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特殊学校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的事实,但具体到特殊学校教师个人其倦怠又有较大的差异。我们就应从社会方面改善大环境,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从学校方面改进管理,体现“以人为本”;从个人方面学会自我调节,维护心理健康,来主动有效地进行干预,以帮助教师有效地预防、缓解或消除职业倦怠。

关键词: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也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它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情境下所出现的躯体、情感和认识的综合衰竭状态。

        本人从2009年暑假开始在河南省10个地市进行了历时三个月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特殊学校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虽然问题并不严重,但已经具有普遍性。具体的数据是:在所调查的465名特殊学校教师中,3.8%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62.3%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基本上无倦怠感的教师占33.9%。

        特殊学校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的事实,但具体到特殊学校教师个人其倦怠又有较大的差异。既然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源于社会、组织与个人,我们就应从这些方面主动有效地进行干预,以帮助教师有效地预防、缓解或消除职业倦怠。

二、改善大环境,提供有力政策支撑

        解决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社会都应给予关心和支持。社会应建立对特殊学校教师的合理角色期望,减轻教师职业压力,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国家应通过各种政策的倾斜和舆论导向提高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声望,推动“尊师重教”风气的进一步形成;切实采取措施提高特殊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政府要加强教育体制的改革,减轻特殊教育教师的负担;在组织制订政策法规时,应充分考虑特殊学校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对特殊学校教师的职责范围和工作量做出明文规定;加大执法力度,维护特殊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教学行政部门,在各级管理层强化人文管理思想;取消一些不切实际的改革;减少各种无价值的形式化的检查、评比和督导等许多违背教学规律的行为。

        教师培训部门,应探索高质量的培训策略,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不仅要培训特殊学校教师的智力因素,教会他们教学技能,而且要培训非智力因素,唤起教师对特殊教育的责任感和兴趣;不仅要培训知识结构,而且要培训管理策略;不仅要培训教学能力,而且要培训人际交往的技巧。另外,定期举行特殊学校教师培训班,加强“人性化”管理培训,大到系统学习管理的基本理论,小到沟通策略的现场演练,以提高特殊学校管理者的现代教育管理能力。

三、改进管理,体现“以人为本”

        在学校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显著标志。学校领导层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产生根源,学校领导层还应充分认识到组织调节对克服职业倦怠的重要性。

        3.1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教师是一个注重精神的群体。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应把民主平等作为切入点,以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为落脚点,以双向沟通与交流作为着力点来开展工作。在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尊重教师的价值,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并为教师的自我实现提供舞台。实际工作中,把专注于发现教师的问题调整为更多地关注优点和长处,为每一个教师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设法为教师“树碑立传”,宣传教师的业绩,提升自我成就感,还要积极开展群体性文体活动,为教师提供情感交流和情绪宣泄的机会。

        3.2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

        有研究发现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是教师重要的压力源,以及官僚作风,职能部门的推委扯皮,会压抑教师的理想,限制教师的工作,诱发职业倦怠。本研究也可以看出,学校内部的组织管理对教师职业倦怠有重大影响。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包括许多方面,譬如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推行自主与参与式管理;完善评价体系,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实现合理分配,使劳动强度与所得报酬相对等值;优化各级领导的管理方式等。通过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实现组织公平,达到教师心理的平衡。

        3.3扩大自主权与参与权。

        其一,实施开放式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教师的工作是一项自主性很强的工作。形式上的严格要求只会增加教师工作的压力感,降低满意度。学校应落实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教育教学权”、“评定学生权”、“参与学校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等。学校领导应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的自由度,实行弹性工作制,鼓励教师自我管理,自主负责,避免使用所谓“强化管理”的高压手段,避免实施各种僵化的考核,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学校领导要信任教师,完全放手让教师全面参与学校管理,如参与讨论学校发展策略,分配制度、考评制度、奖励制度、晋升制度等,使教师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在教师自由讨论的基础上,学校领导再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出最后的决策。教师参与决策,会大大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3.4减轻工作负荷

        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使教师有一定的时间来休闲和自我调整,将会改善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情绪状态。第一,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消除对教师管理的随意性,减少教学课时量、班级人数、文案工作、形式化的会议和无意义的检查考评;第二,优化教师配置,缩减教师承担的角色,而且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如班主任承担班级的管理事务,而生活事务和心理问题则分别由生活辅导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负责。第三,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改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第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师备课、教学、实验提供便利;第五,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集中性培训,减少因操作不熟练而导致的重复劳动的出现。#p#分页标题#e#

        3.5关心教师个人生活。

        目前,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对教师更多的只是使用,很少关心他们的发展。从长远看,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以及学校发展都是不利的。学校应关注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给教师提供各种方便。鼓励教师进修高一层次学历,并在工作量上适当照顾;创造机会,使教师参加各类级别、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其业务水平;组织教师参加社区活动,向社会推出优秀教师,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学校不仅要关心教师的工作,更要关心教师的生活。个人的生活事件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在“情绪衰竭”程度上,明显的是离异者高于已婚者,已婚者又高于未婚者。可见,家庭负担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这一。从管理学的角度,关心教师家庭生活也能起到缓解职业倦怠的作用。因此,学校领导应关注每位教师的生活状况,把他们的住房、福利、子女上学、本人职称评定等都放在心上,设法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总之,学校领导对教师应该是思想上理解,生活上关心,发展上帮助。

        3.6拓展高层次需要。

        教师要体验到职业生活具有意义,高层次需要必不可少。它是教师摆脱功利诱感,使平凡的工作得以升华,从工作中感受快乐的关键。只有那些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如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感、实现自我的需要,才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在满足教师物质需要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引导和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把平凡的工作与残疾儿童的成长联系起来,与个人收获的快乐联系起来,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从而感受职业生活的充实,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是有效避免职业倦怠的关键所在。

        3.7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学校领导和教师本人都对业务水平比较看重,对心理健康考虑得很少,甚至知之甚少。有研究曾对多所学校调查发现,有焦虑障碍的教师占38%,并对一所学校进行干预,但干预工作开展非常艰难。一则一些高度焦虑需要治疗的教师并没有参加治疗,二则整个干预过程总有教师因工作而缺席,甚至因工作而中断治疗。事实上,特殊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乐观,教师的心理健康又直接影响着教学和教育质量。目前,对学校教师、学校领导乃至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开展心理卫生的普及工作已是当务之急。

        为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学校可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要为教师建立心理档案,使心理辅导工作主动、科学地进行;制定和实施符合本校教师实际的心理辅导计划;学校设立的咨询室也对教师开放,使教师拥有情绪宣泄的适宜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教师心理倾吐热线,建立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对话。

四、学会自我调节,维护心理健康

        4.1正视教师职业倦怠。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因为“工作倦怠”正在袭扰中国社会[]。教师并非圣贤,而是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不要过于责备自己。其次,更理性更现实地看待特殊学校教师工作。明白没有一项工作可以让人完全满意,以开阔的心境认识特殊学校教师职责的意义,不仅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而且也在与学生的智慧与情感交流中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强化职业认同感。最后,懂得职业倦怠是可以干预和调节的,当出现倦怠感或有离职想法时,应把尝试调整自己作为第一步。

        4.2主动应对职业倦怠。

        第一,自我反省,修正人生坐标。期望值是教师职责倦怠的个体因素之一。有些教师的职责倦怠就是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而理想的目标没有实现,可能因为自己能力和知识不够,就应及时充电,着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也可能是因为目标制订过高,就应该适时调整不切实际的目标,或者把目标细化,落实到几个具体阶段,分步走。这样,每一个目标的成功实现,就会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励自己朝新的目标迈进。

        第二,改变认知,摆正工作态度。在社会急剧变迁、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课程的变化、教学方法和师生交往模式等不同于以往,这是必然的。如果教师固守自己长期以来的教学方法和师生交往方式。而对特殊教育改革持怀疑或抵触态度,势必会对自己构成巨大的压力。荷兰学者研究认为,对改革的态度越消极越易遭遇情绪衰竭,导致职业倦怠。正确的态度是尽快抛弃熟悉的传统做法,以开放的心态学习接纳新的教学模式和师生交往方式。

        第三,不断充电,提升教学知识能力。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人因素研究表明,个人教学知识能力与教师职业倦怠有较高的相关性。工作中教师有必要主动做出学习进修的阶段性努力,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在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技能的同时,完善教学理论知识结构与技能。尤其要重视学习掌握特殊儿童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有更丰富的课程管理和实践的经验。

        第四,改变性格,学习交往艺术。具有良好性格的人是不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的。改变自己急躁,过于好胜,追求完美,不能客观评价自我等不良性格特征,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如乐观、坚强、幽默等。

        另外,教师的压力一部分来自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不协调。人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能离群索居,每个人也都有交往和尊重的需要。因此为缓解人际关系不良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教师还应该主动学习人际关系的策略,有意观察他人处世技巧,若有可能应参加有关培训,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尝试应用人际关系的技能,改善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p#分页标题#e#

        第五,善于管理时间,发展业余爱好。管理好时间是对付压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确立切合实际的弹性工作目标;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确定工作的先后顺序,不要奢望一天内把所有工作做完;学会删除放弃一些不太重要或自己难以完成的工作;要学会关心自己,一天中无论多忙,都要尽可能抽出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放松一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把工作时间总是安排很满的教师,其思想意识、生活方式、言谈举止都会全新进入教师角色。这种教师角色不仅在学生面前充分体现,而且在同事面前也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教师的角色。尽管角色意识对于教学工作是必须的,但过强的角色意识不利于教师的交往,社会支持减少,个人生活遭遇障碍,心理健康受到威胁。正如心理学家Maslach所指出的“当你的全部世界仅仅是你的工作而无其他时,那么你的工作出现问题时,你的整个世界就会彻底地陷落”[]。因此,教师在工作以外有必要从事一些有意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多接受各种有意义的知识信息,多与各种职业层次的人来往,以开阔视野,丰富生活情趣,避免角色单一,更从容的应付生活与工作事件。

        第六,释放情绪,扫除职业倦怠。当工作和生活遭遇压力时,可以寻找社会支持,也可以运用放松的技术。寻找社会支持的路径是广阔的,如向家人、朋友、同事和领导倾诉,向有关专家请教,阅读有关减压的书籍等。寻找社会支持既可以得到恳切的建议和帮助,也可以使消极情绪得以宣泄,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放松技术有做深呼吸,肌肉放松练习等,这是通过机体的主动放松来增强自我调控能力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体育锻炼是一种很有效的放松方法。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每天持续5到30分钟就可以换来舒畅平稳的心情,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有效地降低焦虑和抑郁。

        “倦怠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教师正在逐渐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当工作倦怠正在袭扰中国的今天,重温世界教育协会主席麦克瑞曾经的感叹,发人沉思。为了教师身心健康,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了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让我们共同努力,预防缓解和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伍新春,曾玲媚.透视教师职业倦怠.中国教师,2003,4:17-20

2.李江霞.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教育科学,2003,1:18-21

3.王晓春,怡群.国外关于职业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心理学报,2003,11:73-75

4.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32-235

5.向祖强.论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克服.广州大学学报,2004,7:89-93+98

6.俞国良,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教育研究,2000,5:17-21

7.刘秀丽.社会转型期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策.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4:55-57

8.李军兰,于近仁.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状况的调整调查与研究.教师教育研究,2003,11:31-33

9.徐富明,申继亮,朱从书.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的研究.中小学管理,2002,10:16-17

10.冯维,张美峰.243名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4,4:32-34