之前,世界各地的中小学普遍实施的是班级授课制,以培养规格统一的人才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然而,18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兴学科不断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统一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个性化逐渐成为大势所趋。于是,作为学分制前奏的选课制应运而生。早在1779年,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就提出过大学要实行选课制的观点。1825年,弗吉尼亚大学开始试行选课制。1869年,查尔斯•艾略特当选哈佛校长后,大胆推出了选修课制度,真正开始推广实施选课制。1889年,哈佛大学在实行选课制二十年后,开始实行学分制,规定学生只要修满一定数量的学分就可毕业并获得学位。之后,美国高校纷纷效仿。随着选课制和学分制的不断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大学里逐步建立起由必修课、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构成的课程框架,使得课程的设置日趋合理。美国中学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源起于19世纪末。1893年,美国国家教育学会设立十人委员会负责拟定统一的大学预科课程,作为全美中学课程的参考。该委员会确定的课程内容包括古典科、英文科、现代外语科和拉丁文综合科四种大学预科主修科目和一系列选修科的内容和标准。1899年,国家教育学会又设立大学入学资格委员会,负责制定中学课程和大学入学资格标准。二十世纪以来,美国中学的学分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以卡耐基基金教学促进会为代表的教育机构和组织做出了将中学学分作为大学入学的基本资格的规定,同时制定了专业立案和考试方案。1974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颁布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对中学学分制中应设科目做出具体规定。至此,美国中学的学分制体系及运作办法基本确定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二、美国中学学分制的实施办法
美国中学学分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学习个性化的需求,在学分管理制度的制定、学分制实施过程的管理和学分制实施结果的控制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第一,美国将高中毕业的要求作为制定学分管理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制定学分管理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美国中学的教育目标,即:使学生掌握学业知识与技能的牢固基础,为学生毕业后接受高等教育或成为有作为的雇员和公民做准备。对于高中毕业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不但规定一般毕业生必修的科目、学分数以及对各学科的总体要求,而且鼓励各学区、各学校参照州的高中毕业基本要求制定各自更为严格和详尽的学分规定,体现每个社区学校的不同特色,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准。
第二,美国中学充分利用学分制实现对学生的毕业分流。例如,美国的高中按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将毕业要求分为大学准备类、技术准备类和普通类。每种去向所要求的学分数及侧重的学科各不相同。技术准备类课程注重对职业技能的培养,将高中的最后两年与高中后的两年技术教育计划衔接起来,将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整合到一起。大学准备类课程对核心课程的修习时间及内容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类课程。而普通类则更多地重视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通过学分制的实施,对不同毕业生的去向提前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第三,运用弹性化的模式对学年学分制进行管理。美国各高中对核心课程都是既有学分数的要求又有修习学期数的要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灵活操作,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美国高中必修课的内容并非是固定、唯一的,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发展意愿选择不同层次的内容,只要达到该门课程规定的学分即可。学校还规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修到对高中和大学都有效的双效学分。而对那些因个人原因不能或不愿参加学校全日制学习的学生,学校允许他们通过夜校、暑期学校或个人自学完成学业,修完内容相当的课程并通过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试便可拿到毕业证。
三、美国学分制效果与影响
通过以上对于美国学分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学分制及其成功实施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与教育个性化的要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众多的好处,具体表现为:
第一,减轻了学生负担,使学生享有自由发展的条件。学分制可以避免让所有学生都按照升学标准准备功课,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通常毕业要求是最低基准线,对学分总数要求较低。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可在此基础上选修更多的学术课程学分,想要就业的学生则须选修更多的职业技术类课程。同时,它又使学生享有自由发展自身兴趣、特长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在美国,能升入四年制以上本科学院或大学和进入2年制社区学院的高中毕业生毕竟是少数,相当数量的学生会直接就业,对这一部分学生而言,在学校中就掌握一些职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将使他们较快较好地适应工作和社会。
第二,真正体现了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美国中等教育选修课种类繁多、必修课中也有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特长选择不同取向、不同水平的课程模块,即使同为升学取向者,仍可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这种分流准备贯穿于学生的整个高中阶段,甚至包括初中的高年级阶段。最初的毕业去向是学生、家长会同指导教师共同决定的,在四年中他们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审视所做的决定,若发现当初的判断有问题就及时调整所选择的内容,而改选更适合学生真实水平的课程。这样,到高中毕业时,学生所做出的对下一步人生道路的选择就不是仓促的、盲目的。
第三,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留出了余地。目前,美国绝大多数州的州级毕业要求的学分数一般为23学分左右。这其中核心课程共计11学分,约占一半学分。以1学分相当于每天1学时,修满一年计,11学分意味着四年中学生每天必须上的核心课平均不到3节。美国的高中一般每天安排7~8节课。所有必须修习以求得毕业的课程加在一起平均每天不到6节课。也就是说学生每天都有2学时左右可以自由支配。相对宽松的时间安排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尽情发挥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可以清晰地看出美国高中学分制具有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是美国学校制定一切教学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强调差别、强调多样化、强调地方和学校的自主权,这些都赋予了美国学分制高度弹性化、个性化的显著特征。在这样的制度下,美国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轻、自由支配时间多、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烈的创造精神、有独立见解、对社会了解较深入,这些都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