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准确把握中职示范校建设着力点,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必须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模式改革,推进机制创新,提高办学效益,突出办学特色。重点体现八个“创新”,把示范校建成代表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学校。
关键词:把握 中职 示范校 着力点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其根本目的是破解当前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率先成为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引领、辐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职业教育需求。因此,准确把握中职示范校建设的着力点,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成败的关键。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基本培养方式和过程管理的总和,是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方略。是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对知识观、能力观与素质观的理解、选择与实践,也是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关键所在。为此,在进行示范校建设中要对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秉承传统与适应时代、明确定位与突出特色等多项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明确“基础知识、实践技能、思想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具有本学校鲜明特色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成功的基本经验。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素质是目的,对于高素质人才而言,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也是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系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模式创新
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要依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对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周期性规律,紧紧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势,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建设的实际,紧紧服务地方重点支柱产业,紧紧依托企业项目实施的需要,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特别是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专业建设,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和信息化。
要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技能教室”。创新教学方式,探索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与学的效果,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依托,要既体现知识的综合性、通用性,又反映技术的实用性、针对性,把实训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逐步形成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新体系,推行学分制。坚持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区域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选修制度、学分制度和学分互认制度。激励不同文化基础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要,掌握劳动就业或继续学习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内容创新
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各个专业的核心技能,构建企业实际需求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型课程,如图1. 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四、队伍建设创新
1.教师队伍
学校要从教师的职业生涯出发,重塑职业学校教职工团队形象,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教职工真正成为学习和学习的引导者、技能传授者、心理教育者和职业指导者。具备教师、工程师(技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资格。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请行业技术专家和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形成“正高”(教授、正高工)领军、“双高”(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带头、“双师型”教师为骨干的专业教师团队。建立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互派互聘”机制,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2.管理队伍建设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优秀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即使是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也难以创造出一流的成果和业绩;即使是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也难以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甚至会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和流失。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往往决定着该学校的发展与命运。因此 ,我们要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那样重视管理队伍建设,要象重视培养学术带头人那样重视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从管理人才培养理念出发,建立科学、适度、可行的聘用与管理制度和条例,按照总量控制、分类管理、明确职责、优化结构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促进以岗定薪和按劳取酬, 持续培养学校的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管理队伍,让每一个管理者都成为全面发展,能独挡一面的综合性人才,打造思想过硬、团结实干、开拓创新、勤政廉政、结构合理、善于学习、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干部队伍,着力提升管理队伍的规划、协调、执行和学习能力。#p#分页标题#e#
3.智囊队伍建设
学校要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专家学者多元参与的办学咨询机构、教材建设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信息化建设委员会,参与学校办学目标的定位、专业设置的研究、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及学校重大研究项目的研讨论证。
4.教辅队伍建设
学校的教辅队伍建设同样不容忽视 ,这支队伍是学校教学科研的辅助力量。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同样要加强这支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人员素质和能力,使之掌握与现代教育技术和科研手段相适应的相关技术。成为 “服务优质、技术过硬、保障有力”的二线主力,为学校教学科研一线的高效运转提供强有力的后方支持。
五、学校管理模式创新
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是管理模式的创新,其重点是吸收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参加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形成多方参与、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专家学者、技术精英多方参与的智囊咨询委员会等决策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构,提高规划、决策、执行和服务能力。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制订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基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学籍管理条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基于学生学习成效提高和技能掌握的成绩考核办法、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以社会和企业评价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形成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体系。
六、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建立“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产学合作机制。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企业合作,搭建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平台,定期交流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修改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形成校企合作办学的动态机制。
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深度实施订单培养,厂校联动的互置模式,即学校成为行业企业的培训机构,企业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要积极组建职教集团,成立多方代表参加的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战略思维和运行高效的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体系。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联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集中人、才、物优势,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深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共同育人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七、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校园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进行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教育教学过程与产业发展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以诚信敬业和社会责任感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保持正确的育人方向。以学生文化建设为中心,以教师文化建设为抓手,以课堂文化建设为主渠道,以学校精神建设为根本,总结中职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有效策略和基本办法,进而实现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目的,建立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估标准,将主流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使校园文化的内容、形式有明显的企业烙印,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校企对接的校园文化体系。并为同类学校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示范作用。
八、质量评价体系创新
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围绕社会需求评价学校的办学,动态适应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变化。积极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评价机制。在评价内容上,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评价方式上,广泛采用现场操作、成果演示、案例分析等形式;在评价主体上,吸收企业、专家、社会、学生和家长参加,逐步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按照有利于选拔人才、实施能力培养和有利于对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形成正确导向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总之,在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只有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准确把握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新内容和新要求,以改革求发展,突出“八个创新”,才能使示范校项目建设工作出成果、见成效。
参考文献:
1.陈灿芬,李阿丽.【试论中职课程改革的途径】.出国与就业,2010,16.
2.王新奎,楼巍,徐小蔹.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就业创业能力】.2007,8.
3.魏大鹏,【中国轻工教育】.2000,3.
4.陈灿芬,李阿丽.【出国与就业】.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